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课堂小品剧本6人]如此标准6篇

来源:叙职履职报告 时间:2018-08-18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叙职履职报告】

如此标准一:生命如此美好

生命如此美好
在我上学的时要过一座桥,桥头有一个电话亭,电话亭已经废弃了,话筒的线一直垂到地下。有趣的是旁边长了一株喇叭花,枝蔓沿着话筒的线爬上来,一直爬到电话亭顶端,藤儿长得比一个大人还高。
喇叭花的叶子嫩嫩的,绿中带黄,越往上叶子越小。早晨喇叭花张开了笑脸,紫红色的花边,花瓣的底部颜色很淡,几乎是白色。有一回,我数了一下,总共有14朵。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跟我打招呼,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我也很开心。我仔细观察着,喇叭花居然从盛夏开到了11月,真是太厉害了!
一株小小的喇叭花,让我看到了生命如此美好!愿明年还能与它相见。
丁丁点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下洋中学门口的一景,一株普通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看出了生命的美好。爱惜花草,赞美生命的孩子,他一定会有一个很美好的未来。

如此标准二: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七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其实自己对电影不是太感兴趣,但是在被丛主任的一番介绍后心中难免有些期待,所以在期待与感动中观看了这部影片,同时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在这部电影中有许多处深深地触动了我:

触动一: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发生过许多,家长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选择转学,其实在电影剧情的发展中发现,转学改变不了现实,转学只是一种家长和老师没有认清孩子自身条件本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不可行的方法,所以那时在想“伊桑,要是早点遇到美术老师多好啊”

触动二: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一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成绩的好坏并不影响孩子的发展,但是心灵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让我不禁想起《猎人和熊》的故事中,熊德那句话“伤口的伤早就痊愈了,但是心灵的伤永远不能痊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平等。

触动三:尼库巴老师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像尼库巴老师这么勇敢的说出孩子真正的问题,更没有勇气挑战家长的教育方法。所以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要做一名勇敢的老师。

触动四: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因为我认为伊桑终于遇到懂他的老师了。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尽管我不是尼库巴老师,但是他就是我的引航灯,今后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这希望我会是我每一位学生的“尼库巴”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观看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疼,小伙伴把其看成另类的小男孩。他三年级上了两年,而每次考试仍为零分。在英语课上,字母在他眼里都是会跳舞的,他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做得一塌胡涂,老师多次以罚站、罚跪、向家长告状的方式来惩罚他,却没有任何改变。忍无可忍,校长责令其父母劝其退学。他暴躁的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和无奈,更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很有幸在新的学校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他长途跋涉,来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业和画,终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这决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因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却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

后来这位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伊桑的自信心,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我们的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或者对学习有着障碍,或者无视纪律。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一定也是无药可救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曾这样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给其补课、劝说,却始终没有找到其成为这样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一、 每颗星星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伊桑的闪亮之处是他的画画天分,在他大脑中有着无比的想象力。他不喜欢学习,却善于观察,他喜欢与小鱼、小蝌蚪、小狗亲密接触,他能把3×9想象成地球与冥王星的战斗。在他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与神秘。可在我们成人的思想里,却难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闪亮之亮埋没在其种种“劣迹”中。每个孩子都如一颗闪亮的小星,尽管有的星光比较耀眼,有的星光有些暗淡,但无论得怎样,他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二、 每颗星星都要我们用心来欣赏。

伊桑只所以让同学、老师、家长都不满,只是他在用犯错的方式来武装自已,他像只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毛发来保护自已。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欣赏他,理解他。假如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就会给每颗星星发光的机会。

这部电影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洗礼,真想不到在我印象中比较落后的印度能拍出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电影,也希望更多的老师都能看到这倍优秀作品并从中受到启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改变不了这种功利性教育的悲剧,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尽量多关心孩子们。也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尼库巴,因为地球上的小星星们都需要他们。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不仅要有爱心,更需要的是俯下身来,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那么无助,每个孩子都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爱。

善待每一颗小星吧,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的细胞,给予每颗小星煜煜生辉的勇气。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常常听身边的同事在抱怨这个孩子没法教了,我对他的一片心意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观赏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之后,让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对身边的报怨者恰如其分的诠释。

影片小主人公伊夏——一位行为特别却充满奇思妙想的八岁小男孩,在他的眼中,万事万物似乎都存在着灵动与闪烁的光芒。可在老师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带来无穷无尽麻烦与困扰的“问题儿童”。在家里,有着一对充满着无限期待与渴望的父母和一位出类拔萃的哥哥,而对于存在着的一切问题的“The last straw” (爆发的极限)未到来之前,亦或是小伊夏未曾遇到生命中的那个“影响一生的人”之前,于望子成龙的小伊夏父母来说,又怎能接受“儿子是智障儿”的所谓的 “事实”呢?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残疾。对于小伊夏父母来说,转学至离家甚远的寄宿学校实属无奈之举,然而,正如这现实一般,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转折点,而被送往寄宿学校的小伊夏似乎“成就”了这个转折点——遇到了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克,一位同样特别且心中藏着相似故事的老师。

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和 “真教育”。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针对小伊夏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值得我反思的几点是:

1、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且相异的,认识到每个孩子发展的独特个性;

