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的电影]宗萨仁波切的妻子照片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22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宗萨仁波切的妻子照片篇(一):宗萨仁波切谈《心经》与空性智慧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

  我肯定大家想要做这个和那个的,但总有某些事情会妨碍你。“喔!不,我应该做个好的新加坡人,我应该做个好公民,我应该做个好的中国人,我应该做个好儿子,好父亲,好母亲。”所有这些观念都会阻止你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所以,不做任何事和做一切想要做的事都是困难的。因此现在的选择是什么?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为了到达正常的状态,我们应该修行不正常的状态。”接下来就是剃发、吃素等等看似仪式化的佛教法门出现了。
  例如,此刻我正好坐在大佛像前面。造佛像是一项传统,即使只是观看佛像,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更不用说造一尊佛像了。然而佛在《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我不是曾经说过吗?佛教是很复杂的。真的,我们真的应该简化佛教。例如,身为佛教徒,就应该不吃鸡肉,一生中至少去菩提迦耶一次,我认为那听起来还挺吸引人的,或者是午餐后必须要休息五分钟,诸如此类的,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跟随者了。
  无论如何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所有这些看起来像是宗教形式的东西,烧香、剃发之类的,都是不正常时所行之道。这些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我们不知如何实修“不做任何事”。我们必须做一些事才行,所以才会得到这类的教法。
  假使剃发不是仪式,而是最必要的,是究竟之道,那么我们所有的人就要向吉利牌刮胡刀顶礼了。那很容易,特别是在现在,也许还可以用程序化的方式剃头,让头发甚至长不出来。我所要讲的是,佛的智慧是超越宗教、超越习俗、超越传统、超越咒语、超越所有的念诵、超越吃或不吃肉等等的规定;但为了教这一点,我们却必须具足这一切形式。
  可悲的是来听法的人们,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到智慧的精要。剃发之类的种种仪式只是得到智慧的方便法门,但人们却被仪式冲昏了头,而不去真正追寻智慧。当朋友问你“身为佛教徒你都做些什么?”的时候,你不去谈论智慧,反倒说:“身为佛教徒,我们吃素。”结果素食反而比智慧重要。
  顺带一提的是,我不是在发一个许可证。虽然我们西藏佛教徒吃肉,但我们并非在发许可证,允许我们佛教徒吃肉。大多数的西藏佛教徒吃肉,如果你问我,坦白说,我会说他们是不好的。他们不应该吃肉的,他们只不过是不精进,不自律而已。因此在佛教中真正重要的是,智慧超越一切。布施、慈悲、持戒,这一切都是次要的。事实上,慈悲、精进、布施等概念,如果没有了智慧在,就变成是痛苦的折磨。你可以严守一个戒律,但如果你没有智慧,那这样的持戒就只会膨胀你的自我。这并不是我所杜撰的,我要引述寂天菩萨的一段话。
  他说:“所有这些菩萨的特质,譬如布施、持戒等等,佛陀所教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智慧。”我们将会谈论这智慧。经义从“如是我闻”开始,代表这实际上是后来由阿难尊者口述和由阿罗汉们所集结而成的。其中“如是我闻”的“我”在这里是指阿难。而“一时”这个词也有很多意思,因为他说的是“在某个时刻”,而不是“一切时刻”。他在其他的时候给了其他教法,但在这一次,他教了这部《心经》。
  《心经》是在哪里教的呢?灵鹫山。不要认为灵鹫山像是五星级旅馆或一间综合会议室,它只是个山峰,那里甚至连瓦片都没有整齐排放好。它看起来像一座被遗忘的花园,由一位差劲的园丁照顾着。但不管你喜欢与否,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对大乘的人而言,那里就是一切事情开始的地方。
  在那时,不仅聚集了很多的出家僧众,而且还聚集了很多的在家居士。那是个相当重要的论述。我不会讲太多细节,因为太长了。
