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分数简便运算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12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分数简便运算一: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 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熟练分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会用运算定律对分数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
  自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回顾学习过的乘法运算定律。
  (1)请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 用简便方法 计算下面各题。
  251348(9+12.5) 12524
  2、 下面的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31/2 (1/42/3)3/5○1/4(2/33/5)
  (1/21/3)1/5○1/21/5+1/31/5
  3、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后,教师明确指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
  二、 探究新知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1) 各组观察复习第2题的每组中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2) 各组发表本组同学的发现。
  2、 应用
  (1) 教学例5.计算3/51/65.
  ① 请试着做一做.
  ②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是按运算顺序计算的;有的是按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
  ③ 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④ 跟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51/65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2
  (2) 教学例6 .计算(1/10+1/4)4
  ① 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② 学生计算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1/10+1/4)4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2/5+1
  =1.2
  3、 小结
  在学生交流后,强调以下两点:
  (1)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 在计算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合理的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 巩固练习
  1、 学生在书上直接.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题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完成第10页做一做。其中的第2小题教师可作适当指导。(可以把87看作86+1来计算)
  四、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7、8、9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棵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例5 计算3/51/65例6 计算(1/10+1/4)4
  3/51/65 (1/10+1/4)4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1/2=2/5+1
  =1.4

分数简便运算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以下是小编带来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范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
  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
  1.从 里减去 ,所得的差与 相加,和是多少?
  2.从 里减去 与 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范例2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合理、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卡片。
  学具:反馈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口算卡片)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口算卡片)
  0。5 0。4 0。125 0。375
  0。75 0。03 0。04 0。16
  3.下列分数中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用反馈牌、能用的举√,不能用的举×表示。)
  4.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的加减运算,也学过了分数的加减运算。如果分数、小数同时出现在同一道题中,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课
  1.题目中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口答后,请同学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
  (2)选出几位同学的投影片作评价,选择时,选出不同方法计算的,计算有错误的。
  先评价有错误的计算,找出错误原因,再投影出正确的计算:
  教师:请做这题的两位同学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算法:
  教师:比较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简便?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面板书:
  解法1:小数化分数。
  解法2:分数化小数,更简便。
  (3)笔算下面各题:(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订正后请学生观察:观察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方板书: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清说一说你做这组题有什么体会?学生口答后教师概括:,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选择化为小数计算比较简便。
  2.题目中的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教师:观察这道题里的分数,与例4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道题应该选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2)选出几份学生写的投影片作评价,计算有错误的要找出错误原因。
  教师:为什么这道题不选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教师板书:小数化分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计算题一般都要求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不能随意取近似值,但是如果题目允许取近似值,这种题也可以采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例如这道题:
  教师:请说一说,脱式过程当中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计算中,哪一步取了近似值,哪一步就用“≈”,没有取近似值的都应用“=”。
  (3)先看一看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写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说一说做这一组题的体会。
  学生口答后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题目中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应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计算练习:(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把下列算式分组,你认为把分数化为小数计算简便的为A组;把小数化为分数计算的在B组,在题后的括号里填上A或B。(投影)
  2.请选用适当的方法,写出运算的第一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
  3.计算下面各题。(每题都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
  4.取学生投影片上有错误的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具体题目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作业:课本151页练习三十四,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小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安排了同学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范例3
  教学要求
  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下面各题。
  2.口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例1:计算
  学生读题,思考并回答。
  ①这是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计算)
  ②在计算之前,先要做什么?(先一次通分)
  ③通分以后,再怎样计算?
  (通分之后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试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学例2
  出示例2 :计算
  学生读题。
  请学生比较,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括号)运算顺序应该怎样?(先算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注意简便写法。
  三、课堂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136页下面的“做一做”。
  2.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范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6 38-12-15+3 24+12-24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从 里减去 ,所得的差与 相加,和是多少?
  2.从 里减去 与 的和,差是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1886/

推荐访问: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