每个孩子是不同且独特的。我时常在想,人的出生与发展却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景象”: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天分,所谓的“天赋决定论”仅仅是那些遗传带给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改变,却不能影响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更不能影响未来的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教育发展的真实目的(亦或是“真教育”)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自由的心灵”上成长。尼克老师认识到小伊夏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适时地予以矫正和恢复,使得小伊夏最终得以重回“正常孩子”的群体之中。从尼克老师与小伊夏有关教育行为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所谓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教育不应该以扼杀孩子天性作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育成就” 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以及精英选拔的制度使得“考学”(或“读书”)成为了孩子进入社会并在社会中良好生存的“通行证”。社会大环境给予具有良好学历的人以美好生活和愿景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似乎都成就了社会被排斥和被边缘的群体。因而,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采取的教育行为,似乎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取向虽成就了“小鱼”却失去了“大鱼”:前者是功利视角下的一份稳定的工作,后者却是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

3、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亦或是关注孩子成长中细节,释放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爸爸妈妈以及老师甚至是社会大环境精心栽培的花朵。而如今,在我们被充满竞争与功利的现实世界所疲惫时,常常听家长对孩子说:“我什么都不用你干,你还学不好,你到底想干什么?”能不能别用怀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来看待他们?能不能别用责备的口吻来怒骂他们?能不能别用刚愎自用的气焰来打压他们?殊不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未来我们能留下的唯一的希望。给了他们沉重的使命和任务,就无须再增加他们成长的包袱,须知,轻装简行。

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看着他们从出生时皱巴巴小巧可爱的样子,到一点一滴茁壮成长的身影,无不充满对未来的希冀。教育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和关心的,良好的结果是需要良好的方法来辅助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今天上午,在学校阶梯教室里,由从主任组织的全校教师一起观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疼,小伙伴把其看成另类的小男孩。他三年级上了两年,而每次考试仍为零分。在英语课上,字母在他眼里都是会跳舞的,他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做得一塌胡涂,老师多次以罚站、罚跪、向家长告状的方式来惩罚他,却没有任何改变。忍无可忍,校长责令其父母劝其退学。而暴躁的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和无奈,更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很有幸在新的学校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他长途跋涉,来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业和画,终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这决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因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却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

后来这位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伊桑的自信心,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我们的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或者对学习有着障碍,或者无视纪律。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一定也是无药可救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曾这样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给其补课、劝说,却始终没有找到其成为这样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一、 每颗星星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伊桑的闪亮之处是他的画画天分,在他大脑中有着无比的想象力。他不喜欢学习,却善于观察,他喜欢与小鱼、小蝌蚪、小狗亲密接触,他能把3×9想象成地球与冥王星的战斗。在他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与神秘。可在我们成人的思想里,却难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闪亮之亮埋没在其种种“劣迹”中。每个孩子都如一颗闪亮的小星,尽管有的星光比较耀眼,有的星光有些暗淡,但无论得怎样,他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二、 每颗星星都要我们用心来欣赏。

伊桑只所以让同学、老师、家长都不满,只是他在用犯错的方式来武装自已,他像只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毛发来保护自已。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欣赏他,理解他。假如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就会给每颗星星发光的机会。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不仅要有爱心,更需要的是俯下身来,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那么无助,每个孩子都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爱。善待每一颗小星吧,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的细胞,给予每颗小星煜煜生辉的勇气。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贵在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

《地球上的星星》中男孩伊桑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他几乎做不好任何一件大人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生活在自己奇异的异想世界里,那里有美妙的海底世界、跳舞的字母和游鱼,那个世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但这两个世界并不能相互包容和体谅,在大人的眼里,做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最后老师放弃了他,建议家里将他送到特殊学校去读书,虽然妈妈极尽阻拦和伊桑的反抗,最后还是没能阻拦这一切的发生,他去了一所寄宿学校,接触了一批新的人,却仍然没有开始全新的生活,他面对的仍旧是嘲笑,否定和孤立。

直到有一天,那个帅气的老师拉姆来了,他通过观察、家访等形式找出了伊桑存在的问题读写障碍(Autism),他分不清相近的字母,判断不出距离和速度,做不到同龄孩子轻易能做到的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这样的经历简直无法比拟,而他只有一种更加反叛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拉姆老师找到了伊桑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首先给孩子讲故事,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人都有读写障碍,却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样都有读写障碍,但是这些伟人却能引领世界最前沿。相似的经历,非凡的业绩。首先震撼了伊桑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学生讨厌学习,厌恶学习。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学。有的家长和老师却逼着学生学,造成母子、父子、师生敌对情绪严重,孩子更加厌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应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做为教师,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童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差生,面对学困生,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最需要转化的是孩子的思想。

忽略读写,发挥孩子的特长,伊桑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色彩的感知敏感。拉姆老师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伊桑利用木棍等组装的会动的飞机,拉姆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使伊桑初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拉姆老师善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读写困难,找到错误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辅导。拉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针对性的对伊桑进行读写训练,b和d,s和r,p和q逐渐辨别清晰,

生活学习逐渐走入正轨。拉姆老师的爱心、责任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伊桑想不进步都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孩子学习生活出现了困难时,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是否分析找到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出现错误的规律呢?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还是一味的斥责孩子?把所有的错误归谬于孩子?有人说,孩子的错误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错误。有一定的道理。你知道所罗门群岛的故事么?每当那里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用刀斧去砍伐树木,他们会围成一个圈,用最大的声音指责那棵树,几天之后,那棵树就枯萎而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当家长或老师的是否能发挥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埋怨孩子,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有时,我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其实只是一个鼓励那么简单。

有时,我们给予的最大的伤害其实只是一句指责那么简单。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

学校领导的推荐,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不禁流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 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老师说: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世人都将叹为观止,哇哦 多好的场景!

