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广西卫视全集]广西卫视第一书记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7-21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篇一:[广西卫视第一书记]广西第一书记观后感


  广西《第一书记》观后感
  偶然看了广西卫视的一个电视栏目,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接地气。我也是做策划的,也看过很多有创意的电视栏目,对于娱乐性的选秀以及爸爸去哪儿的栏目,说实话我很不敢兴趣,毕竟看过一期就能大概知道怎么策划,怎么炒作,怎么赚人气。但对于这个《第一书记》,我竟然看完了,而且意犹未尽的又从网上开始的第一期又看了一遍。
  说实话,公益节目不好做,我看了这些栏目,基本上每一期都能刺中大家的泪点。《第一书记》的定位就是乡村公益栏目,栏目的流程就是从这些贫困村的书记开始介绍村里的贫困情况,和那些一个个让人泪奔的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爸爸疯傻奶奶残 烧炭妈妈撑家难”“父走母走爷又走 两个孩童真遭罪”“父瘫母走奶奶病 兄妹太苦背压弯”每一期都有一个特别心酸的故事。这些情况根本不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可以想象的。栏目里的场景我相信都是真实的,当然为了拍摄效果,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一些小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总比《爸爸去哪了》这种全程剧本的现象真实多了,这些故事都是从生活里的真实体现,毕竟我们身边不会有那么多的林志颖,那么多的张亮。
  公益栏目不好做,广西卫视敢于做第一个做大型公益栏目的省级卫视,我相信也是下了很大的勇气。首先,必须要得到了省级领导的许可,毕竟现在官员更在乎的是面子工程,而做公益,说的不好听的就是为ZF抹黑。《第一书记》的策划团队很聪明的把扶贫这个事情,转变为帮助村民致富,缓解了各个地区ZF的压力,毕竟有红十字会的前车之鉴。广西卫视有全国平台的资源,广西宣传部和组织部的大力配合,下面的ZF自然会极力配合,公益栏目自然而然的就有很大的操作性了。
  第二,公益事业是属于自愿性质的而不是强迫性质的,这点《第一书记》栏目做的很好,将各个贫困村的困难现状,各个需要帮助者的心酸现实都在栏目里展现出来,在现场聚集了当地一百家爱心企业商家,用故事来打动这些爱心企业,让这些爱心企业自愿上台捐赠,没有任何的强迫性质。不再像别的公益栏目那样充满了作秀。其实很多在看电视观众们都希望能帮助这些贫困孩子,但是毕竟没有那个财力和精力,能有一个爱心企业上台不作秀的捐赠,自然也会让观众们觉得亲近。
  心存善念,第一时间行动,就能得到快乐。《第一书记》整个栏目反映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大家感觉到爱,感觉到世界的美好。我觉得这个栏目比《爸爸去哪了》更有爱,更能教育人。这个栏目想做大做强,还需要改正几点:
  1.从观众角度理解出发,让每期栏目更真实,不一定要的那么完美的拍摄效果,但一定要真实,让大家知道这是遥远山区里发生的实事。
  2.尽量让地方ZF少出现,毕竟现在观众们都很挑剔,像5.2日那一期,某贫困村上了栏目,这个村的上级直管ZF居然在栏目中捐赠了30万,要我说,早干嘛去了?这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3.爱心企业的组织力量大多是民营企业,像移动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的国企巨鳄很少,可能基本没有,栏目组可以发出邀请,让这些企业加入,达到的捐赠效果会更好。
  4.希望能通过栏目组自己资源和周边贵州,云南,甚至甘肃,青海那些贫困的乡村合作,将这个栏目真正做成全国性栏目,而不是局限于广西。
  2014年初,嫣然天使基金被曝疑似“敛财”丑闻,公益慈善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自从“郭美美事件”以来,一些慈善机构频频曝出负面消息,公益慈善从“炫富”到“敛财”,一直在和公众玩 “躲猫猫”。由于在相当多的公益慈善事业中,透明度低、诚信度差的问题一直被大家普遍诟病,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广西第一书记观后感
  2012年春天,作为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创新性战略举措,广西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到广西最贫困的3000村庄,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2011年底广西有贫困人口950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2.3%。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这些地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第一书记”们去到这些地区之后,想方设法为这些贫困人口脱贫。有的利用自身资源为村庄引进经济项目,有的发挥专长激发和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意识,不但关心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同时关注村民们的心理健康建设。
  《第一书记》节目倡导的是“扶贫先扶志”的新型扶贫投资公益理念。
  《第一书记》针对当前老百姓对于公益存有质疑的心理,原创了独特的道德建设节目形态:节目以广西全区选派的3000名扶贫“第一书记”为主角,采用外景拍摄和演播室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他们工作中如何寻找脱贫致富的项目,邀请该名书记来到节目现场,直接与100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面对面接触,为产业项目寻求捐助;并借助广西卫视这个全国优势平台,将所在村庄的项目向全国进行推荐,同步接受全国电视观众的线下捐助。
  同时,受帮扶的村子里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个人,他们有可能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失去劳动力的残障人士,哪怕是一个书包、一袋大米或是一床被子,都能对他们生活有所改善。
  作为全新的慈善公益模式,《第一书记》节目所关注的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更致力于促进企业和农村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注重的是产业项目的扶持能否实现整个贫困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节目倡导的公益慈善不再是单纯的“输血”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为受捐助群体建立“造血”项目!
  《第一书记》走的是一条“面对面透明捐助,点对点放心帮扶,低门槛自发式参与”的慈善路子,力图打造一个全透明、最放心的公益平台。
  首先,“第一书记”所带来的致富项目,必须要经过现场企业家的答辩,企业家才会决定是否提供捐助或者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利弊点,帮助“第一书记”进行项目的升级完善。

