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能办理低保吗]什么慢性病能办理低保

来源:民情日记 时间:2018-06-19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民情日记】

什么慢性病能办理低保篇(一):2017民情日记大全

  导语:通过民情日记,可以让有关干部更好了解民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情日记,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7民情日记一:梁山深处听民声
  黄龙山延伸到合阳的部分叫梁山,因山上有武帝庙,老百姓也称其为“武帝山”,山脚下散落着好几个村子。山里面究竟有无人住,一直想亲自寻访。上午,顺着金水沟河道溯流而上,行至山内五、六里处,发现路边竖着石堡镇十亩地村和野鸡岭的牌子,才知道已跑到黄龙县地盘了。随折身而回,在三个山头环抱的一处坡地上,来到了河西坡村。
  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就山势修成横竖5条单面巷道,每家基本都有窑洞,住宿条件比较传统,条件稍好的人家在前院修建了平房。顺着村北木瓜树旁边的一条土路,行走300米左右,来到一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院墙上贴着低保户的人家,前院是已经废弃的猪圈,后面是三面窑洞,走进北边的窑洞,见到两位拄拐的老人,经聊天得知,老人叫李富刚,50年前从黄龙山里来此落户,已经76岁,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与73岁老伴王小凤住在窑洞里相依为命,生育了三个儿女,给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生了两个孩子后却因意外身亡,女婿李安朝再婚后在村里别处建了房,与他们分开生活,平时照顾也不多,由于户口未分开,所以老两口的低保金也一直在户主李安朝的一卡通上,二女儿外嫁,儿子也入赘到甘井镇那边,老两口身边实际并无人照料,由于行走不便,很少出门,甚至院子一棵杏树上挂满熟透的果子都无法采摘,看到家中来人,老人就赶紧搬来凳子让我们自己摘着吃。在李富刚老人家中,没有见到上墙的脱贫明白卡,也没有见到帮扶工作袋、帮扶手册和政策一本通,仅在院墙上见了医生包联的牌子,在窑洞里见到医生的联系卡,谈论中得知,两位老人的低保金由女婿领办,他们并没有花到一分钱,暴露出低保金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协调解决。针对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病痛缠身的实际,应该健康扶贫、助残扶贫和低保救助三管齐下,加上落实生活照料等措施,老两口的生活才有可能好起来。
  在村子中间随机走进一家贴有贫困户标志的家中,院子收拾得很干净,主人在南墙边开地种了些辣子、茄子、黄瓜等蔬菜自给自足。聊天得知,户主叫庞建军,前年因肺病手术欠了不少外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80岁,患有脑梗,每年都要住两三次医院,女儿外嫁,年前举债建了80平方米的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过年才回来呆几天,家里的7亩苹果树和6亩花椒树基本都靠雇工,因干旱缺水和管理不善,收入也不高。这户人家应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但是在这家却没有见到医生包联相关信息和材料,帮扶干部是村里的组长王彦民,但脱贫明白卡上填写有漏项,产业扶持填写不具体,危房改造填写内容与上面的选项相矛盾,帮扶手册上的入户记录填写到3月10日,便再没有记写。看来干部入户的基础资料工作不精细,镇上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走了两条巷道,又发现一家贴着医生包联的牌子,进去后才得知,78岁的严榜录十多年前丧女后,与老伴相依为命,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法定赡养人,吃水靠自己拉,烧柴靠自己剁,依靠国家发的五保金维持生活,老人对国家的政策也很满意,唯一心愿就是解决村上吃水难的问题。但在这一家中,也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帮扶干部卢润学(村支书)的脱贫明白卡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年人均纯收入计算不正确,错将五保金计入年人均纯收入。二是五保户纳入有偏差,老两口按政策都应纳入五保户,但实际仅将严榜录一个人纳入。
  回来路过村委会,和村支书交谈得知,全村有90户,380多口人,两个自然小组,产业基础还不错,大多都是核桃、苹果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基本没有空白地。贫困户有18户58人,多是因灾或因病致贫,大部分由村上的干部包联。来到村脱贫攻坚作战室,看到制度上墙,资料柜里摆放整齐,随意翻看了两本工作纪实,发现彭文学等村干部的工作纪实记写得都比较简单,想看村里的脱贫规划,干部翻了好一会都没有找到,只能作罢。我问村里还有什么困难,村支书说主要是群众吃水难问题,平时村民用的是黄龙山里的浅表水,因干旱等原因会产生季节性断流,每年仅有5、6个月的正常供水,更谈不上地里的浇灌了。看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是这里群众的第一大愿望,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生产生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告别村支书,沿着蜿蜒的山往回走,路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远处的武帝山巍峨挺拔,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河西坡村,我在想: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这里群众最难的问题是吃水,那就从吃水难的问题入手解决。我们基层脱贫攻坚就应该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百姓,紧盯问题抓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2017民情日记二:走进申西特困户
  申西是洽川镇申东村的一个自然村,相传在明末时期,秦驿山下,一申姓督军曾在此驻军打仗,故取名申督村,解放后更名为申东村,沿用至今。
  刚进巷子,第三家就是贫困低保户李三民的家,他正在门口收拾捡回来的废旧纸箱和蛇皮袋,我说去家里坐坐,他赶紧把废品豁到一边,腾出地方让我过去,进门左手边是一个灶台,锅盖上布满灰尘,旁边不锈钢盆里放着几个已经熟透的西红柿。住的是过去生产队的饲养室,已经破旧不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物什,一个土炕占了大半个屋子,炕上摆着十几个馒头,两块砖当作枕头,被子已经旧得发黑,揉成一团,白色的蚊帐经过烟熏也已成了灰黑色,一张三屉旧桌子上,摆着一台14英寸的老式电视机,一个电壶也是有皮无胆,已经不能使用,电饭锅旧得不成样子,加上北边靠墙一个无腿水泥柜,房子里基本没有立足之地,抬头看着已经被熏黑的屋顶,听着塑料纸糊的窗户呼呼作响,感觉家里已经穷到底了。聊天得知,老人曾生养过一个孩子,但不幸因病夭折,如今老两口依靠国家低保、残疾补助和捡拾破烂维持生计。我问每个月捡破烂能收入多少钱?老人面露难色,说没多少钱,就一百多块。走进院子,中间堆了不少柴禾,旁边栽了几行葱,后院搭个简陋的草棚,里面养着一只奶山羊。李三民告诉我这只羊是村上扶贫送给他的,羊奶卖不出去,自己就喝了,并没有经济收入,但把身体补得还不错。我问老人愿不愿意搬进敬老院,老人说愿意,但又放不下村上发的羊,还盼望冬季多下几个羊羔,养大发羊财。走时,我再次建议住到敬老院更好一些,他表示乐意,并想听取村支书的意见。聊天中,老人时不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对帮扶干部王建锋(洽管委)和第一书记孙素霞的工作非常满意,说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
  同一条巷子的胡建英也是低保贫困户,51岁,没有成过家,没有上过学,一个人吃住在家。据他讲,五间旧厦房属于他和弟弟的共同财产,自己住门口一间半,里面三间半是他兄弟一家四口的,弟弟拖家带口在县城打工,平时很少回来,家里仅有的1.6亩地全种着麦子,自己也偶尔挖莲菜打点零工增加收入。我问为什么不种些菜,卖了好增加收入。他说自己不认识称,不会骑车,也算不清帐,对大额人民币也没有概念,只认识1元和5元面额的人民币。我问每月低保金怎么领取?他说有弟弟帮他,低保存折交给弟弟保管,没有钱他弟弟会给他。看来胡建英虽没有文化,但却与家人相处和谐,住的房屋虽然有些破旧,个别地方偶有漏雨,但尚且安全能住,就是家里没有女人帮忙打理,显得有些凌乱。看到脱贫明白卡上的帮扶干部是种有完(村妇女主任),问他干部平时来家里不?他说经常来,每个月都来好几次,翻看工作纪实发现记写的次数确实不少,但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记写相对比较简单,胡建英不会写字,大都摁着手印。问他有什么困难?他乐观地说没有什么困难。
  拐到另一条巷道,看到李海民家的房子修建得还可以,家里有电视空调,挂着低保贫困户的牌子我还有些纳闷。聊天后才知道,房子是在外工作的三弟帮忙建的,电视和空调也是三弟给买的。李海民65岁,患有腰病和腿疾,说话结巴不利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是个聋子,但会说话,与人也很少交流,家里的4亩地都栽种着花椒,已经开始挂果,树下套种点蔬菜自给,平时都靠妻子打理,今年花椒结得比较好,收入可能会不错。我问儿女情况?他痛苦并结巴地说,有个儿子,31岁了,跟着亲戚在外面打零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都还没有成家。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家里穷,没有人介绍,也娶不起媳妇。我问干部帮扶情况,他说种有完经常来家里关心生活,很负责任,对帮扶工作表示满意。问他有什么困难和困惑?他说,现在的政策都好着呢,全家唯一愿望就是能给儿子娶个媳妇。
