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问题]乘船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7 19:00:17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乘船]乘船 阅读答案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斜?”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面句中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 不能称前时之闻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俱乘船避难( ) ②幸尚宽( )
  ③纳其自托( ) ④遂携拯如初( )
  3、翻译句子(4分)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5、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6、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答案
  1. C (2分)
  2. ①一起 ②幸而,恰巧 ③接纳,接受 ④于是(4分)
  3、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②起先这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4分)
  4、①幸尚宽,后贼追至 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分)
  5、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分)
  6、略(2分)

篇二:[乘船]乘船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乘船》,完成题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否携此人同行。 自身尚外难中,船小人众,后有贼兵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表现人物
  a、贼未至时,王朗不计后果,满口应承
  b、贼追至时,王朗为保自身,欲舍所携之人,有始无终,毫无信义。
  4.只有保全自己后,才有能力保全他人,遇事当谨慎,不轻易承诺,既诺,则言出必行,始终如一,讲究信义 (意对即可)

篇三:[乘船]扩写乘船500字作文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扩写乘船500字作文篇一:
  俗话说地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将去享受天堂的滋味。诱下,我我们要去闻名中外的西湖。刚到西湖湖畔,便见沿岸停泊着一艘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游船。船老大们正忙着擦洗,把整条船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眺望远方,西湖中间荡漾着几叶小舟;一座座凹凸的峰峦要出发了包围着波光粼粼的西湖,有山有水的西湖!
  在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引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和好奇,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抢先坐到船上。船老大将两只船桨分别搁在船尾左右的边缘上,两手紧握船桨的手柄,随着身子一起一伏的晃动,熟练的把船驶离湖岸。泛舟西湖,微风轻抚,游船在湖中轻轻摇摆,好似躺在摇晃不定的摇篮之中;在加上柔柔阳光的沐浴及青青湖水的滋润,不时还有鱼儿越出水面,更让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惬意!
  不一会儿,船老大就把船划到了湖中心的“三潭映月”。远远望去,犹如三座微型的宝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宝塔”呈三角形状分布,船缓缓地驶近了“三潭映月”,仔细一瞧,呵!这哪是什么“宝塔”呀?明明是一个倒沉在西湖中的“水中鼎”露出水面的三只脚,据说中秋节时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时看见十七只月亮。听到这儿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绕过“三潭映月”,船老大将船驶回岸边,我们继续向第二景点进发了。离开西湖已经很远了,我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西湖,它真是太美了。难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9451/

推荐访问:乘船问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