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仙葩歌曲]阆苑仙葩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7-11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阆苑仙葩篇(1):《红楼梦》读后感:当仙葩遇上美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情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水中月,一个镜中花。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动夏。    ——题记摘自红楼梦第五回    毛泽东说过,不读《红楼梦》,不算中国人。    当旋律再次响起,你是否会想起那卷《红楼》,是否想起曾经的记忆,脑海中是否有那一个独自扛着花锄,走在花瓣漫天飘零的阡陌上,一个吟着诗,缓缓离开的美丽身影。“云来去,枝头的花变成了数枝雪点缀她的衣襟。”他的声音愈行愈远,留下“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回音。悠悠的落进了心里。    再向后,你想到的谁?是那一个“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的贾宝玉吗?刚读《红楼梦》认为他是个轻浮的人,可再读却对他产生了同情,生在那样的环境中犹能对林妹妹忠心不二,实属难得。先世只是一块顽石,却被通灵有了情感,不能不经历人生浮华,跌宕起伏。庆幸的是当他最后决定遁入空门时,那一声“不了,不了,不再胡闹了”使我又多了一份敬佩之情。生性柔软而又吐此豪言,多了一份豪放与潇洒。    为官的家业败落,富贵的金银的散尽,欠泪的泪已尽,欠命的命已还。一部《红楼》,唱尽了人世悲苦,命运之零破碎,唱出了家族兴衰,百鸟各投林。世间的无情,深情,离情,都在这里唱起《红楼》,美丽的金陵十三钗是否犹存?答案是:不人人都道红楼薄命,叮叹青灯古壁消磨了青春年华,辜负了红粉朱楼。无情的时间容不下气如幽兰的黛玉,难饶恕才华出众的潇湘妃子,濒死之间,人人都在忙着宝玉的婚礼,无人顾及死去的黛玉,无人怜惜,无人问津,临死前的一刻,她说:“宝玉,你好……”却没有说完。难道她是狠宝玉的狠心于无情?活了一生,却想恨也来不及了,只留下青灯照着古壁,冷雨敲着竹窗,淋淋沥沥……    开天辟地以来,什么是真正地人间真情?趁着这无奈的时光,伤怀的光景,寂寞的时候为大家吟一曲凄凉心酸的红楼悲歌。一切的一切,大概都是一个朦胧的梦,为报前世的木石前盟,今世下凡来历尽世间磨难与苦痛叹惋人生如梦,变幻不定。    一曲红楼唱罢,唱尽了兴衰与柔情。    向后看,你望见了谁?还是那个倚着花枝前行的姑娘坐在门前昏暗的竹椅上,叹道:“愿侬肋下生双翼,随花风到天尽头。”却再也无力撩起脚底凋零的花朵……上一篇:月亮,感情的集合体下一篇:成功的背后

阆苑仙葩篇(2):形容痴情女子的诗句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词》
  8.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0.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1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1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14.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15.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坠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16.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19.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20.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盘中诗》
  2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2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2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2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28.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2.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3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4.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35.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3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38.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39.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4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4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4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8.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49.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5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5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阆苑仙葩篇(3):红楼梦诗词鉴赏:枉凝眉


  引导语:《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诗词鉴赏:枉凝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注释]
  1.阆苑(lang yuan 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 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 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 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 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鉴赏]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象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逆判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 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 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知识拓展]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1)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2)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9584/

推荐访问:阆苑仙葩歌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