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古典文化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24 19:00:04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一:[古典文化]中国古典历史文化里的那些“四大”


  导语:中国人有四字情节,从古至今,因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方则有四面,于是万事都把他往这四上去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发明家】张衡、蔡伦、毕升、杜诗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四大禁书】《金瓶梅》《痴婆子传》《如意君传》《肉蒲团》
  【四大名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四大讽刺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四大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镜花缘》、《西游记》、《八仙传》
  【四大志怪小说】《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
  【四大丑男】宴婴、左思、包拯、刘墉
  【四大情圣】登徒子、石崇、李煜(死后妓女凑钱买棺材将其埋了)、李隆基(与儿媳杨贵妃情事千古绝唱)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奇女】薛涛、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
  【四大美人图】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四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黄硕(一说是阮氏)
  【四大淫女】夏姬、孝文幽皇后、胡太后、潘金莲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女将】穆桂英、樊梨花、秦良玉、梁红玉
  【四大情女】白娘子、孟姜女、虞姬、王宝钏
  【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
  【四大草根妓女】小凤仙、杜十娘、玉堂春、红拂女
  【四大狐狸精】妲己、褒姒、 ?喜、杨贵妃
  【四大良母】王母、女娲、孟母、岳母
  【四大清官】包拯、狄仁杰、海瑞、况钟
  【四大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春秋四君】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四大名扇】杭州檀香扇、苏州绢扇、肇庆牛骨扇、新会葵扇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戏曲四大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大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
  【四大科学名著】沈括《梦溪笔谈》、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四大游记】《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周王游行记》、《马可波罗行纪》

二:[古典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情怀作文

  文化,什么才是文化?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给我们这样讲述:“文,乃文采,文藻。化,即造化大自然,讲究大自然与人和谐相依。”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啊!想到这里,不禁再次翻开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嗅着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再次沉醉在这古典诗词中的漫漫柔情里。
  沉甸甸的梦中,又见我爱慕的他,站在骊山下,天空中朦胧的细雨,更昭显了他忧愁的目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容若这两句词,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苍老。如若,人生只如初见,那些世事沧桑,不必再去理会,只留这绝美的回响,留于世人留恋。所以安意如说:“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故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惊魂。
  辗转到小轩窗边,见爱妻正梳妆,本想举案齐眉,疏不知猛地一惊,那只是梦境啊!它洗润了眼眶,抱头痛哭的,是东坡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魂归,独留他于人世间,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苏轼,是至情至性之人,它的豪放文迈之辞,至今无人能与之媲美。可以说,他是诗词中的一朵奇葩。在追逐名利的社会中,他却不为之所动,淡然处世,也许这就是他的异人之处吧。
  泪眼朦胧中,有隐约看见惆怅徘徊的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国破!他是一国之君,如今却被俘在这小小的阁楼中,他痛,他狠。本不应是帝王身,若成为像李太白那样的闲云野鹤,定当成为一代文豪。可惜命运弄人,生来就是那高高在上的权位。也许他会在心中呐喊:我想要的不是那样的生活!他有那么多人艳羡的权力,也许可以这样说,该有的他什么都有了,但他的世界却存在一个缺口。自由,他渴望的是自由!李煜,一个本不应该这样度过他一生的男子,最后残留着一丝尊严,引颈自杀,英年早逝,可悲至极!
  这是我爱慕的诗人啊!这是令我悲痛,令我感动的诗词啊!温飞卿、黄庭坚、晏几道,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文豪啊!现在却沦落在这充斥着铜臭味的世界里,受着所谓物质生活的熏染。励志,言情这类的小说摆满了货架,纯粹的文艺书类早已无人问津,为什么?只有低微的人才能写出那样低俗的小说,也只有庸俗的人才能沉迷于那样庸敝的文字里。
  我也许诠释不了诗词中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但这是我执着追求的,是我爱的。而现在,我却眼睁睁的看着它被执着于功利的人们践踏,被那种低俗的文字压迫,我不甘!
  文化仍那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是它的根被慢慢腐蚀。总会一天,它会如同一棵饱经沧桑的树一样,在微光下那样灿烂的地平线上,轰然倒下,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残渣。

