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年片怎么仿写]仿写贺年片

来源:节日贺词祝词 时间:2018-07-0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节日贺词祝词】

(1) [仿写贺年片]仿写拟人排比句


  段首排比法就是将相似的句型或短语放在文章主体部分若干段落的开头,使之构成排比,同时形成全文结构主体框架的一种写作方法。
  仿写拟人排比句

  1.蜜蜂引路!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4.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5.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6.麻雀飞上枝头,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说:“快跑,有人来了!”
  7.花儿随风舞蹈。 8.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9.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0.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11.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2.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
  13.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14.春姑娘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1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8.柳树在风中扭摆着腰肢,尽情地跳舞。
  19.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20.每棵树都是那么苍翠,谁也不高傲,谁也不自卑。
  21.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3.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25.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排比句
  1.一张贺卡,即是一份温馨的友谊,一份热心的祝愿。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夸姣的祝愿传达,它把人世的真情传递。
  2.咱们干事不应当空眼其大而不屑其小,它会使咱们变的好高务远,不切实际;也不应当念其粗而忘其细;而应当兢兢业业 ,粗中有细 ,完成任务。
  3.我将是一架护航机,让全部的劫机者头破血流,不让“9.11”的悲剧重演;我将是一个智能法官,让冤案重洗,让罪犯束手待毙;我将是一辆无敌坦克,让全部的来犯者焦头烂额;我将是一位自由女神,让全部的人不受压榨;我将是一个纳米医师,让全部的绝病患者妙手回春;我将是一只维护森林、河流、自然界的神鹰,让咱们的家乡更加秀丽。
  4.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人世的全部;心灵是一片安静的湖水,偶然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国际。
  5.苦楚是黑私自的摸索,行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苦楚是无人理解的悲痛,无助的面临全部挫折;苦楚是心灵最深的摧残,无泪且无法直言;苦楚是天然生成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6.愚蠢是一种天然生成的无法,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个种下的后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谎话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话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话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8.阴恶,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阴谋;阴恶是仁慈的公敌,妒忌的兄弟;阴恶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明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9.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久只看得到自个;自私是一块布疋,蒙住了自个的双眼,看不见他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一直隔开了互相的间隔。
  10.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世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流,使接近绝境的人重新看到日子的期望;爱心是一首飘扬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取得心灵的安慰。

(2) [仿写贺年片]余光中《乡愁》仿写训练


  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了“读”、“议”、“比”三个教学环节后,按教学设计进行“仿”的训练。要求孩子们以“快乐”、“烦恼”或其它词语为题,进行仿写。刚一布置任务,孩子们又是一声长长的,并有着上扬语气的“啊--”,表示十分为难。当然,此时我早已准备好了我的修改作《幸福》:
  小时侯/幸福是一颗小小的糖籽/衔在嘴里/甜在心里;
  上学后/幸福是一个红红的分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后来啊/幸福是一方低低的讲台/教也用心/学也用心;
  再后来/幸福是一篇短短的文章/我的名字/成了铅字;
  而现在/幸福是一张圆圆的饭桌/父母上方/妻儿两旁。
  我的“砖”抛出去了,当然是要引孩子的“玉”。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孩子们再也不“啊”了,很快都进入构思状态。
