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学生作文作业 时间:2018-06-27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学生作文作业】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摘抄

  导语:高考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呢?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摘抄由网小编最新整理收集,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摘抄一
  1、苏轼在千年以前就曾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莎士比亚的研究者们也说过、“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于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虑的勇士。鲁迅先生在评价《红缕梦》时,也曾经说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文人才子们看到的是情。(江西考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2、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2000,四川考生《回答》)
  3、风是春使。“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柔柳轻舞,摇动细细的柳叶,漾出春的绿意。是谁把春带到这里?作者随即指出、是那剪刀似的“二月春风”。
  风是绵绵深情。柳永词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把一腔的相思、无奈与寂寞赋予一词,“千种风情”,使作者的愁思跃然而出。更有一首歌中的、“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这句歌词不乏现代都市的摩登感,把深浓之情以一“风”字尽传无余。(2000,河南考生《文学与多彩风》)
  4、王维,少有诗才,17岁就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早年尊崇宰相张九龄,然而张九龄受到李林甫排挤,他也不免有些失意。后遭贬官,就隐居山林,他的诗的伟大成熟从此开始。一首《竹里馆》,把你带入他的陋室,听着他的琴声,感受着他的淡泊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使你迷入他的境界,流连忘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出了多少诗词佳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雕刻出他的“诗佛”的称号。(2000,河南考生《诗人的答案》)
  5、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与李清照登上那叶诗的扁舟,在黄昏后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我会与苏东坡一再游赤壁,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壮观景色;我会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在花园里痛饮。(2000,河南考生《你想做什么》)
  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摘抄二
  1、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快乐。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刘庆峰的人生最美丽,国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他还梦想创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2000,河南考生《丰富多彩的答案》)
  2、有这样三面墙,它们如同一座座无字的耻辱碑,为我们映照出人类历史不光彩的一面——中国的长城,如同一道蜿蜒而倔强的屏幕,它用鲜血与泪水为我们投影了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封建王朝数千年的残酷镇压与血腥统治。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灵魂中无不镌刻着四个字:天下为私。
  德国的柏林墙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告诉我们一个本来和睦的大家庭怎样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而分崩离析,民族的分裂怎样如一把钢刀插入了这个民族的膏肓。
  巴以边境上的哭墙早已被无数的泪水浸泡。每天清晨,你都能看到有人虔诚地跪在那里,用心灵向哭墙讲诉着自己的愤懑、惆怅与悲伤。(《不要忘记那一半》)
  3、湛蓝的天空,像玻璃一般明净,如大海一般蔚蓝,水汪汪的,似乎要滴下水来,几朵祥和的白云飘浮在天空,一切都是那么明朗。初秋的风迎面吹来,像母亲湿润而又柔婉的手从脸上滑过,爽快温馨极了,真是天凉好个秋哇!(2000,河南考生《美是丰富多彩的》)
  4、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受正统文化熏陶的学究如是说。(2000,河南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5、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拜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踯躅杏花南——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
  我还可以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
[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摘抄]相关文章:
1.2017高考写作素材:经典语段
2.2017高考作文素材:精华语段摘抄
3.作文素材不同主题的精彩语段摘抄
4.作文素材积累:高考满分作文的140个经典语段
5.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优秀语段摘抄(1)
6.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优秀语段摘抄(4)
7.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优秀语段摘抄(2)
8.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优秀语段摘抄(3)
9.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优秀语段摘抄(5)
10.高考作文素材:经典语段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2017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导写与素材(3)