  在村委会,村干部都忙着各自的工作,村主任康红涛说起村上的情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熟记于心,对答如流,看来平日里工作还是很扎实的。了解到申东村有9个村民小组,524户2079人,贫困户69户229人,贫困比例11%,虽然村里人均仅有三分耕地,但黄河边有2万多亩水地种莲养鱼,产业有特色,收入很不错,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挖莲打工,收入也不菲。看来这个村脱贫产业好,支部主动抓、干部真实帮、贫困户埋头干,脱贫有指望。虽说洽川镇在2016年已经整体脱贫,但村与村之间还很不平衡,就在一个村里,依然有个别贫困户生活困难,有的还极为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精准的落实“一户一法”,把扶贫工作进行到底。
  2017民情日记三:黄河岸边访临河
  临河,紧邻黄河。站在村东头沟畔上向东望去,宽阔的河面尽收眼底,对面山西的河岸清晰可见。
  顺着曲里拐弯的沟边,可以看到多处地方挂着滑坡危险的警示标志,几条巷子的群众已迁往村西边安全地带,留下坍塌的旧房屋和一些残垣断壁。走到一户房屋很破旧人家门前,看到门半开着,便推开门打招呼,却没有人应声,门洞靠墙盘了个炉子是用来烧饭的,三间半边厦房年代已久,院子里种了些茄子、辣椒等蔬菜,准备出去时看到墙上挂着脱贫明白卡,便上前看了下,卡上显示户主叫刘德信,因病致贫,但帮扶规划栏里却是一片空白,帮扶干部是供电局分公司的赵建文。出了门,看到对面门口坐着两位70来岁的老人,便上前搭话聊天,老人赶紧邀我进家里,院子很宽敞,但房间却很狭小,一张床占据了大半个房间。我问他是不是贫困户?他说因为儿子在西安买了个车,在数据清洗时被剔除了。我问他有意见没?他说么意见,是国家政策的硬杠杠,谁都没办法。在聊天中得知老人叫刘发祥,74岁,曾在2013年患病做了好几次手术,2014年又因车祸摔断了右腿,至今走路都不太利索,儿子再婚后一直在西安打零工,平时很少回来,孙子是他们拉扯大的,已经25岁,在西安一家酒店打工,逢年过节会回来陪他们,有时还会给点钱贴补家用,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孙子的婚姻问题和在外面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我问他对门刘德信的情况,他叹了口气,说刘德信是可怜人,已经80岁了,一个人在家生活,儿子多年不回,孙子在韩城打工,因为家里穷,快30岁了还没有娶亲,平时偶尔回来照看下老人。看来这个家庭确实困难,爷孙俩相依为命,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打工的孙子身上,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却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刘善才曾是村里的老会计,说话耿直爽朗,妻子刘连绒个子不高,当过十几年妇女队长。墙上的脱贫明白卡显示为一般贫困户,问他干部帮扶情况时,他们表示很满意,说供电公司的贺永信很负责任,每月来好家里几次,经常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平时也会通过电话相互联系。看来,我们的干部只要能经常走访贫困户,心平气和拉拉家常,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问暖嘘寒,群众都会很满意。再聊天得知,家里的二亩七分地都种了麦子,基本没有收入,儿子在西安打工,娶了长安区的媳妇,生的双胞胎已经四岁了,一家四口都在西安,平时也很少回来。翻看帮扶手册发现2017年的帮扶规划没有填写,帮扶内容较为简单,没有具体帮扶措施,以入户了解情况居多。
  在村中间看到一户门上贴着低保贫困户,便走了进去,见到刘建仓夫妇,告诉我低保户是他的哥哥刘绪仓,已经80岁了,无儿无女,属五保户,两个礼拜前,征得老人同意后,送去了县城敬老院,前两天自己过去看望时,老人吃住都很好。谈到自己家情况,老两口看上去有些伤心,说自己的孙子患有脑积水,已经10岁了仍行走不便,也没有上学,儿媳妇在家专门照看,儿子刘红龙常年在铜川洗煤厂工作,挣的钱基本上都给孙子看病了。我问有没有办理残疾证,享受残疾人补助金?老两口说没有,自己不知道怎么办理,也不知道去哪里办。说着让儿媳妇把孙子带出来,看到小孩的头比正常孩子大很多,一颠一跛朝前挪,一个人坐不稳,还得大人用手拉着,也不说话,真是让人心疼。我嘱咐工作人员尽快联系残联到家里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让孩子享受该有的助残政策。
  来到村委会已18时50分,便民服务室门开着,但没有见到一个干部,给当天值班的村支书刘社祥打完电话5分钟后,刘社祥骑着摩托车来到村委会。在脱贫攻坚办公室,看到有9户脱贫明白卡没有送到贫困户家中,要看村级脱贫规划,村支书翻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没有见到供电分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杨思乾和队员谢小军,打电话问杨思乾在什么地方?他说在家里,自己和队员在镇上刚开完会,商量明天去村上工作。但经和百良镇核实,会议已经于中午12点10分结束,开会范围是村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并没有工作队员。看来干部驻村工作也存在脱岗溜岗现象。
  通过入户走访不难看出,贫困户家庭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纯粮种植带来低微收入,低微收入势必住房简陋,简陋住房影响家庭形象,家庭形象关乎下代未来。走不出这个循环,贫困户就失去信心和希望,扶贫一定要一手扶产业,一手扶志向,一户一法,精准施策。
  走出临河村,东头近百米的沟坡下便是已经开通的沿黄公路,村北不远处,韩合机场的跑道已初具雏形,村外庄稼地里,花椒、葡萄等经济作物满目皆是,村上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我们把帮扶贫困户的短腿补上,美好的日子就指日可待。
  2017民情日记四:沟下穷村张家河
  从运庄村北朝西下八个坡,拐十多道紧弯,走到沟底便是澄合交界处的张家河村。这个村子住房以窑洞为主,村民以留守老人为主,土地以层层梯田为主,富有立体感的坡地和传统记忆村貌,咋看都像一个穷村子。
  走进70岁老人陈兴春的家,他躺在竹床上,手扶着头说话很吃力,表情很痛苦。她的老伴叫张茸侠,67岁,把我拉到另外一孔窑洞里悄声说,丈夫患了恶性脑瘤,花了不少钱也没见好转,只能在家保守治疗,病情也一直隐瞒着他;养育了三个子女,因为家里贫穷,儿子娶不起媳妇,入赘到南王村做了上门女婿,平时很少在身边,两个出嫁到几里外村子的女儿偶尔来照顾下他们,下地干点活。我问家里收入如何?她摇摇头说,地还不少,有15亩,但都是沟坡地,仅能种些小麦和玉米,收入微薄,今年新栽了3亩花椒,收益还得几年以后,现在靠每年3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和粮食直补生活,老伴病后更是入不敷出,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我问有没有干部帮扶?她说有,是村长袁新战,每月能来两三次。看到脱贫明白卡上易地搬迁一栏写着面积60平方米,政府补贴1.86万元,家庭出资4.764万元,但老人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不知道自己是搬迁户,也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产业扶持一栏笼统写着种植药材,帮扶手册填写简单。看来干部的帮扶计划与家庭实际情况有偏差,存在与群众沟通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具体、施策不精准等问题。
  再上一个坡,来到65岁老人张培奇家,门口过道处的脱贫明白卡上显示家里有两口人,但产业帮扶措施填写不具体。张培奇说卫计局干部李君刚每个月能来三四次。在聊天中得知,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媳妇常年在外打零工,过年回来转下就走了;小儿子也和自己闹着分了户,一个人在外很少回来,说到这里,老人有些悲伤。老人边领我进家里,边和我聊天,得知他以前在村里当过会计,引以为傲的是娶了知青媳妇鲁苏芳,但不幸2009年患了宫颈癌,手术化疗后基本丧失劳动力,现在靠微薄的低保金买点药物维持,加上自己腿疾严重,走路一瘸一拐,生产也不方便,生活确实困难。翻看帮扶手册和工作纪实,发现帮扶计划较为笼统,工作纪实也比较简单,最少的一篇仅有14个字。问老人有没有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他说大儿子在县城登记了60平方米的房子,但他和小儿子都没有登记,自己不愿意搬迁,也搬不起。在最后的聊天中,老人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很是满意,但对现任村干部不及时公开村务略有不满。
  在76岁老人张进生家门口的照壁墙上,隐约可以看到“存心忠孝、立志修齐”的家训家风,上世纪50年代翻修的五间半边厦房有些漏雨,墙上保留着老人1966年写的毛主席语录。老人生活在一孔集卧室、客厅、灶房、餐厅和储物功能五合一的窑洞里,一张方桌、一台老式电视机和几把凳子就是全部家当,挨着炕盘了个灶炉是用来做饭的,窑顶已被烟熏成了黑色。老人说因为大儿子是一名老师,自己家的贫困户在数据清洗时被剔除了。我问他有意见没?他说没有意见,自己曾是村干部,服从上级政策决定。我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他乐观地表示没有困难,但对村上灌溉问题提了点建议,希望能将被淤泥堵塞的渠道疏通,用上游河道里的水来灌溉庄稼。我将老人的意见记在心里,也答应他一定会协调解决好这个问题。
  最后一家是贫困户张德荣家,76岁的张母拄着拐杖在一孔窑洞里生活着,进去时正与几个邻居在一起拉着家常,打发寂寞。问老人有没有见到干部帮扶?老人说自己不清楚,都是儿媳妇他们管事,不知道哪个干部包联,也说不清楚帮扶手册和资料在什么地方。看到脱贫明白卡上的帮扶干部是王村镇干部张君侠,帮扶计划仅填写了易地搬迁相关内容,其他均没有写,问搬迁情况,老人也说不清楚。老人说自己户口在大儿子那边,去年大儿子不幸去世后,二儿子张德荣便把自己接过来住,儿媳在县城打工,偶尔回来照看下就走了,儿子身体也不好,在西安帮别人看门,收入微薄,两个孙子在上学,经济很是拮据。