  不一会儿,就有几位孩子完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首“诗”,要我“看看”。我当然十分乐意,一会儿指出这个孩子的构思逻辑上问题,一会儿指出用词上问题,一会儿指出语感上问题,真是让我“看花了眼,看昏了头”,全班73个孩子,几乎个个都把他们的“诗”给我欣赏,给我校正。有的孩子让了竟让我当了两三次“医生”,就连平时学习一向不用功的几个孩子,也纷纷写起了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烦恼”。当然,我只管诊断,不管治疗,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自己“再读读”、“再想想”,仍然把皮球踢了回去。一节课结束,“诗作”业已全部交了上来。
  幼年时/快乐是一张小小的钱币/有之则安/无之则烦;
  小学时/快乐是一群天真的伙伴/同吮晨露/共享夕阳;
  初中时/快乐是一张光荣的奖状/嘴里微笑/心存荣耀;
  长大后/快乐是一次艰苦的磨练/胸怀理想/展望未来。
  (徐少武)
  幼年时/烦恼是一次无情的跌到/摔倒爬起/爬起又倒;
  小学时/烦恼是一包可口的零食/有钱则喜/无钱则哀;
  初中时/烦恼是一张恐惧的试卷/高分则乐/低分则愁;
  而现在/烦恼是一场痛苦的分离/相聚则笑/离别则哭。
  (徐少武)
  小时侯/快乐是一句幽幽的话语/说在嘴里/乐在心里;
  长大后/快乐是一封厚厚的书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后来啊/快乐是一张薄薄的试卷/托在手里/刻在心里;
  而现在/快乐是一叠美美的书籍/捧在手里/印在心里。
  (蔡晓平)
  小时侯/满足是一枚轻轻的角币/握在手里/乐在心里;
  长大后/满足是一件厚厚的棉袄/穿在身上/暖在心上;
  后来啊/满足是一杯醇醇的咖啡/苦在嘴里/甜在心里;
  而现在/满足是一声深深的赞许/听在耳里/美在心里。
  (李甜)
  童年时/快乐是一群亲密的伙伴/打闹嬉戏/幸福无比;
  少年时/快乐是一个高高的分数/红分一到/欣然一笑;
  现在啊/快乐是一次舒服的懒觉/睡到黎明/轻松心情。
  (赵江涛)
  小时侯/烦恼是碗中的汤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长大后/烦恼是妈妈的唠叨/听在耳里/烦在心里;
  后来啊/烦恼是上学的奔走/人在路中/心在家中;
  而现在/烦恼是测验的试卷/忙在手中/愁在心中。
  (黄河)
  在故乡/成长是一首甜甜的童谣/我在歌唱/父母在微笑;
  在校园/成长是一条弯弯的小道/我在前进/老师在指导;
  在社会/成长是一座高高的大山/我在跋涉/友人在陪伴;
  在未来/成长是一片茫茫的宇宙/我在探索/祖国在守侯。
  (赵刘娟)
  厨房里/快乐是一顿美味的饭菜/品尝佳肴/合家欢乐;
  书房里/快乐是一本精彩的名著/感悟人生/体验真理;
  客厅里/快乐是一次温馨的对话/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卧室里/快乐是一阵悦耳的铃声/伴我入眠/梦乡甜蜜。
  (吴霞)
  旧时代/快乐是一碗满满的米饭/吃在嘴里/乐在心里;
  后来啊/快乐是一份满意的工作/累在身上/乐在心上;
  而现在/快乐是一辆崭新的轿车/跑在路上/喜在心上。
  (张营)
  小时侯/理想是一颗甜甜的糖果/我在外头/糖果在里头;
  后来啊/理想是一个红红的对钩/钩在外头/收获在里头;
  到现在/理想是一所名牌的学校/身在外头/而心在里头;
  而将来/理想是一家豪华的公司/人在外头/事业在里头。
  (张超)
  童年时/思念是一串串泪珠/我在此处/她在那处;
  少年时/思念是一幕幕回忆/我在这方/她在那方;
  后来啊/思念是一捧捧坟土/我在跪着/她在躺着;
  而现在/思念是一帘帘幽梦/我在自责/她在安慰。
  (徐久红)
  孩提时/快乐是一双粗粗的臂膀/趴在身上/暖在脸上;
  小学时/快乐是一辆长长的火车/拿在手上/乐在心上;
  中学时/快乐是一叠厚厚的贺卡/收在怀里/喜在心里;
  其实呀/快乐是一句美美的赞语/听在耳里/甜在心里。
  (蔡巧)
  起床前/快乐是一阵悠悠的歌声/享受悦耳的歌曲/我心快乐;
  朝读时/快乐是一阵朗朗的书声/学习有用的知识/我心充实;
  上课前/快乐是一阵甜甜的笑声/增进纯洁的友谊/我心愉悦;
  下课后/快乐是一阵叮叮的铃声/谈论幽默的生活/我心轻松。
  (余金舫)
  童年时/家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在翱翔/父母在浮想;
  上学时/家是一片广阔的大海/我在远航/父母在期望;
  而现在/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我在奔跑/同学在追赶;
  未来啊/家是一片永久的土地/我在消融/祖国在荣光。
  (王少华)
  在家里/快乐是父母一声声关心的话语/说在嘴里/爱在心里;
  在学校/快乐是同学一句句真心的祝福/话在口头/情在心头;
  在外面/快乐是朋友一次次无言的帮助/做在手上/乐在心上;
  而未来/快乐是同事一回回亲密的合作/胜在手间/美在心间。
  (王佩)
  年幼时/快乐是一颗颗晶亮的玻璃球/精致的花纹藏在里面/斑斓的色彩映在外面;小学时/快乐是一张张金色的奖状/珍贵的荣誉贴在墙上/灿烂的光芒照在脸上;初中时/快乐是一声声赞赏的话语/腼腆的神态显在脸上/欣喜的滋味聚在心上;更多的时候/快乐是一道道青春的罅隙/少有的开怀展在脸上/更多的抑郁压在心上。
(鄢宏亮)
  小时候/快乐是一局精彩的游戏/同伴高兴/我也高兴;
  长大后/快乐是一场成功的考试/父母高兴/我也高兴;
  后来啊/快乐是一次胜利的竞赛/老师高兴/我也高兴;
  未来呢/快乐是一个富强的祖国/华夏儿女高兴/我也更高兴。
  (吴止境)
  春天/快乐是一袭淡淡的花香/闻在鼻里/享在心里;
  夏天/快乐是一阵微微的凉风/吹在脸上/爽在心上;
  秋天/快乐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冬天/快乐是一尊美丽的雪人/冷在手上/暖在心上。
  (胡争)
  ……
  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实在叫人“爱不释手”。
  但想想以往上课,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孩子向我“请教”?以往作文,孩子们为什么没有这么高的热情、没有这么多的精品?
  --的确值得深思。

(3) [仿写贺年片]夏感说课稿范例

  篇一:《夏感》说课稿
  桃花江实验中学 李庆纯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夏感》,《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
  一、说教材
