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新闻报道]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

来源:素材及写作指导 时间:2018-07-12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素材及写作指导】

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篇(1):2017关于校园暴力的高考热点话题


  导语: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校园欺凌”的界定相当于一个“筛子”,它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作出判断的标准。下面是小编整理一些相关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适用话题:校园暴力,教育,完善,法律
  “神童”因校园欺凌移民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武汉晚报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昨天,看到新闻说《最强大脑》节目里的‘神童’孙亦廷因为天赋过人,被同学视为异类,受不了欺凌移民国外。我想讲述一下我的类似遭遇。”据武汉晚报1月23日报道,昨天,读者闵建(化名)称,因为初中时代被同学欺负,原本成绩优异的他,高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了。
  上周五,拥有亿万观众的《最强大脑》节目,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篇与节目似乎无关的长文章,引起一万多转发,原微博下有近5000条评论。文章说,备受观众喜爱、与机器人大战打成平手的“听音神童”孙亦廷,因为对声音有着过人的天赋,被同学当做异类对待,每天都遭受推搡和强拿学习用具。得知他在学校被欺负,孙爸爸曾向学校反映,却没有引起学校重视。在孙亦廷上节目之后,他遭遇的欺凌更加变本加厉。无奈之下,孙爸爸卖掉学区房,带着孩子移民国外。
  闵建说,他在初三的时候也遭遇了长达一年的校园欺凌。“我们是住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隔壁班的几个男生,经常欺负我。”闵建说,他当时个头矮小,那四五个男生总是喊他“小矮子”,经常在厕所里、宿舍里把他像皮球一样推搡取乐。有时候,这些人还会把垃圾桶扣在他头上,让他靠墙站着。
  “他们还曾在我的床铺上撒尿。我告诉老师之后,这些人在早操的时候被广播通报批评。但这没能阻止他们的行为,反而让他们对我报复。”闵建说,这些人把他拖到厕所殴打了一顿,并且威胁他不准告诉老师。
  殴打事件之后,这些人还散布谣言,说闵建偷看女厕所,班上的女生都远远躲着他,一些男生看不过去,想替他出头,但惧怕对方的“势力”,也都选择了沉默。
  “那时候家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我天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没人替我伸张正义。”闵建说,他初二第一次年级考试考了年级前十,但在初二那一年年底已经落到了倒数50名左右。最终,他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二的时候就放弃上学,到处打工。
  “从那以后,我不敢跟人交流,走路都是贴着墙走。我爸爸骂我,说我像丧家狗一样。”闵建说,他在武汉打工七八年,做过很多种工作,几乎无法跟同事融合,跟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都做不了,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障碍。
  武汉理工大学心理研究专家何放勋博士说,青少年在遭遇欺凌向外界求助时,如果没有有效阻止欺凌的继续发生,又没有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安抚,很容易造成长期的心理问题。何放勋建议,青少年遭遇欺凌时,要坚持寻找外界求助,甚至可以要求更换新环境。而家长和老师,不能将其所受的欺凌简单看做同学之间的玩闹,要断绝以后可能再次发生的欺凌,同时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安抚。
  “校园欺凌”行为该如何界定?
  日前,北京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经网络发酵,引发社会热议。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此事是否是“校园欺凌”存在分歧。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校园欺凌”的界定相当于一个“筛子”,它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作出判断的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史卫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严格来说,‘校园欺凌’或者‘校园暴力’不是法律用语。”
  他介绍,目前,检察机关对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参考的是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的表述,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史卫忠介绍,从近期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涉案罪名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几类。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涉案主体方面,中学生在涉罪未成年人中占比较高。在作案手法上,作案动机的简单性和突发性明显,拉帮结派、恃强凌弱现象较为突出。
  宽严相济,依法惩治也是教育手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杰指出,在办理未成年人欺凌和暴力案件时,检察机关会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公正处理,在最大限度上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但对于成年人组织、胁迫、引诱未成年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的情况将会依法严厉打击。
