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生物入侵者说课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来源:英语演讲稿 时间:2019-04-12 14:30:09 阅读:

【www.bbjkw.net--英语演讲稿】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分享的生物入侵者说课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生物入侵者说课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时间:2008年11月1日

  地点:江苏省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背景:参加市教育局说课考核,准备时间1小时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篇科技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成因及对策,语言平实而不失生动,形象且又准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找准契合点,即:在科学中学习文学手法,在文学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本课,我选用的课型是说读,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在读与说的活动中,增长知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提高素养(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教学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板块式思路”,将课堂教学过程有机切分为四个板块,各板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保证学生在具体的“板块”中有充分的语言活动,有充足的知能训练。

  教学本课,我的教学创意是:“学习一篇、精析一段”,既关注整体,也突破局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简说:

  整个课堂教学我设想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它们都是基于文本语言的活动。

  第一步:语言的感受活动。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我的课中小结,是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语言梳理活动。活动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设计这个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用分层概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我的课中小结则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

  第三步:语言提炼活动。活动内容:轻声读课文,圈划出各段的主句。学生逐段阅读圈划,不但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训练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学生交流各自圈划的主句以后,我将进行方法的总结: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为了强化这种“提炼”的能力训练,我还将设计一个让学生写“课文浓缩文”的活动,让学生把提取的主句组合起来,成为这篇课文的“浓缩文”。

  “课文浓缩文”的范文是这样的:

  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也是如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第四步:语言欣赏活动。活动内容:默读课文第7小节,用“术语点评”的方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这里的“术语”,其实就涵盖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性的要点。比如“结构”:第7小节有两次的并列式结构运用,使得说明层次清晰;比如“拟人”:“为所欲为、难逃绝种厄运”,拟人手法使说明形象生动;再如“关联词语”:在介绍不同的学者的观点的时候,用了“因为、即使、因此、然而、如果、另外”等一系列的关联词语,使说明语言严密准确……通过精析一段,在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上,我们就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整个教学的设计,以“说读”贯穿,力图通过四次语言活动,让学生在文本里面来回行走,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板书设计,我力求简约。

  黑板正中写课题:生物入侵者;

  第二行板书文章的思路:定义—危害—成因—对策;

  第三行标注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打比方 举例子。

  说明文教学内容的创生

  ——徐杰老师《生物入侵者》说课稿鉴赏与品评

  梁昌辉

  梁昌辉,江阴英桥国际学校语文老师,全国中语读写训练专题“优秀实验教师”,全国中青年教师多种课堂风格展示会一等奖获得者。

  在《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上,徐杰老师秉持其一贯做派,紧扣文本设计语言教学活动,讲求高效安排课堂教学流程。四个板块(即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就是四次穿行于文本的过程,由浅入深徜徉于语言之中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想来实际课堂中的语文的味道必是浓郁而芳香四溢的吧。

  徐杰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课的教学设计带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迪是,一个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教学文本,怎样发现其教学价值,创生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而说明性文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从这一方面来说,徐杰老师愿意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观察、评议,既见其语文功底,又显出其教学探索的勇气。

  一、体裁特性与文本特点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生态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首先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接着具体写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然后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最后指出世界各国已开始采取相应措施。这样一个文本展开的过程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的,表现为特征明显的逻辑理路。这是文本作为科技类说明文的体裁特性的规定性,内蕴着科学思维的严谨性、严密性。

  科技类说明文往往容易写得艰涩难懂,使人难以卒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专门性术语过多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语言呆板让人不易产生阅读兴趣。但是这篇文章没有这样的流弊,却能让人读起来觉得兴味盎然,充满情趣。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于语言的形象化。文本多处使用打比方的手法,说明事理形象且富有趣味。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就具有比喻意义,读者阅读这个词就会形象地直觉到这类生物是“外来的”,有危害性;再如文中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说成“偷渡者”,就将它们行动的不声不响和危害的不易觉察的特点形象直观地传达了出来。

  其次是文章在说明事理时大量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感受更为明确、更具说服力。

  从说课稿看,徐杰老师在文本解读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是解读文本两个重要的角度,体裁特性是“类”,文本特点是“个”,没有“类”, 文本就没有归属;没有“个”,文本就失去了“自我”。而能否准确地把握这两点则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高下。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准确到位的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的把握,使徐杰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文的教学设计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

