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墟里烟前一句]依依墟里烟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8-07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依依墟里烟篇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性:生性,性格。本:本来,副词。.丘山:这里指山林。○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诗人将官场斥为 “尘网”,见其憎恨之情。“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羁鸟:关在笼里的鸟。羁,束缚。旧林:过去栖息的山林。池鱼:被捕捞来放养在池里的鱼。故渊:过去生活的深潭。这两句的“恋”与“思”“旧”与“故”均为互文。○承前叙诗人误落官场“尘网”,意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深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见其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诗以 “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ó)归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泛指田野。际:间。守拙:安守愚拙的本性。拙,指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守拙”句是说自己宁愿抱守愚拙的:性归隐田园,而不愿混迹在巧弄机谋的仕途之中。○叙诗,现在终于离开仕途归耕田园,流露出无限的欣愉之情。“守拙”一词,与诗的开头两句呼应,既是对“俗”的尖锐讽与否定,又是返朴归真“爱丘山”本性的再现。以上为层,写自己归耕田园的决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住宅周围方,旁,周围。宅,住宅。○写诗人归隐后,只有微薄的产业,简陋的家室,表现了诗人淳朴的生活,淡泊而又舒畅的心境。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树荫,引申为遮蔽,荫蔽。罗:罗列,排列。○写诗人田居的环境。屋后榆柳,相互掩映,凝绿于夏,堂前桃李,列植成行,争艳于春,令人逸兴遄飞,心驰神往。
  暧(à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暖暧:模糊不清隐约可见的样子。远人村:远处的村庄。村庄是人聚居的地方,所以称“人村”。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烟:指炊烟。○写远望之景,静中寓动,一切都呈现出安宁、柔和的情调。“暖暖”一词,写出了轻烟淡雾迷漫飘忽下,乡村似隐似现的杳远景象,极富诗意。“依依”一词,画出了炊烟袅袅中的村落的安闲景象,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完全契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子,还原过来是“远人村暖暖,墟里烟依依”。这种主谓倒装句是诗词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这种倒装与诗句的节奏、押韵都有关系。从节奏方面看,“暖暖——远——人村”,节奏是二一二,。读起来顺口;还原为“远——人村—— 暧暖”,节奏是一二二,就读不顺畅了。从押韵方面说,如不倒装,“依”字押不上韵;倒装以使“烟”成为韵脚,就能同上文的“田”“间”“前”等相押了。由于诗人们常用这种例装句,它也就成为了旧体诗的特殊句式之一,并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风味。运用得恰当,句子的诗味似乎更浓一些。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泛指顶部。○写近听之景,以动显静。“狗吠”“鸡鸣”都衬出了田居的宁静和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以上为三层,写田园生活的情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门庭,门户和庭院。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静的内室,陈设简单而安静的屋子。这两句说,归田以后,因无世俗杂务的纠缠,闲暇的对间就显得多了。○隐居家中,无世俗杂务烦扰,自然清静。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复:又,副词。得:能,助动词。返自然:回到大自然,指归耕田园。这两句是说,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又重返大自然一样;○用一比喻,其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樊笼”句与前面的“羁鸟”“池鱼”遥相呼应;“复得”句与诗首二句相绾合。全诗章法,转承起伏,变化多端,前后勾连,一脉相通。以上为四层,写重返自然的感受,是全诗的总结。
  【译文】

依依墟里烟篇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原作】
  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渊,潭。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空的屋子。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古诗今译】
  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在那方圆十多亩的良田中,有一个八、九间草房的庭院,屋后掩映着榆树、柳树,房前栽满了桃树、李树。远处隐隐约约的村落里,轻柔的炊烟随着微风升腾飘荡;在深深的巷子里,在高高的桑树枝头,不时传来狗的叫一声,鸡的啼鸣。
  庭院里,居室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扰,有的是空旷和闲暇。长久以来一直被困在世俗的笼子里,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大自然。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晋浔

依依墟里烟篇3:《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则参考

  袁行霈先生在其《陶渊明集注跋》(中华书局2003年版)中曾指出他(指陶渊明一一笔 者注)的语言看似浅显平易,含义却深刻而丰富;那些当时的习用语具有特定的意思,很容易忽略讲错。此言对我们研读陶文极具指导意义。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人教版2004年)选录了两篇陶文,且对其中一些看似浅显平易的词语有过精到的注释,但教材在个别词语的注释方面似乎还有可商榷之处,现指出其中一例并提出一己之见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第二册)注依依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此注表面上看似通顺合理,实际上属随文释义,未得其旨,颇有进一步商讨的必要。据笔者初步了解,依依一词在许多语文工具书中多只列有两种意义,其一为轻柔貌,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费相《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其二为依恋不舍貌,例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芳芳,二情同依依。,《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逯钦立先生校注的《陶渊明集》训(中华书局 1979年版)将《归同田居》中此处依依理解为“偎依留恋貌”。
  显而易见的是:第二种意义一般只能用来形容人对某人或某事物依恋不舍的样子,而此处陶渊明是借依依来形容墟里烟的样子而非其他,所以逯先生如此理解似乎与文意不谐,应属欠妥。
  而课标教材表面是按依依的第一种意义来理解,实则不然,其实依依一词在汉语中 只有形容词用法却未见动词用法。但我们不难发现,课标教材不经意间已将依依理解为动词用法,这显然属随文释义。林庚先生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注此依依为轻柔的样子。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同样注释为依依,轻柔貌。这显然是按照它的第一种意义来理解,且与文意也显得比较切合,但有没有比这更为合理准确的解释呢?
  我们不妨从具体的上下文来分析,暧暧远人村一句是写远处的村落在作者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依依墟里烟一句则是写村落里的阵阵炊烟飘拂的样子。作者既然处于同一视角,那么举目远望飘拂的炊烟也应该是依稀不清、若有若无。因此笔者认为将其中依依一词理解为依稀隐约义似乎显得更为切合文意。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 2005年版)曾明确指出据同一篇的上下文以推敲词义,同然是训诂的一个好办法,但单是这样做还不够,有时还必须联系整部书的用词,方能烛幽阐做、释疑祛惑。此论可谓真知灼见。笔者为此特意检索《陶渊明集》,发现其中142篇诗文中依依一词共出现五例,另外四例为《答庞参军》:依依旧楚,邀遥自西云。《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度行途中》:商歌非吾事,依依在桐耕。《还旧居》: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此三例依依显然是它的第二种意义。又《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域间,依依昔人居。这里大意是说我徘徊在墓地之间,依稀可见这里曾是过去人们居住的地方,显然作者是在借以形容当时社会在饱经战乱、灾荒后之凋敝景象。无独有偶,此依依理解为依稀隐约义无疑甚与意相谐,若将其理解为依恋不舍貌或辑貌则均不够妥帖。
  我们还特意查阅了颇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现其依依条第三个义项为依稀貌;隐约貌;《辞源》依依条第三个义项也是“隐约”义;《辞海》依依条列有隐约可辨貌义;《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依依条也有隐约,好像义,且四部辞书的例证中均有“依依墟里烟”此句。袁行霈先生也注此依依为“隐约,若有若无”;郭在贻先生还从上下文结构的角度分析指出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状渺远模糊貌。”以上诸论均足见依依之真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0830/

推荐访问:依依墟里烟前一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