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社情民情范例]社情民情范例

来源:民情日记 时间:2018-07-17 19:00:17 阅读:

【www.bbjkw.net--民情日记】

一:[社情民情范例]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走访日记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群众的事迹生活情况,对于人民群众有很大帮助。
  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2月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在xx会堂刚刚参加完xx县第七批新农村指导员下派动员大会,紧接着又到xx镇会议室参加xx镇新农村指导员见面动员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发云和xx镇杨腾龙书记分别作了讲话,对新农村工作了全面的要求和部署。新农办主任鲁曹军对下派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作了详细的说明。
  午饭后,我们在村党总支书记汤志远同志的带领下,到村里转了转,支书边走边对村情作了介绍,我们对村容村貌和村情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回到村委会,上届工作队长曹雪灵同志向xx同志作了简短的工作移交,市广电局局长罗灿武同志对做好下步工作作了强调和要求:一是要加强与结对农户的联系,尽力帮助他们生产生活困难;二是由于人员变动,要及时调整变更结对户,按照处级干部挂钩不超过8户、科级干部不超过5户、一般干部不超过3户标准进行结对帮扶;三是要进一步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全面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四是要畅通老百姓诉求渠道,反映老百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领导提供第一资料。
  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05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在和群众座谈时,他们对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动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村干部反映的问题十分相似。特别值得我高兴的是,刚选出的村两委班子,个个都有一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强烈愿望。村书记陈其林这样说:“我们村两委几个人,工资虽然低,但我们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当前,我们最困惑的就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他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创业的愿望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每个干部都能像陈其林这样想,把带领群众致富放在心里,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事情就一定会办好,共同致富步伐就一定会加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一直在不懈努力和探索。就目前来看,无非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乡村工业,着力支持创业、扩大就业,但具体到每一村每一家,应该说各有各的不同、大有文章可做。经过和村干部共同探讨研究,从姚山村目前情况看,就要使三个产业成为该村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主要方向:一是种植业,抓好优质麦种培育和优质品种连片种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二是养殖业,大力引进养殖大户或企业,把分散的一家一户过小的养殖模式变成“公司+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三是设施农业,成立蔬菜大棚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村干部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我想只要村两委班子能够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优势,聚民心、抓产业、上项目、求突破,满怀激情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就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让群众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天的走访慰问,我最大的收获是,吃了农家饭、住了农家屋、叙了农家事,真正倾听了一线的声音、知晓了一线的期盼、了解了一线的艰辛。同时,这次进村入户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让我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干部下基层这么欢迎,这不仅说明了广大农民群众打心眼里盼望党和政府真心倾听群众呼声,也表明了这次省市开展的“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是必要的、及时的;二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这么信任,说明了这几年党的惠农政策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总体落实情况是较好的,要继续把党的农村政策执行好、落实好;三是没想到老百姓对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提得这么切中要害,说明老百姓的眼睛不仅是雪亮的,始终在关注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且老百姓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关心、关注并在思考本地甚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四是没想到老百姓这么通情达理,在对当前很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份真挚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感到广大农民始终对党委政府寄托着期盼和厚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都要经常想一想在我们手上干成了哪些实事,是不是做到了恪尽职守,怎么才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我想,只要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扎根基层中汲取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入百姓,就一定能够在服务百姓上做出新业绩,在推动发展富民上做出新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下乡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2.双联双创民情日记【精选】
3.联村联户民情日记2016
4.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5.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精选】
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2016
7.双联民情走访日记范文
8.2016双联民情日记
9.2016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范文
10.2016走访社区民情日记范文