  基本可以看出,这个仅有114户348口人的小村子,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或已搬迁至新地方,留下来的都是孤寡老人,居住在危险的窑洞里,生活艰苦,缺乏照料。从长远来讲,这个地方不适宜居住,需要整体搬迁;村里没有劳动力,对1060亩土地需要采取土地流转或托管,依靠合作社的带动或股份合作的方式解决土地经营问题;贫病交加,就需要贫病兼治,把健康扶贫的政策精准落实到户,把治贫的办法精准施策到户。干部要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疑难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公开透明,不能暗箱操作,更不能弄虚作假、折扣政策,否则,群众不答应。
  2017民情日记五:七一前夕访七一
  在井溢沟东侧,有一个由7个自然小组组成的村子,叫七一村。今天就看看这个村。
  已经习惯了,每到一村,谁家房最烂进谁家,谁最穷和谁聊。9时许,步行至村外,发现在沟畔边有户人家门开着,顺便走了进去,院里的杂草说明家里不常住人,三间半边土木结构的厦房看着年代久远,却还算结实。我问有人没?一位60来岁的老人应声出来,邀我进了第一个房间,茶几上的碟子里剩一点腌黄瓜,旁边放着半个冷馒头,显然正在吃饭。我让老人吃饭,他说已经差不多吃完了,关掉图像模糊的老式电视机,和我聊了起来。得知老人叫习宗民,64岁,是七一村6组人,家里5口人,老伴因十多年前的车祸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和儿媳都在县城打零工,老伴半病身子勉强能照看下孙子,他平时还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我问他为什么没有搬迁?他说搬了,去年冬季才盖的房,还没有装修,不能入住,家里人在县城租房子住,他因为要照看地里的庄稼,偶尔回老院子住一晚,干完活就回县城了。我问他是不是贫困户,他说以前是,在这次数据清洗时被剔除了,是村里评议的,自己没有意见,表示理解,但对个别新增的贫困户有意见,认为村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他说没有困难,自己还能干点活,不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
  走出习宗民家,遇到60岁左右两口子在复垦的田里锄草,顺便和男主人聊了聊,看他面黄肌瘦,精神状况不大好,问后才得知他叫王进录,也是七一村6组人,患肝硬化已经4年了,仅能做些简单的轻松活。问他每年医药费多少?他说一年2万多元,由于自己很少住院,所以合疗也仅能报销5000块钱左右,家里因病已欠外债3万多元,儿子离婚后在江苏打零工,寄回来的钱不够医药费,今年还没有寄一分钱回来,孙子在家里需要照看,老伴抽空就近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很是困难。问他是贫困户不?他说是,包联的村支书经常来家里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去年应村里号召,向亲戚借了点钱入股光伏扶贫产业,以后每年都会有收益。问他收益是多少?他摸了摸头,说不清楚。看来干部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将光伏扶贫产业的收益给群众讲清楚。问他有没有医生帮扶?他说没有。像这样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几年难翻身,没有医生包联暴露出因户施策不够精准的问题。对于这家来说,健康扶贫应是第一位的,靠病弱老人经营土地也不是办法,可考虑采取土地托管经营或者土地流转来解决种地问题,光伏电站虽说前几年收益一般,但也算是一项稳定收入,后期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每户年收益接近4000元。
  辗转来到5组贫困低保户曹忙生家里,这个家庭户口上有5人,女儿已出嫁,但户口没有迁走,实际生活只有4口人,曹忙生患有脑梗,在附近打小工;妻子王玲曾因意外摔伤颈椎,干不了重活;儿子31岁,患有重度精神病;母亲已80多岁,体弱多病。看到屋里收拾得很干净,能感觉到王玲是个勤快人。和王玲聊天得知,由于没有劳动力,家里的13亩地以前大都种些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今年在干部帮扶下栽了4.8亩花椒和2亩核桃树,估计3年后可受益。最令她头疼的是儿子的病,一旦犯病就会离家出走,现在靠药物维持,由于这种病不在合疗报销范围内,每年要花1.6万元药费,常常入不敷出。针对这户实际,我觉得健康扶贫是根本,加上低保救助和适合曹忙生身体条件的短期打工,过两年花椒和核桃收益后,这个家庭就能好起来。
  最后来到村委会,干部都在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经了解,这个村有101户贫困户,76户参与了光伏扶贫,剩余25户是农业产业扶贫,今年底准备整村脱贫。我叮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长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剔除贫困户一定要严格标准,让群众评议,把政策讲透讲清,不能让群众有意见。一是村干部每月至少把贫困户访一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二是要针对村里的贫困现状把一村一策产业规划做精细,把贫困户一户一法脱贫计划搞精准。三是不能过分着急脱贫摘帽,达到标准的可脱,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强脱。同时要统筹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招致群众不满意。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穷人最怕得病,最怕得大病和慢性病,辛苦攒下几个钱,一病几天就花完,健康扶贫一定不能挂空挡。我嘱咐随行工作人员与卫计、民政等部门衔接,让他们实地到王进录和曹忙生家中看看贫困现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相信通过部门、镇村干部倾心倾力的帮助,七一村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2017民情日记大全]相关文章:
1.2017年驻村民情日记
2.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3.扶贫民情日记参考
4.日记300字大全
5.日记的评语大全
6.开学了日记大全
7.养蚕日记大全
8.冬日日记大全
9.日记150字大全
10.开学反思日记大全

什么慢性病能办理低保篇(二):市残联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计划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市残联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市残联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计划篇一:
  2017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省委9号、国办19号、市委10号文件以及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和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残疾人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生活保障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2017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编制出台《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5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力求残疾人事业与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 建设先行市的试点定位相一致,与“爱心广州”的城市定位相适应。
  (二)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示范市的关键年。我市按照去年中国残联中期评估的意见和市主要领导在评估意见反馈上的批示精神,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两个体系”建设时间表督办推进,每季度报送市政府和印发24个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的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推进,让广大残疾人分享残疾人“两个体系”示范市建设的成果。
  1.社会保障。在继续推动残疾人参加全市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险以及残疾人重大疾病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道保障线:一是资助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二是把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2.残疾人专项救助。11月7日,市政府决定,从2017年1月1日起,我市扩大困难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对象,提高发放标准。市区两级政府出资1.4亿元,5.7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受惠。主要对象和标准是:低保家庭或本人无经济收入的1、2级重度持证残疾人每人每月25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的1、2、3、4级持证残疾人和低保家庭的3、4级持证残疾人,成年且本人无经济收入的3、4级精神或智力持证残疾人每人每月150元。