  比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学生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学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多次对其他学生强拿硬要,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发生在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实施的严重欺凌、暴力行为涉嫌犯罪的,则会坚决依法惩处。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不是司法纵容,也不是否定和排斥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必要时依法予以惩治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史卫忠说,一味单纯地惩罚和打击,对未成年人的消极作用明显,因此要“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
  《正午30分》对付校园欺凌 办案要专门化
  专门化专业化矫治校园欺凌和暴力
  当前,我国《刑法》将14周岁以下定为无刑事责任年龄,对于14周岁以下的涉罪未成年人的惩治措施,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史卫忠介绍,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对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会严格按照刑法第17条第4款的规定,会同公安机关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交由政府收容教养。他坦言:“我国对这一类未成年人的干预矫正,还存在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特殊学校发挥作用有限、缺乏有效矫正手段等问题。”
  他认为,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是法律对这类未成年人设置了多种教育矫正措施,理论上称之为“保安处分”,如送入专门学校或专门机构接受教育、矫正,从事社会服务,接受心理辅导等;二是规定相应的司法程序,一般由法院审查决定,这既保证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又保护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教育部新政出台
  据教育部网站12月15日报道,《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日前公布,强调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溺水、事故、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预防与应对,教育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及时打击涉及学校、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专项督导结果将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特大重大学校安全责任事故,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调查处理。对违纪线索,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舞台上的天赋异禀和喧嚣后的黯然离开,你好,孙亦廷,再见,孙亦廷!
  孙亦廷平了,平得硬气,一个孩子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的天赋异禀技惊四座。虽然没有获得大家期望的胜利,但是却至少展现了自己天才的实力。强哥今天写这篇官博不是自己的观后感,而是想和大家说一说孙亦廷的故事。知道他的故事很偶然这要谢谢制片人桑洁同学,她发现孙亦廷的父亲和诺贝尔获奖者爱德华教授用英语侃侃而谈孩子教育问题,引起了她的兴趣。了解之后她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并给了我们他父亲的联系方式。
  最强大脑和孙亦廷相遇在第二季,他通过官网报名。那个时候他是一个让人苦恼的存在,在舞台上动的一刻不停。那份灵光让我们怀疑过他是不是有点儿多动症。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孙亦廷在舞台上有点过于僵硬,之前的所有肢体动作荡然无存,有的只有刻意的压抑,只有眼睛依然保持着灵动。一开始我们以为2年没有见他长大了,但是知道了他的故事,我们终于知道他为何从一个活泼的孩子变成一个僵硬的少年。强哥没有办法保持自己的沉默。不可否认他就是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天赋,这种对声音的天赋是无法通过后期的锻炼而获得。然而,就像历史上很多的大师以及伟大的科学家,上帝给你单独开了一扇窗,必定会给你关上一扇门。因为他对于声音的才能,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正因为这样的表现让他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当上完《最强大脑》第二季后,他的天赋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但是出挑的技能,与众不同的表现,对周遭事物过于灵敏的反应,反而让他更为同龄人眼中的另类。参加节目之前,他的父亲就突然发现下学后的孙亦廷身上经常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问起来原来是同学推搡所致!去学校找老师反映情况,对于孩子的顽皮老师也无能为力。正是因为老师学校的沉默和不作为,在别的孩子眼里这变成了一种默许。孙亦廷遭受更为严重的欺凌,而学习用品更是被别的孩子抢走,铅笔就丢了不少于100根。而孙亦廷因为好动,并没有多招老师的喜爱。在他爸爸眼里孙亦廷开始原来越不愿意上学。很多人想,你被打了,打回去啊!有时候心疼儿子的爸爸也会给出激进的建议,但是孙亦廷和爸爸说:“爸爸打人是不对的。”这句话没有太多的含意,人性本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思考,完全是发自一个孩子最单纯的内心,以及他对社会基础的道德认知。而就是这句话震动了一位父亲的内心。也许是时候给孩子换一个环境了。