  在说课稿中,徐老师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即“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这是比较概括的说法,我们来看徐老师安排的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步:语言的感受活动。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第二步:语言梳理活动。活动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语言提炼活动。活动内容:轻声读课文,圈划出各段的主句。学生写“课文浓缩文”。

  第四步:语言欣赏活动。活动内容:默读课文第7小节,用“术语点评”的方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

  从整体来看,徐老师的课型是“说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认为,“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我们可以看到,在《生物入侵者》的教学设计中,徐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读说说”,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不仅“读”得各有不同,而且“读”也是与所配合的“动作”相称的,如第二步中就安排了快速浏览,这与概括文章介绍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知识的要求是一致的,切合的。方法需要与文本相契合,与内容安排相适应,这里不仅看到了“读”与“说”的配合,还有“读”与“写”的配合,如教学环节的第三、四步。我们可以说,徐老师将课型定为“说读”,但又没有囿于此,根据内容对方法进行了创新。

  从“面”与“点”看,前三个步骤是指向全篇的,第四个步骤指向徐老师认为的比较能够体现文本特点的第7小节。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即整体阅读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个“整体”在说课稿中还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受时间所限吧。如果结合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三,以一个小话题的形式说说我们生活中的生物入侵现象,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回到“整体”的教学安排。)。即使学生课前没有读过课文,有了前三个环节的三次穿行于文本之中的,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了。而这三次穿行文本的要求各不相同,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定点”突破一段,“精析一段”,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特色就能较好领悟,赏析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语言才有可能实现内化,被学生所认知、所建构。

  四个“板块”中除了共有“读”之外,还有两个共有的特点。一是“课中小结”,依次是“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方法的总结: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第四“板块”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可以推知应是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小结。“课中小结”做的实际就是将教学指向明确化,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一篇课文学什么。这对那些课上恣肆汪洋,课下学生一脸茫然的低效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纠偏。

  另一个特点是“活动”。语文课程与教学专家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搞“活动”,转变“教”“学”关系,让学生直接面对语言,感受语言,体悟语言,进而习得语言。在这篇说课稿中,这一点是体现得很充分的。徐老师在每一“板块”中都安排了充足的语言活动,其中第三“板块”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圈划”,第四“板块”更是明确提出“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因此,我们可以说徐老师安排的“活动”是真活动,课堂“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说读课……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突破”(余映潮先生语)。

  三、想做什么与做得怎样

  对于观课评教,李海林先生认为“不是重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而是重在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执教者‘想做什么’,然后分成两条线展开研究。一条线是对执教者的‘所想’进行价值分析:这堂课应不应该‘做这件事’,另一条线是依据执教者‘想做的这件事’来看执教者做得怎么样:他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了吗,他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我们用一张表格来做一个分析,可能更直观、简洁些:

  环节(“板块”)想做什么价值分析做得怎样

  一初步感知文意,捕捉重要信息阅读定向:引导阅读,感受说明方法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

  二分层概括,梳理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分层把握课文,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的核心总结提炼主句的方法,组合主句构成“课文浓缩文”

  四“术语点评”,赏析语言赏析语言:品析语言,进而达到内化体会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性的要点:结构,拟人,关联词语等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老师的教学理路是明晰的,理性的,是基于文本和学生学习的,“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是一致的”(王荣生语)。这种高关联度和一致性在第二、三、四“板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板块”捕捉重要信息(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与“课中小结”(明确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两者怎样关联,尚难以从设计上反映出来。因为徐老师提供的是说课稿,也难以对“做得怎样”作实质性观察、分析,但透过上表中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徐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创生、选择是符合初中学生说明文学习的目标,我们依然可以期待其课堂实际“做”得精彩,“做”得到位。

  说明文想教什么?相信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要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但是怎么抓?是肢解文本,一条条对着分析,找寻答案,还是理解文意与把握体裁特性、文本特点“分而治之”?甚或宕开一笔,进行生态教育,搞成环保课?应该说徐老师的这篇说课稿是一个很好的课例,就是要从语言入手,通过语言活动来组织教学,将想教的作为“类”的说明文的体裁特性和作为“个”的文本特点融入于语言活动之中,达到三者的有机融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每个语文人心头萦之难去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路径。 徐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课,从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出发,教学内容的确做到了精选、集中,并采用了可以较好达成教学内容的方法,使教学形成强烈的“聚焦”能力,应该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向教学内容的角度转移,做好内容的优选精选,方法的遴选创新,这一点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的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及评点