  梁衡的《夏感》是去年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它替换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梁衡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人们中三方面赞美夏天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提倡老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依据这个理念,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的思路;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个层面。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会学生自读课文三步曲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美景、陶冶情操、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课标提出“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于是,我把“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三、说学生
  刚迈进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没有很多的阅历,很少为一轮红日惊叹、为一片落叶感慨,大自然的美他们熟视无睹,加上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在诵读与语言赏析方面加以点拨与指导。
  四、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朗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学以致用”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三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语言的魅力。通过小黑板检查预习,小纸条出示自读课文三步曲,让整节课脉胳清晰,条理分明。通过三道练习题,赏一赏,仿一仿,写一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快乐,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最终领悟到作者赞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由朗读,指名读,赏析读,齐读,让学生读清结构,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通过赏析佳句、仿写句子、设计贺卡等方式,让学生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探讨,在朗读中积累。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转眼间夏去秋来,刚刚过去的夏季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季节?有一位朋友叫梁衡,他呢是山西人,他对夏天情有独钟,更把他家乡在麦收时农民的劳动美景化成了文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文中写的夏,是山西黄土高原特有的夏,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用具体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进入课文情境中,每个学生对“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应
  把这种感受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二)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记住生字词的音、形、义,初步懂得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三)自读课文三步曲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设计了自读课文三步曲,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学会自主阅读课文的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本文写了夏季的什么特点?按照什么结构来构思的?夏感中的有感而发在哪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总——分——总的结构,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品读课文,赏析文章语言
  新课标指出:“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于是我把“赏析文章语言”作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从时间分配和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1)指名读课,勾画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初作赏析。
  (2)指导赏析,以“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作为示例,指导学生赏析比喻、拟人句。
  (3)小组研讨,共同赏析佳句。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原则,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品语言的品味,七年级学生总会感到无从下手,本节课教者就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为一个突破口,指导赏析语言的方法,“授之以渔”,然后学生合作赏析,最后学会这一种赏析语言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4)仿一仿,仿照“春之色,秋之色”两个句子,写一写“夏之色”或“冬之色”。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
  3、精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大声赞美夏天?