  3.康复服务。市残联、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实施〈广州市残疾人康复经费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穗残联〔20xx〕51号),扩大康复资助中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康复资助机制;按计划完成了1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免费明手术。制定社区康复站建设方案,推进基层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2017年下拨资金352万元建设首批残疾人社区康复站64个。组织力量开展辅具适配、残疾评定的上门服务以及社区精神康复支援和康复服务。对接医保新政,做好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工作,修订了《广州市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和康复资助办法》,由残联、民政、财政、人社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残疾人参合资助和康复资助的保障条件、资金来源和拨付途径等问题,把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资助范围扩大到农村经济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扩大了农村残疾人医疗救助政策的受益面。扩大慢性病救助范围。将困难的边缘残疾人家庭或者一户多残纳入残疾人慢性病救助,目前全市已经有6000人受惠。今年10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利康家属资源中心、春晖庇护工场的做法。11月,省残联在广州召开居家康复工作现场会,推介广州模式,全面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工作。
  4.就业。加大力度落实城镇残疾人就业工程,新增残疾人就业1500人,培训1700人。扶持、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制订了《广州市扶持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促进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意见》,对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进行扶持,受惠残疾人约1200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除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营业税、增值税外,可以得到以下扶持:安置的残疾人在25%以内的,每安置1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超过25%的部分,每安置1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按企业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的50%进行补贴。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市组团参加广东省残疾人创新创业成果展,组织完成各残疾人扶贫基地、各残疾人代表的展品参展。
  5.教育。制定出台《广州市扶助残疾人教育管理办法》(穗残联〔20xx〕94号),财政投入625万元,受惠残疾人7500人次。主要资助标准:非寄宿残疾学生的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500元/人/年,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1000元/人/年;寄宿残疾学生的生活补助,非贫困残疾学生1000元/人/年,贫困残疾学生3500元/人/年;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500元/人/年,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1000元/人/年;残疾人中等教育一次性奖励1000元/人;残疾人高等教育奖励,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专生3000元/人、本科生4000元/人、研究生5000元/人;对通过开放教育、网络学习、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也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同上;对残疾人文化补习、残疾人特殊教育班、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补助,均按标准给予补助。
  6.托养。制订了《广州市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资助试行办法》,扶持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服务,财政投入1270多万元,受惠残疾人约7500人。资助标准如下:居家家政服务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日间训练服务(含日间托养、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庇护性就业、适应性训练)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长期托养服务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社工服务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着手制订《广州市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准入门槛、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等进行规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各界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和绩效评价的依据。与中国残联、省残联合作开展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工作。今年5月,广州市和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顺利通过中国残联的评估验收,广州市被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称号,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被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称号。
  (三)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基础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调整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增资建设广州市康复实验学校、市农村特教学校(暂定名)、市康宁果园场等3个项目,目前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移交代建部门组织实施。此外,我市还得到中国残联、省残联的大力支持,开展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项目、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华南基地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
  (四)推进“爱心满花城”项目建设
  按照市主要领导关于建设“爱心广州”、打造“爱心满花城”城市名片的要求,协调推进广州“爱心公园”建设,选址广州天河公园建设全国第一个以扶残助残、残健共融为主题的“爱心公园”。去年广州首届助残服务周提出的“家居无障碍改造工程”、“志愿在康园”两个项目,2017年均得到扎实推进:“家居无障碍改造工程”项目已经完成荔湾、海珠两个区共750户的试点任务,编制完成全市家居无障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明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志愿在康园”项目与团市委合作完成6个试点后,今年在全市166个康园工疗站推进展开,财政支持353.93万元,惠及社区智障、精神残疾人4980多人。该项目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调动更多志愿力量,为康园工疗站提供长期性、持续性的、经常性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推动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持续改善,弘扬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深化和实践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涵。多方位、多手段宣传“爱心满花城”和残疾人事业发展。2017年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正面、动态专题、专访采访报道残联系统活动共30余次,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刊出报道112篇次,电视、电台播出我市残疾人新闻98篇次。“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前、后,在地铁站台挂出30-50幅残疾人事业灯箱宣传广告,候车亭、书报亭刊登广告1个月,户外新媒体等投放为期1个月的视频滚动宣传。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被中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14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被广东省记集体一等功。