老师还对父母讲了《水知道答案》的另一个版本——所罗门岛的故事:在所罗门岛上,当土著们需要耕地的时候,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完全死于自身原因。

影片让我感动和震撼不已!但又绝不是“感动”和“震撼”两词就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位教师太伟大了!这世上能有几个像这位教师一样能够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我认为剧中的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个“幸运的宠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不是遇到这位老师,恐怕伊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在遇到这位老师之前,他的童真、热情与天赋已被世俗无情地压制——对于校方与家长来说,分数与纪律远比前者重要。太喜欢天真烂漫的伊桑了,就连他家附近的两条大狗儿都和他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但是,当他的调皮、活泼和纯真被校方和家长无情地剥夺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心疼。

我不由想到了自己。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老师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7】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励志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的男孩,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培养下,逐渐摆脱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影片要诠释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星星,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让其放出璀璨的的光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必须扮演好“寻光”和“放光”的角色。

一、 伊夏父母的“寻光”与“放光”

纵观整部影片,伊夏的父母和大多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所以他们不停地为伊夏的生活和学习而忙碌。伊夏的母亲每天夙兴夜寐:一日三餐、伊夏的洗漱、以及其它凌乱的家务活。为了这个家,她甚至放弃了工作。所以,伊夏父亲的养家任务也十分沉重,每天闻鸡起舞。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忽略了伊夏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伊夏是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的男孩。或许是因为伊夏的哥哥学习太优秀,更或许是伊夏的父母认为自己的IQ足够正常,不会生下一个像伊夏这样的孩子,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让伊夏“放光”:母亲每天亲自辅导,不停地更换学校,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从未经历“寻光” 的过程,怎么可以让伊夏“放光”?他们对伊夏的强迫“放光”,使伊夏对学习、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信心。直到遇到了他的新美术老师——尼库巴。

二、 伊夏老师的“寻光”与“放光”

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一直遗憾,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伊夏之前不停地更换学校,是因为在正确的学习时间遇到了错误的老师。那些老师很少深入地了解伊夏的实际情况和他的内心世界。我可以大胆猜想:伊夏在那段时间过得之郁闷,之痛苦。这也导致他乞求哥哥伪造病假条,帮助他逃课。同时也使伊夏学习生涯留下了丝丝遗憾:他在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学好,该和同学接触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后来,尼库巴老师终于在正确的时候出现了。他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尹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库巴对尹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所以,伊夏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尼库巴老师,我想,他和尼库巴老师在一起的那段学习时光,一定很刻骨铭心。对于伊夏,尼库巴老师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尼库巴老师从其他角度为伊夏“寻光”,最后也成功地为伊夏“放光”。

三、我们工作中的“寻光”与“放光”

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顺利进大学,拿到高学历,到成年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可以无所谓,正如伊桑的父亲反复的问会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帮助他竞争吗?教育工作者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味的追求纪律,传统,荣誉,规则。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给了他们一个愉快的学校生活,我们就欠缺了他们一个有竞争的成年。可是,如果学习只是聚焦在成绩优秀的少数人身上,而同时忽视了沉默的那些,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为什么教育一定要这样牺牲一部分人来造就另一些人啊?对于受伤的那一类人,如何才能消除他们心里的阴影?什么时候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得如此狭隘了?很少有人能够耐心的去发现一个人身上不同于其他人的优点,而简单的一张试卷,一张量表就轻率的判断一个人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 学生需要的是关注,重视,理解和接纳,可是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找过很多的人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我说:你们说,我听,说一切你们遇到的困惑,说一切你们觉得可能不会被接受的观点,说一切感兴趣和欣赏的事物。每次进教室,当我笑着去面对每一个用眼神在说话的学生,心里都感到无比的感动和温暖。我希望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与成绩和排名无关。 家长,老师,用人单位都习惯了用考试成绩,学历来评判人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可是我们看到的终究是目前存在的状态,然后就肯定的用过去的经验急着贴上标签,这个学生怎样怎样,可是心理学中霍桑效应不是证明了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被挖掘出来么?在英语办公室里,我们有时私下交流说:虽然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能够顾及三分之二就很不错了。听了心里只感到一阵阵悲哀!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一?管住他们不闹事,不影响到那三分之一就算教学目标达到了?就算是前面的三分之二,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教育者关注的也只是他们学的怎么样,而没有关心他们过的好不好,压力,抑郁,自闭,很少有老师去了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成绩很好很受老师关注的三分之二,业之后也很少再有人会感恩,怀念初的老师。

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如此。我们应从多种角度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高分”则“高能”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养成学的习惯,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教的方法。对于家长而言,任何情况下都应细心观察孩子成长的一言一行,帮助他们构建一些学习氛围;对学校而言,任何情况下都应正确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虽然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杰出物理学家,但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让他们健康地学习,成长。或许三年五载后,当我们再回首这些“小星星”时,他们已经在灯火阑珊处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如此标准三:优秀议论文 高中优秀议论文范文(5篇)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对文章的论据有很大的要求外,对文笔也是一种考验。下面5篇议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篇一 后悔是一帖中药

有人说:“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请不要后悔。”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错话,做错事,走错路,遇到挫折,经历失败……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每当此时,一般人都会产生懊恼、后悔的情绪,但这并没什么大不了,有时,后悔还真不一定就是坏事呢!