  [设计意图:理解情景相融的写法,把简单的认为对夏天的赞美上升到歌颂劳动、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这个高度来。]
  4、课堂小结——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或启示(从内容或情感方面入手)。
  方式:小记者采访
  [设计意图:内容上——感受文字的优美,夏天的独特美景;情感上——指导学生生活实践,不经历炎热的夏天,怎么会有清凉的眷顾,现在人们正处于人生夏季,当努力拼搏了!]
  5、课后练习:两者任选一题 真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选择中培养探究发现的意识,第一题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第二题可对文本内容作更深刻的了解,
  并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说明
  1、板书设计
  2、时间安排:一课时
  3、说课综述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我以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将教学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自读课文三步曲——课堂小结——课外作业五个步骤,确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学会抒情,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篇二:夏感说课稿
  涿鹿县希望中学 曹玉云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夏感》。这一课被编排在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而且体现了新教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编辑思想。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感》,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感。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参照物,教学《夏感》这篇散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握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1、第三单元的任务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2、本课的作用:本课是承《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文章后的一篇自读课文,由于七年级新生对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接触较少,对景中情,情中景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感悟春冬季节特点之后自主感受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但对于文本的感悟,他们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本文语文优美,饱含情感,描写景色特征细致,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学习本篇散文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出示幻灯)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会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由衷赞美,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从而生发责任感,使命感。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劳动的歌颂,对劳作农民的赞美及对炎热生活的向往。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法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3、拓展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拓展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说学法
  1、诵读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这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多媒体播放徐怀钰的《你约我在夏天见面》,感知夏天的美妙。
  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引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提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南国之夏如此美丽,北国之夏又是怎样的呢?走进梁衡的《夏感》)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质疑:学生速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 解疑:多媒体出示,扫除文字障碍。
  3、找学生朗读课文,出示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提问:夏天的特点出现在文章的哪一段?学生回答:第一段。
  追踪提问: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总领全文。由此,分析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
  小组讨论,找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归纳: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
  (三)研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具体分析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
  1、齐读第二段,出示问题:找一找,这段中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继续提问:在作者描写景物的句子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语言特色:对比手法、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找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出示问题: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什么颜色?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梁——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出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都在忙什么?忙到了什么程度?
  学生自由回答: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反复),感受人们在夏天的紧张、急促。
  4、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
  学生回答:赞美。引导学生分析本段的写作方法?(对比、欲扬先抑)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体会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加蔷薇一院香。
  明确归纳: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小练笔
  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六、教学反思:
  掩卷遐思,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沐浴在美的熏陶中,孩子们的眼睛发现了美,并用绚丽的语言去描绘自然之美,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真心的希望并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学生们再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心灵中一定会生出书写山河的冲动。
  篇三:用夏感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感》,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夏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而且体现了新教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编辑思想。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感》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感。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教学《夏感》这篇散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握写景文的写作方法。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但对于文本的感悟,他们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情感,描写景色特征细致,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学习本篇散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出示幻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行文层次,把握所感内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由于初一新生对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接触较少,虽然刚刚学完《春》和《济南的冬天》,但学生对景中情 ,情中景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审美意识还有待加强,我就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出示幻灯)
  四、说教法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品读法。本文是一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教材的单元要求也指出:“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析,以读促品,以品促读。
  2、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缩短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体验感悟,深化认知。
  3、自读点拨法。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五、说学法
  1、诵读法。朗读时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这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说设计
  (一)导入
  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 、服务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达到学习目的。这几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间穿插图文声多种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象性,让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习《夏感》正值深秋时节,落叶纷纷,寒气袭人,学生们早已淡忘了夏日的繁茂与火热,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我巧设问题: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事物。(展示图片) (夏季) 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 (出示幻灯),来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夏天走进课堂,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的心中。我再根据他们的口语表达情况,适时适当的给于激励性评价,进而通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导入新课。(出示幻灯)
  (二)感情朗读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检验课前的预习效果,我出示了作者的照片,请同学来介绍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效果,加深对作者的印象。
  为了朗读课文顺利进行,扫清字词障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运用了这样的一张幻灯片,作者介绍、生字词(出示幻灯)让学生通过认读, 解释词语,看拼音写汉字,同桌合作检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积累词语的意识,巩固本课字词认知基础。
  检测预习这一环节要适当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感受课前充分预习便会在课堂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梁衡的这篇散文以磅礴的气势,倾吐着夏日的“升腾”之气,是一篇很适合朗诵的美文,于是我决定以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精彩范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朗诵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进而总结朗读这篇散文的技巧和方法。由学生范读,师生评价,大家齐读来推动散文朗诵达到高潮,让学生沉浸在夏日美的境界中,感受夏日的“升腾”之气,进而能够初步感知散文的整体内容。
  (三)、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相应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词语:
  第1段:紧张、热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热
  风浮动的;飘着熟透了的麦香的;气势磅礴的;滚动的、升腾的;
  第3段:色彩金黄的;春华秋实之间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气蒸腾的;蓬蓬勃发的;
  第4段:紧张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获的;
  第5段: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呢?
