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反思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04 09:28:24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原 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 型:诵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夜晚,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学生举例。)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板书文题: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北宋)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画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来过我们惠州,惠州惠城区的白鹤峰有个东坡书院,据说就是苏轼在被贬惠州时谪居的地方。不知大家有去过没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宋代官员被贬是到一些边远地区,当任一些有名无实的“闲官”说好听的是“闲官”,说不好听的是“软禁”。被贬官意味着苏轼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看法。(生可能答出:郁闷、忧伤、不开心、不高兴等)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指导学生朗读: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大家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的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试着模仿范读,读出感情。
  教师强调:
  读准字音:遂(sui)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ɡ)
  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A、同学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不懂得同桌谈论一下。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
  重点词语:
  ⑴月色入户 门 ⑵欣然起行 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 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清闲的人。现在一般指与事无关的人。
  11)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引申为“交谈”。
  一词多义:
  但: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
  寻: 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重点句子
  (1)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C、学生逐句翻译。
  3、翻译全文
  翻译全文:《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发现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就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交错纵横,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全班朗读课文。
  四、品读研讨
  自读课文,思考:
  1、苏轼为何深夜起行?
  明确: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皎洁美丽的月光从窗户照进房间,那里睡得着。于是就高兴地起来行走。)欢欣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就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2、苏轼有很多朋友,却“念无与为乐者”,可见朋友多,但知音少。他找谁?(张怀明)为何独寻张怀民?
  明确:张怀民当时也贬官黄州。“亦”说明他俩志同道合(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 “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所以邀请志同道合的张怀民一同在承天寺庭院中散步。(板书: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这是文章的叙事部分。(板书:叙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53/

推荐访问: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