人不后悔,紧绷的神经之弦何以缓解?生活本就不易,不可能万事都称心如意,遂人所愿。也不是人人都有先见之明,都有做好每件事情的把握。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磕磕绊绊,遇到挫折、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些追求十全十美,不想留有遗憾的人,做任何事都会过于小心翼翼,神经也时刻紧绷着。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允许自己后悔,那么他的心理压力就得不到释放,反而更容易出错。后悔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缓解压力与人们过度紧绷的神经之弦。

著名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允许自己失败和后悔。跳马本是她的强项,可在一次比赛前,她为了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一遍又一遍地试跳,结果最后一跳时,因神经高度紧张,头先着地,造成腹部以下高位截瘫。假如她当时不这样过分严格苛求自己,允许自己失败,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事过多年,她才坦言:“不想让自己失败和后悔,有时是非常可怕的,我要是少试跳一次就好了。”这也是她给后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人不后悔,何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后的后悔,实际上是一种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有个海员,因工作需要,他经常晚归。年迈的父亲常等他至深夜,每天都会问:“饿不饿,要不要来碗面?”其实父亲是想和儿子聊聊天,但海员并不懂得珍惜,总生硬地拒绝。一天,他接到父亲病故的噩耗,可他却要15天后才能返航,他内心十分愧疚、后悔,因为他从没和父亲好好聊过天,也不曾抽时间多陪陪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哀痛。幸运的是,他还有母亲,有过一次后悔的反思,他放弃了航海员这份高薪的工作,回到了母亲身边。他终于明白,一定不能把对父亲的遗憾再留给母亲了,他要好好地侍奉母亲。

俗话说,幸福使人长久单纯,不幸却使人迅速成长。失败之后的后悔虽然让人不愉快,但恰恰是这种情绪,才使人明白如何才能让后悔的事不再发生。

掀起“林旋风”的林书豪,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甚至险些与NBA擦肩而过。每次比赛后,他总是后悔自己没能发挥出最佳水平,但他却能在后悔中总结经验。终于,在一次主力受伤,自己临时替补上场时,他抓住了这个宝贵机会,超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最终一战成名。

因此,后悔不是全无作用的,它就像一帖中药,虽苦涩,虽不能立即见效,但它温婉、浸润,最终能把病医好。后悔这贴良方,能让人们在不断地反省中进步。

篇二 打破成规,创造精彩

从古至今,规则一向都是人们所敬畏和遵守的,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却不太遵守规则。他俩是“调皮鬼”,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不喜欢学校枯燥刻板的教育方式……他们总想法子打破限制学生的各种规则。

然而,在危险降临之际,面对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那些怯弱的“好孩子”、“优秀生”都躲了起来,而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却能挺身而出,勇敢地挡在前头,展现他们果敢的魅力。他们勇于打破成规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世事不应一味地循规蹈矩,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就有可能使事情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小孩在玩耍中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都哭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使劲砸去,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司马光打破了“入缸救人”这一思维定式,选择了“破缸救人”,这就是善于打破成规之举。

由上可见,打破成规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因为没有勇气就没有打破成规的行动。试想,如果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没有勇气,怎能战胜大坏蛋乔呢?如果司马光没有打破思维定式的智慧和勇气,怎能顺利地救出掉进水缸的小孩呢?因此,打破成规并不是一无所获的,有时它会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如果人人都没有打破成规的勇气,那世界将是一个没有科学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世界。古往今来,人类的进步就是人们打破成规的结果。

古人认为地球是方的,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由于“地心说”符合神权统治的思想,因此得到当时教会的支持,在中世纪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虽然有人对“地心说”抱有怀疑,却没有人敢于探究。后来哥白尼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新的宇宙观——“日心说”。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日心说”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哥白尼这样勇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们,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创新往往要付出代价,还要有超乎寻常的勇气。是呀,没有打破成规的勇气,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没有打破成规的勇气,怎么会有乔布斯引领时代潮流的苹果创意?没有打破成规的勇气,怎么会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同样需要这种敢于打破成规的勇气。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更简便的解题方式;我们要勇于质疑,勤于探索,才会真正掌握知识;我们只有敢想、敢做、敢尝试,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创造精彩人生。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鼓起勇气,打破成规,创造精彩,向着学海扬帆竞发,向着生活的山峰攀登,向着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吧!

篇三 坐在生活的前排

有一位猛士,女神赐予了他一把宝剑。虽然有了天赐的宝剑,但他并不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那是把短剑。拥有长剑的人在一米开外就能将敌人封喉,拥有短剑的他必须上前一步才能攻击到对方。当猛士踏上战场后,奇迹却发生了:拿长剑的战士纷纷倒下,而持短剑的猛士却势不可挡,最终击败了敌人。

是的,猛士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为他记住了女神的话:“上前一步,剑就变长!”因为持着短剑,他比敌人更灵活,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他就能一个箭步,刺穿敌人的心脏。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因为个子矮,视力又很差,所以我就向班主任申请坐到教室的前排,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够完美的地方。面对自身的缺陷,我们不应自卑沉沦,而应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尽力坐在生活的前排。

篮球巨星姚明退役之后,他的缺陷才被世人所了解:他六岁的时候右耳就已失聪,左耳的听力也低于常人水平。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小巨人”在与人交谈时,总会贴近对方的原因。据说,当年姚明的篮球前途一度因为右耳失聪而停滞,如果换作别人,极有可能因为听力的缺陷而退缩不前,但姚明恰恰相反。他并没有拒他人于自我世界之外,而是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迅速地在关系复杂的NBA团队里站稳了脚跟。由此可见,人的长处并非完全取决于他的天生资质,有时甚至相反——取决于他的缺陷。姚明正是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才努力地去改变它,凭着“坐在生活的前排”的心态,超越自我,走向成功。其实,恰是因为有了“坐在生活的前排”的信念,我们才能拥有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品格。

另一个故事同样发人深省:2010年6月,当时还是5岁的英国小男孩海内斯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展出的40幅作品吸引了上万人参观。海内斯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脑瘫、心脏永久感染等疾病,另外,他的肺动脉狭窄,被医生认定为“绝对不会活过1岁”。海内斯虽然年幼,但他一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在祖母的悉心指导下,他借助绘画本领与家人交流,并让绘画成为他继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画展的几天里,海内斯处于亢奋状态,他每天都要去现场听人们对他作品的评价,为以后创作更好的作品汲取营养。面对一个5岁残疾孩子美丽的画作及其他那颗比正常人的更坚强的心脏,我们能说的只有一句话:“好样的,坐在生活前排的海内斯!”

