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报内容资料]科学小报内容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5-16 09:27:03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一:[科学小报内容]关于科技手抄报内容资料

  导语: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一)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科学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后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点事出去了,临走前叫牛顿煮鸡蛋吃。等到老太太回来后,问牛顿鸡蛋煮好了没有,牛顿边工作边说煮好了。等她掀开锅盖一看,被惊呆了。原来因为牛顿忙于计算,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了!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没事时也读读这本《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二)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技小制作(三)
  制作小电风扇
  周日,我闲着没事,便试着做一个环保的小电风扇。
  首先,我找来了一些没用的材料:口香糖盒,废布条、废电线、四驱车马达、矿泉水瓶盖…….等等。
  我先把废布条剪成扇叶形状,中间打一个洞,再装到四驱车的马达上。可是,难点出现了

二:[科学小报内容]关于地球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地球手抄报内容【一】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 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地球手抄报内容【二】
  **年4月22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臭氧层大面积减少,紫外线照射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温室效应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天空已不再像往日那样湛蓝,小鸟逐渐稀少。以前七十年代人人喊打的麻雀,现在已是国家保护动物,河流也缺少了昔日的碧绿,以前河里游动着五彩的小鱼和那欢蹦乱跳的小虾,早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杂乱的水草和浑浊的河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大问题,改善我们的环境状况已迫在眉睫。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 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绿色生产、共建绿色家园;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为此,提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绿色生活:
  1、尽量在家里或餐厅就餐,不使用难降解的方便袋、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远离白色污染,坚决抵制白色垃圾。
  2、少用甚至拒绝用瓶装饮料、水等,出门尽量自带水杯。美国环境科学家研究得出,瓶装水消耗的能量是经过净化、可以饮用的自来水的1100~2000倍。全世界每年仅生产塑料瓶就消耗了5千万桶石油。换个角度说,每一瓶水就相当于1/4瓶油。
  3、选择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拒绝过分的豪华包装。化妆品、保健品特爱用包装诱人,许多却是害大于利。
  4、拒食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一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5、消费肉类要适度。生产1公斤牛肉消耗的水资源是1公斤面包的25倍,过度放牧还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肉类的消费要节制和适度,不要既给环境造成压力,又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
  6、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山蔬菜。高山茶、高山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的水土保持,使山地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二、倡导文明行为:
  1、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用举手之劳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爱护环境,不论是在室内室外,不乱扔垃圾,做到将垃圾带走,把道德留下。
  2、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使用环保布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自备餐具、保温瓶等(既能保证安全卫生又保护环境);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3、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生物,保护绿地花木。爱护绿色,不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不乱折树木;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将爱心留给新的生命。
  4、生态旅游:郊游及远足自备降解垃圾袋,做到文明出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5、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做好废旧电池等污染环境物品的回收;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6、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在环保专家看来: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资源循环型的社会。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3lian.com
  7、短途出行尽量不要开车,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
  (一)、节约纸张、注重环保:
  1、节约用纸,必要时才用纸张打印,尽量双面使用。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可以回收的资源要回收再利用;
  2、尽量少的使用餐巾纸,使用再生手纸或手帕。
  (二)、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国。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因此,请做到: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平时多用器皿以循环利用水资源;(详见节水小常识)
  (三)、节电节能 ,环保低碳:节约1度电就会少消耗330~400克当量的煤,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二氧化硫。让我们用自己细小的行动去减缓地球变暖,阻止大气污染:
  1、夏季尽量将空调调高一两度。26℃足以适应人体需要。夏季空调调高1℃,如每天开10小时,那么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约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省电空间极大。
  2、不用电器时要切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不要将电器置于待机状态下。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每小时平均耗电量 8.07瓦,空调3.47瓦,显示器7.69瓦,PC主机35.07瓦,抽油烟机6.06瓦。
  3、少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力又健体;家用电器仔细挑,节电省钱都重要;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4、节约用电,在任何地方做到人走灯灭,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不使用电灯;睡觉前检查卫生间灯是否关好,杜绝出现 “长明灯”的现象;不使用违规电器,电脑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暂时不用时,应把显示器关上;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三:[科学小报内容]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

  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数学家,那么关于数学家的资料有哪些呢?相关的手抄报内容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陈省身:数学陶冶我一生
  早年在中国所受的教育我于1923年1月进天津扶轮中学。那是一所四年制的高级中学,我获准插班入一年级就读第二学期。该校的数学课程有:第一年,算术,使用中文课本;第二年,代数,使用Hall 与 Knight 的课本;第三年,几何,使用Wentworth 与 Smith 的课本;第四年,三角学和高级代数,分别使用Wentworth-Smith 及 Hall-Knight 的课本。我的老师都很有能力,又极富献身精神,我做了大量习题。到第四年,我已能做许多Ha ll-Knight 的书中引用的剑桥大学荣誉学位考试的题目。
  1926年我从扶轮毕业;同年我进南开大学,实际上是跳了两级,因此我从未上过解析几何课。更糟的是,我必须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其数学试题中解析几何占很重的份量。考试前的三个星期,我自学了 Young 与 Morgen 的《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 sis)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我的考卷位列第二。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圆锥曲线的焦点”这一概念令我大伤脑筋,直到几年后学了射影几何学我才茅塞顿开。
  进南开大学后,我很快就发现自己做实验笨手笨脚,于是数学便成为我唯一的选择。我有幸得姜立夫教授为师——他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J. Coolidge,论文题目是关于非欧几里得空间中线球接触变换的。因此,我在大学第四年,花了许多功夫学几何,所读的书中有 Coolidge 的《非欧几何学》 与《圆和球的几何学》,Solmon 的《圆锥曲线》与《立体解析几何》,以及 Castelnuovo 的《解析几何与射影几何》等。尤其使我着迷的是 Otto Staude 的二卷本着作《线构造》。二次超曲面的几何是数学中优美的篇章。我很高兴看到 J. Moser 1979年在可积哈密顿系统和谱理论的研究中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参见3)甚至在今日,研究 Salmon 的东西可能仍是有价值的,至少在我看来是有趣的。
  1930年我从南开毕业,去北平清华大学从孙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1113/

推荐访问:科学小报内容资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