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佛经名句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5-11 12:05:37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佛经名句篇1:关于佛经名言

  佛经名言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

佛经名句篇2:佛经经典名句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在此,小编特意整理了佛经的经典名句,让更多的佛友能从中学习到佛经、佛法的善知识,南无阿弥陀佛!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

佛经名句篇3:有关佛经的经典名句

佛经名句_有关佛经的经典名句

  人世间最美好的就是自己,只有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最自然的,只有自己的心不会背叛自己,不会抛弃自己,所谓的幸福不是苦苦追来的,你想要的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只有自己善待自己,你才能收获幸福。下面小编收集了佛经经典名句,供大家参考。
  佛经经典名句:
  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0、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12、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6、尽佛经心知佛经性,知佛经性则知佛经天。
  1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8、众生由佛经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9、真心是菩萨净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4、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8、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2、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3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4、佛经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6、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8、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0、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41、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4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4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4、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8、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1、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2、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佛经实益。
  5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4、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扩展:关于佛经
  佛经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佛经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佛经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佛经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佛经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佛经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佛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佛经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佛经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佛经的作用
  佛经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诱你起信,第二作用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第三作用便是“印心”。佛经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佛经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佛经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9338/

推荐访问:佛经经典名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