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词新语]新词新语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25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第一篇新词新语:关于汉语特色新词语的论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全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的新政策、新思想、新现象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汉语特色新词语随之应运而生且呈蓬勃之势。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表达和交际工具,其与时俱进的变化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中出现的任何变化都会在人们的语言中有所体现”[1]。近年来,汉语特色新词语林林总总、层出不穷: 从 2001 年出现的“爽”“酷”,2002 年出现的“小资”“旗舰”,到 2005 年的“粉丝”“走光”等,再到 2006 年出现的“国十条”“八荣八耻”“独二代”等; 2007 年出现的“黑砖窑事件”“快男”“裸博”等; 2008 年出现的“水立方”“三聚氰胺”“山寨”等; 2009 年出现的“甲型 xx”“富二代”“民族柱”等; 2010 年出现的“给力”“团购”“秒杀”等;2011 年出现的“吼( hold) 住”“吐槽”“悲催”等;2012 年出现的“正能量”“骑马舞”“中国式过马路”等; 2013 年出现的“土豪”“雾霾”“中国梦”等以及2014 年出现的“秒懂”“呆萌”“叼炸天”等。当然,2014 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了新词语以外,还有不少的对偶、对仗句: “上了贼船,就跟贼走”“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等。以上种种,无不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这些中国特色新词语的准确英译,无疑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十分棘手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汉英词典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汉语新词新语进行了及时翻译和编录。如《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把“雷人”“给力”等反映人们新观念和表现社会新变化的热词新语收录其中。国外的各大媒体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同样绞尽脑汁选用最贴切的对应词语,力图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作为国内从事外语研究的语言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及时地把这些汉语特色新词语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恰当地、准确地翻译成相对应的英语。一般来讲,在进行语言转换时,新词语( neologisms) 的准确翻译,往往是最难跨越的障碍。特别是新词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传输,更是一个翻译研究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以下,我们将从汉语特色新词语的概念界定及其特点分类、汉语特色新词语的英译现状、英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
  一、汉语特色新词语的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 一) 汉语特色新词语的概念界定
  “新词语”对应的英语单词是“neologism”,该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它的前缀“neo”意思是“新”,“logos”意思是“说话”“文字”或“逻辑”,希腊人认为“logos”乃是宇宙万物的规律,绝对的准绳与人类一切的依归。关于新词语的界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标准。一般意义上的新词,又称新词语、新造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2]。它是一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本文所称谓的汉语新词语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汉语特色新词汇。近 20 年来,中国特色新词语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据统计,当前汉语中每年产生的新词语有一千个左右,平均每天产生三个以上。数量多、速度快、范围广是这些新词语的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汉语特色新词语作为当代中国的缩影,展现的是今日中国的风貌和时代的风向标,也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这些新词语的踪迹,这些新词语时间上的新鲜性和语义上的新颖性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文化信息。
  ( 二) 汉语特色新词语的主要特点
  由于汉语特色新词语的来源和产生途径多种多样,人们造词的方式和思路亦千差万别,因此,这里仅归纳概括新词语的主要特点如下。
  1. 音节方面
  一直以来,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都是单音节词双音节化,因此,双音节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据绝对优势。然而,由于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新生事物的复杂性,故而新词语呈现出多音节化的趋势。三音节词如: 国六条、打酱油、旗舰店、富二代、水立方等; 四音节词如: 人肉搜索、审美疲劳、宠物公厕、绿地认养、延时赔付等; 五音节及五音节以上新词语如: 大肚子经济、环球嘉年华、母亲水窖工程、转基因食品、手机幻听症、网络晒衣族、住房痛苦指数、国际高考移民等。
  汉语特色新词语之所以呈现出多音节化的趋势,主要归因于社会和语言两个方面。社会方面: 新事物、新概念等不断涌现,随时随地需要创造出新词语来加以表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是与原有事物和概念紧密相连的。语言方面: 人们一般倾向于首选指称原有事物的词语,通过不同的搭配和组合来共同表示新概念、新事物。这样做,对于创造者来讲,顺手拈来; 对于使用者来讲,熟悉了原有词语,再理解和接受这些老部件的新组合颇为容易。这也许就是新词语多音节化的主要原因[3]。
  2. 结构方面
  ( 1) 系列化复合词大量增加
  与多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相关联,新词语在结构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系列化复合词语。例如,汉语中自出现“迷你”这一音译词以“表示同类物品中体形较小的”意思后,再指称一些已有物品的较小型号时,自然而然就会冠以“迷你”二字,如“迷你裙”“迷你电影”“迷你汽车”“迷你计算机”等。
  ( 2) 缩略词语大量涌现
