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三篇

来源: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02 11:30:07 阅读:

【www.bbjkw.net--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三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三篇

  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一

  “数学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如果不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辅导和转化,一是很难提高班级或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这部分孩子中的有些人有可能因此而沉沦,今后成为社会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要求我们彻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合适的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然而,由于传统较大班额背景下的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导致学困生问题一直以来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难题。

  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特点,谈谈对这类学生的转化与提高。

  一、摸清“学困生”的基本现状,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需要掌握的个人资料包括:

  1.学困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一般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一日三餐状况和习惯;家长所给零用钱及其用途;和亲人的关系情况等等)

  2.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或特长;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课余喜欢干什么;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多疑心理、虚荣心理情况;性格类型等等)

  3.学困生各方面发展的情况[(1)思想品德情况:包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认识;对劳动、社会活动的热心程度;对人的态度;不良思想品德的主要表现。(2)各科尤其是数学学习情况: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方法习惯;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成绩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

  4.学困生生活小环境情况(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什么?家长对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孩子对家长的关心和教育抱什么态度?家庭近邻和亲戚及孩子与他们的关系情况?学生中有哪些好朋友?这些朋友表现怎样?最尊重的教师是谁?心中的秘密愿意对谁诉说?等等)

  二、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促进转化提高的形成

  1、结合“学困生”的相关情况,建立“三卡”,突出动态管理。

  即“学困生典型事件(现象)观察记录卡”,“学困生个案谈话记录卡”,“教师家长联络反馈卡”三种卡。例如:结合“三卡”的综合功能,可以运用"习惯表"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师生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逐一列举,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下,教育学困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心。同时在此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2、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形成学习动力。

  (1)学困生自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操作方式。①阅读一些自己感到有意思的数学材料。②有意识地欣赏数学中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巧等美的特征。③寻找和解决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问题。④在游戏中学习数学。⑤确定学习的小目标,并体会成功的喜悦。⑥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解题看书,当看不懂教材时,试着抄一遍教材,慢慢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⑦从听懂一节课,会解一道题做题,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2)学困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操作方式。数学学习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困难,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求有更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但学困生往往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没多久就会被各种欲望而代替,使学习心思无法集中在学习上。因此可以采取下列锻炼意志的方法:①将自己的誓言说一遍,确定一个目标,有不达到目的不停止学习的理念,成功一次自我赞赏一次,从而逐步加长学习时间。②突然改变主意的方法,当一个非学习的活动十分吸引自己时,突然告诫自己去学习,从而战胜自己原本的愿望,能够获取成功,则意味着自己已成了意志坚强的“巨人”。③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性。④学会严守计划,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习惯。

  3、实施“四项优先”,为学困生提供成功机会。

  一是“就座优先”。即在排座位时,让学困生坐前面,以便教师直接看到学生的笔记、演算、作业情况,真实地了解“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这样有利于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另外,让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听清、看清;处于老师眼皮底下,还有利于学困生集中注意力。二是“课堂回答、课堂板演优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先为学困生做好“问题的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困生首先回答优先板演,一方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得到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开展针对性的补缺补差。三是作业面批优先,对于学困生,加强数学作业面批的力度和频度,实施边批改边指出错误之处,再当面指导订正,直至做对为止。坚持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四是“课余辅导优先”,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做到每日进行基础辅导,每周实施重点小结指导。

  4、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课后5分钟到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在此时段内,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兴趣维持较好,大脑思维活跃。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设计下列课堂结构:基础训练(5分钟左右);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讲授新课(15分钟左右);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这种课堂结构能够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构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上,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换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

  5、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a)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 (b)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c)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d)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e)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6、加强个人针对性学习技能指导。

  基于学困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要注重其学习技能的指导训练,尤其是要从读书方法、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要在教学中穿插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掌握、运用、巩固的学习方法,如观察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记忆时运用重复方法、联想方法、分类方法等。尤其是要对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提供帮助指导

  (1)学会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自学书本知识,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除了熟悉教材,获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着充分准备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慢慢地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不仅学会了预习,而且从预习走向自学。

  (2)学会听课,提高听课质量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能安心听课,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即动脑又动手,要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关糸。听课用感官接受知识,由会听到听会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感觉和现象只是人们的向导,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反向思维方法,即假设否定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思是听的深化,思又是理解力的的源泉。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3)学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是再现课堂情景,抵制或消除遗忘的措施,也是及时消化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方法。在课后复习时要和做习题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首先要回忆所学内容,然后再做作业。复习要及时、经常、持之以恒,先快后慢,要抢在遗忘前复习,加强记忆,使临时性记忆向较长性记忆转化。复习要全面、系统。学习就要加强记忆、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要死记硬背,把书本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要把所学重点、难点、问题,经过提炼、浓缩吸收其精华。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法和抄写记忆法等。学习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能忽热忽冷,复习一定要科学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复习,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4)学会检查,找到知识不足

