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10 11:17:38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1:琵琶行教学设计方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琵琶行教学设计方案


  导语: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无数的读者潸然落泪,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佳文,通过讲述琵琶女悲惨的命运,折射出诗人白居易的不幸遭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琵琶行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琵琶行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教学目的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教学设想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把握二人成为知音的基础——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今天我准备再给大家讲一个“知音”的故事。故事就是我们今天准备学习的课文《琵琶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诵读鉴赏:
  (一)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一个歌女。白居易我们比较熟悉,他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白居易简介: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诗中的歌女,善弹琵琶,故称琵琶女。
  按常理,两人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白居易属官宦阶层,而琵琶女居于社会底层,两人并没有深入交往的社会基础,他们何以成为“知音”呢?
  明确: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是天涯沦落人”。
  三、“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
  (1)他们在哪里认识的?
  明确:浔阳,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2)他们都是浔阳人吗?他们从哪里来的?
  明确:不是。他们都来自长安。
  (3)他们在长安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又是如何来到了浔阳?
  A、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板书:京倡 商妇 怨
  B、读课文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板书:京官 谪官 恨
  四、“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 ,勾)留江上别离情。
  五、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
  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
  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
  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重点鉴赏诗歌的音乐描写的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教学过程:
  一、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二)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35/

推荐访问: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