  在这里要说到孙亦廷的爸爸,他曾经是一位网络公司高管,拥有百万年薪。在谈到他儿子时他骄傲地和我们说,孩子很小的时候测过一次智商,当时测试智商超过了百分之99的孩子。当知道孩子的遭遇后,他在家陪读,因为他知道,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而带来的阴影也许会伴随终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陪伴和监护去帮助孙亦廷抵挡消除所遭受的外界的伤害。但是环境不会因为个人付出的努力而有改变,群体的冷漠让事情变的更加严重。第二季播出之后孙亦廷遭受的欺辱开始变本加厉。他的父亲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无力改变,无力保护,这种无力早已由之前的愤怒转化为悲哀,对环境的悲哀,对周遭沉默的大多数不作为的悲哀,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谴责。那么在这位父亲面前只有一条路可选就是离开。抛弃所有只是,为了保护儿子,保护儿子的童年,保护儿子的天赋。孙的父亲思考再三卖了学区房,带着儿子远赴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
  在和他父亲的聊天过程中没有感受到一丝的遗憾只有一丝欣慰。他和我们说到了澳大利亚,在那个环境中,两种天赋的孩子最容易获得认可,一种是体育好,一种是音乐好。在学校里校长、老师、同学都把孙亦廷当作求之不得的宝贝看待。孙亦廷和他说,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你真棒,你太厉害了。知道这次又要上最强大脑,老师在他离开前带着全班学生给他送机并在机场临别之际对他说:“你简直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所以他在场上没有任何压力。他现在语言还不通,但是过人的音乐天赋已经让他担任学校的乐团副首席,并且在那里结交了非常多的朋友。没有人欺负他,也没有人因为他和别的孩子的些许不同而去用非正常的眼光看待他。以至于他来录完节目,就跟爸爸说想回澳洲。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背井离乡的牺牲只有他的父亲才知道。但是他并不后悔。
  我们一度怀疑过孙亦廷是不是得了很多天才得过的埃斯伯格综合症,他的父亲带他也做过许多检查,得出的结论是:完全正常!但就是听力完全超越常人,对数字的敏感也异于常人!正因为他对声音的超人敏感让他给所有人的回馈超于常人。而据他爸爸透露在国内学钢琴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调音师调的音在他耳朵里是准的。一个小插曲,第二季的时候我们做他文字采访时他偷偷告诉过强哥,他觉得国内张信哲李健10个音能准5个,周杰伦唱得也很好,10个能准5个,其他听过的很多专业歌手只能准2~3个。
  也许有人会说,他走就走呗,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他的能力反正机器也可以做到。但这里强哥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为何中国没有大师?好不容易憋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欣喜若狂的背后不代表我们可以持续的突破。我们需要人才却不知从何培养,当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即将绽放的时候,仅仅因为他和别的花朵有些许的不同,我们所有人立刻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写这篇长文不是为了批判所谓的校园凌霸。也不是批判谁指责谁,只是告诉大家:对不起节目中所说的“你的天赋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阐述一个客观事实,告诉你们一个客观事实,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他们的能力值得我们喝彩。
  我们最强大脑的舞台上,有太多天赋异禀的人。我们感叹他们拥有着我们渴望不可及的技能,但是我们看不到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我们为他们的脑力喝彩,但也只想过好自己的人生。我们需要那些励志故事的鸡汤去温暖麻痹自己的内心,但是世间他人真正的冷暖我们无需太多过问。这个舞台上,我们经常说你的天赋是人类的财富,对不起孙亦廷的故事让这句口号成为了我们《最强大脑》节目的集体YY。我们把很多选手当成这个舞台的英雄,在这三个月里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烟花迷离住了我们的双眼,但是烟花易冷,当结束之后他们依然回归生活,走入平淡。命若琴弦,每个人都会面对命运的挑战。但是一个孩子,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没有因为生命的一次绽放而荣归故里,只能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远走他乡,对所有的旁观者来说有太多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在这里不去计较孰是孰非,唯有一声叹息。
  世界再大还是遇见你,舞台再小还是错过你,孙亦廷你的天赋一定会是上帝给你最宝贵的财富,少年的眼睛里不会有太多世间的忧伤,离开这里雾霾再也遮不住你的双眼,加油小小少年。
  本文著作权归观察者网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微博热评——
  @郭春光(头条文章作者):
  看你厉害就欺负你,国人的劣根性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展漏无疑,是教育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奇奇有两只小污龟 (秒拍达人):
  孙亦廷没上电视之前就有遭受同学的欺负,上了电视之后变本加厉的被欺负,已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影响。家长及时发现了问题也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然而校方和稀泥的方式让孩子受到了更多的伤害。孙亦廷的父亲只不过是选择了移民这条路,没有错!为什么一说移民就指责别人不爱国?
  @洛杉矶正南(企业高管):
  最强大脑神童移民,说是因为校园霸凌,其实美国这方面更严重。尤其当你是一个来自国外的聪明孩子。
  @李洛依miumiu(网友):
  孟母三迁的故事听过吗?他在国内学校遭到校园欺凌,老师也不重视。现在移民到澳大利亚过得很好,别人都爱护他。