  2010-02-12 15:55:42 来源:徐杰我爱语文工作室 浏览:649次

  时间:2008年11月1日

  地点:江苏省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背景:参加市教育局说课考核,准备时间1小时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篇科技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成因及对策,语言平实而不失生动,形象且又准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找准契合点,即:在科学中学习文学手法,在文学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本课,我选用的课型是说读,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在读与说的活动中,增长知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提高素养(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教学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板块式思路”,将课堂教学过程有机切分为四个板块,各板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保证学生在具体的“板块”中有充分的语言活动,有充足的知能训练。

  教学本课,我的教学创意是:“学习一篇、精析一段”,既关注整体,也突破局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简说:

  整个课堂教学我设想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它们都是基于文本语言的活动。

  第一步:语言的感受活动。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我的课中小结,是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语言梳理活动。活动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设计这个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用分层概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我的课中小结则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

  第三步:语言提炼活动。活动内容:轻声读课文,圈划出各段的主句。学生逐段阅读圈划,不但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训练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学生交流各自圈划的主句以后,我将进行方法的总结: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为了强化这种“提炼”的能力训练,我还将设计一个让学生写“课文浓缩文”的活动,让学生把提取的主句组合起来,成为这篇课文的“浓缩文”。

  “课文浓缩文”的范文是这样的:

  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也是如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第四步:语言欣赏活动。活动内容:默读课文第7小节,用“术语点评”的方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这里的“术语”,其实就涵盖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性的要点。比如“结构”:第7小节有两次的并列式结构运用,使得说明层次清晰;比如“拟人”:“为所欲为、难逃绝种厄运”,拟人手法使说明形象生动;再如“关联词语”:在介绍不同的学者的观点的时候,用了“因为、即使、因此、然而、如果、另外”等一系列的关联词语,使说明语言严密准确……通过精析一段,在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上,我们就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整个教学的设计,以“说读”贯穿,力图通过四次语言活动,让学生在文本里面来回行走,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板书设计,我力求简约。

  黑板正中写课题:生物入侵者;

  第二行板书文章的思路:定义—危害—成因—对策;

  第三行标注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打比方 举例子。

  说明文教学内容的创生

  ——徐杰老师《生物入侵者》说课稿鉴赏与品评

  梁昌辉

  梁昌辉,江阴英桥国际学校语文老师,全国中语读写训练专题“优秀实验教师”,全国中青年教师多种课堂风格展示会一等奖获得者。

  在《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上,徐杰老师秉持其一贯做派,紧扣文本设计语言教学活动,讲求高效安排课堂教学流程。四个板块(即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就是四次穿行于文本的过程,由浅入深徜徉于语言之中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想来实际课堂中的语文的味道必是浓郁而芳香四溢的吧。

  徐杰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课的教学设计带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迪是,一个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教学文本,怎样发现其教学价值,创生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而说明性文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从这一方面来说,徐杰老师愿意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观察、评议,既见其语文功底,又显出其教学探索的勇气。

  一、体裁特性与文本特点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生态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首先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接着具体写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然后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最后指出世界各国已开始采取相应措施。这样一个文本展开的过程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的,表现为特征明显的逻辑理路。这是文本作为科技类说明文的体裁特性的规定性,内蕴着科学思维的严谨性、严密性。

  科技类说明文往往容易写得艰涩难懂,使人难以卒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专门性术语过多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语言呆板让人不易产生阅读兴趣。但是这篇文章没有这样的流弊,却能让人读起来觉得兴味盎然,充满情趣。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于语言的形象化。文本多处使用打比方的手法,说明事理形象且富有趣味。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就具有比喻意义,读者阅读这个词就会形象地直觉到这类生物是“外来的”,有危害性;再如文中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说成“偷渡者”,就将它们行动的不声不响和危害的不易觉察的特点形象直观地传达了出来。

  其次是文章在说明事理时大量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感受更为明确、更具说服力。

  从说课稿看,徐杰老师在文本解读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是解读文本两个重要的角度,体裁特性是“类”,文本特点是“个”,没有“类”, 文本就没有归属;没有“个”,文本就失去了“自我”。而能否准确地把握这两点则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高下。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准确到位的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的把握,使徐杰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文的教学设计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

  在说课稿中,徐老师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即“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这是比较概括的说法,我们来看徐老师安排的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步:语言的感受活动。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第二步:语言梳理活动。活动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语言提炼活动。活动内容:轻声读课文,圈划出各段的主句。学生写“课文浓缩文”。