  缩略构词是汉语特色新词语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语言的“简捷、经济”的要求也就愈发强烈,表现在词汇方面就是缩略词语的大量增加。缩略词,包括字母缩略词和汉语词缩略语。字母缩略词如: PK、DIY、SOHO、VS 等; 汉语词缩略语如: 超女、娱记、职粉、博导、新农合、世博会等。通过查阅于根元主编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可知,仅以数字“三”构成的缩略词语就有数十个之多。究其原因,一是汉语词的双音节习惯使然; 二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在起作用。在不影响表意的前提下,形式越短越好,因此有些较长的概念即便不能简化为一个双音节词,也要尽量缩短其形式。如:奥申委、中纪委等。
  ( 3) 仿词、派生词大量涌现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为了创造新词语的快捷以及表达上的简约,大量采用了仿词和派生词。仿词,即模仿原有词语的结构或采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成分构成新词语。栗臻认为: “仿词造词是最强的一种造词方法,只要存在一种便于模仿的形式,就可以跟风出许多新的词语,同时也反映出该种形式的受欢迎程度。”[4]有些仿词甚至成为一个系列。
  如: 仿照上班族的“月光族、啃老族、装嫩族、漂移族”等。事实上,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双音节复合词占绝大多数,派生词数量较少,能作为词缀的只有“子、儿、头、者、化”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但是,随着新词语的大量产生,词缀化的新词也明显增多,产生了一批新词缀或者叫“准词缀”,并构成一系列新的派生词。比如“族”原指家族、民族,现在表示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时也用族。于是“族”作为一个新产生的词缀,构成了一大批新的派生词。
  3. 意义方面
  汉语的大量新词语,很多都可以望文直解,即通过字面意义基本可以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如“搬家公司、保健食品、保温杯、保鲜膜、保值储蓄、保值补贴、奥运战略”等。之所以会这样,首先是由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有意义的元素( 即语素) ,新词语再怎么新,也都是似曾相识的旧面孔( 原有语素) 的重新组合,所以很容易为人们辨别,如: “团、集、购”等字都代表着一个有意义的语素且为大家所熟悉。“修饰语 + 中心语”的构造方式大家也都熟悉,那么由它们组成的“团购、集购”等当然也就可以望文知义了。
  4. 来源方面
  在大量汉语新词语中,除了固有材料、固有方式的新创造占绝对多数以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外语如英语、日语和方言如港台方言和粤方言中吸收的。新词语的吸收是和外界的广泛接触密切相关的。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我国与苏联的频繁交往,汉语中的外来词语以来自俄语的居多。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信息、科技、经济等方面与英语国家接触密切,表现在外来词语上就是从英语中吸收的外来词语明显增加。如现在已广为流传的 WTO、IT、DVD、QQ、VIP、AA 制等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由于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有一些外来词语是从日语中引进的,如: 量贩、写真集、料理、人气、新干线等。在方言词语的吸收方面,首当其冲的当属粤方言和港台方言。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 的士、拍拖、买单、收银台、炒鱿鱼、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与台湾各方面接触的增加,港台词语也大量涌入普通话,如: 靓、亮丽、个案、按揭、整合、互动、资深、瓶颈、峰会、写字楼、发烧友、搞定、大排档等[5]。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过程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这一点最初表现在商业活动中,因影视和传媒的影响,进而融入一般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
  5. 内容多样化方面
  新词语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必然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类如: 国六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门事件、游资、套现、二手房、套牢、房奴等; 娱乐餐饮类如: 聊吧、超女、快男、森林浴、足浴、软饮料、转基因、xx中心等; 教育体育类如: 飞鱼族、国际高考移民、裸考、下课、鸟巢、水立方等; 生活通信类如: 剩女、奔奔族、宅女、宅男、移动梦网、双卡双待、动感地带、手机邮箱、4G 手机等; 医疗环境类如: 吊瓶族、新农合、诺亚规则、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等; 网络类如: 人肉搜索、网游、黑客、菜鸟、贴吧、掉线、宽带、微博、博客、微信等。总之,新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反映新时期社会的新变化。
  ( 三) 汉语特色新词语的分类
  1. 表示新事物的汉语特色新词语
  日常生活中表达新生事物且使用频繁的词语,如: “神九”( Shenzhou IX) 、剩男剩女( leftover men/women) 、蜗居( shoebox apartment) 、蚁族( ant tribes) 、农民工( immigrant workers) 、裸官( naked officia1s) 、学区房( apartments in a good school district) 、医闹( hiredhospital violators) 、驴友( travel-pa1s) 以及地沟油( ille-gally recycled waste cooking oil) 等。
  2. 表示新概念的汉语特色新词语
  指代相关概念的新词语,如: 闪婚 ( flash mar-riage) 、裸婚( naked marriage) 、人肉搜索( human fleshsearch) 、拼车( carpooling) 、低碳( low carbon) 、经济适用男( budget husbands) 、撞衫( outfit clash) 等。
  3. 由外来词( loan words) 形成的汉语特色新词语
  传统的汉语中很多词汇是吸收的外来词汇,早期如: 沙发、吉普、酒吧等,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进入中国,外来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主要来源之一。当汉语中还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时,一般根据汉语的发音习惯及其表达的意义综合而成为汉语中的新词语。外来词的吸收主要包括来自外国的词语和各地方言。前者如: 纳米( nanometer) 、蓝牙( blue tooth) 、微博( micro blog) 、黑客( hacker) 、网民( netizen)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乐活族 ( lo-has) 、蹦极( bungee) 、丁克 DINK( double income and nokids) 、料理( cuisine)[6]。后者如: 北京话“发小”、粤语的“狗仔队”“拍拖”“按揭”等。