  二、2018年工作要点
  (一)按时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区、县级市残联原则上在2017年1月20日前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完成换届任务,并选举产生出席广州市代表大会的代表。3月底前召开广州市残疾人第六次代表大会,完成广州市残联换届工作。
  (二)落实十二五发展纲要,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15”系列文件《关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8项重点工作。2017年3月全市各区全面铺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全部有需要改造的60%任务。制定《广州市扶持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促进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意见》。7月底前完成残疾人康复项目资助标准测算调研。12月底前建成金沙洲新社区、芳和花园、龙归城三个区域性精神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二是扎实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康宁果园场、康复实验学校、农村特殊学校均为跨年度项目,3个项目20xx开工建设,项目交由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康宁果园场项目2017年重点推进工程建筑施工,年底建筑主体结构完成施工,预计2017年竣工。康复实验学校、农村特殊学校2017年开工建设,完成土方等基础工程,预计至2015年底竣工。三是协调做好试点创新项目建设。做好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工作、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华南基地项目等试点创新项目。
  (三)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中心,做好、做实各项业务工作。传达学习中国残联、省残联相关会议精神,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中心,落实简报督办、联席会议等制度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协同实施和监督评价等工作,做好做实各项业务工作。
  1.社会保障。组织实施困难残疾人专项补助金提标扩面工作;组织协调实施残疾人的医疗保障和救助工作;配合开展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协调做好残疾人分类救济工作,推动农村低收入困难残疾人的认定;协调住房保障部门做好困难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研究探讨建立残疾人综合津贴制度;协调社会资源,帮扶资助困难残疾人或老年残疾人。
  2.教育。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16)》,落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惠性资助政策,推进我市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工作协调发展;实施《广州市扶助残疾人教育管理办法》,鼓励残疾人接受文化补习,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对智力残疾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组织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和特殊教育教师交流活动;做好盲文、手语研究与推广工作,出版手语研究专著,组织手语翻译骨干人员培训和交流,深化半方盲文研究。
  3.就业。实施城镇残疾人就业工程,2017年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500人、新增残疾人培训1700人的任务;制订并落实《扶持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意见》,调动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建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表彰与奖励制度,对安置残疾人就业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完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与管理制度;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为残疾人及用人单位提供岗位咨询、岗前适应性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后续跟踪等服务。
  4.托养。出台广州市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区、县级市建设公办托养服务机构;成立托养服务协会,组织专家依据《广州市托养服务标准》,对民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评估;组织托养管理人员培训;完善民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资助政策。
  5.康复。制定提高残疾人康复资助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逐年提高康复资助标准的常态化机制;制定《广州市精神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从市级层面建立项目运营的长效机制,启动建立金沙洲新社区、荔湾区芳和花园、白云区龙归城3个精神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全市114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建设和服务督导工作;争取省相关部门支持,做好把残疾人康复资助项目纳入医保的前期调研工作。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工作的发展。
  6.维权、信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强化领导责任、强化部门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强化首办责任”,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接待残疾人及家属来信、来访,处理残疾人群体性的事件;认真办理市领导、市信访局交办的重点信访件;协办市领导大接访;继续加强与市法律援助处的合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推进区、县级市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立,与市法律援助处密切配合,共同出台文件,在区、县级市建立切实有场地有专业人员有资金支持的法授站。修订已经列入市人大2017年正式立法项目的《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对《广州市无障碍建设设施管理规定》进行法律评估,做好修订前的基础性工作。
  7.无障碍建设。加强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广东省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的贯彻、宣讲。将新《条例》、《方案》和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编印成册,分发学习和组织培训。按照新条例和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充分利用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丰富遗产,进一步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交通无障碍和探索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在试点区召开现场会,加大对基层特别是街镇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按照《广州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2017年完成60%以上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