以姚明、海内斯为榜样,坐在教室前排的我也正努力地坐在生活的前排。虽然我拥有的是“短剑”,但我坚信:“上前一步,剑就变长!”

篇四 目标在缩小中起舞

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只是一味地前行,那么到最后他将一无所获。诚然,我们应该心存目标,但是,如果目标过于高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因此,适当地降低目标,有时反而让我们离成功越近。

有高远的目标固然好,将其牢记于心,我们就能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然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目标,万一达不到制定的高目标,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我们应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制定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想得到一匹又快又好的马,但他只有一匹劣马。这匹劣马与他理想中的马差太远了,他叹息着,把马放走了。他心想: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马,绝不能降低标准!可是,他最终没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马。有人牵走了他放掉的劣马,那人骑着劣马,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如果第一个人肯降低标准,骑着那匹劣马去寻找自己中意的快马,那么,他或许还能实现心中的愿望。

同样地,在学习上,很多同学都想取得好成绩,并为自己定下“考第一名”的目标。但考第一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有些同学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最终如愿地考了第一名;而有的同学因智力或学习能力的限制,没能考取第一名。以考第一名为目标但没实现的同学往往会沮丧,甚至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显然,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没有意识到超越自我便是达到了近期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适当降低目标,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小时候十分瘦弱,每次跑步都是最后一名,为此她特别害怕上体育课。但她的妈妈安慰她说:“没关系的,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你的前一名同学。”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小女孩就奋力追赶跑在她前面最近的那一位同学。结果她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就这样,她的跑步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达到了中上水平。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小女孩的学习中,并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位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了!”

在妈妈“只追前一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于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优秀的女孩就是朱成。

“只追前一名”,就像我们常说的“够一够,摘桃子”道理一样。目标太过高远,无法实现,容易让人失去动力。好高骛远,会使人力不从心,甚至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让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生活中,我们更应学会降低目标。每个人都梦想过上舒适、惬意、安定的生活。但十全十美的事物并不存在,想要追寻世外桃源那样安逸的生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应适当地降低目标,追求切合实际的生活。

人生如登山,只要往上走,即使只是一小步,也会有新高度。目标也是如此,完成了一个小目标,也就向大目标迈进了一步。适当降低目标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目标在缩小中跳一支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篇五 青春路上带着感恩前行

如果拥有感恩的情怀,青春路上便会像魔方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

《读者》上有一则故事:一秀才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路上他和同伴在一间破庙里歇息。吃饭时,秀才发现一只蚂蚁趴在干粮上。同伴说:“捏死它,竟敢偷吃。”秀才却用手指轻轻地把小蚂蚁放回地上,说:“去吧,小生命。”考完试后回客栈的途中,秀才忽然记起考试时一时疏忽,将“玉石”写成了“王石”,于是大叹“今年无望矣”,可发榜时,秀才却荣居榜首。原来,那只被秀才救过的小蚂蚁为了报答他,伏在考卷的“王”字上,使“王”字变成了“玉”字。

一只小小的蚂蚁尚能心存感恩,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少年呢?霍金先生虽然靠轮椅来走动,但他仍能够微笑地面对生活,为什么?因为霍金先生认为,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的大脑还能思考,他还有爱他的亲人与朋友们,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足以让他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由此可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多么重要。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健康地成长;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教给你知识;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帮你渡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伤害、藐视、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你的意志,唤醒了你的自尊,增长了你的智慧……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事例,都能唤醒我们那颗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感谢翠绿的小草吧,它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叫“坚强”;感谢奔腾的流水吧,它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决绝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奋进”;感谢漫天飞舞的落叶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默默付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奉献”。让我们感谢森林,感谢四季,感谢地球,感谢社会,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们吧!

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时,你至少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报以诚挚的微笑。也许就是那声简单的“谢谢”,那个浅浅的微笑,才让我们的青春多一份幸福!

如此标准四:我的烦恼作文400字 烦恼


大人们常常挂在口上对我说得话就是“小小少年,很少烦恼。”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别看我们是小孩子,我们的烦恼可和你们一样的多啊。学习和生活都不是我最大的烦恼,我的烦恼只有一个----瘦。

我小时候还挺贪吃的,给什么,吃什么。可自从长大了,我就邪乎邪乎的,什么都不吃,特挑食。我没爸那样能干,也没妈那样坚强,我在家里就是标准的“营养不良”。

我每天最痛苦的时候就是洗澡的时候。每一次脱掉上衣,我都恨不得闭上眼睛。为什么呢?原来,脱掉上衣后,便可以看到那一道道骇人的、凸出的骨头!望着骷髅人一般的我,都会不寒而栗。

我在校园里更是不受重视。我那么瘦,存在感那么单薄,在人山人海中也不会有人注意我。像我这样整天游离天外的古怪小孩可是经常被人欺负的。“喂!把钱交出来!”这不,我又遇到这个“小学生黑社会”了。我无奈,又喊出了“咒语”:“老师!老师!”那帮“乌合之众”便逃之夭夭了。可我也不想这样做啊。

哎,我何时才可以彻彻底底的摆脱“瘦”这一个字那呢?老天爷啊老天爷,我诚恳地对您说,请您保佑我,让我的烦恼从我的身边离去吧!