  4. 由某些词缀派生出来的汉语特色新词语
  现代社会网络语言丰富多彩且传播面广。其中运用某一固定词缀派生出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见的新词结构。如“料控”译为“料 addict”。“控”意为控制、掌控,目前常用来表示某人对某种事物、现象着迷,对其他都无兴趣,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例如“格子控”意为对带格子的图案、物品、衣服等喜欢到近乎痴迷的程度,对其他种类均无兴趣。这样的表达还有“游戏控”“微博控”“包包控”等。类似的词缀还有裸婚、裸官、裸学、裸辞; 闪婚、闪离; 被结婚、被离婚等。
  5. 赋予新意义和新内涵的汉语特色新词语
  有些汉语特色新词语本身具有原有含义,现在也仍然保持原有的书写形式,但词义已经被引申或转变为其他含义了。如词义延伸,词义延伸是指原本局限于表达某一具体含义的词语,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与用法,从而使原有词语的意义内涵得以丰富,使用范围得以扩大。如: “山寨”,本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后来延伸为“假货、非正宗品牌”的意思,英译为“cheap copy”。“劈腿”,本义指两腿最大限度分开的一个体操术语,而现在却更多地被引申为“对爱情不专一、脚踏两条船的人或者行为”。“白骨精”,原指古典名着《西游记》中蛇蝎心肠的妖精,如今的转义则为: 职场上“白领”“骨干”“精英”的缩略语。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词语的意义也随之而发生变化。词语表达的概念、内涵与原来词义有所不同。如“草根”( grass-roots) 现多指“平民、大众”。“黄牛”( ticket tout) 是方言中“票贩子”的意思。“菜鸟”( rookie) 形容一个人是新手、初学者。“雷人”( amazing) 指某人的话或装扮令人惊异或难以理解,有“瘫倒”“翻倒”之意。
  “杯具”( tragedy) 原为盛水的用具,因为与“悲剧”谐音,故而在网络用语中流行起来。
  二、汉语特色新词语英译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外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密切关注,中国特色新词语的英译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翻译界和国外媒体等新的研究热点。
  ( 一) 取得的成就
  国内情况: 《中国翻译》开辟了“汉英时事政经词语选登”专栏,其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事新词语,如: 和谐社会( harmonious society) 、八荣八耻 ( eight honors and eight shames) 、三 农工 作( work related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等政经新词语的对应英译; 《辞书研究》也开辟有“新词新义集萃”专栏,专门收集时尚社会热点新词语,标出其对应英译和汉语释义,并就其用法和语境举例说明; 《中国日报》网站也专门开辟有“新词新译”专栏,就热点新词语提供相对应的英译,并且结集出版了《最新汉英特色词汇》一书。汉英新词典的编撰方面亦取得不少成绩,如: 《新华新词语词典》《报刊新词英译词典》《英汉汉英新词词典》《汉英新词新语词典》《汉英新词语词典》《汉英新词新义词典》等。这些新词典词条更加丰富,不仅收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而且也收录了大量已经进入我国社会生活并为人们所常用的外来词语。此外,朱诗向的《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杨全红的《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闫海涛的《中文特色词分类精选英译 5000 条》以及《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等一系列汉英新词英译选编也相继问世。在中国特色新词语翻译的专题研究方面,杨全红的《汉英词语翻译探微》更值得称道。该书不仅给出了大量汉英词汇对译的实例,而且对译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7]这些国内学界和出版界所取得的成就,对促进汉英新词语的研究探讨,提高汉英新词语的翻译水平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外动态: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国外媒体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亦日渐增多。如: “美国影响最大的两份杂志———《时代》和《新闻周刊》均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近年来其亚洲版几乎每期都刊登有关中国的报道,并不时有中国专刊出版。”[8]因此,相关学者对国外媒体如何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给予了高度关注,如王祥兵的《论〈时代〉周刊中国报道文章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朱天文的《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顾静的《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等论文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作。此外,杨全红也在其专着中提到了汉英新词语翻译的“洋为中用问题”。他指出“平日留意相关英文媒体,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反映我国新情况、新事物的现成英文表达法”。因此“客观地讲,一些英文媒体的译文( 老外独译) 大多是可以直接参考甚至‘拿来’的”。但也要注意避免盲目照搬照抄,尤其是对一些政治术语的翻译,因为这涉及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政治取向问题。
  ( 二) 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可见,我国翻译界在汉英新词翻译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的汉英新词语翻译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翻译实践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误译、错译和乱译,这些导致外国读者对我国新事物、新现象产生误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文化对外的传播。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直译造成误译
  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词逐句一对一的翻译。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在语言条件许可下,直译不仅能够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然而,直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0643/

推荐访问:2017新词新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