  无论如何,所有这些论述都有许多要点。你看,其中的一个原因……一般来说声闻乘甚至很难相信大乘是佛的开示。而这些要点相当重要,因为记住教授而口述的人是声闻乘的罗汉——阿难,并且还有出家众以及在家众这二众作为证人。
  有件非常有趣的事,虽然《心经》被认为是佛的开示,但实际上这部经并非由佛亲口宣说的,而是他两位弟子之间的对话录。舍利弗感到好奇,他有股冲动急着想要发问,真的很想问,真的很好奇。
  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讲法。他很心急,出自于真正的好奇而发问。但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说,那好奇心实际上是佛的加持,当时佛就坐在那里入甚深光明的深妙禅定。这里又是一则非常重大的讯息。记得吗?我们刚才提到的:“不做任何事,甚至‘不说话’”。谁在“不说话”?佛本身。他坐着,处于禅定,无言无语。
  但如果他完全不说话,那么我们就不会听见任何教法,也不会有《心经》了。所以还是有一点谈话,这是由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弗进行的。后来,只有在最后,佛陀才从禅定中起来,说道:“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因为我们无法借由做某件事而证得空性,也无法使用言语文字去传授空性。因此佛的“静默无言”就是我们在大乘中认为的“大哉说”。我想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如果我们明天仍然活着的话,将继续教后面的部分。如果想发问,我今晚可以接受三个问题。
  问:您花了很多时间给智慧定义。然而有句谚语说“无知是福”,或许智慧不是人人想要的特质。
  答:非常好,的确,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论点。你说“或许这不是一个想要的特质”,这不是你所说的吗?“想要的特质”,非常好的论点。但问题是,所谓“想要”的定义一直在改变。
  特别是在这些日子……人们至少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会对于什么是可欲之物,以及可欲之物的特质何在形成一种概念。现在,说变就变。例如像音乐……爵士乐,突然又流行饶舌乐,然后又突然流行电子音乐,迷幻电音,嘻哈音乐,近来又蹦出嘻哈饶舌痞子天王阿姆的音乐。要定义什么才是可欲之物是很困难的。当我们谈论爱好时,我们就在使用一些参考点。可欲之物的特质是什么?这也一直在改变。之前我所谈论的美丽,那是人们想要追求的,但何谓美丽?这个概念也一直在改变。昨天令人想要追求的事物,今天已经不再一样。这是为什么……你是正确的!乍看之下,从烦恼的角度来看,从我们染污的、烦恼的角度来看,根本看不出智慧有什么值得人去追求的地方。真正想要依我们的标准所谓好好享受人生的人,有谁会想要……我们何苦要去想要有智慧呢?我们何苦要去证悟呢?你说得没错!举个例子,佛教徒说当我们达到证悟,即最后我们真正拥有完全的智慧的时候,你就会有全知的能力,意味着你可以在刹那间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那会是何等乏味的生活啊?你将永远无法享受一部侦探片。你该如何看悬疑片呢?整个看悬疑片的乐趣就在于你得猜测,而你不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知道最后结局的时候,你就有满足感。但当你在刹那之间就知道过去未来的一切事情,那就没必要去看恐怖片了。这就是为什么它不具吸引力的地方,佛教的证悟是不具吸引力的。不仅佛教之道是不简单的,它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具吸引力的。
  当然也有相对教法,譬如《阿弥陀佛经》,经中描述阿弥陀佛净土充满莲花,有着各种庄严,但这些都只是象征性的教法。佛教甚至不能保证你上天堂后得到一个处女。重点是什么呢?你开始稍微了解佛教了。一位伟大的禅宗大师说道:“如何是禅定?云何为法门?一切无为也。”
  这能有什么好处?没好处,没任何好处。但如果你真正仔细去思考,这“没有好处”和“一切无为”正是最大的解脱。开示中将会教到这一点。“无所得,亦无所失”
  问:仁波切,您说有出家僧众和在家居士众,他们都是菩萨吗?
  答:是的。
  问:有关这个论点,像“一切无为”,我认为它值得更加清楚地定义。我认为西藏的哲学家和佛教圣者把这个题目变得相当复杂化,高度复杂化。有些人认为,一切无为有点像非肯定的否定,您们西藏人称为〔mega〕。一些人认为,这是肯定的否定〔maiga〕。其他人大概认为,这是两个的组合,或两者都不是。您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如何?