  在每学过一个单元或经过一定的学习阶段后,引导学生对前一段的学习情况作一回顾,从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找改进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习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总结。通过检查总结我们可以弄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学习中的偏差,如纠正学习方法不当或掌握知识不牢,或做练习太少等缺点。对有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好的部分要重新学习,以弥补知识不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相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关心学困生的点滴做起,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将有欣喜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二

  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种现象不容乐观,那就是——生活不“困”学习“困”的学生变多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一线教师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困生的“困”?结合我们山区学校实际,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学生天生的智力障碍导致了学生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功学习,其学习成绩始终难以提高。

  二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不彻底,传统的应试教育仍旧存在。“分数指挥棒”制约了教育的创新发展,“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个性特征及能力的全面发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学得呆板,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

  三是由于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动力和激情,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

  四是留守子女和单亲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不协调,致使学生缺少爱的呵护,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难以赢得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学习的指导,因而丧失学习信心。

  五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当,致使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低下。

  那么,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哲学家提出“内因决定外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有爱就有希望——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因此老师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果老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那么,那些学困生就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和敬佩一个老师,就自然而然去喜欢他所上的课,这种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十分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困生逐步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直至“乐学”。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关爱学生呢?我觉得应始终做到“心到、情到、人到”。“心到”也就是说老师时时处处都要首先想到学生的利益和困难,特别是学困生的现状,要不定期与学困生交流,化解其思想矛盾;“情到”是指教师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与学生真诚相待,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尊重他们,不讽刺、冷落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人到”是指教师总会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出现,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靠。只有我们不再冷落和瞧不起学困生,不再刺伤其自尊心,学困生才不会与老师形成感情上的对立而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会出现学习恶性循环。我们要始终坚信——有爱就有希望。

  2、唤起自信心——学习动力之源-教学论文:转化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

  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键在于鼓励学困生。多给学困生充分展示自己舞台,多给学困生创造走向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每次点滴成功或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从很小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同样是有能力的。久而久之,他们的信心就会自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3、容忍错误——人生新起点

  专家建议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其实很多时候,学困生的错误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作为我们教师,且不可鲁莽行事,不能在急躁情绪中指责学生,应该心平气和地查明错误原因,耐心帮助学生明白错误,矫正错误,并在错误中抓住闪光点,给予激励和中肯评价,使学生以此为戒,进而教育学生发扬长处,弥补短处,并以此为新的人生新起点而奋发图强,正所谓“多一把尺子,就多造就一批人才”。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更深刻,更强烈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4、发挥榜样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榜样的力量无穷。有了榜样就有了“参照物”,学困生心目中就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从而使学困生心中产生羡慕之情,增强模仿学习的有效性,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和源泉。我们可以选优等生作榜样,也可以让进步较大的学困生做榜样。通过评比、竞赛等各类学习活动,让榜样发挥才干,获得无上的荣耀,让可比性更强,让仰慕的眼光更强烈一些,从而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好强心理和进取意识。

  5、降低学习难度——我也是很棒的

  学困生之所以被称之为“学困生”,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困”的方面。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都较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如果我们仍是老一套“一刀切”,势必导致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结合学困生的实情,降低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一定努力,能感受到“我也学会了,我也是很棒的!”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辅导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本着 “浅、慢、细”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小了,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有了。

  6、科学的学习方法——成功之门的钥匙

  学困生不肯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学。因此,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尝试和归纳学习方法,如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替换法、迁移法、演绎法、筛选法等。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习惯、倾听习惯、坐立习惯、发言习惯、练习习惯、笔记习惯、解题习惯、讨论习惯、评价习惯、阅读习惯、演示习惯、自学习惯等。同时,我们要利用课外学习辅导,加强学法指导,如指导学困生如何预习和复习、如何审题和检验、如何识记知识、如何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等。我们还应博采众长,发挥团队力量,汇集他人智慧,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采用教师点拨、同学互评、学法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进而改进之。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上的“尴尬”就不会再发生,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长处,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缩小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最终实现学困生不再“困”、老师不再“恼”。

  小学一年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反思三

  我班贾同学,是去年年初跟随父母来矿打工的外地偏远农村孩子。原先在当地农村因没受到完整规范的教育,来我校时,除基础不好,同时操地方方言,语言沟通也有较大的困难,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课堂中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基本不参加,平时考试只能靠十几分。 二、辅导具体措施 对这个孩子,我除了常常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学习困难,和生活问题,对他的方言也加以干涉,让同学多找他聊天解决语言沟通的困难。利用课余时间对以前欠缺的知识加以不足,同时我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和有不同程度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如下的帮助和培养: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他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其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他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困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他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 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 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统计的过程,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他大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他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发展学困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其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学困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困生参与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4)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老 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调动他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措施 针对此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使每个学困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其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并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其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其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困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贾同学,不论从学习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数学期末成绩达到了85分。成绩的提高,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现在与同学能够打成一片,学习和生活都不如一个健康良性的循环当中,快乐并健康的成长着!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1225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