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张爱玲]民国才女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29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民国才女一: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才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散文爱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爱》赏析
  这是网上关于张爱玲作品评论最多的一篇,也是误读最多的一篇,许多人还喜欢摘引其中的一两句作为张爱玲的名言,歧见更甚了。
  张爱玲在这篇小散文中写了一个小故事,尽管只有一个梗概,但也有了它的凄美之感。
  一开头,张爱玲就写道:“这是真的。”确实是真的,据胡兰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为胡兰成发妻玉凤的庶母,她的经历与《爱》中的女孩几乎一样,想来张爱玲是从胡兰成口中听来的这个故事。
  又是胡兰成。胡兰成写到张爱玲时有许多谎言,但说这小故事似乎没有必要说谎。
  张爱玲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与胡热恋的时候。张爱玲一直拒绝罗漫谛克,但她与胡兰成的这段热恋,又是她一生中短暂的罗漫谛克时期,几乎是惟一的一次。所以在张爱玲众多的作品中,《爱》这篇小散文显出了别样的风采,如此明亮的诗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几乎是惟一的,寄托了她此时此刻对爱的理解与感慨、遐思,人在热恋时,对爱的理解总与其他时期不同。
  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熟悉而陌生的邻家男孩,人面桃花,擦肩而过,“就这样就完了”,瞬间成为永恒,永恒的惆怅与忧伤。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为散文的意境,古典的诗意与浪漫。
  尽管张爱玲在小说与散文中有表达的分野,小说更多地表达她的悲剧人生意识,散文更多地表达世俗人生,但彼此又是互为表里的,散文中的世俗人生是以悲剧意识作为背景的。分野,不等于分裂,同一个作家,他的人生观、艺术观是统一的。
  从表面上看,这与她在小说中表达的爱情观大为不同。她的小说离不开婚姻与性爱题材,但她写出的是“人间无爱”,没有情投意融持久的爱,至多有一点短暂的梦幻色彩的爱,这种虚幻的爱的面纱迟早要被撕破,还原一个千疮百孔的情感真实面貌,小说里重在写“无爱的性爱”。这篇短文截取了梦幻时期的那个瞬间,——这是理解这篇小散文的核心,因为是瞬间,才成为永恒,永恒地珍惜,永恒地回味。千万人之中的偶然相遇,千万年之中的巧遇,偶然的相逢,这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就这样就完了。”本身已经包含了无尽的惆怅,张爱玲在情感最炽热的时候,在截取最浪漫的瞬间之时,也没有忘却爱的漂渺与不确定、短暂,——还是张爱玲。
  是瞬间,才成为永恒,若瞬间成为长长的岁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诗意与浪漫又将如何?因此,从这篇小散文中透露出来的美学意味是“凄美”,而非其他。
  《爱》原文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青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民国才女二:《历史绕不过的民国才女》阅读答案

  王鹤所著《偶尔遇见的传奇— — —民国才女写真》 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华美。站在西风东渐的潮头, 民国才女们藐视旧习、 锋芒尽显, 接受新式教育, 追求婚姻自主, 倡导性别平等, 用生命展现不一样的民国风度。
  就在几个月前, 杨绛先生迎来了她的1 0 1岁生日。她是钱钟书心目中“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 杨绛曾因为话剧《 称心如意》 《 弄假成真》 等声名鹊起。她翻译的文字行云流水, 被朱光潜评价为“ 最好” 。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后, 讲述一家三口故事的《 我们仨》 , 读来总有要流泪的感觉。看到杨绛《 走在人生边上》 所附近照, 那通透、 温润的形象, 王鹤说: “ 所谓优雅地老去, 就应该是这样的模样吧。 ”
  初识杨荫榆, 是因为偶遇杨绛的一篇文章。杨荫榆曾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成为中国首位国立大学女校长, 因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 被鲁迅痛加斥责, 而她矢志以女子教育为职责的一面, 本不该被尴尬离职埋没。同样地, 大名鼎鼎的冯友兰, 有个了不起的妹妹冯沅君, 她踩着一双小脚, 穿市面销售的皮鞋, 走上创作和学术道路, 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台, 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
  说到翘楚云集的“ 太太客厅” , 以及林徽因与冰心因《 我们太太的客厅》 荡漾的嫌隙, 几乎无人不晓, 王鹤以“ 她的抱负岂止于在客厅” 的发问, 为林徽因正名。除了惊人的美貌, 绝顶的聪明, 浪漫的爱情, 林徽因更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 她的诗文亦颇有灵性, 这样的奇女子, 怎能安于沙龙女主人的位置?