  答:嗯,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表达的概念。但无论如何,它本身就已经非常复杂了,因此让我们不要让它更加复杂化。举个例子,我们来谈禅定。禅定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一切无为的好例子。
  想想,通常当你受到忧郁、悲伤、愤怒或任何不安情绪折磨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你会立刻做一些事,像是看电视。如果无效,就看报纸,打电话给朋友,开一个轰趴派对等等。因为它的效果就像是注射止痛剂一样,让你的注意力由痛苦中转移掉。基本上,那是一种欺骗。你的愤怒或嫉妒还是原封不动地在你心头,而你只是放了一些玛撒扭综合香料在上面。
  在禅定期间,你做什么?基本上你什么也不做。愤怒来,您只是“观照”着。我使用“观”这个字眼只是为了沟通,好像你必须做“观”这个动作。当然,你不用“做”……像看电视等等,你就只是坐着,什么事都不做。此外,你也不介入自己正在想的事情。
  因为假如你介入其中——比方说你正在禅修,有个念头出现了,然后你介入那个念头,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做一些事”。你连那样的举动都没有。如此就能让你的念头独自静下来,不被搅动,那么你所有的情绪就会安定下来。通常我们并不是这样,我们搅动情绪,一直在搅动它。实际上我们是自己的最佳搅拌器。而且我们是自制的最佳混合果汁。谁知道这杯混合果汁里有什么东西在?

宗萨仁波切的妻子照片篇(二):写爱情的散文随笔

  导语:爱情是那么清纯,心里总会隐藏着一怀羞涩而朦胧的情愫,一直深深地封存心底,以下的写爱情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参考吧!
  写爱情的散文随笔【1】
  那时候的爱情是那么清纯,我们一起傻乐,一起哭泣,多少年后,我们都老了,回过头了,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一个回眸,一个擦肩...
  都说十年修得同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够遇见的人,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有些缘分,我们一辈子也等不来,而有些缘分,我们等来了,却又不懂得珍惜。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多么难得,而失去一个人,却又是那么容易,转瞬之间,就会无影无踪。
  也许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每天坐3路公交车的时候,8点钟你都会准时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不早不晚。要是提早一班或者延后一班,我就看不见你了。
  还记得第一次遇见你,是201x年8月25日,那天天气很好,3路公交早上人很多,而在人头攒动之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你。每个人都急急忙忙地往前冲,只有你背着双肩包,不快不慢地跟在后面。虽然你每天都会穿不同的衣服,但却扎着同样的小辫,你会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在3路开动的那一刻,小心翼翼地把早餐收起来,因为你永远站在拥挤人群的后面,偶尔幸运还有空座。好多次我都站在你的身旁,悄悄地瞄你一眼,但请放心,我不是偷窥狂或者怪叔叔,只是因为你的特别和那份简单。
  你是一个特别的女子,特别安静的女孩,你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女孩,因为从不见你在公交车上拿出没吃完的早餐,你也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埋头玩手机,你的背包里永远有一本书,而你的书都是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你戴白色耳机,我猜想你听的都是抒情歌曲,不哼唱,不摇摆,单纯地为阅读找到一个隔绝外界的空间。在忙碌的人潮中,你是格外抢眼的那一个,好像聚光灯打在你身上,其余的路人都是浮光掠影一般匆匆而逝。
  我不知道你做什么工作,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几点上班,又或几点下班,会遇见什么开心的事,又或者偶尔也会难过悲伤,我想你应该很想报考公务员吧,我也觉得像你这种清新脱俗的女孩更适合公务员吧。从蔡家关到头桥,单单每日那短暂的几站,足矣让我觉得你是世上难得的好姑娘。你会为年老的人让座,会投以陌生人温和的笑。——不过很遗憾,你没有冲我笑过。因为我总是怕被你发现,离你远远的。有一次,听到你接电话,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你心爱的人,你语气轻柔婉转,即使隔着话筒,我也能听到对方焦急难耐的吼叫,但是你没有皱眉,也没有叹气,反倒是温和地说自己知道了,顺便简单安慰了对方几句。挂掉电话之后,你又开始看书,书本非常整洁,没有折角,也没有书签,要么是你记性太好,要么是你根本不在意看到了哪儿,我突然愿意相信后者,说明你是一个不斤斤计较而又随性的人。
  清晨,熙熙攘攘人群中,你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其实好多次我都想上前和你说一句话,哪怕一句“你好”也好,但是我始终没有开口,而是记住了你吃早餐的模样,和一周内所穿的鞋,我在手机上做好了记录,你有三双运动鞋,四双高跟鞋,三双皮凉鞋,还有两双雪地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共乘3路公交大半年了,而从某一天开始,你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以为是我起晚了,后来想可能是你起早了,但其实不管我们谁晚或者早,错过这一路,可能就遇不到了。
