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9-03-26 17:30:11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英语书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分享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


  一直让自己沉醉在音乐中,什么都没想,闭了眼睛,脑海中总是重复着一个画面,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对着灰朦朦的天空,目光空洞而茫然,没有目的的凝视,心里却总是在想着身边的他(她)是谁,熟悉的面孔越来越陌生,熟悉的身体越来越陌生,熟悉的气息越来越陌生,本来是最亲密的两个人,最终却被一系列的思考弄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思故我在,现在却成了我思,故我不在。我是谁?他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正是总以一幅思想者,梦幻者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一系列灵与肉的交汇中,在男人与女人的交往中,在爱与不爱中,有许多的思考,灵与肉孰轻孰重?男人与女人到底应该怎样交往?爱情中的男女,真的可以通过身体的交融达到灵魂的交汇么?如主人公托马斯,与他有性关系的女人起码有一两百,照他自己的话说:“情人有许多种,一种可以同睡,一种却只能做爱然后立即离开,还有一种就是在你与别的女人做爱时,你的眼前总是晃动着她的身影,你总是想照顾她,同情她,总是想不离开她。”特丽莎是他的第三种情人,是那“讨厌的同情心”带来的六个偶然产生的女人,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放下的牵挂,他总是想照顾她,结果却总是在伤害她。他的心里只有特丽莎,但是身体却在别的女人那里寻求快感,这也许就是灵与肉的分离,爱与情的背叛。没有爱的情只能是一时,而没有情的爱也只会如昙花一现,长久不了。所以灵与肉应该交融,爱与情应该永不分离,所以才有男和女,才有爱情,才有这些生命中的轻与重。

  在米兰的笔下,特丽莎是个孩子,一个肉体与灵魂无法合一的孩子,托马斯也是。所有的人物都是。特丽莎在梦幻中总是梦到死亡,而且置她于死地的竟是她最爱的托马斯,她因为知道托马斯有许多的女人而痛苦不堪,总是害怕离开她。可是当她真正离开的时候,却又特别地想要拥有他。托马斯视特丽莎为一个负担,一个他不想放弃的负担,当特丽莎在他身边时,他觉得累,想要离开,而当特丽莎离开的时候,他就象没有灵魂的人,于是,他知道,他不能没有特丽莎,特丽莎是他心中的唯一,他可以和许多女人做爱,可以和许多女人调情,但是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特丽莎是他心中的最爱。于是,灵与肉,男和女,经过诸多波折,又结合在一起。当牵肠挂肚的人就在面前时,彼此竟是冷静到只是轻轻地拥抱,没有激情,没有温度的拥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竟是相爱的人就在眼前,你却觉得孤独。最亲密的人相拥,感到的却是一种陌生的温度。

  灵与肉的交往,男和女的挣扎,孰轻孰重?一切都好象一场梦,一场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较量,那么让别人的死都重,让我的死轻轻地飘吧,如一片羽毛,慢慢地飘向不可知的远处,慢慢地消散,萨宾娜随着无数次的背叛,生命越来越虚空,生活越来越无聊,背叛双亲,背叛丈夫,背叛情人,最后也背叛了自己,背叛了生命,在虚无中感受到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而天边的云渐渐散淡,一个曾经熟悉的面孔越来越陌生,一切都会消失,没有东西可以永恒,夕阳西下,一对男女,脸色凝重,望着灰朦朦的天空,正在思考着“我是谁?她是谁?”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屌了!”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长这么大看的书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么大的心灵震动和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这绝对是一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伟大著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应这本书的就是“字字珠玑”,小说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关于人生的轻与重,灵与肉,忠诚和背叛,事业和爱情,理想和现实等等逃不开的人生意义问题上都有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诠释。

  何为生命之轻?生命不管是长或者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没走的那条路会讲你带向何方,人生如果是作一幅画,那么“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意义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命”,这就是生命之最轻;生命失去独立性,一不小心我们的人生就会活到了别人的口水里或者成为别人生命无意义的延续那么生命就成为无意义的轻。

  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但是沉重是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快乐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坍塌了,但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命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真切和实在”。反之生命之轻呢,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欲望和责任,人将变得比大气还轻,轻到了天国之上,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看似是到了天堂,其实也同时进了地狱。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一样,无法承受。

  心理学案例

  特丽莎拥有一个索取型的母亲,母亲一直认为是因为特丽莎而失去一切(而不是自己的无知或者什么)。过去的一切无法改变,所以作为女儿的特丽莎便拥有了无法弥补改变的原罪(负罪感),她做一切事情来讨得母亲的欢心,迎合她母亲“看不见灵魂”“肉体集中营”的世界。但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一直追求上进的特丽莎遇到了自己的爱人托马斯,这句话印象深刻“托马斯的声音把她那怯懦的灵魂从她的身体深处呼唤了出来”。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无法逆转的,特丽莎逃离了母亲的世界,但是一直在梦中充满恐惧。

  书中关于女画家萨宾那和其情人弗兰茨的“误解小词典”,也很有意思。弗兰茨的经历让他认为“忠诚”是自己最看重也是自己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而对于萨宾那来说,小时候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家庭让其心灵深处最大的需求是“独立”,也就是意味着抛开所有旧秩序的“背叛”对萨宾那最有吸引力。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就那几种,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重复着几种模式而已,如同萨芬娜一生一直在实践各种形式的“背叛”一样。

  不想再写了,这本书是大师之作,我的诠释再多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来的好。何况如果只是读哲学的理论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作者借助小说的题材传递了众多的哲学思考,所以,去读原著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三

  突来的寒潮让气温陡降不少,在冷风中裹紧外套,走在人影稀疏的街道,一丝桂花的余香偶尔在鼻中荡漾。回到家中,在冷冽的月光下,又翻起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最熟接触到书名,就让我深感兴趣,何以理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的物质若不能承受,又为何形容成“轻”?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

  米兰-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变的似真非真。书中的托马斯大夫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意被任何事物束缚的人,当他感到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让他快要窒息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回到了单身汉的生活,原以为他重新找到了自由的天堂,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原来他仍然需要家庭责任的那份沉重,看似自由的“轻”让他更加抑郁,更加纠结,让他不能承受,一生都处在矛盾当中。

  这个故事这让我思考着,领悟着,体会到作者所谓的“轻”就是生命在最原始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可以享受的一切,比如:自由、爱情,友情等,而“重”就是人身在社会当中所产生的、必须面对的责任、欲望、困难、灾难等等。“轻”、和“重”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不能被忽视,客观存在的。就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当两者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一直向往的东西,这就是“轻”,以为“轻”便是他的追求,但随后又发现其实生命中不能缺少令他沉重的东西,这就是“重”,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已不能重来。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生命不能预先彩排他的内容,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却又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轻”和“重”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

  我认为,选择一个有实质的人生就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每个人的追求不尽相同,所选择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只要选择了你的初衷并付诸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肯定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有实质且精彩无限的。不必要去抱怨你的人生被什么所累,只需要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信念的走下去,享受生命的过程,也许当你突然回首时,就会发现,原来我的人生同样积累了某个领域的很多东西,我的人生色彩同样斑斓!那么“轻”与“重”永远不会成为你的阻碍,也不会出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