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件]历史课件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6-27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第一篇历史课件:历史知识参考课件

  课件是帮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历史知识参考课件,供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知识参考课件1
  一、教学目标
  ⑴识记与理解:
  理解一种局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记住二个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
  知道三个国家——魏、蜀、吴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认识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刘备、孙权。
  ⑵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步,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的重要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因为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而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应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问学生:你们知道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教师介绍:《三国演义》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探寻三国鼎立的形成。
  (二)学习新知识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2.(课件显示曹操图像)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结合教材学生分析。
  5、袁绍想灭曹操,率军南下,与曹操展开了决战,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问,当两军相持在官渡时,谁给曹操出了一计?什么计策?你能根据图示的内容简介官渡之战的经过吗?
  6、总结(填写表册):官渡之战的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7、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请学生总结)
  8、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知道是谁吗?(学生回答)刘备和孙权。依附与荆州刘表势力的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要壮大自己的势力。(课件显示)图片,回答问题,“三顾茅庐”。并观看视频
  9、教师讲授(动态显示):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进迅速,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急忙难逃。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主张坚决抵抗。经诸葛亮和周瑜的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大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与曹军二十万大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方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问题:谁能简介赤壁之战的经过吗?——观看视频
  10、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片)复习赤壁之战和三国著名的部分历史人物。
  11、总结(填写表册):赤壁之战的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12、(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3、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4、(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1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问题:通过三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坚决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16、课件显示(三国归晋):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
  263年,魏灭蜀汉,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曹魏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
  历史知识参考课件2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
  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出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也可参考自主测评)
  1、1860年11月,主张       的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总统。
  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    ,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    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       的胜利,1865年4月,  联邦军攻陷      ,南方军投降,持续        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      ,解决了      ,维护了         ,         为        扫清了道路  ,并为        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点拨
  (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
  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
  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
  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3、展示点拨:
  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
  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因为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黑人奴隶制不仅在政治上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必 然要被历史淘汰。
  4、联系美国独立战争,比较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
  (四)达标检测:
  基础题:导学案1---5题
  能力提升题:导学案第六题(第二问可能会有困难)
  (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你的小组内展示一下。(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画出知识树。)
  (六)中考链接:
  1、马克思说:“在美国的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D、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  )
  A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英国的殖民统治 B、领土面积狭小 C、关税自主权 D、黑人奴隶制

第二篇历史课件:八年级历史课件整理

  导语: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以下是小编整理八年级历史课件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记 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
  握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训正确认识这段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永远牢记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一课内容: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总路线”
  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其主观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有什么影响?
  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
  1、材料分析: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例说明:“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阅读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然后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图表说明: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领导正确:B.干群积极:
  四、小结(失误: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
  课后反思: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
  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教学步骤】
  略

第三篇历史课件:word2010优秀教学课件

  上网搜集关于两次战争的相关内容,熟悉本单元的概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word2010优秀教学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word2010优秀教学课件
  ①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历史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小组内提前梳理好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和知识网络框架,
  (2)上网搜集关于两次战争的相关内容,熟悉本单元的概貌。
  ②复习目标:
  (1)识记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重点内容。
  (2)通过两次战争的复习,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解决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反思清政府难以抵御侵略的史实,树立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复习重点:两次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复习难点:理解"第二次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③教材简析:
  两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进行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使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由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使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都战败,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材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精心选择了这两方面的史实。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一半年的历史学习,他们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景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配以图片资料、课件、视频等互联网络资源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教学策略的设计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情境问题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络教学环境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主要设计思想如下:
  (1)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等开放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践学习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为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身边的禁毒事例,当前的黄海军演等时政热点问题。
  (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计学生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些问题,通过开放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兴建知识主动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对两次战争的影响的分析,异同点的延伸拓展和对知识的网络构建等。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络和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等把繁杂抽象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word2010优秀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课件
2.中职校优秀教学课件
3.病毒优秀教学课件
4.优秀的教学课件
5.优秀数学教学课件
6.三峡优秀教学课件
7.食管癌优秀教学课件
8.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9.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课件
10.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0117/

推荐访问:初中历史课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