  我想你可能换工作了,考上了公务员,可能搬家了,可能恋爱了,又或者可能离开贵阳了,在你消失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你习惯的那个位置,按部就班地过着好似你存在的生活。然而3路公交到头桥的时刻,你不会再缓缓地起身下车,也不会轻言细语地和其他人说“借过”,那些你看过的书单《静下来一切都会好》《10天攻克行测》、《8天攻克申论》。。。我统统记在了手机里。虽然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说过一句“你好”,但我手机上记录的文字足够告诉我,你确实存在过。原本因为你而慢下来的世界,突然又陷入了人人匆忙的节奏之中,如果你也留意过,有一个身材消瘦的小伙子,总是欲言又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说“再见”,而是记录了你的大半年,和习惯了有你的生活。
  时光荏苒,希望你过得好。
  写爱情的散文随笔【2】
  在我们眼球还黑白分明的懵懂年华里,心里总会隐藏着一怀羞涩而朦胧的情愫,一直深深地封存心底,多年以后,再忆时,或哭,或笑,或流泪,心地都能掠过一丝温暖,想起时,也总会有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
  或许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一位刻骨铭心的初恋;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初恋的味道,忘记了初见时的美好;或许,此时此刻在回味,心情若初恋般的甜蜜而幸福,追忆初恋的那份美好;或许你正荡漾在初恋潋滟的涟漪中,感受着那份甜蜜和心动;或许,你和我一样,你正在回忆里煎熬!
  那年,刚踏入五年级的我们,对于异性,脸上都总带着几分青涩。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却又不敢轻易去尝试。早恋的翅膀束缚着我们在天空里自由飞翔的梦。
  四月,槐花正开的季节。春风抚过,槐花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原已相识的你再次浮现,坐在教室外槐树下的石凳上。你乌黑的长发在微风中舞动着,你吮吸着风里的槐花香,迷醉在这浓浓的诗情画意当中。脸上的笑容犹如绿草中的花朵,那样灿烂,那样动人。
  我慢慢地走近你,近了,近了……心里默默地念着。这时,你起身走了!留下的唯有你淡淡的身影。我带着失望与期待,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期待着你下一次的出现。
  一天,两天,一周……怎么还不见你的身影。我开始失去信心了。第九天,带着最后的侥幸与绝望,我再次来到槐树下。可是,还是没有你的身影。我坐在石凳上,无心看书,唯有低垂着头,看着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一双一对地高昂着头自信的行走着,好像有一对正甜言蜜语似的。瞧,那只雌蚁脸都红了。“我可以坐这儿吗?”一个清脆动听的声音在耳旁响起。我抬起头,洁白的校裙,齐眉的刘海。是你,没错,是你!“咦!是你啊。”“嗯嗯……你……可以坐这!”你坐下,长发散发出薄荷的香气,与槐花的香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香。那香味在你我身旁围绕,它让我陶醉,让我狂热。你打开书本,开始认真的沉浸其中。你打开书本,开始沉醉其中,感受着书中的喜乐与哀怒,跟随主人公寻觅故事的真谛。
  后面的日子。我们每天都会在那里相遇,没有相约却能相聚,没有表情却能读懂,这感觉叫……对,它叫初恋。
  五月的傍晚,槐树下总能出现俩个熟悉的背影,一男一女,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没有话语,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瞬间的幸福与槐花的清香。
  六月,槐花凋谢的时节。像往常一样,来到槐树下,期待着你的到来!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槐花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撒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地面白色的花瓣随风飞舞,唤来内心的隐隐伤痛:短暂的花期只为绽放瞬间的美丽,释放片刻的温馨与浪漫。
  初恋,是,一朵叫情窦的花绽放的刹那。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她恰恰在那里。情窦,是,人世间最纯白洁净的话,一生一世只开一次,开时芬芳,谢时苦涩,从不结果。
  一朵……两朵……三朵……十朵……一百朵……五百二十朵。凋谢的槐树下还是没见你的身影,我带着期待悄悄地离去——只愿十年后的四月月。远方的我,依旧怀着一颗不变的心。细品着当年的槐花情缘。
  写爱情的散文随笔【3】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记给他们买礼物,在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扮怪物尝试改变他们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这就是爱,大概没有人会说这不是爱。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或者如果你是宗萨仁波切的书迷)就应该知道,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为此我们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医院、养老院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获取各种不同时期所需的安全感。在你出生的时候,你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M机。当你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你就会找他们要。