  13.坚守我心。
  14.修养自身,练好内功。
  15.给自己一个舞台。
  16.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综合立意:
  17.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18.横看成岭侧成峰。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70分)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辨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西南北。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从材料来看,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句话是写辨的重要性、必要性,突出辨的重要。
  第二句话是写辨的对象、辨的内容,有哪些方面需要辨。色、音、味、高低、长短是具体形象可感的,是凭感觉器官可以辨别出来的,而清浊、好坏、真假、虚实、方向就是抽象不可感知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的,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
  省略号后的第三句话是写需要辨的原因何在,即为什么需要辨。
  第四句话是“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辨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西南北,是说明辨的方法:要用“心”辨,而不是用别的手段。
  组成题目材料的四句话实际上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传递出这样的隐含信息:辨是重要的,生活中人生中离不开辨;辨是有对象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我们辨;辨是有原因的;辨是需要方法的。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学生可以用来思考的切入点,议论的发散点,思维的增长点,行文的立意点。
  对于题目设计的“辨”题,可以先准确理解“辨”的含义:辨别、分辨。由此入手可以得出“辨”是什么,来分析“辨”的内涵,理解辨的深层意蕴,这是切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最常规的做法是从一般
  话题具备的五个方面进行思考深化:一般来说,每一个话题,都可以从原因、办法、对象、背景、历史五个角度去写文章。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其中“地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鲜明。
  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包含的哲理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抓住词语“贴”、“地面”、“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
  抓住词语“云端”,发掘其特点,可以类比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例如“云端”辽远高卓,可类比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云端”绚丽多彩,可类比美好的情思和精神;“云端”千变万化,可类比态度变化无常;“云端”虚无飘渺,可类比根基不稳等等。
  题目要求“自定立意”,则意味着可以赞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也可以辨证分析,反驳将此观点推向片面和极致。观点的确立取决于对哲学家名言比喻义的理解。例如将“云端跳舞”理解为舒展自如,可以赞颂、倡导这种人生状态;将“云端跳舞”理解为纵横驰骋,则可以阐述纵横捭阖的生命姿势、或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反过来看,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比较好的立意:
  1.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2.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
  3.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
  4.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
  5.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6.步行不如跳舞
  7.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等。
  十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渤海之鱼勇敢就勇敢在于它走出了固有的生存环境,选择了与祖辈不同的生命方式,它的行为是一种超越,是对本族群长期形成的生命状态的超越。
  渤海之鱼虽然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保持着飞翔的姿势,将自己的美好形象定格于历史的相框中。生命短暂,而精神永恒。
  渤海之鱼成了冰鱼,这结局是悲剧,但它的生命过程分外的精彩,一路过浅滩,趟急流,穿渔网,躲水鸟,过山涧,挤石罅,上高原,览冰川,美在过程。人生亦如此,短暂中追求过程的精彩辉煌。
  渤海之鱼虽然精神可嘉,但方向错误,任性随情,为一时的激情所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启发我们,立志要适合自身的条件,不要盲目奋斗。
  挑战自我是可以的,但不要走极端,适可而止才是智慧的人生策略。假如渤海之鱼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审视前途,稍作停息,休整锻炼,待体能恢复、能力提高后再作更高远的追求,就不仅能够延长生命,而且可能游得更远。
  从肯定角度立意:
  1.可贵的探索精神 2.韧的赞歌 3.重在过程 4.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5.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从否定角度立意:
  6.没有目标的探索是可悲的 7.不能盲目地追求 8.伟大的精神要与伟大的目标相结合 9.极端逆向的追求不可取 10.逆时代潮流而行者戒。
  十五、阅读下列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7年10月7日22点10分,广州市近100万个移动用户的手机同时响起,人们意外地收到了一条由区政府发来的停电通知:“因紧急抢险需要……我区部分区域停电,不便之处,敬请谅解。”随即,花都电视台滚动播出停电通知。大约半小时后,半个花都城的路灯大片大片地熄灭,交通信号灯失灵,霓虹瞬间消失……花都陷入了黑暗。事前,可能没人能想象,熄灭这万家灯火竟是为了救一个在高50米的高压铁塔顶端欲轻生的外来打工姝;常人也更无法想象实现这次大停电有多么艰难!
  为了救这个女子,必须切断花都区3条“大动脉”中的两条,花都区一半以上的电力供应将停止。为实现停电,供电部门的区调、地调和省调通力合作,甚至周边的区域电网也必须为此调整运行方式,韶关、英德和佛山的调度中心亦紧急加入合作。不难想象,对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而言,大面积停电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花都区的国际航空港白云机场,也有可能受到波及。然而,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各级单位从上到下一致同意停电救人,没有争论,民众也理解支持。“外地人来打工,也是花都的一分子,哪怕是过客,也是一样的”,“毕竟人命关天,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是一级政府”。花都区纪委书记钟国雄事后表示。
  对于被营救的这个女子,这座城市也许不会再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信息,甚至都无法确切地搞清楚,她是否精神正常。但明确无误的事实是——她是一条生命。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题目,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审明题型。本题是材料作文题,立意要立足于材料的意义。因此之故,题中亦有“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限制。
  审明题旨。对于材料作文而言,材料的意义即是题旨。因此,务必要把材料的意义吃准、吃透。综观整个材料,其主要意义在于:“她”是一个打工妹、外来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毕竟人命关天,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是一级政府”。
  在审读材料的时候,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句:“但明确无误的事实是——她是一条生命。”
  审清要求。“自主确定题目,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准确立意:1.尊重生命 2.生命高于一切 3.生命是最宝贵的 4.一切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5.以人为本
  十六、阅读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咀嚼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语的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2.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3.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种鸟,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的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奇美的绝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作文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
  1.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
  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4.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5.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十八、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横看成岭侧成峰三:《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参考


  引言:《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勾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解诗题,知作者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多诵读,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那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附录:《题西林壁》改编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夏姑娘悄悄地退到幕后,秋姑娘粉墨登场,苏轼带着他的老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妹妹苏小妹一起去庐山游玩
  庐山的空气真是太新鲜了,苏轼深吸一下,真像进了天然氧吧一样。苏轼举目四望,周围的山岭一座挨着一座,像一只只绵羊,又像一条条青绿色的蛟龙,它们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半山腰轻轻地笼着一层薄雾,一座座山就像一位位仙女披着面纱在舞动……庐山真是名不虚传!(对山的观察很细致,动静结合的描写形式,让读者也切身感受到庐山的美。)
  苏轼一边牵着老父亲,一边喊弟弟妹妹跟紧了。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路旁许多参天的古木挺立着——银杏树拿着小扇子,枫树在摇摆着自己的身子,好像在展现它那优美的身材,展示它如火般的热情……(过渡句运用恰当,自然引出诗人在路上欣赏到的美景
  沿着山峰前行,突然奇迹出现了——庐山的山岭改成了山峰的模样!山峰有的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有的像一把利剑……那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苏轼拿出毛笔,挥笔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此以后,《题西林壁》这首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慕名而来,想亲眼目睹庐山的神秘面目是否和苏轼写的一模一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0296/

推荐访问: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