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钱学森图书馆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7-24 19:00:04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第一篇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图书馆的作文


  参观游记对着步伐的变换,景色也跟随着变换。yuwenm小编整理了相关的文章,欢迎欣赏与借鉴。
  参观图书馆的作文【篇一】
  今天下午,我们将坐火车返回哈尔滨。今天上午,我们坐地铁到了交通大学,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一进门,我第一眼就发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大炮弹”。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问老爸。
  “不知道!”老爸说。我们去问里边阿姨,阿姨说是真的。呀,这一个真正的炮弹叫导弹,有20多米高,它的身体上还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字。哇,这都是钱爷爷领导做中国最早的大炮弹,真了不起呀!
  最让我佩服的是,我参观钱学森爷爷从小到大读过的所有书籍,把我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数起好,他一生中读过大约3万多本书籍,这些书都是很厚很厚,我真想知道钱爷爷是怎么能把这些书读完的。
  我们在这里跟钱学森照了很多张像,留作纪念!
  参观图书馆的作文【篇二】
  今天我们上师大数理学院的7为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旁边的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对纪念场馆的寻访,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我们通过这次寻访切身体会到建党九十多年,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图书馆的大门外,横立着一块大石,钱学森图书馆这六个金黄的大字清晰可见。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红色外墙上依稀可见钱老微笑的面庞,似乎正凝视着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的导弹。刚一进馆,我们就被红色倒金字塔型的手稿设计震撼到了。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大厅里面,挂满了钱老的手稿,每一份手稿上的字迹整齐有序,体现了钱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厅的右方是钱老的雕像,他笑容温和,炯炯有神的双眼远远的看着前方,像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像是对我们年青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钱老带领大家研究“两弹一星”的历史纪录片,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之后我们跟着讲解员先后参观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展馆。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钱老回国的不易、进行导弹设计的艰难、生活的简朴与严谨的学风。
  钱学森出生名门,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生于杭州,家境优越。父亲钱均夫博学多才,谦恭自守,母亲章兰娟则心地善良,开朗贤惠。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学习知识,贡献社会。他熟读经书,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青年时期就是数一数二的高材生,他考取了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后来公费留美,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开始。他一旦觉得知识不够用了,就跑进图书馆里“充电”。他曾经留下一句话:如果没有图书馆,就没有现在的钱学森。在他20多岁时。在海外他功成名就,但从没忘记报国的理想,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要求回国。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将一封写给陈书通的信夹在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投进邮箱,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这封信最终辗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随后经过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8月5日,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通知,终于被允许回国。他30多岁时,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带着大批的人员一起成功发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以及东风二号甲等杀伤力很大的导弹。还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晚年的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激励下一代人成材。
  我们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们倍受感触。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感染我们。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我们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钱老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真诚友善的待人态度、远见独到的战略眼光、艺术科学的博大造诣、心系教育的培养理念等等等等,无一不使我们感动万分。钱老是我国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钱老用他光辉灿烂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将钱老的精神时刻铭记在心,接过钱老手中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参观图书馆的作文【篇三】
  初秋的一天,付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六盘水市图书馆,我兴奋极了,早早地来到了市图书馆。
  你去过图书馆吗?如果没有去过就让我给你介绍六盘水市图书馆吧!六盘水市图书馆坐落在钟山西路48号。
  首先走近大门,老远就能望到正门上面几个醒目的大字:“六盘水市图书馆。”旁边的两颗水泥柱子上写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登上台阶就来到了一楼大厅,右面有一扇门,门上写着少儿阅览室,走进阅览室看见一排排整齐的座位和一行行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不同种类的书籍。藏书近2万余册,图书收藏的范围主要是小学三年级至初中的少儿读物。
  二楼主要是阅览部包括参考咨询部和报刊阅览室,它主要是收藏一些《四川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老年报》和关于经济、法律、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书籍。
  三楼外借部主要储藏中国文学类,外国文学类等等书籍,四楼是特藏部主要收藏古籍线装书,影印报刊等。
  市图书馆的书真是太多了,我都来不及看。下次我请妈妈来给我办一张借书卡,这样以后就可以经常来这里借书看了!

第二篇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课文原文

  《钱学森》这篇课文叙述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的卓越贡献。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钱学森》课文原文,仅供大家参考。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9674/

推荐访问: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