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篇(2):有关校园欺凌的手抄报


  当自己或发现他人遭受校园欺凌时,千万不要害怕、顾虑,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救。

  一、校园暴力发生的常见区域
  区域一:学校门口是高发区。受校园暴力伤害的孩子大多数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生,少数为高中生。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人负责接送,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独立上学和回家了。通过情况分析来看,校园暴力发生最常见的区域一般都在校园门口,或者离校园门口不远处。因为有些爱欺负同学的孩子非常清楚,离开校园后,学校便一般管不着了。
  区域二:在校园内操场上。常见的时间段为课间休息,或者午间休息。不要小瞧短短的课间休息,就那么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足够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下手伤害其他同学。
  区域三:班级内或走廊中。这种现象表面看好象同学间打打闹闹,个别有暴力倾向的同学会借此机会下手。这种打常见方式有攻击、嘲笑、漫骂、拳脚相加,但又不会留下伤痕。这种软伤害即使找到老师,因为找不到证据,往往不了了之。
  区域四:在放学的路上。有些过早辍学的不良少年,经常会选择学生放学的路上下手,用威胁和殴打方式抢劫学生身上的财与物。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和误会,找帮手在路上等待,目标同学出现后,上前一起动手殴打与自己产生矛盾或纠纷的同学。
  二、面对校园暴力常见的解决办法
  办法一:班主任老师出面协调。一般来说,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课老师都不会负责解决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责任心,班里同学遭遇校园暴力时会告知班主任,而后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学,如果打人孩子能认错,老师给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伤,班主任就得及时通知被打孩子家长,到学校去协调解决,当然打人孩子家长是脱不了干系的。
  办法二:班主任协调无果后上交学校。如果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常常表现为被打孩子家长不饶人,想求一个令其满意的说法,无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长的道歉和赔偿,要求校方给一个承诺,确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类事件发生。而针对打人孩子家长,要么态度非常诚恳,积极配合,要么就推脱责任,不承担后果。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看校方怎样去解决了。
  方法三:发生在校园以外的暴力伤害校方会表现不同的态度。有些学校比较负责,常会认真教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责令其写出检查、警告、要求家长道歉或者赔偿,如果有多次伤害他人后果的,可以开除。但有些学校,弄的就不那么阳光,因为如今是人际关系社会,如果家长蛮横不讲理,胡搅蛮缠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长没有办法,甚至还有些肇事孩子家长会找关系息事宁人,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直至将孩子纵容的变本加厉,滑向深渊。

  方法四: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协调解决。这是一种对校方解决不满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长不配合,不讲理,采取避而不见等方式,让受伤害孩子家长最后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长不信任学校处理问题的办法而选择的方式。一般来说,闹到这种程度,事情结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长会带媒体去学校。这种方法一般来说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因为一曝光后,学校的名誉会受到负面影响,学校自然会积极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长根本不再乎学校的名誉,如果校方如此作为,肯定在校园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长在解决事情无果后采取以暴制暴策略。像这种情况,往往体现出被打孩子家长无奈的一面,说也说了,协调也协调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视,最后没办法只能像前面所说的那个朋友,让儿子当着父亲的面以牙还牙,用震慑方式让打人孩子不敢再动粗。但这里也事关法律后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会稍加思考,然后才考虑到去做。
  三、家长如何积极应对校园暴力现象
  校园暴力现象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社会现象,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暴力伤害他人,品质道德自然会越来越差。如果孩子多次被暴力伤害,会产生心态上的负面变化,比如自信心逐渐丧失,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说话做事偏激,郁闷寡欢不愿意和父母或者他人说心里话,有些孩子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自卑感等。
  像前面那们朋友,只所以他不得不出面解决,是因为回家后看到儿子气哼哼,到厨房里找刀,问其做啥,儿子说要砍了那位总打他的同学。这就是多次被伤害后,孩子内心产生的偏激心理,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后果很难预料。那么家长该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校园暴力现象呢?
  应对方法一: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有很多家长忽视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又很少去观察学校周围情况,自然就对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情况不了解。同时有些班主任根本无暇顾及班里同学的安全状况,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去关注。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必须要腾出点时间,专门去观察一下学校放学期间,学生们在校园门口的表现,或者通过校门,观察一下课间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没有打架现象?有没有高年级欺负你的年级孩子现象?那当然,这种观察只是随机性的,有时校园暴力并不是天天有,时时见。但不管怎么说,你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如果你是聪明的家长,还可以找机会与孩子同学聊聊天,通过聊天去了解孩子学校是否有校园暴力现象。
  应对方法二:要以预防为主。很多家长常常在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伤害之后,才去想到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功夫放在平时的调查和了解,以及预防性教育中来。凡事“预则立”,意思就是当你有预防性心理时,自然就事前有准备了。预防性教育要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暴力现象来引导孩子,教孩子学会观察所在学校的校风,以及关注一些打架同学,看看他们因为什么打架。当然这可不是教孩子当围观者,如果孩子用心去关注,很容易弄清楚打架的原因,因为同学之间也会谈论这些事情,自然就不难获得相关信息。。预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还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应对方法三: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好情绪。每一位家长都或多或少在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伤心、难过、愤怒。但我劝你先不要拿情绪说事,因为你一怒发冲冠就很难冷静下来思考,该如何去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孩子遇到这件事,你必须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时了解孩子学校安全情况,你是否和孩子同班同学,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了解过相关情况?你是否平时对孩子做过如何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否引导孩子分辨校园暴力的严肃后果?等等。如果你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家长,在通过一番分析之后,自然就不难再根据孩子班主任老师的师德,工作责任心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了。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孩子如果第一次遇到校园暴力伤害,你就必须要彻底解决,绝不能拖泥带水,埋下隐患。所以,遇事解决的过程,就能充分体现你做家长的综合素养了。

