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问题行为]学生问题行为

来源:德育论文 时间:2018-06-14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德育论文】

一:[学生问题行为]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

  德育是细节,一个人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他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
1.毕业德育论文题目
2.德育论文好题目
3.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
4.德育论文精选小题目
5.教师德育论文题目
6.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四篇
7.德育论文新颖的是题目
8.师爱德育论文
9.小班教师德育论文
10.小学德育论文1900字

二:[学生问题行为]小学生科学教育小论文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小学生科学教育小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小学生好动好说、似懂非懂的特点要求老师不但要正确解读他们的言行举止,还要根据他们的言行举止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实施教育引导。通过两个实际案例,以作者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方式方法,希望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教育;案例
  案例一:“他是全班最不听话的”
  这是在一年级的一个班上上音乐课发生的事情。那天唱完问好歌后,孩子们刚坐下,我还没来得及离开琴凳,就听到有讲话的声音。一转身,刚好逮到一个讲话特起劲的小男孩,我很严肃地让那个小男孩站起来,批评的话语还没有出口,班上一个女生的声音就响起“他是我们班最喜欢讲话、最不听话的一个……”随着,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开始附和,甚至带着控诉,那个小男孩却不以为意。不管是控诉方还是被控诉方的表现都让我很诧异,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通过了解,原来他确实喜欢讲话,基本上每节课都会讲话,每节课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老师也会说些“你最喜欢讲话、最不乖、老师最不喜欢你……”之类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是老师、同学眼中“最不乖”的学生了,而他自己更是变本加厉,有种不负你们“所望”的感觉。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好孩子”的潜质,我告诉他,老师并不觉得你是你们班最喜欢讲话、最不乖的孩子,其实你能管好你的嘴巴……在后面的课上我特别留意了这个小男孩,一节课下来都表现非常好,还积极举手回答了问题。孩子在跟着老师的引导专注地学习,哪儿还有时间去讲小话。下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告诉同学们他在这节课中种种好的表现,他不是最不乖的孩子,而是一个好孩子……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要使用诸如“你太笨了”“你就是个死脑子”“你哪节课不捣乱呀”“你就是我们班最烦的”“你要是按时写作业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等带有打击式的批评语言,特别是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这样的话语不仅从语言上伤害了孩子,还以老师的身份无意识地当众给该孩子下了定义,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其他孩子自然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所批评的话语去塑造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愿意和“坏孩子”做朋友,甚至刻意孤立“坏孩子”。毕竟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没有独立的判断力,老师作为他们最尊敬和最信任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判断的标准。所以,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就事论事”,不能“上纲上线”,只批评学生的具体不良行为,切记不要借机贬低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案例二:“老师,我们也想发书”
  这是四年级一对双胞胎的声音。这对双胞胎让我“头痛”了很久,我使出了很多“招数”对付他们,Y果都宣布失败了。他们依然会在进教室的时候在地上爬,上课的时候下位、讲话,甚至打架……简直就像两个问题学生。“我们也想发书”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呀,我该答应他们吗?他们会做好吗?经过一番交谈和约定,他们俩取代了科代表,做了我的小助手。其实,也就是收书、发书、组织学生进音乐教室等琐碎的事情。我以为收书、发书,这么简单的事情,想必对两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我错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收不好,也发不好。他们不能将书整齐地收回书柜,每次发书的时候不是这组多了几本,就是那组少了几本。看着他们放在书柜里凌乱的一叠书,我有些生气,有些无奈,但不能就此止步。我给他们示范怎么一组一组地收书,指导他们一遍一遍地练习。几周过后,我发现他们不仅会收好书了,而且还能有序地组织同学进入音乐教室、下课后不忘整理板凳等。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课上坐得住了,讲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后他们还会提醒周围讲话的同学认真听讲。我甚是欣慰,其实他们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多了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在班上有了存在感而已。
  其实每个孩子在班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由于老师太过关注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从而造成了不受关注、不复存在的错觉。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寻找所谓的存在感,他们不惜剑走偏锋:上课讲话、随意走动,甚至拌嘴打架等。所以我们老师不但要关注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还要关注学习一般、表现平平的孩子,更要关注学习差、调皮捣蛋的孩子。要让孩子们知道,在老师眼中都是一视同仁的,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整个班级缺一不可。只有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了这种意识,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会更快地成长。
  所谓教书育人,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教会孩子读书写字,还要鼓舞学生的心灵、体察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更有信心、更顺畅地走向目的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许跑步前进,也许缓慢而行,也许边走边停……但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出这样的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所以,我们老师都应该牢记:教育是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要关注、观察每个孩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者的作用,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而不是使之流于空话。
  参考文献:
  [1]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01.
[小学生科学教育小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2.小学生体育教学论文
3.小学教师科学教学论文
4.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文
5.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6.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7.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模板
8.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9.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
10.小学教师德育教学论文

三:[学生问题行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素质 教育 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 发展 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以下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内容的确立上应遵循目标性原则、 科学 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注重家长与社会量的参与。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方面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关于健康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性。
  我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性心理: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个性结构完整;善于、乐于与他人合作相处,人际关系协调;具有乐观向上的品质,在群体中有安全感,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心理。
  2.学习心理:认知能力正常,轻松、愉快的上课,能基本掌握上课基本知识,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广泛的兴趣爱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业有满足感、成就感;对 考试 成绩既看重又不过分依赖,对考试既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过程,能客观的对待冷静的分析考试结果,制定出今后学习更切实际的计划。
  3.生活心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心身边的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而不沉溺,能很好的把握住自己的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强,行为规范,行为与年龄相符;乐于交友,珍惜友谊,与异性交往正常、 自然 。
  4.择业心理:人生目标明确,人生态度积极,对未来充满信心;富于进取心,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旦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就会采取行动向既定目标努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 规律 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内容的确立上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应进行相关内容的课程安排,进行咨询辅导、心理测验、活动训练等。
  2.科学性原则。学校应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育学、心 理学 。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可操作性,教材必须是经过一定科学研究筛选后确立其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提高;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科学方法,如测量工具、统计技术等。
  3.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面对的一切,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是靠“听”得到的,它是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丰富心理世界,提升心理素质。
  4.差异性原则。即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里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三、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 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和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 发展 过程。同学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再内容上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针对某一种心理缺失来有针对性地辅导、咨询或训练,而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隐形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因此,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耕具有灵活性。
  3.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在有机的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关活动,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的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的知识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与生活。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良好氛围,对于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而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应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条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形成最大的合力。要改变家长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净化社会环境,通过使学生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转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议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初中思品小论文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7.初中科学小论文
8.初中语文精选论文
9.初中建模论文
10.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怎么写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00650/

推荐访问:培智学生问题行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