篇二:[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观第一书记有感

  按照县基层办的通知要求,9月12日晚上10点,收看了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拍摄的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派驻我市三江县良口乡产口村第一书记罗良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专题片。
  片中讲述了“十岁女娃没有娘,错把奶奶喊作妈”的侗家女孩石欣颜,出生38天母亲改嫁他乡,与奶奶相依为命。“家穷偏无顶梁柱,姐弟有泪不轻弹”的姐弟李愿娥、李愿恒,因父亲去世早,母亲身患重病,靠残疾伯父支撑一家生活的感人事迹。
  作为第一书记罗良鸿,为了改变山区贫穷面貌,想方设法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稻田养鱼、种植茶叶、侗绣等项目,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但由于扶贫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也是纸上谈兵。借助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这个平台,事迹播出后,得到了相关单位及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三个贫困小孩得到了共计10.7425万元的爱心款,扶贫项目得到了151.97万元的爱心启动资金。在这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支持下,让石欣颜、李愿娥、李愿恒等3个贫困村小孩改变了生活,实现读书梦;使该村的稻田养鱼、种植茶叶、侗绣等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开发,实现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指日可待。
  看完该期节目后,同样作为一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感同身受,在被事迹感动的同时,也有所启发。
  首先,扶贫要先扶人。广大村民祖祖辈辈、世袭沿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陈旧思想观念、参差不齐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要想在短期内得到转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政府引导感化,驻村干部深入农户示范带头,加强生产生活技能的培训,尊重群众的意愿,在扶贫项目的开发、设计、实施、管理上,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在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逐步转变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开拓意识,变“输血”为“造血”。
  其次,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受地理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发扶贫项目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在制定一些扶贫政策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多方因素,科学论证,不能搞“一言堂”,要因地施策。只有这样,才能让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扶贫项目需要后盾单位、职能部门、社会资源的共同支持和参与。要想改变贫困村面貌,早日脱贫致富。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制定扶贫计划的基础上,作为后盾单位要把扶贫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在资金、技术、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配合,给予扶贫政策、信息、项目、专项资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协调和参与。作为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源,让他们共同参与和支持扶贫项目的开发。
  只有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后盾单位、职能部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三方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有效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广大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才得以早日实现。