  8.宣传、文化。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残联发〔20xx〕7号)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多方位、多手段宣传残疾人事业;抓好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围绕等法定纪念日、残疾人事业重点、总结进行宣传;结合“全国助残日”、盲人节、聋人节、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进行了节点宣传报道;做好广州电视台《静海慈航》手语节目和广东电台“用心看世界”残疾人专栏节目;办好广州D视角杂志;以残体中心为平台,抓好竞技和群体工作。启动广州“爱心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筹备和举办第三届“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活动。
  9.志愿服务。健全和完善基层志愿助残服务网络,与团市委等单位合作,完成全市166个工疗站志愿者团队组建及运行,按照“一站一队伍”模式成立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按照“一站一特色”模式实施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按照“一站一平台”模式建立工疗站志愿服务信息化供需对接平台。年底前对实施志愿在康园计划进行总结,提炼经验,形成《志愿在康园计划工作案例汇编》,并召开工作经验座谈会。
  (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加大对“三公”消费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做好公务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按要求实现“三公”消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加强干部、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学习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成果转化和工作落实。
  市残联2017年工作总结2018年工作计划篇二:
  2017年是全面部署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杭州市残疾人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省委3号、市委26号文件和全面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弘扬残运会精神为动力,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制度规范和服务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八大全覆盖”工程,推动我市残疾人工作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一、抓政策保障,强化制度体系
  (一)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单独施保相衔接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受益人数达52305人;继续实施《杭州市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办法》,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托(安)养人数达13532人;继续按照《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全年共完成4635例。
  (二)抓好新政策的调研出台,残疾人各项保障更加全面。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过程中,全市各级残联深入调研,积极谋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部门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特惠扶助政策。
  1、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城乡残疾人生活品质的实施办法》(市委办[20xx]13号),整合、完善现有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补助范围,在个体就业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镇无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按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和其他家庭分别给予残疾人个人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100%、80%、60%补助;对残疾人助学政策进行了提标扩面,助学对象由残疾学生或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扩面至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并提高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助学标准。
  2、落实邵占维市长的批示精神,以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杭州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xx〕5号)文件,明确了现阶段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确立了我市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提出了加大康复救助力度,整合完善政策的五大主要措施。
  3、市级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一是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就业创业的暂行办法》,通过加快培育残疾人文化创意人才,建立残疾人文化创意实训基地、创业园等措施,推动残疾人从事文化创意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残疾人扶助的通知》,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实施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津贴、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补助、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补助,并实行“一卡通”发放形式,由区、县(市)残联凭有关审批手续将补助、津贴存入残疾人的个人银行卡(折),直接支付给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为全面推行残疾人津贴制度打下基础。三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残疾人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的通知》,加大残疾人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四是利用全国八残会办会节余资金,成立了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资金规模20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杭州市持证残疾人实施急、难、险临时困难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康复手术等救助,为残疾人又增加了一道有效的保障线,首批救助资金已发放到位。
  二、抓工作落实,保证任务质量
  (一)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致富之源、民心之盼,我们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手段,从明确责任、提升技能、强化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2017人。
  1、明确责任促就业。根据浙江省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订的《2017年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责任书》,杭州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分别签订了《2017年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强化目标,全面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监督检查,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在全市开展八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听汇报、查台帐、看现场、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据统计,全市按比例就业人数为15728人,其中新增按比例就业人数为460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较上年增长3.0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率比2017年增长5%,均完成了“责任书”的目标任务。