如此标准五: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


前言

大概有四年了,没有痛痛快快的打过一次篮球。

忙碌的工作和繁杂的生活琐事大概成了我不去锻炼身体的借口。看着自己日渐臃肿的身体,回想起当初那豪情万丈的憧憬与梦想,除却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的艰辛,以及日渐险恶的内心,还得到了什么?看着一颗颗曾经纯真的近乎透明的心灵被世俗污染,却没有办法改变,这就是生活——犹如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磨去我们昔日锋利的棱角,每个人都无法免俗!可是每每想起那些上学的日子以及曾经那一颗颗纯真的心,却依旧感动。也许是迷茫于年少时的青涩岁月,在这个时候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悲凉,又复归惆怅。

前几天和开晨在网上聊天,他对我说,大超你还记不记得,以前在桑树园球场的时候,我像个小弟一样跟在你身后打球,球场上受了欺负你替我出气。我挠挠头:“对啊,可是现在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跑跳了,到了我在球场上受欺负你替我出气的时候了。”几乎潸然泪下,不禁感叹年华易逝。

我呆呆的坐在电脑前,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字,想象中久未谋面开晨,仿佛就坐在我的左手边,就和那个时候的位置一样……

开晨这个家伙,和我差不多高,皮肤很白,头发黄黄的,说话时“zicisi”和“zhichishi”不分是他的特点,理科成绩超棒,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朋友之一。

我座位的右边是忠杰。忠杰和开晨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之所以我们能坐在一块,是我们向老师主动要求的。

介绍一下忠杰吧!用我的话来说叫臭美,矫情!长发,喜欢穿时髦的衣服,再加上一张俊俏的脸,走到哪里都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而我的对面,坐着王佳会——一个成绩好且乖巧懂事的好学生,说话时叽叽喳喳像个小鸟,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功课又好,是每个老师都很喜欢的乖女生。

毫无意外,我喜欢王佳会。非常非常喜欢。

忠杰和我家住一个地方。放学后,我们经常一边推车一边走着回家。

“齐晓超,我发现你对王佳会很有好感耶,你看她的眼神很不一样。”忠杰一边推车走,一边扭头看我。

“嗯啊!这样很奇怪吗?”

“不会吧?你怎么会喜欢她呢?她那么用功读书!”忠杰依然看着我。

“我也不知道,但我是个很特别的人,所以喜欢的人也会很特别!”我挖着鼻子里的鼻屎。

“真的假的?”忠杰依然看着我,脖子都不会酸似的。

“真的,我不够特别吗?”我偷偷将鼻屎弹在忠杰的书包上。

我们三个好朋友同桌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喜欢打篮球。只要我们三个耗在一起,肯定要有一个篮球,不然都不知道生活改怎么继续下去。

初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们经常去离家很远的桑树园球场打球,在那个永远都不知道累的青春里,我们的球技突飞猛进。不知不觉一个夏天过去了。

又一个夏天,我们再度在桑树园球场打了一夏天球。这次,忠杰在球场上认识了喜欢看球的学妹,成了我们第一个交上女朋友的混蛋。

然后,又一个夏天过去了。我们已经笑嘻嘻的打球打到了兢兢业业的初三。

初三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教务处拿着一张重新排班的名单,张贴到每一间新教室的门前。

气氛顿时像炸开了锅。我忍不住挤到人群的最前面,双手放在胸前合十祈祷。

祈求不要被分到没有王佳会的班级。

“你干嘛那么幼稚,又不是生死别离。”忠杰突然开口。

“靠!你不懂啦!”

我迅速找出我的名字和王佳会的名字。

只见我的名字前面赫然标着“三年级四班”,而王佳会的名字前面写的是“三年级三班”。

“……”头一次,我说不出话来。

我们的教室只有一墙之隔。但是从此,我座位的对面,再也看不到王佳会的身影。

大家看完名单,随即搬进了自己的新教室。新的班级,意味着我们又开始了解不曾相熟的同学,熟悉全新的教师。

一个崭新的生活,即将拉开序幕。

失去了能和王佳会同班的机会,还好上天没有太绝情,让我和忠杰、潇哥继续同班上学。受我的影响对篮球越来越痴迷的开晨分到了一班,不过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念不同的班级而日渐淡薄。

而我的新班主任强哥,是一个大家都喜欢和尊敬的体育老师。微胖,小眼睛,说话没有班主任特有的盛气凌人的“官腔”。是一个为了我们晚自习留校生活可以连续一星期不回家的好老师。因为我一直是学校羽毛球队的一员,所以在初三之前,我们就一直有交情。

“齐晓超,你的成绩不错,但偏科情况太严重,希望你能努力好好改正。”强哥拍拍我的肩膀。

拍个屁啊!其实我担心强哥会把我安排在一个不喜欢说话的人旁边当同学。老实说,我还是希望能和忠杰当同桌。至少,有话聊。

如此简单。

忠杰看看我,他的旁边还是空的。

“你去坐李玉潇旁边吧!早就听说你上课爱吵闹,坐在李玉潇旁边,好好反思一下你自己。从今天开始,就要努力为中考做准备了。你很聪明,向李玉潇同学学习,看看能不能超越他。”强哥给我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位置,心中所有的期待顿时被掏空。

“啊?”我不解。

怎么会这样。

潇哥是班上最听话,学习最认真刻苦的同学。功课好,胖乎乎的,大脑袋。是个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的好学生。

“李玉潇,好好管管齐晓超,可以吗?”强哥竟然用问句,可见潇哥在班里的地位。

“嗯!”潇哥勉为其难。我整个脑袋顿时一片受尽屈辱的空白。

于是,我的故事,从王佳会的对面,转移到了潇哥的旁边——一个开启我用功读书的位置。

初三那年发生了好多事。

各大卫视几乎都在上演《士兵突击》,王宝强演许三多,张国强演连长高城。精彩的剧情逼得我每天晚上都要看完三集才去睡觉。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被王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

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让我反复播放。

“5。12”汶川地震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们轰轰烈烈的做着慈善,各种捐款做的不亦乐乎,根本无法想象多年以后会有一个叫郭美美的女人颠覆了我们对慈善的认识。

我的人生,也因为坐在潇哥的旁边而发生着改变。

坐在潇哥旁边是什么感觉呢?

