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装帧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7-0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装帧篇(1):古籍的装帧形式

  现今保留下来的古籍有卷轴装、梵夹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以及金镶玉等。下面就常见的古籍的几种装帧形式做一个简单介绍。欢迎阅读了解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修复与保护要靠我们去弘扬。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典籍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书籍材料与制作方法的变迁,书籍的装订形式也随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
  卷轴装:
  所谓卷轴装,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圆形器物作为轴心,围绕这根轴心,从左到右把书卷束起来,亦称“卷子书”。通行于东汉到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
  龙鳞装:
  龙鳞装的装订方法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底子,然后把书页从左向右裱贴在底子上,除第一页外,每张书页只粘贴右端的空白处,逐张让右缩进。这种古籍展开时像龙鳞一般,所以称为“龙鳞装”。
  经折装:
  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按顺序粘成长幅形成卷子后,再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成册,再粘接封面、封底。这种装帧源于折叠佛教经典,故得此名。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也叫“折子本”。
  线装:
  线装形式在明代中叶出现,清代最为盛行,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叶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装帧篇(2):古籍的装帧形制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籍的装帧形制,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尚书》曰:惟有殷人,有册有典。
  典籍和书册是最早的古籍装帧形制。这也能从侧面表明,远在殷商甲骨文的时代,已经有在竹木片简牍上刻汉字了。甲骨文为证:
  “册”的甲骨文就是一片片竹简拿绳子串起来;“典”是“册大”,重要的“(书)册”就是“典(籍)”。
  最早的书籍就是从竹简而来。
  卷轴装
  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用简帛制成。竹简缀连在一起,成为一卷。称为简策装。
  纸张发明后,仍然延续了简帛的风格。最早出现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这种装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时候也使用这种装帧方法。卷轴装的内容含量小,所以不见于后来的一般书籍,而它装帧精美,更多用于内容少又追求精致的书法,绘画、写经等等。
  至今,书籍的章节单位“卷”仍受装帧卷轴装影响。
  经折装
  对于僧侣来讲,正襟危坐念经时翻阅卷轴很困难,于是,流行的卷轴装改革,首先从佛教经卷上发生了。唐朝开始,逐渐繁盛。大家看《西游记》中唐僧的通关文牒,就是经折装装帧。
  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佛教典籍仍然是经折装形制。也许佛教典籍赋予经折装庄重的内涵,大臣给皇帝奏书也采用经折装,故称奏折。
  清宣统 端方奏折
  梵夹装
  梵夹装最早是将经书写在贝多罗叶上,然后码好,用两块木板夹住,中间穿孔订成。也有像卷轴装那样连续的页面,比卷轴装携带方便。这是一种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对佛教经典的装帧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典籍中也有用贝叶写经的。
  贝多罗叶
  后来经过唐代的改造,将贝叶改换为仿贝叶纸张,形成纸书梵夹装。再到后来,梵夹装有了进一步变化。国家图书馆藏有五代时期用回鹘文字书写的梵夹装《玄奘传》,没有穿绳的圆孔,但两端各画有一个红圈,这显然是钻孔的位置,钻孔成了一种象征意义。
  后来的蒙文大藏经以及清宫所藏泥金书写的佛经,都是长条仿贝叶纸片,上下装有厚重木夹,都决无钻孔,采用黄绫绕捆。成了变了态的梵夹装。
  旋风装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发展时期,诗人写诗需要经常参看韵书。传统流行装帧形式——卷轴装书籍,由于其特性只能单面书写,不能方便查阅韵部。于是一种卷轴外表,以粗长厚纸做底,书叶片片粘裱于底纸右端,如龙鳞般排列,这种装帧形式叫“旋风装”。这样的装帧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
  唐写本《王仁

装帧篇(3):古籍的装帧形式有哪些

  古籍是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古籍的装帧形式有哪些?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现今保留下来的古籍有卷轴装、梵夹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以及金镶玉等。
  卷轴装:
  所谓卷轴装,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圆形器物作为轴心,围绕这根轴心,从左到右把书卷束起来,亦称“卷子书”。通行于东汉到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
  龙鳞装:
  龙鳞装的装订方法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底子,然后把书页从左向右裱贴在底子上,除第一页外,每张书页只粘贴右端的空白处,逐张让右缩进。这种古籍展开时像龙鳞一般,所以称为“龙鳞装”。
  经折装:
  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按顺序粘成长幅形成卷子后,再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成册,再粘接封面、封底。这种装帧源于折叠佛教经典,故得此名。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也叫“折子本”。
  线装:
  线装形式在明代中叶出现,清代最为盛行,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叶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5609/

推荐访问:装帧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