  2、创新服务助就业。依托永和大王双菱路店建成智(精)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就业率100%;成立杭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志愿服务队,开展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就业需求调查、岗位信息收集、职业指导、心理辅导以及参与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服务项目。制定盲摩星级机构评比标准方案,进一步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的管理,实现盲摩机构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和队伍专业化。编印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南》、《杭州市按比例就业工作风采录》、《按比例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强化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
  3、举办活动推就业。召开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总结表彰大会,对浙江大安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先进单位和柯可等12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召开2017年杭州市残疾人人力资源交流会,沃尔玛超市等43家用人单位提供了380余个工作岗位,293人次签下初步就业意向。召开全市用人单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恳谈会,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安置需求和想法,努力加大就业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力度。会同市人力社保局举办杭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共设立了计算机程序、网页制作、文本处理、桌面排版、FLASH动画制作、CAD 制图等6个计算机类竞赛项目,各区、县(市)精心组织、积极组团参加本届竞赛,参赛选手115人,西湖区代表队最终获总分第一。
  (二)康复工作。围绕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光明工程”为总载体,切实加强仁爱家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新生儿疑似残疾信息监测等重点康复项目建设,健全康复保障体系,提高康复服务水平,提升康复服务满意率,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加快发展。
  1、抓政策促保障。实施《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患重大疾病或实施医疗康复手术的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予急、难、险临时困难救助,加上我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光明工程”各项康复救助补充,为全市困难残疾人医疗康复编织了一张全覆盖、零负担的“安全网”。
  2、抓服务促满意。围绕社区康复“十个一”标准,依托全市912家社区康复服务站,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以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基础,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实现康复服务动态管理。为康复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康复,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普及康复知识,继续开展“百场万人康复知识进社区”活动。加强残疾预防。依托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和计生工作网开展新生儿疑似残疾信息监测,全年共对21.8142万名新生儿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到疑似残疾儿童489名,确诊415名,确诊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市县(市、区)两级康复救助体系,康复后总体显效率81.2%。全年共提供康复服务62932人次,康复服务满意率达98%。
  3、抓重点促实效。抓住“光明行动”这一重点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及内容,扩大“光明工程”实效和社会影响。联合市民进,组织医疗队赴淳安贫困地区开展医疗救助。率领市七院专家到淳安汾口镇走村入户为精神残疾人免费义诊,并免费送上药品。组织20多位医务专家,为淳安县500多名残疾人免费义诊,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杭州市主委赵光育专程出席启动仪式,并看望残疾人。三是争取社会资金援助。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争取到市民政局给予“光明行动”困难白内障患者的补助资金。
  4、抓素质促提升。联合市卫生局开展康复协调员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医务人员以及康复协调员的业务素养。依托卫生部门人才优势,建立了一支以市级医院主要康复骨干为主的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联系责任制。9月26日,30名来自各医院的康复专家与市残联签署《杭州市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合作协议书》。加强康复机构管理,开展康复机构年度目标考评责任制,统一制作门牌、统一佩戴工作证、统一台帐管理。
  (三)培训工作。通过创新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规范培训流程等途径,全方位提升培训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培训就业率,全年共培训残疾人2574人(次)。
  1、创新培训内容。一是紧扣加强残疾人文化创业的主题,与杭州银珀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以定向培训的形式,举办了两期琥珀雕刻培训班,23名有一定基础的聋哑人参加培训,7名学员被该公司录用,另外学员也陆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双赢。

什么慢性病能办理低保篇(三):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

  篇一: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医疗工作,每一位临床医生均应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国家、单位及个人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肃、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疾病诊断书的管理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每位医生都要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亲自诊察病人,认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客观的诊断依据。
  二、一般诊断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签字,由院收费处盖章后方能生效;特殊疾病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科医师签字,由医务科盖章后方能生效。开具诊断书的医生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三、病休证明的时限:原则上急诊一般不超过三天,门诊不超过一周,慢性病不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不超过三个月。
  四、诊断证明书的内容应有病历记载,并与门诊病历或出院小结相符。医生不得开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诊断证明书。
  五、诊断证明书(病休证明)日期应填写就诊当日,且三日内盖章有效
  篇二:诊断证明书规范管理规定
  1、每个医生要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开具诊断证明书。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
  2、诊断证明书必须由经治医师有诊断证明权的医师签字,再由门诊办公室审核盖章后有效。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生对所做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3、医生不得开具非本专科病人的诊断证明书。
