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8-08-06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活动方案】

一:[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如何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阶段(20xx年6月至8月),,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2
  课题名称: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研究
  课题实验对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
  一、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 研究的背景及趋势
  目前,我国中学生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问题是解决中学生问题的关键,已刻不容缓。
  而中学生问题主要是由我国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显著变化、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国外和境外文化和各种思潮的进入、黄赌毒和社会腐朽现象的滋生等种种因素引起的。
  而在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广大中学生处于交流文化逐渐扩大,多种信息影响以及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立体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中各种思潮、黄赌毒和社会腐朽等现象强力地影响着中学生,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并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索。
  此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中学生大多从小养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与人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例如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不懂得迁让,在家只知自己穿好吃好,不懂得关心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不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等,总之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去,我们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总是将其单纯地归为品德教育,认为一些强制性的管理和处罚制度就能使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果却总是治标不治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和研究矫治学生行为问题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对中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会现象、不健康影视、不当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明显存在缺乏爱心,唯我独尊,脆弱娇气,不爱劳动,不善于思考和创造等一些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意识淡薄;第三是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教养。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受到不良影响。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和观察,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本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为提高实效的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由于在招生上先天不足,全县最好的生源都让长垣宏力中学和新乡市一中等知名重点中学挖走,学习突出的同学又让延津县一中录取,所以本校最先体现在招生上的先天不足,最终进入本校就读的同学很多一部分同学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中有很多的人在行为习惯上都不是太好,自制力不强,心理脆弱,家庭情况特殊的不在少数,有的同学是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自小父爱或母爱缺失;很多同学小的时候都是留守儿童,跟随爷爷或奶奶一起长大,对父母亲情比较淡薄,甚至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等等。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解决我校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资料条件等)
  (一) 已有基础
  本研究从20xx年秋就开始启动,我和冯文强、 刘亚娟老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长期致力于高中语文的改革和实践,20xx年我参与《单元综合课个性达标策略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获市级二等奖,20xx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与培养的研究与实验》获市级二等奖。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十几篇,分别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种奖项。我们都曾经在高三的教学中进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和数据,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 研究力量
  本次研究有两位教师参与其中,参加工作的年限都比较长,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对特殊情况都有记录,保留了许多一手资料,并积极钻研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我们对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充满了信心。
  (三) 资料条件
  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主要都是近几年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亲身经历或从身边的老师和班主任那里获悉的一手资料,准备充分。这些资料对于本次的研究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容详实,一切来源于自己的一线教学,符合本班本地的实际,也更加具有针对性。研究所需要的经费也不多,大致1000元左右。所以,我们对研究的顺利进行有信心。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何整理划分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并根据年级特点制定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写字、经典背诵、名著阅读、学科兴趣培养等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对照规范,如何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哪些有效的途径发挥最大的效益来培养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定出的规范。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
  3、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手段,检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 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4、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争取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6.文献研究法: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 研究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学生小报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提出理论假设,并确定子课题。我们认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充分整合各方面教育的合力,而且应该长期坚持,贯穿于我们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从学生的管理制度、学校环境的营造、师德群体的建设、家校之间的联合、综合实践的检测、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等多种途径来逐步实现,由此,我们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参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高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此处删一个句子)
  3、对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对前人进行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学习他们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同时学习相关文件材料,如《学生一日常规》《中学德育纲要》《新课程实施纲要》等,学习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论著,如《叶圣陶论文集》,促进实验教师对进行习惯教育的重视。
  (二)实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1、各子课题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并分阶段研究。分别制定出“低、中、高年段良好习惯培养的实施与研究”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其具体思路:根据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初步划分出不同年段所应该达到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探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养成这些习惯的具体途径、方法,收集学生个案,教育活动案例。
  2、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收集过程性资料。随时注意收集研究活动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所发生变化的事例(其中包括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的事例),研究人员随时撰写能说明问题的学生个案,并对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撰写教育活动的案例,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教育活动的成效,以便整理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习惯养成的范例。
  (三)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收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五、 最终成果的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杨清淑
  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认真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研讨会,撰写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并对课题研究的时间进程、研究方法、研究经费、研究成果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认真按照申报材料的相关规划和设计,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课题过程的研究。研究过程要有原始素材积累、工作过程记载、研究分析过程材料、中期工作总结、咨询、交流过程记载等。
  针对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需调整研究计划或研究内容的方向,应及时向学院科研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组织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结题材料要具备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成果推广、交流报告。课题结题材料的格式应按照学院科研管理办法的统一要求进行。课题申请结题,要取得相应级别专家或同行的结题意见。
  负责课题成果的查新工作,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不具有争议性。

二:[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方案


  在教育改进进入21世纪的时候,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这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以下整理了两篇研究性学习方案,欢迎查看~
  【研究性学习方案一】
  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着眼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促进学习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课程目标及整体结构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和能力:
  1、通过发现、研究、尝试解决生活实际、工农业发展、工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学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特长。
  2、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竞争能力。
  3、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自主人格。
  5、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6、通过对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初中,树立全新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确立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整体结构
  在课程安排上,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构成系列:每周5课时,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高一年级:
  (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
  (2)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紧结合科技教育和实际问题展开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2、高二上学期: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初步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一)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学校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高一在开学后进行),尝试建立课题库,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活动小组确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考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小组长先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研究主题;(2)课题名称;(3)课题组长;(4)课题组成员;(5)导师;(6)简要背景说明;(7)课题的目的与意义;(8)、预期的成果与完成时间;(9)活动计划,包括任务分工、活动步骤、计划访问专家和活动需要的条件等等。
  4、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建议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完成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答辩会,实现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学校组织教师听取各课题组成果报告。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总结报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简明阐述小组研究的意义、经过、及取得成果(包括参考资料摘要)和吸取教训、感受。过程中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配合展板、实物、照片等。报告完成后,小组成员回答教师组和专家提问。评选出若干优秀的课题,进行校内展示和装订成册,作为可供低届学生的进行参考、参阅的有用资料,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各年级要协助做好本年级各班的研究型课题的学习动员。学校教科处要组织全体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每周1节,(课内1节,课外3节)。每个研究小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合适的地方开展,鼓励,引导学生节、假日坚持研究性学习。
  3、研究课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已有资料。研究性学习所缺资料,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由学生购买。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调查、参观,必须由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比较大的活动要经学校批准方能实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领导小组,每班学习委员任组长。
  三、 成果评定和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基本要求
  研究性学习与模块学习相比,不论是学习的问题、途径、甚至学习的成果呈现都远远超越了原有课堂和教师的封闭状态,因此在学习评价方面,更要突出其过程化、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重视三个环节: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评价课题形成的问题意识,课题的可行性,合理性;学习探索阶段,主要评价信息的集取与处理,针对学习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小组的整体精神等;结题阶段,主要评价凝炼观点和科学论证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针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能力。
  2、研究性学习学分确认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分配到课题上。若每个课题学习达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三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
  3、评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在探讨阶段多次评估,然后在结题时进行综合评估。任何阶段的评估都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学生对评估不满意,允许学生申请复议,最后由评定小组确定。
  【研究性学习方案二】
  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书范文


  教师要怎么写课题研究计划书呢?下面是公文站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课题研究计划书主要内容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题研究计划书内容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 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计划书范文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XX市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 实验时间:20XX年至20XX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 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 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XX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 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
  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
  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 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XX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 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XX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XX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XX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8112/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