  应对方法四:不要盲目指责打人孩子及其父母。如果你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伤害,你一定要在当天收集相关证据,人证和物证是关键证据。人证,可以问孩子当时被打时,身边有都哪些认识的同学,爸爸或者妈妈好去找他们了解情况,请他们做旁证。物证,比如孩子身上的伤痕,最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比如孩子被撕破的衣服,其他方面受损伤的东西等。当你把证据都收集齐备后,再去找当事孩子了解情况。对当事孩子了解情况,需要你运用智慧的头脑了,上面我列举我解决儿子被打的过程,其实就有收集证据的一面。如果当事孩子不承认,你就需要请班主任介入其中,在事实和证据面前,让班主任出面协调此事。一般说来,如果班主任能拿到相关证据,打人孩子也好,还是其家长也罢,都面对证据不敢推脱责任,即便是诉诸法律你也底气十足。同时通过宽容的心态,自信而从容的话语,本着教育打人孩子为目的,让其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针对无德不承担后果的打人孩子家长,你也不用担心,如果你能取得班主任和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一切都好办了。这里就要看你怎么去协调关系了,切莫光顾着指责班主任和校方而让他们反感你,不愿意配合与协助你解决问题。
  应对方法五:家长要学会巧妙给校方传达你的个人诉求。如果你孩子遭受校园暴力仅是仅个别现象,相信你通过前面的准备,找到学校后,不难解决。但如果你孩子所在学校校风很差,肯定不止你孩子一个人遭遇过校园暴力,你可以及时收集被打孩子的信息,联系被打孩子的家长,了解他们的孩子被打后的处理结果,然后形成一份文件,共同签名,然后送给校方。如果校方不作为,可以联合家长共同出面给校方施压,逼他们及时采取措施,给出针对校园暴力解决方案。当然,这种方式,可能很多家长做不到,缺乏底气,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是弱势一方,不敢也不愿意参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只好请家长及时找媒体出面,一般来说,凡是有代表性的新闻线索,媒体都会出面的,媒体怎么联系你自己想办法,我想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联系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找管区民警,或者去辖区派出所寻求帮助。或者找辖区妇联机构,这是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政府组织,他们也会出面帮助解决的。或者找关心下一代协会,这也是政府的一个机构部门,这里的成员都是退休的老同志,老干部,平时经常帮助解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
  应对方法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所以把这一条应对办法放在最后,是因为简单和粗暴是很难圆满解决问题,也无法通过事件解决达到让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以暴制暴,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学会经验,反过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转而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在这里还要重点提醒部分家长,如果你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你一定要认真反思,你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还与你们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前一段时间,一位初一学生家长带着儿子来找我寻求帮助,经过了解发现少年父亲经常粗暴对待儿子,结果孩子在家里不敢反抗父亲就到外面伤害他人。儿子在外面惹了祸,父母出面赔礼道歉外加赔偿后,孩子回到家里后再被暴打一顿,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直至学校要开除这个少年,家长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1610/

推荐访问:校园欺凌新闻报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