  第四步:语言欣赏活动。活动内容:默读课文第7小节,用“术语点评”的方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

  从整体来看,徐老师的课型是“说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认为,“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我们可以看到,在《生物入侵者》的教学设计中,徐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读说说”,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不仅“读”得各有不同,而且“读”也是与所配合的“动作”相称的,如第二步中就安排了快速浏览,这与概括文章介绍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知识的要求是一致的,切合的。方法需要与文本相契合,与内容安排相适应,这里不仅看到了“读”与“说”的配合,还有“读”与“写”的配合,如教学环节的第三、四步。我们可以说,徐老师将课型定为“说读”,但又没有囿于此,根据内容对方法进行了创新。

  从“面”与“点”看,前三个步骤是指向全篇的,第四个步骤指向徐老师认为的比较能够体现文本特点的第7小节。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即整体阅读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个“整体”在说课稿中还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受时间所限吧。如果结合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三,以一个小话题的形式说说我们生活中的生物入侵现象,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回到“整体”的教学安排。)。即使学生课前没有读过课文,有了前三个环节的三次穿行于文本之中的,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了。而这三次穿行文本的要求各不相同,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定点”突破一段,“精析一段”,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特色就能较好领悟,赏析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语言才有可能实现内化,被学生所认知、所建构。

  四个“板块”中除了共有“读”之外,还有两个共有的特点。一是“课中小结”,依次是“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方法的总结: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第四“板块”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可以推知应是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小结。“课中小结”做的实际就是将教学指向明确化,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一篇课文学什么。这对那些课上恣肆汪洋,课下学生一脸茫然的低效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纠偏。

  另一个特点是“活动”。语文课程与教学专家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搞“活动”,转变“教”“学”关系,让学生直接面对语言,感受语言,体悟语言,进而习得语言。在这篇说课稿中,这一点是体现得很充分的。徐老师在每一“板块”中都安排了充足的语言活动,其中第三“板块”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圈划”,第四“板块”更是明确提出“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因此,我们可以说徐老师安排的“活动”是真活动,课堂“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说读课……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突破”(余映潮先生语)。

  三、想做什么与做得怎样

  对于观课评教,李海林先生认为“不是重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而是重在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执教者‘想做什么’,然后分成两条线展开研究。一条线是对执教者的‘所想’进行价值分析:这堂课应不应该‘做这件事’,另一条线是依据执教者‘想做的这件事’来看执教者做得怎么样:他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了吗,他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我们用一张表格来做一个分析,可能更直观、简洁些:

  环节(“板块”)想做什么价值分析做得怎样

  一初步感知文意,捕捉重要信息阅读定向:引导阅读,感受说明方法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

  二分层概括,梳理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分层把握课文,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的核心总结提炼主句的方法,组合主句构成“课文浓缩文”

  四“术语点评”,赏析语言赏析语言:品析语言,进而达到内化体会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性的要点:结构,拟人,关联词语等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老师的教学理路是明晰的,理性的,是基于文本和学生学习的,“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是一致的”(王荣生语)。这种高关联度和一致性在第二、三、四“板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板块”捕捉重要信息(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与“课中小结”(明确明确“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效果)两者怎样关联,尚难以从设计上反映出来。因为徐老师提供的是说课稿,也难以对“做得怎样”作实质性观察、分析,但透过上表中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徐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创生、选择是符合初中学生说明文学习的目标,我们依然可以期待其课堂实际“做”得精彩,“做”得到位。

  说明文想教什么?相信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要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但是怎么抓?是肢解文本,一条条对着分析,找寻答案,还是理解文意与把握体裁特性、文本特点“分而治之”?甚或宕开一笔,进行生态教育,搞成环保课?应该说徐老师的这篇说课稿是一个很好的课例,就是要从语言入手,通过语言活动来组织教学,将想教的作为“类”的说明文的体裁特性和作为“个”的文本特点融入于语言活动之中,达到三者的有机融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每个语文人心头萦之难去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路径。徐老师的《生物入侵者》一课,从体裁特性和文本特点出发,教学内容的确做到了精选、集中,并采用了可以较好达成教学内容的方法,使教学形成强烈的“聚焦”能力,应该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向教学内容的角度转移,做好内容的优选精选,方法的遴选创新,这一点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的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