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高中生物必修三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6-15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三一: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 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细胞外液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 > 组织液 > 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还含有气体分子、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提示: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提示: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 
  教师总结: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
  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与它含有H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二: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一、本校高中三年课程规划
  高一:第一学期:必修1《分子与细胞》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第二学期:必修3《稳态与环境》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高二:第一学期:必修2《遗传与进化》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第二学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高三: 第一学期: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每班每周四课时
  国庆后开始高考前第一轮复习,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复习
  第二学期:完成选修模块的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训练,针对主干知识与知识缺漏 进行二轮强化训练,迎接高考。
  二、对高一、二教学工作的建议
  1、贯彻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
  课标提出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认识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2)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考虑到学生之间个性习惯与动机需求的差异、治理水平与能力技能的差异等等。要注意公正地分配学习资源,发展性地评价学生。要创设一种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选择性的教育,教师在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始终要记住“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一切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
  (3)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背景,展现生物科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学与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2、注意初、高中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衔接与统一
  教师在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区别和联系后,应准确把握高中教学的尺度,使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既能兼顾到与初中学习的衔接,又能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梯性和层次性,这才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在探究课的设计中,要注意课程理念,设计目标,实验过程和达成结果的一致性,并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
  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特别要注意提高的方法与技能有:
  ①提问的技能
  提问的技能是教师课堂表现的一种技能。教师既要有准备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临时提问的能力。准备的问题是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能考虑到多种问题的梯度,提出的系列问题要与最后达成的目标一致。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第一问可以让学生马上回答出来,第二问只让部分学生答出,第三问应该是更少的学生答出,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
  ②组织和控制课堂的技能
  在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时,控制课堂保证活动顺利进展,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不能因为让位于学生的活动,而忽略了自己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活动是否向着目标推进,同时还要明察秋毫,审视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无意识地偷换概念,要非常清楚学生此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还要观察是否全体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等等。
  ③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技能
  探究活动中,评价结果是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作出的结果与已知结果不相吻合时,教师不能轻易地说:你失败了。因为对科学的本质而言,不一致的结果与成功的结果是具有同样的价值的。只要按设计方案去做,不论是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是成功的。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生物学因素与结果之间,不一定都是因果关系。教师可以看全班统计的结果怎样,可以鼓励学生再次测试,留下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创造。
  三、对高三教学工作的建议
  1.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精选习题进行有效的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中例题与学生练习的选择是直接关系到复习是否有效,优质的例题,应能帮助学生巩固典型考点;有针对性的讲评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专题练习,集备组教师轮流先解答一遍,确定只需要对答案的题目、需要详讲的题目、错题变式题、需要补充知识点的题目。
  2、要降低教学重心,给教学准确定位。
  针对高校招生现状,教学要力争做到“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拉开高考成绩差距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
  教学定位:阅读教材,回归基础;熟悉要领,掌握规范。
  3、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给学生做;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规范,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
  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
  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5、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1)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
  (2)控制考试的难度: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小考或阶段考中什么
  (4)进行考试技巧的训练:在模拟考试中,指导学生学会放弃,但不轻言放弃。既不能死死地抱住一道真正的难题不放,也不能对一些貌似很难的题轻易放弃,要知道高考题一般都是“素材在教材外,落点在教材内”,一些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细心地把题目多读几遍,真正理解题意后,并不难。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就能正确取舍。
  篇二: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认识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类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找到学习生物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原因:
  1、学生对生物比较感兴趣。
  2、学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能完成实验报告册,课堂练习认真。
  3、课堂管理也很关键,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与技巧也无济于事。
  4、注重通过课堂培优补差,以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鼓足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5、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很重要。
  6、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探究、观察,从感性到理性。
  二、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三、新课标对本学期内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学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用假设。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同时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更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与合作。
  2、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3、指导学生用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4、加深学生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动物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6、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认识领域: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情感领域: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不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六、能力领域: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根据自己所学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让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本学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为志趣。
  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科学探究,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5、扎实落实好新的教学改革,将新课改落实到每一节课。
  6、加强教材研讨的力度,使自己能灵活把握新教材,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示例
3.学校教学计划
4.单元教学计划
5.教学计划的步骤
6.教学计划科学
7.班级教学计划
8.教学计划生物
9.研修教学计划
10.球类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必修三三:高中生物必修二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脉相承,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已经知道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方式,理解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确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种类。但是,学生对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识还知之甚少,对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县盛产猕猴桃,很多学生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应用膨大剂增产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对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些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从本地“猕猴桃之乡”的地域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本节课的导入没有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而是用学生熟悉的猕猴桃增产使用的膨大剂(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膨大剂作为悬念,还能为后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埋下伏笔。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探究之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让知识的获得成为探究的过程。第二部分内容“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采用“提供资料、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策略。讨论可以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思考和交流,对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深入理解,并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最后,将“膨大剂增产之谜”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切身感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四、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举例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资料)2011年6月1日,记者在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采访时看到,果农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剂对猕猴桃的嫩果进行蘸泡(图),在周至县,超过90%的果农采用膨大剂增产,以保丰收。那么膨大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发挥增产作用的呢?
  生长素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激素调节,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还有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么膨大剂是不是一种激素?它的作
  用过程是不是激素调节?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新课学习】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资料分析,完成相关问题。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答案。资料分析
  提示:
  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4页的图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内容,最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然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54-55页,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特点,区别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对“膨大剂是不是植物激素”进行分析。
  2、讨论课本55页“资料分析——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请学生代表举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
  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人类应当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我们应如何保证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发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后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剂展开研究性学习。
  【归纳总结】(见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花的脱落
  C.乙烯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
  2、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细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
  答案:1B2D八、作业布置
  1、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在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生长素赤霉素乙烯D.生长素类似物
  细胞分裂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细胞伸长成熟衰老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也具有这样的作用,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2203/

推荐访问: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