当你长大了,你的爱人会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当你发现他已经不爱你了,你会寻找另一个安全感的来源——另一个爱人或是孩子,让他们给你新的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爱情来获取安全感。这两者在我们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当然不是完全指金钱,它的范围非常广,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每天都亲吻你的爱人,而他从不主动亲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不平衡。你会怀疑他对你的爱。我指的是类似这种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块钱的爱,那么你是否要求对方至少付出八块钱的爱。如果对方付出的爱只有五块钱你就会非常生气,但你会试着告诉他你付出的是十块钱,因此他不能只回馈五块钱,但通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争吵。我们吵嘴的时候都会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可你呢?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但他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爱情问题都是因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给了他十块钱的爱,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应该给我六块钱吧,可他给我的最多只能算两块钱。无论是对我们的男朋友、女朋友,还是我们的先生太太,甚至对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其实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基于自我的爱,这种爱要求回报,它从来不是无私的——掺杂自我的爱从来不是无私的。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它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这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总是出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爱过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馈的爱过任何人吗?不管他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爱?我很怀疑你们中有任何人有过这样的爱。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女朋友不高兴,我们会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那不是因为我们爱她,那是因为作为我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她的不开心早晚会波及我们自己。会搞乱我们的计划,我们晚上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我们很怕这种麻烦。这只是我们为了避免自我受伤采取的措施。
  如同多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荣耀家族的使命。这其实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认为他们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他们不过是希望让孩子满足他们的自我,重建他们失败的人生。在爱情里,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对方全然满足我们的自我。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双方关系最佳时期可能就是双方收支比较平衡的时期。但很快,我们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希望的那么多爱了。这个时候,另一方就会感觉不安全。争吵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的爱情和亲情上。如果双方收支已经到了差异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维持自我的养料。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想象一下没有自我的人,他没有自他分别,他不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无非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这些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们提供,因此经营好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为他无需从他们那里获取自我的食物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宗萨仁波切的妻子照片篇(三):爱情散文随笔


  爱情是那么清纯,心里总会隐藏着一怀羞涩而朦胧的情愫,一直深深地封存心底,以下的爱情散文随笔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参考吧!
  爱情散文随笔【1】
  那时候的爱情是那么清纯,我们一起傻乐,一起哭泣,多少年后,我们都老了,回过头了,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一个回眸,一个擦肩...