二:[社情民情范例]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民情日记更多的是干部们对驻村工作倾注的真情实感。下面是社区民情日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一】
  盘锦市兴隆台区新生街道新华社区妇联委员李哲的《民情日记》经过街道、区、市的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市开展的《民情日记》评选活动中被盘锦市妇联评为一等奖,这是继2013年3月获得辽宁省妇联、盘锦市妇联评为一等奖以后,新华社区《民情日记》再次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新华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里都有一本记录着社情民意的《民情日记》。这些本上记录了她们每天走街串巷,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家心、帮百家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了做好社区工作,新华社区工作者在10年前就开始记录《民情日记》了。现在新华社区把社区划分了7个网格,每位社区工作者都是网格长,网格的划分更加便于管理,网格长每天带着《民情日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每家的难题,记好日记,然后再与涉及到的部门进行协商解决。他们对自己网格内的一切事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如户数、人数、单位数、楼宇商户、老年人、未成年人、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都要了如指掌。每位社区工作者都能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社区工作者通过定期走访、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把居民的困难及时地放映给上级部门,能当时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民情日记的建立让社区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在最短时间内答复居民的诉求,进一步转变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作风。
  2014年新华社区成立了网络文明QQ群,QQ群的成立为社区服务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社区居民谁家房子漏雨了,哪家楼道灯坏了,谁家下水道堵了,只要有社区居民在QQ上提出来,社区工作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也记在“民情日记”本上,有机会就去居民家看看,用《民情日记》随时记录居民的困难并千方百计帮助居民解决困难。2014年初的一次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居民王女士和刘女士都是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且都有一身的好厨艺,社区工作人员就记录下来。不久驻街单位鼎翔集团与社区联系需要2名食堂做饭人员,社区就把她们俩推荐给了鼎翔集团的食堂,从此她们俩有了稳定的岗位和固定的收入,像这样的事情在新华社区不胜枚举。十年来,社区累计解决家长里短的问题几百件。
  如今,民情日记已经成为连结群众和社区、街道的最好纽带。新华社区负责人表示:《民情日记》要求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真正达到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零距离”接触,掌握居民第一手材料,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消除,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为居民的办事效率。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二】
  “2月13日,当我再次到安置小区的困难党员聂干湘家中,看到聂干湘因中风躺在床上,儿女不在身边。便发动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对他进行帮扶,先组织志愿者帮助他家打扫卫生。再帮助他申请临时救助,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2月16日,建设村62栋的吴菊香向我反映:她与邻居杨立芝发生口角,杨立芝用铁桶将吴菊香砸伤,两人发生纠纷,请求调解。我与社区民警一起调查后并分别进行调解,最终达成协议。杨立芝向吴菊香道歉。杨立芝除赔偿吴菊香450元医药费外,额外再赔偿吴菊香医药费、营养费3000元。双方握手言欢……”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三】
  今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我特别高兴,不仅因为收到了老公的礼物,更是因为我们网格帮居民解决了一个“难题”,送给了居民一个满意的“礼物”。
  上午9点多,我负责的125网格的怡滨花园8号楼居民来找到我,反映说,他们单元门边上热力改造的管道安装的实在太影响美观了,而且对居民的出行也有影响。居民们也去找过,热力方面解释说:管道抬到上面安装,是因为一楼有一个空调安装在地上,只好抬到空调上面放管道,可一楼的烧烤店家业主不同意把空调抬高。所以,居民找到社区,要求能不能对此事帮忙协调一下。
  为此,我和网格长来到小区通过了解情况,知道烧烤店负责人因为抬高空调需要另外花钱而不同意再动,而热力答应只要空调能空出地方,他们就不怕麻烦再重新安装管道,问题就僵持在这里,于是,通过主任联系,我们又找到了物业,几方代表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把各自的想法摆到“桌面上”,共同面对,最后达成共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感悟:社区是桥梁,是纽带,只有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协调各方面事宜,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工作思路,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挥社区的作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心、安心、放心的和谐生活氛围。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各方面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三:[社情民情范例]最新乡镇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下面是相关的范文精选,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乡镇民情日记范文【篇一】
