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电影下载]血战台儿庄电影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7-02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电影篇(一):血战台儿庄电影观后感


  【篇一】
  战争,让多少烈士们洒下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旗帜。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
  它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的故事。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抗坦克的进攻,可是后来,全庄的三分之二被日军攻陷。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电影中的许多镜头使我难忘。日军刚进攻台儿庄时,可怜的居民们被残忍的日军杀得所剩无几,横尸遍野。一个婴儿坐在废墟中大声啼哭,那悲哀至极的哭声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让我对竟想称霸世界的日军恨之入骨。他们是想破坏所有美好和谐的家园、大声嘲笑这凄惨的哭声的鬼子!
  还有一幕——想偷偷逃离战斗前线的中国士兵被抓住后,终于觉悟了。在被枪毙之前,他对着组织起来的敢死队大喊:“弟兄们,替我多杀几个鬼子!”这雄壮而坚决的喊声在战场上空永久回荡。我相信敢死队的战士们不会辜负他们被枪毙的同伴,然而他们真的做到了。
  我也不禁为中国军队的战士们感到十分敬畏。当全庄的三分之二都落到日本鬼子的手中后,他们并没有泄气,而是扛起枪继续战斗,甚至把退路炸毁。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坚定、这样锲而不舍?当然是保卫祖国美好家园的决心!可敬的战士们把决心视为心中那高高飘扬的旗帜,顺着它飘扬的方向奋不顾身地前进。他们把血汗泼洒出去,换回了光荣与胜利的花环;他们永远激情澎湃、心中坦然,情愿为正义付出而不图回报。
  我们生活在和谐的年代里,应该感到幸运。我们要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那些用鲜血换来和平的革命烈士。既然拥有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去奋斗、拼搏,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篇二】
  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感动并铭刻心底,总有一种震撼让我们难已忘怀。昨天晚上我观看了电影《血战台儿庄》,我心里又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本电影讲述了国民党李宗仁将军为保卫台儿庄指挥了国民军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生死战争,记叙了我中华好儿女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忘我生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电影不断的表现中华儿女与日本帝国主义血腥战争,气魄山河,我不断地被中华儿女民族精神为之震撼。
  一本好书,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书是人生的老师,它能够引导我们深入学习学会为人处世,从中可以学到知识!记得前苏联有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是共产主义战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力量和信仰的光芒。一句哲理的话语,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人起初就是深入农村讲述革命,引导农民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的旧社会三座大山,争取民主独立的社会制度,不知道有多少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汗血,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用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胜利,给穷苦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一部好电影,会影响一代人生活境界。记得儿时的我们,村庄放映露天电影吵得找位置,一看见红色的五角星开头的电影,就是打仗的,是打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下子鸦雀无声,知道安静下来观看,当战争到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为之加油呐喊,咬牙切齿打倒日本帝国侵略者,这就是民族主义气概!
  俗话说的好,风帆不挂上桅杆,是一块没有动力的布;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飘缈的雾。先辈们的风险和牺牲精神鼓舞了我,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造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49年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伟大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和巨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硬道理。

血战台儿庄电影篇(二):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万达财富集团参与投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血战湘江》,大家观看了没有呢?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一
  凡是经典战争电影,必须有大场面和真实性,观众必须能够在电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种冲击,那才是一个过瘾!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国产战争面,不是因为它的残酷画面,而是看起来很无聊,不真实,缺少了战场感,缺少了身临其境觉。
  但是,《血战湘江》是一个例外,年轻的老干部张一山和保剑锋,终于还原了一次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影片的战争场面,操作的实在是太劲爆了,以顿计数的炸药,只为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无论是张一山、保剑锋还是王大治,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拍摄现场,无不苦不堪言。
  正因为有了演员在片场的卖力演出,才换来了电影院中的视觉刺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个巨大的红色惊叹号,完全刷新着他们的观影体验。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血战湘江》不避讳血腥,不避讳血腥场面,不避讳血腥镜头,镜头下的战场犹如血海,毫无保留地还重现长征中最悲壮一役的惨烈卓绝。
  在惨烈的背后令人惊奇的是片中,既没有使用CG技术来做特效,也没有三维软件来做虚拟场景,完全用炸药、汽油轰出战争片的澎湃激情,这一点是是绝对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做不到的!真实的炸药轰出来的战争场面,不夸张的说,在电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烟的气味,直接把观众带进了战场,亲历了83年前的残酷。
  《血战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与刚烈的硬派战争片,绝对是一部热血战争片,那年战争中的红军都还年轻,年轻观众的感觉会更深刻!