  都说十年修得同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够遇见的人,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有些缘分,我们一辈子也等不来,而有些缘分,我们等来了,却又不懂得珍惜。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多么难得,而失去一个人,却又是那么容易,转瞬之间,就会无影无踪。
  也许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每天坐3路公交车的时候,8点钟你都会准时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不早不晚。要是提早一班或者延后一班,我就看不见你了。
  还记得第一次遇见你,是201x年8月25日,那天天气很好,3路公交早上人很多,而在人头攒动之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你。每个人都急急忙忙地往前冲,只有你背着双肩包,不快不慢地跟在后面。虽然你每天都会穿不同的衣服,但却扎着同样的小辫,你会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在3路开动的那一刻,小心翼翼地把早餐收起来,因为你永远站在拥挤人群的后面,偶尔幸运还有空座。好多次我都站在你的身旁,悄悄地瞄你一眼,但请放心,我不是偷窥狂或者怪叔叔,只是因为你的特别和那份简单。
  你是一个特别的女子,特别安静的女孩,你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女孩,因为从不见你在公交车上拿出没吃完的早餐,你也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埋头玩手机,你的背包里永远有一本书,而你的书都是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你戴白色耳机,我猜想你听的都是抒情歌曲,不哼唱,不摇摆,单纯地为阅读找到一个隔绝外界的空间。在忙碌的人潮中,你是格外抢眼的那一个,好像聚光灯打在你身上,其余的路人都是浮光掠影一般匆匆而逝。
  我不知道你做什么工作,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几点上班,又或几点下班,会遇见什么开心的事,又或者偶尔也会难过悲伤,我想你应该很想报考公务员吧,我也觉得像你这种清新脱俗的女孩更适合公务员吧。从蔡家关到头桥,单单每日那短暂的几站,足矣让我觉得你是世上难得的好姑娘。你会为年老的人让座,会投以陌生人温和的笑。——不过很遗憾,你没有冲我笑过。因为我总是怕被你发现,离你远远的。有一次,听到你接电话,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你心爱的人,你语气轻柔婉转,即使隔着话筒,我也能听到对方焦急难耐的吼叫,但是你没有皱眉,也没有叹气,反倒是温和地说自己知道了,顺便简单安慰了对方几句。挂掉电话之后,你又开始看书,书本非常整洁,没有折角,也没有书签,要么是你记性太好,要么是你根本不在意看到了哪儿,我突然愿意相信后者,说明你是一个不斤斤计较而又随性的人。
  清晨,熙熙攘攘人群中,你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其实好多次我都想上前和你说一句话,哪怕一句“你好”也好,但是我始终没有开口,而是记住了你吃早餐的模样,和一周内所穿的鞋,我在手机上做好了记录,你有三双运动鞋,四双高跟鞋,三双皮凉鞋,还有两双雪地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共乘3路公交大半年了,而从某一天开始,你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以为是我起晚了,后来想可能是你起早了,但其实不管我们谁晚或者早,错过这一路,可能就遇不到了。
  我想你可能换工作了,考上了公务员,可能搬家了,可能恋爱了,又或者可能离开贵阳了,在你消失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你习惯的那个位置,按部就班地过着好似你存在的生活。然而3路公交到头桥的时刻,你不会再缓缓地起身下车,也不会轻言细语地和其他人说“借过”,那些你看过的书单《静下来一切都会好》《10天攻克行测》、《8天攻克申论》...我统统记在了手机里。虽然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说过一句“你好”,但我手机上记录的文字足够告诉我,你确实存在过。原本因为你而慢下来的世界,突然又陷入了人人匆忙的节奏之中,如果你也留意过,有一个身材消瘦的小伙子,总是欲言又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说“再见”,而是记录了你的大半年,和习惯了有你的生活。
  时光荏苒,希望你过得好。
  爱情散文随笔【2】
  在我们眼球还黑白分明的懵懂年华里,心里总会隐藏着一怀羞涩而朦胧的情愫,一直深深地封存心底,多年以后,再忆时,或哭,或笑,或流泪,心地都能掠过一丝温暖,想起时,也总会有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
  或许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一位刻骨铭心的初恋;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初恋的味道,忘记了初见时的美好;或许,此时此刻在回味,心情若初恋般的甜蜜而幸福,追忆初恋的那份美好;或许你正荡漾在初恋潋滟的涟漪中,感受着那份甜蜜和心动;或许,你和我一样,你正在回忆里煎熬!
