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书法欣赏]颜体书法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04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颜体书法篇1:颜体爱国诗句书法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下文是有关颜体书法的爱国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颜体爱国诗句书法篇1: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9、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1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11、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2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2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6、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27、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2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颜体爱国诗句书法篇2:
  31、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

颜体书法篇2:《登鹳雀楼》颜体书法


  引导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登鹳雀楼》的颜体书法作品。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
  白日依山尽。
  重点在依山尽三个字,依就是山中有云,云有有山。依是相互作用的,就光与影,影与光一样。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动感:不知山生云,还是云依山。这就是第一句。
  黄河入海流。
  我们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鹳雀楼,作者上了楼就看到了黄河。远远的来,远远的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要让孩子去想象天际流、碧空尽的那种意境。一条白练远远的来,又远远的去。有妈妈说孩子问了什么叫世界?世为时间,界为间。我们这个时候看到到就是一个动静合一的世界。白日依山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动的不是那么快,那么匆忙忙。白日依山,云与山的关系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越近越动,越远越静,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眼前的动的就快,远一点的动的就慢。我们在近处看飞机划的一下就过了,看天空上的飞机慢的比蜗牛。读诗要细品。
  金刚经的开经偈的第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什么叫甚深呢?就是要入细入微的去体会。这样子体会,才能发觉动与静的关系。这个白日依山是有静有动、有动有静,并且是有层次的,近的在动,远的如静。
  我们要看到这一层深意:静中有动才是大动,动在有静才是大静。比如于无声处听惊雷。突然一个炸雷才是真响,要老是轰隆隆的你也就麻木了。同样的道理,黄河入海流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是远远的来远远的去。静是什么呢,我们站远了看河是静的,看不到动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站远了看河,只是一条白练,是静的。动,是心中动动,静是眼中之静。
  那么我为什么要讲世界呢?这个动静之中就体现了世界--时间与空间。时间在过,空间在变;时间不动,空间未变。看那黄河还是那黄河,入海而流,空间是没有变的;你看那白日,还有高日也是没有变的。时间在变与不变之间变化,空间也在变与不变之间变化。
  欲穷千里目。
  这个目是指眼力吗?眼力能穷尽吗?不能。穷就是极目力之所极。金刚经的时候讲过有五眼:肉眼、慧眼、天眼、佛眼、法眼。我们不知作者讲的是什么眼,但可以肯定作者讲的是意象中的眼,可以理解成胸襟、气度、智量。要把一个东西看清楚光靠肉眼是不行的,
  要有胸襟、气度、智量。有了胸襟、气度、智量了,说不定就有天眼、慧眼了,名称不一样而已,但内质是一个。
  更上一层楼。
  这个楼是有形的,是诗中表达出来的,但更是无形的。不要简单的理解成有形的,如果理解成有形的,你就是上了东方明珠,上了珠穆朗玛峰,你的肉眼也尽不了千里。而是。

颜体书法篇3:登鹳雀楼颜体


  引导语:《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有名的哲理诗,历代书法家经常会写关于《登鹳雀楼》的书法,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登鹳雀楼》颜体书法。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20] 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0060/

推荐访问:颜体书法欣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