[人教版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参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04 09:28:24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林黛玉进贾府>>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3学段

标 1.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2.鉴赏作品人物形象,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

 3.品味小说的语言,体味其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4.学习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所见所闻,介绍典型环境,认识封建贵族阶级豪奢极耻的生活以及森严的等级、礼仪制度

5. 整体认知小说,认识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

点 1.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品味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

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以及小说悲剧的必然性。

4. “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能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并展示成果。

路 整体的认知小说(文章)--化整为零,重在对人物、语言的赏析--自主整体认知小说(整部著作)的能力展示

主要

教学

方法 1.诵读.欣赏小说优美的语言,培养对作品的感性认知能力。

2.品读.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点评式教学法,驾驭课堂,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力,欣赏形象,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丰厚、深刻的意蕴,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自读。依据个人兴趣,课外选读《红楼梦》全书或部分章节;搜集主题曲和插曲的Mp3、Flash、视频等资料,进行欣赏,再归纳整理,作专题赏析。

源 1. 多媒体或投影设备。

2. 电视剧《红楼梦》部分DVD、视频资料、ppt课件。

3. project成果展示(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要点 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视频,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该部古典名著凄凉、悲怆之美,并营造气氛。  

2、教师深情吟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引出课题)

3. 后世评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1.让一学生演唱一段电视剧《红楼梦》曲。

2.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 让学生从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这一角度展示自己的才艺,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

1.作者与《红楼梦》简介 

①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二、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刻印了《全唐诗》; 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

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②高鹗(约1738-约1815年)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

③《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的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

④为什么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

   〈红楼梦〉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说明《红楼梦》是写完的,因为作者该不会只是对半部作品进行那么认真的修改吧?《红楼梦》写完之后,据说后四十回丢失了,实际上比较可能的是被人故意藏起来的,因为书中                  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红楼梦》的知识卡片,并交流学习。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早已有一些模糊认识的“红楼”知识进行确定的认知。

2.系统性地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很多涉及当时的某些敏感的人物和事件,如果出版的话,很可能遭受“文字狱”。为了免于“文字狱”之祸,后四十回便被“故意丢失”了。实际上,前八十回中也有好多为了避祸而曲意修改的,秦可卿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书中关于她的内容却极少,就是因为那些内容被砍掉了很大一部分。

2. 《红楼梦》的序幕--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用“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木石前盟” 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的人物关系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字形

3.辨析古今异义

词语 古 义 今 义

偏僻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 方便 价钱低

态度 神态 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 风韵 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 姿容俏丽 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 可惜 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自主学习,落实字词。 落实基础知识。

四、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讨论分析: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材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二层,写林黛玉见王熙风。

7~11段是第三层,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四层,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学生相互讨论分析归纳。 交流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评价。 同学们以前都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红楼梦》的故事,听故事,看电视剧,看书,但大多只是一些零散而肤浅的的东西。这节课我们对《红楼梦》有了较为系统而具体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外读读《红楼梦》。 课外自主学习 巩固本堂内容,为下堂课具体分析文章内容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小说语言

一、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 1. 描写贾母的语言、动作并不多,但处处都把贾母身为贾府最高掌权者的另一面:不仗势欺人,深明大义的性格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事例具体赏析)

2. 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

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

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再有王熙凤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

3.《 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只是对王熙凤的描写才精妙吗?当然不是,就节选而言,林黛玉、贾宝玉的描写都很精彩;就全书来讲,作过精彩描写的人物就更多,达几十人。且据统计,全书所写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绝不雷同。阅读鉴赏时只要我们善于体察语境,细心玩味,就能汲取到文章的精华,领略到语言的精妙。

小结:《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去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着的另七分用意,不能充分领略到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欣赏影视片段思考:1.片段中哪些语言给你印象最深?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2.模仿人物语言并表演,体味作者的语言艺术。 1.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并体味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精细的环境描写。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 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

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 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 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现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资依恃那握有“万几震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待学生(可以是小组代表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 体味小说精妙的环境描写。

2.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引导学生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精辟的细节描写。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回忆影视片段及课文内容思考:片段及文中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进一步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更深入的分析,作出综合性评价。

四、课堂总结评价。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分小组准备有关资料(图书、电子等各个方面的),为Project的制作作准备。 客观、理性、系统地评价文学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例如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小组代表口述(也可表演)精彩的人物出场描写。 让学生感受经典艺术作品时时处处的绝妙,感受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探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①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生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地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②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风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③王熙风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1.分小组展开讨论;

2.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1.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系统的综合性评价,学会理性的评价人物形象。

2.有理有据的陈述自己的观点,激励新见解,新评价.