  讨论归结: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等方面描写。
  (板书)3)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的“感”是什么?
  ——热爱自然,赞美劳动。
  再读课文,感知文段内容
  教师通过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发现散文内容的把握和记叙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词语和内容具体化,积累经验,提高努力,终身受益。
  (三)赏析语言:
  这篇散文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语言魅力,,学生在《春》《济南的冬天》中已经学会语言品味的方法,在这一课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以达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共同发现美,品味美 ,我也充分利用计算机(出示幻灯)化抽象为具象,化枯燥为生动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形象感知和语言品味。
  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的呢?
  明确: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我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填空式的问题设计,使得学习行为指向更加明确,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勾画出文中词语,将学习的主动性放在学生身上,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仿写练习: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鉴赏就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能获得晶莹的宝石”。为了强化语言品味的成功意识,鼓励创新,让读与写结合。我决定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出示仿写练习)
  (五)比较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创造性地拓展延伸,本课我设计的是比较阅读:峻青散文《海滨仲夏夜》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比较1、写景顺序2、写景手法
  七、说板书
  篇四:夏感说课稿
  《夏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感》一文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家梁衡在文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抓住夏天的特点和景致,把一个“总是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夏天描写得生机勃勃、热烈奔放、磅礴大气,表达出作者对夏天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由衷的赞美之情。
  散文意在品析语言美,感悟意境美,领会哲理美。刚进入中学的初中生,在写作上往往空洞无物,结构杂乱无章,读起来如嚼枯柴。好的文章不仅能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因此,对本文语言的理解赏析尤为重要。本单元就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学习品析、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品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自品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并赏析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领略文字的美来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中的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重点修辞和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说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读点拨法: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3、合作讨论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提出质疑并探讨话题,展示学习成果。
  五、说学法
  1、读:自读课文,熟悉课文,认识课文,这是学习课文的基础。
  2、品:小组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品味文章美感。
  3、习:学以致用,将认识与实践结合,拓展学生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我怀念新荷遍池的初夏;在落叶飘飞的深秋,我怀念浓荫密布的仲夏;在银装素裹的隆冬,我怀念热情火辣的盛夏。同学们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觉呢?请说说你们心中的夏天。(学生展示课前写好的用比喻、拟人修辞描写夏天的句子。)我从大家的描述中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夏天,那作家梁衡笔下的夏天又有哪些地方跟我们的不一样呢?