篇三:[广西卫视第一书记]《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第一书记


  马向阳由于一纸调令,来到农村基层一线,从有能耐的、靠谱的、懒散的城市小公务员,变身村庄第一书记,在一年的基层锻炼时间里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立下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铁誓。
  《马向阳下乡记》的观后感
  同样的梦想,同样的处境;你有大槐树,我有大石门。我们走上了同样一条路,一条改变村里,共同致富的道路。
  马向阳刚到村里,对村情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这和我到村是一样的,想解决的问题和事情不知道怎么入手。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马向阳在为村里修路的时候能想到把弃用的磨盘铺在路中间,即能废物利用,又能成为村里道路的别有风味的风景线。我从中学到不少,在村里很多废弃的东西看上去没什么用,但在不同的建设当中,也有可能将其利用起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大槐树村里的村民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大多都是从自己出发,没有考虑别人的利益,而现实中的村民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更加有耐心、会细心。
  在重重困难中,马向阳为村里修了路、盖大棚、创办支前煎饼公司、。我也希望能够突破这巨大的语言差异,能够为村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实事,尽己所能的全心全意的为村民服务。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
  剧中马向阳由于一纸调令,来到农村基层一线,从有能耐的、靠谱的、懒散的城市小公务员,变身村庄第一书记,在一年的基层锻炼时间里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立下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铁誓。一个从对农村工作完全陌生、知之甚少,再到逐渐深入爱上这片热土的村官形象,让人产生共鸣。
  远离家乡 忠孝难两全
  主人公马向阳的老舅失忆住院,由于组织工作安排的原因无法在身边服侍,不得已将老舅托付给朋友照顾。而我们步入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工作的地域、时间等原因,有时候也的确难尽忠孝两全;在我们毫无怨言选择深入基层、服务农村的同时,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家庭,自然难尽我们应该对家人、亲人等所担当的责任。
  环境恶劣 克服环境难
  马向阳所居住的地方是一所村内废弃学校改造的场所,没有自己家里那样的厨房、太阳能热水器等日用基础设施,到了晚上更是因为蚊虫叮咬或山野间传来异样的响声而无法安心入睡。这让我联想起刚到村的自己,也是面对类似的环境,也出现过晚上担心受怕的情形。和马向阳一样,刚到的头一个星期很想逃出去,可是慢慢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让自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人员复杂 融入群众难
  腹黑自视过高的宗族大佬刘世荣,唯唯诺诺的马屁精梁会计,精明算计刀子嘴的村主任媳妇等是剧中基层人物的典型代表,如果说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只是问题最表层的部分,那么农村生活中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则是更深刻的东西。乡村并不像外表呈现出来的那样恬静优美,而在这美丽的外观下充斥着的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也令下派到大槐树村的马向阳一时束手无策;正如梁守业的口头禅“大智慧”一样,在农村工作确实需要能与各种人物打交道的智慧,而能将涣散的农村世界团结起来尤其需要大智慧。
  改变落后 共圆致富梦
  土地在农村是农民生活的来源,土地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剧中马向阳帮助秋香要回二叔强占的二龚地、修路、盖大棚、建超市、推广大槐树村等一系列举措,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同时,不断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同大槐树村一样,当下的众多农村都面临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的尴尬境况。我们如何发挥好村官的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帮助广大农民想出路、谋点子、找对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马向阳下乡记》剧情很真实也很写意,同样的人生抉择,类似的工作经历,让我很受感触。村官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考验,人生的路还很漫长,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群众支持下,平和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有助于从容面对复杂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只要我们愿意沉下身子、放低身段,用马向阳所拥有的农村式的生活智慧,以村民听得懂的语言,多传达和解读国家政策,多到农户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用朴实真挚的情感对待群众,相信在基层这片土地上,一定能够描绘出下一个新时代村干部楷模——马向阳!

 
更多相关观后感推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5230/

推荐访问:第一书记广西卫视全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