  郭海凤灵台县蒲窝乡政府的果业技术员姚卫星联系的贫困户是韩家洼村东头社的韩效敏。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姚卫星先后几次来到老韩的家中走“亲戚”。
  年过半百的韩效敏和养子韩永福相依为命,借居在邻居家的房屋里,靠几亩庄稼维持生计。
  2月28日,姚卫星第一次来到韩效敏家里了解情况后,写下了下面一段民情日记:“今天是我首次深入帮扶户,尽管一直在村社跑,但对贫困群众心里的所思所想还真了解不多。只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和老百姓交朋友,才能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该怎么帮扶。”
  韩效敏去年一次性定植了6亩果园,这也是他们家致富的希望。这些天,姚卫星一有机会就来到老韩家里,和老韩探讨交流。
  在随后的几天里,姚卫星在民情日记里陆续写道:“3月2日。今天下村,顺道在集市上帮老韩买了袋化肥,开春了,他种菜、种玉米应该需要的……”“3月4日。我去老韩家给他补了一堂果园管理技术课,老韩的悟性很好,一点就通……四五年后,果树挂果了,老韩家的日子就能真正好起来。”“3月7日。老韩说今年想在果园里套种黄豆,还问起黄豆的市场价是否稳定,经过上网查询和几番打听,觉得还不错,决定就种黄豆……”
  韩效敏的长远计划是盖一院像样的房子,能给养子办一间小卖部。3月10日,姚卫星在日记中写道:“我帮老韩制定了一份发展计划,在帮他务果园的同时,还想根据他养子的情况让其适当地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有自己谋生的本领……帮群众致富,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乡镇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7月6日,我们再去xx村做进一步考察调研论证。xx村海拔高,空气湿润,虽然全村经济水平普遍低下,也存在村民“行路难”的问题,但xx村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可利用资源丰富。为了实现村民的良好愿望,与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协商后,我们一致决定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共同帮助全村落实以下几件实事:一、硬化乡村巷道。二、新架桥梁一座。三、开发养殖种植业。这些项目的倾情实施要尽快打破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将这几件事情及时落到实处,7月以来,我们多次与相关单位领导进行协商后,经费得到保障。连日来,组织村民已完成长1900米、宽2米的乡村巷道硬化工程;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目前正在兴建全长30米的xx村人行桥;正在开工实施全长1.25公里,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根据xx村的气候、海拔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经过村委会一致同意,同时结合全村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我们决定进一步发展全村养殖种植业。目前,已与市药材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通过协调,药材公司提供药材种子和技术指导,合理利用种植土地,在核桃园中套种药材。道路与养殖种植问题的彻底解决,对我们进一步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我想,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我们的设法努力,有村民的共同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定取得显著成效。
  乡镇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我局帮扶的xx镇属于全区16乡镇之一,位于秦州区南部,属二阴浅山区及林缘区,距市区80公里,东毗大门乡,西邻礼县盐官镇,北连天水镇,南与徽县麻沿河乡接壤,镇辖28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12个镇属单位,总人口41398人,农户8021户,全镇耕地面积91200亩,其中川地46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这些详细资料是翻阅《秦州区志》得知的。这些资料给我传达了2点信息:地域较为偏远,生活水平低下。我联系的帮扶村xx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多,人均纯收入才1800元。3月16日,天气晴朗。我和党总支书记唐秀成及其他副局长带领民政系统全体干部深入xx镇3个帮扶村通过入村入户的形式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xx村隶属xx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195户5473人,耕地面积9200亩。我帮扶的对象户主名叫汪章娃,60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共有5人,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2人,耕地面积只6.5亩。一走进汪章娃的院子才发现,他们住的仍然是土坯房,东西共有6间。家中仅有一些老旧的家具,一台老式彩色电视机。在与汪章娃的交谈中才得知,他们家的收入主要靠庄稼,但庄稼主要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平时的经济收入靠孩子外面打工和家庭养殖。而说起养殖,他说,自己家喂养着一只奶牛,每年可给家中带来4000多元的经济收入。在xx镇,这4000多元相当于5亩小麦的收入,看来发展养殖对于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高效经济模式。为什么这个村穷就是因为用于庄稼的耕地太多,而养殖种植业太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一直不能突破贫困线。如能多发展养殖项目,在致富方式上打破传统,标新立异,通过新型模式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应该是一条切合实际的好办法。所以,如能壮大全村养殖业也是对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9467/

推荐访问:政协委员社情民情范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