  4、涉及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中的医疗诊断问题,以法医部门经过组织鉴定的最后意见为最终诊断。
  5、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书、休假证明,日期应填写就诊当日,当日盖章有效,非当日开具不予盖章(特殊情况除外。
  6、休假证明,急诊一般不超过3天,门诊不超过1周,慢性病不超过2周,特殊情况不超过1个月。
  7、诊断证明、休假证明可对病人做出判断或疑似诊断,只证明病人需要病休及病休时间或诊断建议,不应提及对病人的其他处理意见。
  8、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书应与病历病情相符,病历应有记载。
  9、负责加盖公章的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诊断证明审核、把关、登记、保存。
  10、病人持诊断证明书盖章时,必须出据相关单位介绍信,方给予盖章。
  篇三:门诊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
  诊断证明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司法鉴定、因病退休、工伤、残疾鉴定、保险索赔等要以诊断证明书作为依据之一。因此,开具诊断证明是政策性很强的医疗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临床医生要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开具诊断证明书和病休证明书。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
  二、诊断证明书必须由本院医师开具并加盖个人签章,临床医师不得开具非本专科病人的诊断,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师应对所做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三、临床医生开具疾病诊断书和病假证明书,应字迹清楚,项目填写齐全,病休时限必须大写,不得涂改。门诊医师开具病休证明,原则上,急诊开具病休假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门诊不超过1周,慢性病不超过2周。
  四、门诊医师为门诊病人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必须有本院相应的检查报告,诊断明确、依据充分,并在门诊病历中做相应的记录。加盖公章时须持门诊病历及相关辅助检查,在病休时间内有效,过期不予盖章,不补开病休证明。
  五、对学术上有争议的诊断,病情复杂、涉及多专科等特殊鉴定需开诊断证明者,应组织会诊,经讨论后,慎重开出诊断证明书并加盖医务科章。
  六、凡属公伤、交通事故、打架斗殴致残者,诊断证明只写病情和诊断,不写致残原因,涉及法律的诊断证明,经医务科审查,专人办理,并详细记录。
  七、复工、复学证明,须经本院临床医师检查认可后,方可出具证明。
  篇四:疾病诊断证明书出具规定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疾病诊断证明出具办法
  为了方便病人就医,在保障病人隐私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规范疾病诊断证明书等证明材料的开具,特作如下规定:
  一、患者门诊、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书开具后应3日内在门诊服务台盖章(包括门诊休息一个月以上的假条)。
  二、门诊病人就医完成后需要出具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方能书写疾病诊断证明。一个月以上的假条需有科主任签字并盖章确认。门诊服务台应核对疾病诊断证明书和门诊病历及有效身份证明(驾照、医保卡等)后,在门诊就诊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上盖骑缝章。门诊医师应当主动提醒患者及时复诊,开具疾病诊断证明并盖章。
  三、原则上不同意补疾病诊断证明,尤其是假条,特殊情况下,确需补病假条时应注意:
  1.患者就诊补假时,诊治医师必须在门诊病历上写清楚病情、休假等情况
  2.补病假条时,病假条上日期为此次来院就诊日期,建议休假时间应注明(补x年x月x日-x年x月x日假)。如:患者2013年3月4日来院就诊,病情需要继续休息,需补2013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假,病假条上日期应为2013年3月4日,建议“休壹月(补2013年2月1日—2012年2月28日休假)”。
  3.如患者因自身原因或医师未告知造成当时出具的病假条超过3天未及时盖章,按补假处理,原病假条作废,医师需重新出具补假假条。
  四、住院病人出院前需要提供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并将病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家属或代理人,保险公司,工作单位等需要疾病诊断证明书的,医师应当同时核实病人、代办人身份并将病人,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需要副主任医师签字并加盖工作章确认后才能在门诊服务台盖“疾病诊断证明章”。
  五、本规定发布之日起执行,请各科务必通知医务人员熟悉上述规定,规范开具疾病诊断书,并告知患者盖章的注意事项,避免误解,产生医患矛盾。
  篇五:医学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
  医学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
  医学诊断证明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件,是医生根据病情为病人开具的各种诊断医疗文书生效的最后凭证,维护着医生和病人双重的合法权益,并直接反映了医院的诊疗水平。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要求,特规定如下。
  一、医学诊断证明书是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出生、死亡等的证明文件,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的人员应为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在本医疗机构注册的执业医师,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生对所做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三、医师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有我院的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后方可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医学诊断书应客观、全面,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并与病历中记载的病情和检查结果相符,主要处理意见也应在病历中记载备查。否则,不予盖章。
  四、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书、休假证明,当日盖章有效。诊断证明书必须填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别、疾病标准全称、建议、当日时间及医生签字)后方能签章。原则上,急诊开具病休假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门诊不超过1周,慢性病不超过2周,特殊情况不超过1个月。门诊病休证明书仅供病人单位参考。
  五、诊断证明、休假证明只证明病人疾病诊断和是否需要病休以及时间或医疗建议,不得出现疗养、免夜班等非临床医学治疗内容,不应提及与医疗不相关的其他处理意见。
  六、医师只能出具在本医疗机构死亡患者的死亡证明文件,医师未经医务科批准不得出具劳动能力、伤残程度及职业病等专用诊断证明文件。凡涉及司法办案需要的证明,以及用于因病退休、因病休学、
  伤害、残疾、工伤、劳动鉴定、保险索赔、办理低保、生育第二胎等特殊诊断证明,由当事人或家属持公检法、交通管理、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介绍信,经医务科审核后,由指定科室医师按照相关规定开具诊断证明。对学术上有争议的诊断,应由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慎重开具医学诊断证明书。
  七、门(急)诊、住院患者医学诊断证明书分别加盖门诊部、医务科印章方为有效,负责加盖公章的科室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诊断证明审核、把关、登记、保存。
  八、医学诊断证明书严禁涂改、伪造、弄虚作假、偷盖公章,以权谋私,开具虚假诊断证明的医师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门(急)诊病人每次就诊、住院病人出院只能出具一次医学诊断证明书,遗失不补。医师在开具医学诊断证明书时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嘱其妥善保管。
  十、收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每份收费5元。
  开具伤残程度权限医学诊断证明医师:边同利 周振志 董汉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7830/

推荐访问:肺结核能办理低保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