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光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荡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呢,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吗?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

2.“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①林黛玉

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龄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

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②贾宝玉

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③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绎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祖母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骄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谱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美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1.欣赏“宝黛初会”影视片段;

2.分小组展开讨论;

3.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1.继续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系统的综合性评价,学会理性的评价人物形象。

2.有理有据的陈述自己的观点,激励新见解,新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小结 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1.请同学们谈谈[思考和练习三]第1题。

2. 各学习小组继续准备有关资料(图书、电子等各个方面的),为展示Project作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能在课余自主阅读《红楼梦》。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Project成果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老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同学们的知识是广博的!这节课的讲台,是你们展示才华,施展技能的舞台.才华横溢的青年们,大展你们的身手吧!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给上台的同学壮胆.

二、学生展示Project成果。

(课堂实录)

【演示一】

标题:《几多欢喜,几多愁》

主题:评述曹雪芹的命运以及《红楼梦》的传承。

情景描叙:(两人学习小组)一人说曹雪芹的坎坷生世,一人讲《红楼梦》的传承,并配有多媒体课件。 最突出的特点:

寓庄于谐,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演示二】

标题:《痴情郎,多情妹》

主题:评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情景描叙:(三人学习小组)一人表传统观念:悲剧,值得同情。一人陈说新观点:宝黛若有幸成亲,也必然难“善终”,因为宝玉贪玩,成不了大器;黛玉“唯情”而过分脆弱。一人积极发动同学发表新观点,并进行辩论.

最突出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课件美观。

2.成功地开展了双边活动。

【演示三】

标题:《丹青妙笔绘红楼》

主题:结合图表评述《红楼梦》人物关系,贾府环境以及关键人物贾宝玉。

情景描叙:(三个美术专业生学习小组)充分发挥特长,展示了四幅作品: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图;贾府人物关系图;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通灵宝玉想象图。 最突出的特点:

充分发挥特长,具有特色.

【演示四】

标题:《<红楼梦>诗词鉴赏》

主题:评述《红楼梦》中薄命司对联,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

情景描叙:(三人学习小组)先深情的配乐朗诵,再朗读前人经典评论,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美妙的音乐恰于其分的表现诗词的意境,金陵姑娘的图片美妙绝伦,字正腔圆、文字优美的评述,赢得同学阵阵喝彩.

最突出的特点:

给人唯美的视听享受,体现制作人较高的文学素养.

【演示五】

标题:《红楼丫头》

主题:评述《红楼梦》的丫鬟.

情景描叙:(三人学习小组)先总述她们的命运,再重点讲袭人、晴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有关于袭人、晴雯的精彩的视屏短片.

最突出的特点:

1.点面结合,有详有略,对人物评价的理性较强.

2.截取的视屏短片尤其精彩.

【演示六】

标题:《“两宝两玉”之我见》

主题:评述四个人物--宝玉、宝钗、黛玉、妙玉.

情景描叙:(四人学习小组)一个同学评价一个人,每个人又集中一个主题进行评述.如黛玉--《尖酸,美丽中的一点小瑕疵》;妙玉--《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

最突出的特点:

主题突出,见解新颖.

三、交流分享 1.小组讨论:①评价各演示小组的展示情况;②就演示小组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感言:①从展示的Project成果来看,同学们的智慧的确是超群的,同学们手、口、心、脑并用,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成果辉煌;②借助各类媒介如图书资料、网络、影视、音乐、美术等,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富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学生展开讨论评价. 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激励制作者,鼓励更多人参与.

四、Project成果展示的总结评价 1. 选代表总结评价.

2. 组织评奖,并颁发纪念奖品. 依据本堂讨论课同学们的表现设立一个奖项,提出获奖者并说明理由。 通过设立奖项的方式,实现学习的自我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从赏析人物形象入手,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公式化的要求,尝试让学生依据文本个性化、多元化地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即对人物的分析不苛求一致,也无须面面俱到,学生所涉及的人物特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第二演示小组读林黛玉回祖母吃药言及癞头和尚的那段就读出了“宿命论”,读出了这段文字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暗示性。可见,该生对黛玉的认识从表层向纵深延伸,从作品人物看似简单的应答中读出了作品所蕴含的独具匠心的高妙技巧。另一学生注意对王熙凤的从“笑”到“拭泪”再到“忙转悲为喜”的描写,提出自己的观点:①这个闪电般完成的高难度表情变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狡黠,机变,八面玲珑的人物;②“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

2.从学生的Project成果展示情况来看,许多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角度,表现出了让老师出乎意料的鉴赏能力。例如:第三、四、六演示小组尤为突出.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式课堂难以出现的可喜现象,教师首先应抛开不必要的顾虑,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会观点有失偏颇。其实,学生在Project的准备制作过程中,必然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取自己储备的知识,发现不足,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该专题的知识库,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即自主地实现了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在积极、热情地参与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的特点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这样的课堂形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是超出了我们教师的想象.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条件较差或教学设备落后的中学要实施起来会受局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142/

推荐访问:人教版 林黛玉进贾府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