  那年,刚踏入五年级的我们,对于异性,脸上都总带着几分青涩。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却又不敢轻易去尝试。早恋的翅膀束缚着我们在天空里自由飞翔的梦。
  四月,槐花正开的季节。春风抚过,槐花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原已相识的你再次浮现,坐在教室外槐树下的石凳上。你乌黑的长发在微风中舞动着,你吮吸着风里的槐花香,迷醉在这浓浓的诗情画意当中。脸上的笑容犹如绿草中的花朵,那样灿烂,那样动人。
  我慢慢地走近你,近了,近了……心里默默地念着。这时,你起身走了!留下的唯有你淡淡的身影。我带着失望与期待,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期待着你下一次的出现。
  一天,两天,一周……怎么还不见你的身影。我开始失去信心了。第九天,带着最后的侥幸与绝望,我再次来到槐树下。可是,还是没有你的身影。我坐在石凳上,无心看书,唯有低垂着头,看着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一双一对地高昂着头自信的行走着,好像有一对正甜言蜜语似的。瞧,那只雌蚁脸都红了。“我可以坐这儿吗?”一个清脆动听的声音在耳旁响起。我抬起头,洁白的校裙,齐眉的刘海。是你,没错,是你!“咦!是你啊。”“嗯嗯……你……可以坐这!”你坐下,长发散发出薄荷的香气,与槐花的香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香。那香味在你我身旁围绕,它让我陶醉,让我狂热。你打开书本,开始认真的沉浸其中。你打开书本,开始沉醉其中,感受着书中的喜乐与哀怒,跟随主人公寻觅故事的真谛。
  后面的日子。我们每天都会在那里相遇,没有相约却能相聚,没有表情却能读懂,这感觉叫……对,它叫初恋。
  五月的傍晚,槐树下总能出现俩个熟悉的背影,一男一女,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没有话语,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瞬间的幸福与槐花的清香。
  六月,槐花凋谢的时节。像往常一样,来到槐树下,期待着你的到来!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槐花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撒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地面白色的花瓣随风飞舞,唤来内心的隐隐伤痛:短暂的花期只为绽放瞬间的美丽,释放片刻的温馨与浪漫。
  初恋,是,一朵叫情窦的花绽放的刹那。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她恰恰在那里。情窦,是,人世间最纯白洁净的话,一生一世只开一次,开时芬芳,谢时苦涩,从不结果。
  一朵……两朵……三朵……十朵……一百朵……五百二十朵。凋谢的槐树下还是没见你的身影,我带着期待悄悄地离去——只愿十年后的四月月。远方的我,依旧怀着一颗不变的心。细品着当年的槐花情缘。
  爱情散文随笔【3】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记给他们买礼物,在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扮怪物尝试改变他们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这就是爱,大概没有人会说这不是爱。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或者如果你是宗萨仁波切的书迷)就应该知道,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为此我们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医院、养老院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获取各种不同时期所需的安全感。在你出生的时候,你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M机。当你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你就会找他们要。当你长大了,你的爱人会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当你发现他已经不爱你了,你会寻找另一个安全感的来源——另一个爱人或是孩子,让他们给你新的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爱情来获取安全感。这两者在我们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当然不是完全指金钱,它的范围非常广,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每天都亲吻你的爱人,而他从不主动亲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不平衡。你会怀疑他对你的爱。我指的是类似这种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块钱的爱,那么你是否要求对方至少付出八块钱的爱。如果对方付出的爱只有五块钱你就会非常生气,但你会试着告诉他你付出的是十块钱,因此他不能只回馈五块钱,但通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争吵。我们吵嘴的时候都会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可你呢?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但他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爱情问题都是因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给了他十块钱的爱,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应该给我六块钱吧,可他给我的最多只能算两块钱。无论是对我们的男朋友、女朋友,还是我们的先生太太,甚至对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其实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基于自我的爱,这种爱要求回报,它从来不是无私的——掺杂自我的爱从来不是无私的。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它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这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总是出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爱过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馈的爱过任何人吗?不管他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爱?我很怀疑你们中有任何人有过这样的爱。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女朋友不高兴,我们会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那不是因为我们爱她,那是因为作为我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她的不开心早晚会波及我们自己。会搞乱我们的计划,我们晚上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我们很怕这种麻烦。这只是我们为了避免自我受伤采取的措施。
  如同多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荣耀家族的使命。这其实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认为他们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他们不过是希望让孩子满足他们的自我,重建他们失败的人生。在爱情里,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对方全然满足我们的自我。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双方关系最佳时期可能就是双方收支比较平衡的时期。但很快,我们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希望的那么多爱了。这个时候,另一方就会感觉不安全。争吵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的爱情和亲情上。如果双方收支已经到了差异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维持自我的养料。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想象一下没有自我的人,他没有自他分别,他不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无非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这些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们提供,因此经营好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为他无需从他们那里获取自我的食物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5939/

推荐访问:宗萨仁波切的电影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