  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声声震耳不绝;阵地战、遭遇战、白刃战,战战惊心动魄。
  高空航拍可见硝云弹雨的宏大场面;攻防大战通过中景展现两军集团式冲锋的排上倒海之势;短兵相接的密集对射、流矢纷飞则有近景表现出来。
  人物特写细腻显露殊死血搏的。镜头语言始终在绘声绘色地呈现着战场的残酷与血腥。
  燃烧的战旗、军人的呐喊,更是前辈们的热血青春。
  四个战场,四次殊死阻击战,两军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讲真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我们,被拉进近距离的战争中真的有点不适应。
  密集的炸点连续引爆,制造火光四起、焦土飞溅。双方无休止的拉锯战犹如血肉磨盘,让阵地前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硝烟炮火混合着扬起的尘土,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渡口上空飞机肆无忌惮的俯冲投弹与射击,让江面上无数水柱冲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桥之上,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
  战争的惨烈实在不忍描述。
  战争绝对够硬,归功于影片的精良制作、精心拍摄,还有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浴血觉山铺、酣战光华铺、鏖斗新圩、死守枫树脚,紧凑有序的叙事节奏之下,各个战场惨烈战斗的场景不时地穿插出现。
  保剑锋、董勇、张一山、耿乐等当红明星演技在线,纷纷化身骁勇善战的铁血将领,在枪林弹雨之中、炮火连天之下,或是坚毅、或是狂野、或是刚强、或是生猛,在战斗中一个个身先士卒,显现着角色向死而生的勇而无畏,体现着英雄的字典里没有寡不敌众。
  正是得益于他们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才给慷慨悲壮故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统而言之,《血战湘江》堪称给疲软已久的国产战争片注入久违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湿,悲壮场景引得她们泪水涟涟;更能把男人看硬,疯狂的战斗让他们感到热血感爆棚。
  在国产电影过度快餐化、嬉皮化的当下;在好莱坞超英肆虐、奇幻当道之时。我们太需要这样雄浑有力的电影来提振精神了,而非绵弱无力的小确幸来麻醉身心。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二
  4月21日至2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在我省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展映,剧组主创人员亲赴现场与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这部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怀的电影精品得到了我省观众的一致赞誉。
  4月23日上午,《血战湘江》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展映,官兵们看得格外认真。片中惨烈的战争场面、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让年轻的官兵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强烈震撼。学员王世伟表示:“这部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让我很受教育,并且时时叩问自己,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军人,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学员唐嘉良则激动地说:“这部国产影片真正拍出了革命先烈的血性和气魄,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吸引年轻人走进影院,让他们不再一味迷恋国外影视作品。这部影片不同于所谓的‘抗日神剧’,它的细节真实感人,也最打动人。”
  河北传媒学院是本次河北展映的最后一站,放映现场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同学甚至直接坐在了过道上。电影是属于年轻人的,我特别希望年轻的学子们去走一段长征路,去感受一下革命先烈当年洒下鲜血和汗水的地方,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三
  电影《血战湘江》终于上映,期待已久,自然不可错过。可惜,附近的电影院排片超低,而且还有被包场,让你无法选择,于是只好来到七公里外的电影院观赏,国产的战争电影实在是不应该受到这样的礼遇。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
  这部电影描述的场景主要集中三处:红一军团在林彪的领导下,打响觉山铺狙击战,阻挡从全州沿桂黄公路南下的湘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领导下进行的光华铺狙击战,全力阻挡从桂林沿桂黄公路北上的桂军。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就是新圩狙击战,由李天佑师长指挥,防止桂军将中央红军截断。这三处主要的狙击战,在电影中均有表现,篇幅还不小。此外还有中央纵队行军,红三十四师在枫树脚狙击桂军。这些战争场面在电影中都表现得非常多,很详细。只是感觉每次都靠字幕来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制作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枪弹横飞的战争场面。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起因没有介绍清楚,也就是缺少应该有的铺垫。湘江战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蒋介石要在湘江合围中央红军,调动50万军队进行伏击,毛主席与彭德怀,面对困境,曾经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决。李德的固执己见导致红军进入了包围圈。
  此外战争进行过程中的瞬息万变和万分惊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现,红军陷入重重包围本来无望突围,但是因为瞬息万变的战机,尤其是红军进攻龙虎山,导致桂军误判后撤,湘江出现了防御缺口,这在电影中没有提现。林彪左权在指挥战役的过程中,指挥部差一点被湘军端了,这也没有描写。