很不自在,相对于潇哥的用功读书,我是一个学习态度很差,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的荒唐学生。

我的政治和历史成绩烂到翻掉。我连政治的开卷考试给我参考书我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抄。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和意义,我活的好好的又不用上战场,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用?毫无意外,我的政治和历史成绩罕有及格,甚至创下过个位数分数的记录。除了政治和历史,上课需要好好听讲的数学也是摇摇欲坠,对因式分解,好端端的分解个毛啊?只要试卷稍作变化,我就死给它看。

但由于我喜欢的科目成绩超棒,总体来说我的成绩还算可以,全班三十多名学生,我常在前五名徘徊。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坐在潇哥旁边什么感觉呢?

我必须痛苦承认:难堪,窘迫,很不自在。

“齐晓超,你不觉得上课吵闹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吗?”潇哥坐在我旁边,瞟了我一眼,淡淡的说出这句话。

“哪有啊?我是在给这无聊的课堂增加一点活力耶!你不觉得老师们都讲的太没趣了,太没吸引力了?”我勉强笑笑。

“那你也不应该选择这样一种无聊的上课方式。”潇哥的语气带有一点责备。

“……”我逃避他的眼睛,看着课桌上的贴画。

“我觉得你可以再用功读书一点,那样你的成绩会更好。”

“靠,现在也没差唉!”我本能的觉得微小,真是太糟糕了。

潇哥若问我为什么我要扰乱课堂秩序,我便可以哈哈笑答:我就是坏透啦,但我没妨碍你用功读书啊!

潇哥也可以用力责骂我,叫我好好守秩序,那么我就可以回敬:管我干嘛,用功读书了不起啊?

但潇哥偏偏说我无聊。

用功读书的学生到处都是,但潇哥那种我说不上来的好学生,让我本能的觉得自己渺小,完全克住我,克的我死死的。

于是我陷入奇怪的困顿,在其他爱捣乱的同学继续扰乱上课秩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同时,我却因为想开口讲个笑话,突然脑海就会传来一声“无聊”的叹息,只好含着圆珠笔作罢。

“喂,放心啦!我上课继续吵闹的话,强哥就会把我的位置换开,到时候你就不用烦了。”我皱眉,有点烦。

“你这么聪明,如果好好念书的话,成绩应该可以排全校前五了。”潇哥淡淡的说。

简直答非所问嘛!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可是相当聪明的!”我反驳。

“那就好好读书啊,青春很短暂的。不要浪费啊!”潇哥有点像个女人,唠唠叨叨。

于是,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以一种“我的人生需要被纠正”的方式。

潇哥最大的特点就是稳重、懂事,做起事来让人放心。更严重的是潇哥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无可救药的顺服。而我改不掉的性格就是叛逆,对权威这种东西向来都是反感,我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之,潇哥我们两个人的能量正处在不断正负“中和”的状态。我有预感再这样下去,我一定无法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个性也会越来越压抑,变成一个没有特点的普通人。

但无可否认,潇哥实在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没有让人生厌的好学生架子,功课好也没有听他自己提过,尤其是与潇哥一来一往的日常对话中,我那份本能的微小很快就变成了多余的情绪。毕竟遇到这样的一个好兄弟,是难能可贵的。

现在是二零一四年三月十九号,下午两点五十分。我坐在车里关上车门,依然很清楚的听到汽车发动机的怠速声,对于想要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的我来说,这样的环境很不适合。听着老狼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唱道“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我想这首老歌的气氛应该很符合我现在要写的这个人物。

刻意想写点关于潇哥的东西,尤其是这一年来的工作地点,我几乎每天都要从潇哥家门前经过。每天早上,我都会在潇哥家隔壁吃早餐,每天都从他家门前不断经过,不断驻足,每天如此。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经意听到某一首歌,某一段旋律,就会瞬间回忆起某段时光里的自己。或初中,或高中,或看见曾经在自己座位旁,那个上课不苟言笑的青涩面孔。

对于我们的应试教育,成绩绝对是老师衡量一个学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一个学生,不管具备什么特殊才能,只要成绩不够好,就会被认为成“旁门左道”。反之,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只要在其他领域稍微突出一点,就会被老师认为“实在是太杰出了,连这个也行!”放在手心当宝。

自然,潇哥就是强哥手心里的宝。

自习课上,潇哥一边解着题一边小声的跟我说:“你语文、地理还有理化都很好,英语跟普通,数学跟历史政治很烂,如果不是你笨,就是你根本没认真听课,你觉得你笨吗?”

“额?什么啊?”我无法思考,耳根子很热。

“齐晓超,你笨吗?”潇哥看着我,不让我的眼神离开。

“靠,当然不笨了!”我呼吸困难。

“那就证明给我看。”潇哥瞪着我。

我呆呆的看着潇哥。一向眼高手低,惯于嘻嘻哈哈的我,本应非常排斥这样的窘状。但我知道不能不接受潇哥的好意,被当做笨蛋我也认了。

为了不被潇哥当作“笨蛋”,我顶着压力,放下“尊严”与潇哥在一起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更好了。

期中考试越来越近,我似乎爱上了这种与潇哥较劲儿用功读书的生活。真遗憾没有能早一点坐在潇哥的旁边。

期中考试如期到来,我按捺不住自己忐忑的心情。怎么说是忐忑的心情呢?