  (二)读
  1、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读书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关键。读而能生疑,疑而能在品文时提出问题,针锋相对。只有在对文章认识、熟悉并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清文章思路,才能深入文章去品析去感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读书也是巩固基础的字词、拼音、解释最好的方法。)
  2、跟着朗读材料读课文,读出磅礴之势、升腾之气,看看你能否通过阅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热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自然景物、色彩、旋律)
  (在读书过程中插入问题,不是仅为了找答案,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文本中来,让学生意识到文本的重要性,明白阅读是千万不能脱离文章本身的。)
  3、展示朗读:请个人分片段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答案以板书形式呈现)
  (三)品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运用了各种词语去描绘夏天。小组合作,共同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从现阶段初中生的认识水平来看,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还不够完善,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品味语言,所以在此我给出了一个鉴赏的格式:“我欣赏的句子是 ,它运用了 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 。”我还将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水平决定是否先给出一个例句。如:“我欣赏的句子是‘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发挥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蜂蝶优美的舞姿。”)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重在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本文是一篇精彩的写景抒情散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本单元写景抒情的课文无一例外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对于此时的初中生来说,学会认识修辞,鉴赏修辞,并能运用修辞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品读时肯定会七嘴八舌地说,这个时候学生的说大多数会停留在初步的感受,他们会说得较笼统,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将邻座4至6人分为一个讨论小组,此处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旨在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品读文章中来。小组内大家共同阅读,共同探讨佳句,提出疑问,并由其中一人收集小组意见,准备发言。课前,我会先将小组组合成两个大组,采用“聊天”的方式,一方先品读某句某词,另一方反驳、补充或另行品读,小组合作大组竞争,两方形成对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读自学自品,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但这个过程不能缺少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并不要求学生赏析到每个句子,只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和独特体会就可以了。赏析语言没 有标准答案,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重点看学生能否从文章中学到修辞的用法,能否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能说出独到的观点,能读出文章的美感更好。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品出夏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迸发生命活力的季节”,进而也能品出作者对夏季所怀有的感情。这里教师不设题,只做提示和指导,避免学生被牵着走。在学生充分认识课文、品析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会认识到作者“为什么会写夏天”,文章自然会回归到写景散文所抒的情上来。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梁衡笔下自然
  景观的描绘不仅仅是一种表层美的渲染与铺陈,而是一种更深入腠里的感情寄托。通过感情的探索,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人是活的,文章也是活的。)
  (四)习
  1、仿写: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仿照句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此仿句或许难了点儿,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课前布置仿写任务,当堂展示学生的仿写作品。教师可以出示例句:“夏之色为火的红,如烈日,如火焰,燃烧着大自然的激情。”“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并据此介绍仿写的相关注意事项。)
  2、练笔:学了这篇文章后,再试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一个夏天的小片段,看你能不能写出新意。(学以致用,比较提高)
  (五)拓展延伸
  虽然历代文人写了不少春花秋月,但也不是没有夏的影子。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关于夏的文字?
  如: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推荐阅读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延伸阅读,扩展知识,多做积累。)
  篇五:《夏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感》,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本文的美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尽情领略夏天的美和本文的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学会感受自然、生活之美 。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精细而激情的描绘,是本文的特色,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难点在于分析体会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四、 说教法与学法
  (一) 说教法
  1.朗读法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3.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说学法
  1.诵读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
  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
  这些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约3分钟)
  出示宋代杨万里的诗《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提问:大家知道《小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吗?
  明确: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当代作家梁衡描写夏天的文章,看看作者对夏天的感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小池》这首诗让学生自然进入夏天的情境中,预期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 检查预习(约3分钟)
  为了检验课前的预习效果,请同学认读生字、解释词语。
  积累词语: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这一环节要适当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感受课前充分预习便会在课堂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美读课文,体味感情(约15)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活动: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是一个____的夏”, 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明确:
  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
  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
  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2. 研读课文
  课堂活动: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1)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2)第二段选择了哪些富有代表性季节的自然景物?
  (3)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4)第四自然段带给我们的旋律是什么?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用什么手法描写?请看第五段。
  3.精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堂活动:请同学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3) 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发现散文内容的把握和记叙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词语和内容具体化,积累经验,提高努力,终身受益。)
  (四) 赏析佳句(约10分钟)
  课堂活动: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给出例句,然后请学生说)
  赏析例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明确: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对佳句的赏析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五)仿写练习(约5分钟)
  课堂活动:请同学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按照你喜欢的句子仿写紧张 热烈 急促 夏之景 夏 感 喜爱夏天 夏之色
  赞美夏天 更赞美辛勤 劳作的农民 夏之人
  一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强化语言品味意识,鼓励创新,让读与写结合。以仿写练习,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
  (六)课堂小结
  夏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是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是承前启后的季节,是生命交替的季节。青少年时期,正如自然界的夏天,希望大家在这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时期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迎接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描绘夏的古诗文名句,摘抄在摘抄本上。
  2.课后阅读《海滨仲夏夜》,然后谈谈这篇文章与本文写法的不同。
  六、说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景
  致 色彩:金黄色(标志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旋律:紧张、急促
  自然景色:万物生长图、太阳烘烤图、 热风浮动图、麦浪翻滚图 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钟情,以及对农人们辛勤劳动的歌颂。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5728/

推荐访问:贺年片怎么仿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