  桂军、中央军、湘军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对广西贫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对于他而言,防蒋甚于防共,也正是因为诸多的矛盾,才使国民党没有团结一致,在湘江战役中没有做到完胜红军,这些在电影中被弱化了,实在是可惜。
  红34师的命运在电影中有交代,但是显然笔墨太少,实际上它的遭遇是撼动人心的,因为整个师团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让人心痛,而师长的自杀是湘江战役中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可惜电影里一笔带过,过于仓促。还要再一次纠正一个错误,就是陈树湘师长,不是扯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的,而是咬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相当惨烈!
  在电影中,整个湘江战役的过程比较模糊,如果让一位没有研究过湘江战役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很难描述出前因后果,而湘江战役复杂而分散的现场,都需要时间节点和地图来辅助,否则看完之后会一头雾水。
  我从2009年5月开始研究湘江战役,一直在构思这部戏的电影剧本,我的思路与目前看到的电影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的把握,八一厂还是延续了大决战的风格,战争场面震撼,情节和人物刻画简单,我感觉挺遗憾的。2013年我曾写过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因为受到场景限制,视觉缩小,主要描写了白崇禧,陈树湘,韩伟三个人物,所以我自己总觉得不够满意,一直期待着写电影版剧本。2015-8底我还专门去了兴安,去了光华铺和脚山铺两个战场实地考察,此外还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边,我站立了好久……因为我构思的电影剧本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过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对平静流淌的湘江,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而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则是从韩伟病危开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儿子京京要埋葬在闽西,让儿子难以理解,因为韩伟将军是湖北人,话剧最后的结尾是京京终于了解了父亲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亲,决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何我对湘江战役如此费心,实际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战役中胜负明显,但是意义深远,国民党表面上赢了,大获全胜,但是中央红军主力却突围了,仅仅15年后,红军就打回来了。红军可以说惨败,出发时的8万多人,剩下只有三万多,但是这场失败却唤醒了领导层,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更不计较个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军事指挥层。而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澜,开始了他的军事传奇。
  其次,这场战役将星闪耀,国共双方很多的著名将领都经历了湘江战役,例如: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彭德怀、朱德、李天佑、耿彪、杨勇、杨成武、李聚奎、陈光、罗炳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张震、左权、韩伟、白崇禧、何健、刘建绪等等,他们经历了惨痛的湘江战役,各有得失。杨勇和杨成武都曾经在湘江战役中负伤。
  其次是战役的瞬息万变:战机的成败就只在转瞬之间,如果红一军团能够抢先占领全州,那么就可以保证红军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犹豫之间,湘军便迅速占领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黄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后红军从四个渡口过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外,湘江战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许是过于惨痛,也许是那么的不堪回首,当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战役,以至于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资料记载这场战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渐渐披露。
  不少将领后来都写了回忆录或者回忆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经写过回忆文章,耿飚也和电影中描写的一样,虽然患有疟疾,但是一样拿起大刀与湘军肉搏。还有张震也写了回忆湘江战役的文章,这些文章至今读来都感觉相当悲壮,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因为血战湘江过于悲壮,在制作完《血战湘江》PPT之后,我拒绝了其他网友的邀请,他们曾经约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变或者西路军,我想一个人的人生所能承载的痛苦还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战役的研究工作交给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当然我也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将话剧版的剧本《血战湘江》认真修改好,然后公开给高校剧社去排练和演出,这部戏写作之初就考虑到了高校话剧低成本的特点,只是我一直想写得更好。
  电影《血战湘江》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多年来的期待,用电影来展现这段悲壮的历史,是非常合适的,它凝聚了无数电影工作者的心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诚挚地希望院线能认真对待这样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发行工作。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战台儿庄电影篇(三):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一