有了潇哥的帮助和指导,我的功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这样的进步却使我自信不起来,生怕因为考不好被当做笨蛋。这对当时心高气傲的我来说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

坦白说,我本来是想打算自己认真好好答题的,但监考刘迎亮老师在考场上坐在那里呼噜呼噜熟睡这件事实在是搞得我心神不宁。写完数学考卷后,我百般无聊。回头看看潇哥坐在那里认真的检查有没有做错的题目。

我回头的一瞬,刚好潇哥抬起头来。

四目相对。

“把你的试卷拿来我看看!”我用夸张的唇语沟通,眼睛转移到潇哥手中的试卷上。

潇哥却无动于衷,就像不明白我的意思一样。

“快点啦!试卷!”我继续唇语,我扬起手中的试卷,指了指。又指了指潇哥手中的试卷,坏坏的笑着。

潇哥看看熟睡的刘迎亮老师,冲我摇头。“不行啊,万一被抓就麻烦了!”

靠,真是胆小鬼。

我用凌波微步走到潇哥面前,刚要拿起试卷,却被潇哥抢先收在了身后。

此时,我在教室里走动的身影已经惊动了很多同学,大家一阵错愕,瞬间震动起来,每个同学都看到了这一幕。

监考刘迎亮老师也被教室里奇异的气氛惊动,从梦中醒来。

该死!

我来不及回到座位,被刘迎亮老师逮个正着。

刘迎亮老师气急败坏的拎着我的耳朵,拖着我回到座位。

“气死我了,再发现一次,你的成绩作废!”刘迎亮老师脸都气白了。

“老师,其实……我也没有抄到啦!”

听到我的解释,教室里一阵爆笑。

期中考试结束。

我居然神奇般的考进全校前十名。生平第一次超越了潇哥,这令强哥刮目相看。

“怎么样,用功起来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吧?希望你继续保持!”强哥笑逐颜开。

“没有没有,我比较聪明罢了!”我笑笑。

初三的学习虽然繁重的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每周六的兴趣小组怎么说也是个可以让大家尽情玩好的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诸如“篮球、羽毛球、绘画、唱歌、跳舞”之类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同样对其感兴趣的老师带领。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

我和忠杰参加了羽毛球小组,我们两个带着一帮初一初二的小屁孩在球场上奔跑,挥拍。

“喂,忠杰!”

“啊?”

“明天周日,要去哪里玩?”我挥拍,扣杀,球出界。

“不知道呢,你觉得呢?”忠杰气喘吁吁的跑出球场捡球。

“不如我们去喝酒吧?顺便叫上老白他们几个。初三压力太大了,我们需要释放一下压力唉!”

“额?喝酒?会不会被班主任知道?被他知道我们就惨了!”真是胆小鬼。

“靠,明天周日耶!又不用来上学!”

很刻意地写到这次我们偷偷出去喝酒。

因为那是我生命中不断交集的几个好兄弟第一次在一起酩酊大醉。

公元二零零七年秋天的某一个星期天。

开晨、老白、全儿、李越、月子、阿彬、忠杰、潇哥和我。此后,我们在彼此的生命中不断缠绕。

我们的青春,就这么开始了。

关于那次聚会喝酒,由于实在是“年代久远”以及酩酊大醉,我已无法清晰的记起当时发生的所有细节。

但因为老白装醉我打了他几个耳光这件事却让我们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全儿考上大学那年夏天我们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等待迟到的老白,于是又拿他调侃起来。

“喂!哥几个,还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喝酒老白被大超打耳光这件事?”

如此标准六:你不是无所不能的


亨利·福特是美国著名汽车公司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他对世界上汽车和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好多汽车行业的标准就是以福特公司的标准来制定的。福特本人也因为对汽车行业的贡献而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一等勋章”。无论在美国还是世界汽车制造业里,福特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福特汽车公司里,福特是以精于管理出名的。但在福特公司创立的时候,福特却是以技术而闻名,公司好多技术都是福特开发出来的,福特也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在福特技术内部研究所里,整个公司技术人员都在为用“水冷”还是用“气冷”冷却发动机发生了激烈争论。大部分技术员都支持采用“水冷”来冷却发动机,但是福特却认为“气冷”是最好的,因此整个福特公司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是“气冷”式轿车。

在一次美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位车手驾驶福特汽车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赛。福特汽车遥遥领先,但是在第三圈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导致赛车失控,赛车撞上了旁边的防护栏,油箱爆炸后,车手被烧成重伤。此事引起了“气冷”式轿车的销量剧减。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轿车,仍被亨利·福特拒绝,亨利·福特还是坚持研究“气冷”式轿车,公司的几名技术人员准备辞职,但是福特仍然无动于衷。

福特公司的副总经理感到事态严重,就去找亨利·福特:“您觉得是您整个公司重要,还是做一个技术人员重要?”福特惊讶地说道:“当然是整个公司重要了。”

副总经理毫不留情地说:“那就同意让他们去研究水冷引擎。”福特醒悟过来,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也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角色的错位。福特亲自召见了所有的研究员,给他们讲以后公司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由他们来决定,自己只是管理。

当时想辞职的技术人员均被福特委以重任,福特也不再插手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转向了管理方面。后来,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水冷”式发动机,再加上福特先进的管理技术,顿时福特汽车销量大增,而这些技术人员的努力使福特汽车顿时成为汽车行业的品牌产品。

福特后来感慨道:“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当初我没有及时改变想法,也许福特公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发展,不管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成就,都会不可避免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

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才能有明确的发展,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公司也不例外。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91446/

推荐访问:如此课堂小品剧本6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