三:[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文化意境景观”


  人们对诗词的喜爱不拘于时间和空间,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准确地理解诗词隐含的意思能让译者对诗词灵魂的翻译演绎得淋漓尽致。意境是评判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引言
  翻译过程是从源语向目标语转换的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理解和表达实现语言间意义的转换。翻译常常会由于不同的译者主体的认知,其依据的翻译原则和采用的翻译策略会对同一篇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创造出不同的翻译文本。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与文字等值,更重要的是实现两种文化的交际活动。诗词是语言表达的精华,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它成为评判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译者诠释和读者欣赏诗词文本都离不开文化意境的点睛之笔。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曾有过著名的 “三美”理论:“意美”、“声美”、“形美”,即“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1]。不难看出,“三美”理论是诗词翻译的三方面内容,更是要求,通过对诗词内容,音律和形式的诠释及雕琢,最终让读者领会诗词所传达的“意境”之美[2]。不同的语言类别只是表达思想内涵和精髓的最初级的工具。作为译者,要突破语言的束缚,深入挖掘其背后能再现诗词灵魂的意境,化平实为升华,最终再现原诗的意境,从而在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总而言之,意境是诗歌的灵魂,随着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日益深化,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意象也越来越容易被异域的读者所理解与欣赏。在总结了前人对语境研究的基础上,取其合理性,深化对语境理论的理解,将语境的研究付诸于翻译实践,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中语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尽可能完美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二、文化意境的含义
  译者的任务是读解翻译各种文本,而文本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要想理解文本,作者就必须要了解语境。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1923年,Malinawski首先提出了“情境语境”这一概念,语言学家才开始真正认识到语境研究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宗白华将“意境”描述成“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所表现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3]。具体地说,“意境”指“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创作出的气氛或画境”[4]。
  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翻译,则把翻译的过程看成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这其中体现着翻译活动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从认知角度看,文化研究是极其抽象和复杂的,因为它基于不同文化的认知模式,属于人的高级认知加工领域。那么与文化相关的翻译,即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译的实现产生了某种影响,则是摆在众多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国古典诗词作为富含文化特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最能呈现出文化语境,同时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语境的体现及如何适当处理其中的文化因素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于实现翻译活动的文化交流功能有很大帮助。[5]
  三、文化意境在诗词中的解析
  在翻译过程中,不管是理解阶段还是表达阶段,语言意义的确立都必须依靠意境,也就是说意境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最高任务。文化意境是连接语言,文化和翻译的纽带,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由于语言,文化及认知模式上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诗歌的翻译和其意象在表达上可能存在不可译因素,而这些因素则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其特有的美学观赏性方面。
  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诗人不会用文字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会将这种情感投影在他所描述的事物上。这些事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审美观的体现,也是诗人寄情于物的表达。当然,这种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是主观,客观或两者相结合。比如,在众多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选择“月亮”寄托思乡或淡愁之情。
  李白《静夜思》:
  原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Tr.X.Y.Z.
  诗人对月亮的偏爱有目共睹,在众多经典作品中诗人多用“月亮”和“月光”寄情。本译文中“moon”并不只是简单的“月光”,月光清幽,且无处不在,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正确的把握某些特定事物在特定的文化意境中所传达情感,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再如,白居易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柳”已经不是其原意“柳树”,而是在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即送朋友远去时会折断柳条。因此,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是直白的翻译成“willow”,很有可能造成误译,错误的传达诗人寄情于物的情感并降低了原诗的欣赏价值。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将情感投射到译文中,构建出与原文相符的文化意境。意境是检验个体意象翻译的标准,是诗词翻译的最高目标。对于意境的产生及塑造是诗词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
  四、结论
  总之,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是译者翻译诗词的重要任务。意境的成功翻译能有效的传达诗词的整体审美感受。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词也受到不同语言国家读者的热爱和欣赏。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意境之美”的传达,才是成功的诗词翻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59592/

推荐访问:中国古典文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