  战争是残酷的,无数人为了理想和自由在战场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战争也是引人深思的,它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勇气和意志力。因此,不少电影都以战争作为题材,试图向我们展现恢宏的场景。
  我国的战争题材电影更多的是以真实战争改编,从早期的《地道战》《地雷战》到上世纪末的《大转折》《大进军》,再到近来的《百团大战》《血战湘江》和《龙之战》。这些电影中,既不缺打斗场面,亦不缺人文精神的讨论。所不同的是,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战争场面更加恢宏壮阔,带给观众的视听震撼愈发强烈。相同的是,从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民族大义,更传递出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看了《血战湘江》后,真正领会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请组织相信,如果祖国面临危险,我将会像《血战湘江》里面红军先辈一样奋不顾身。”某训练基地的战士观影后,立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血战湘江》6月30日在全国公映后,立即迎来了一片点赞叫好声,截至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观众评分为9.3分。
  致敬5万英烈
  以往在课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很重要的一战,是打得最惨烈的一仗。但是究竟当时场景是什么样,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得很少,自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相关影视资料。
  此次,《血战湘江》用电影镜头向观众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正面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导演陈力继成功执导《周恩来四个昼夜》和《海棠依旧》等影视剧后,再次迎难而上的力作。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陈力直言:“接拍这部‘命题作文’时压力很大,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确定拍摄后,随着前期走访老区、查找资料、采访人物等,越是走近这段历史,越是感到震撼,红军战士们坚决服从、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5万英烈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他们太年轻了,平均年龄才20岁左右啊。”陈力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必须拍好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熟知这段历史,红军在湘江血战七天七夜的历史不应被忘记,也不能被忘记。”
  再现战争场景
  在陈力看来,当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面临一个瓶颈:“有些创作团队把片子拍成了‘高大上’‘假大空’,让观众感觉离自己太过遥远,从而不喜欢看。”
  她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大家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话说出来很容易,但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展示给观众是需要下功夫的。
  陈力透露,自己在拍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这场战役表达得真实,同时不失艺术感。
  观影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影片中,雷口关血战、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无论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随处可见滚滚硝烟和枪林弹雨的画面,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让人血脉贲张、媲美好莱坞经典战争片的鸿篇巨制,让观众们身临其境,直呼“太震撼了”“红军战士们太了不起了”。
  为了向观众真实展现战争的场景,陈力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拍摄时间112天,成片116分钟,其中,有7600余名部队官兵、3.5万余群众演员参演,使用炸药逾2吨、油料逾80吨。“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真实拍摄的,没有任何一场戏是让演员对着绿幕去空演的。”
  除了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受,作为一名以细腻情感描写见长的女导演,陈力在影片中加强了对小人物的塑造,在影片中,林裁缝和他的4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一路上,毛主席和林裁缝的对话,不仅把领导人对战士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展现出了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
  “历史真实和艺术再现的融合,使影片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极度写实,又饱含真情。”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为每一名演员点赞
  为了给观众们呈现出更逼真的战场,开拍前陈力便和每一位演员谈过话,“影片拒绝绿幕和特效,每一个场景都得上战场,真打。”为此,陈力生生开辟了一个小型战场,操练演员。
  在采访过程中,陈力不止一次地说到要给所有参与的演员们点赞。在艰苦的条件下,老戏骨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6615/

推荐访问:血战台儿庄电影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