  “ 香闺奇才” 吕碧城, 作为《 大公报》 的第一位女编辑, 她发表诗文, 倡导启民智、 兴女权、 办女校, 为几千年来居于“ 卑屈欺凌” 地位的女子争取平等、 自由和受教育的权利。她创办了京津一带最早的女子公学— — —北洋女子公学, 后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年仅2 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 校长) , 被誉为“ 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 。王鹤的评价非常精准: “ 她的高才绝韵、 奇风异调, 哪里是‘ 剩女’ 二字, 可以轻易概括?” 这样的女子, 普通男人确实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
  “ 五四” 以来, 出现了许多成就斐然的女作家。鲁迅评价萧红, 能够以“ 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 写出“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 对于死的挣扎” ; 石评梅素有“ 以生花之笔, 写哀时之痛” 之誉; 把《 红楼梦》改编为剧本的第一人赵清阁, 田汉赞她“ 从来燕赵多奇女, 清阁翩翩似健男” ; 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 自传体长篇小说, 饱含对北京的深情; 只有历尽沧桑而又明察秋毫的张爱玲, 才会说出“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样惊人之语……这些不禁让我想起舒芜的评价: 她们或则以慈母的心给一切被侮辱被损害者以爱抚, 或则以姐妹的心给一切反抗战斗者以关切, 或则以秀丽的期望歌颂着明天, 或则以凄婉的情绪诅咒着今日, 都不是男性作家所能代替的。
  陆小曼精通琴棋书画, 懂英语、 法语, 曾在外交部做过翻译, 她的“ 美” 有胡适“ 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为证, 写满她和徐志摩“ 城里城外” 的那一页, 好像总也翻不过去。
  胡适在《 易卜生主义》 中指出, “ 娜拉抛弃了家庭丈夫儿女, 飘然而去, 只因为她觉悟了她自己也是一个人。 ”被郭沫若比作娜拉的董竹君, 放弃阔太太的生活, 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夫家, 闯荡大上海, 开餐馆办纱厂, 孩子们也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时光荏苒, 如今, 婚姻自主、 接受教育、 经济独立, 这些前辈们砥砺争取的权利, 已经被视为当然, 但我们切不可忘记, 民国才女们披荆斩棘的苦乐悲喜。诚如伍江陵为本书所做序中所言: 在历史进步的关头, 她们选择了一跃而加入, 而不仅仅是站在路旁作为一个鼓掌者。所以, 历史绕不过她们。
  【相关链接】
  被鲁迅在《 记念刘和珍君》 《 寡妇主义》 中点名批判的北师大女校长杨荫榆, 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 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并排挤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在抗日战争中, 她不畏艰险, 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 最终命丧日寇之手。
  12. (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 王鹤透过这些才女风华锐利的生命表象, 让读者触摸到五四运动带来的自由和平等的时代脉搏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性体现出的民族气节。
  B. 文章善于以小见大, 以别开生面的闲笔, 现代的视角, 解读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的卓越风采。
  C. 杨荫榆因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 被鲁迅痛加斥责, 所以文中作者对杨荫榆女士颇多微词。
  D. 陆小曼精通琴棋书画, 懂英语法语, 但胡适等大都不在意她的才华, 只留意她的美貌。而后世人们却偏好津津乐道于她与徐志摩的凄美故事。
  E. 文中盛赞杨绛与钱钟书伉俪情深, 在文坛上留下一段佳话。特别是杨绛先生的作品《 我们仨》 , 读来感人肺腑。
  ( 2) 这些民国才女都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 3) 为什么说“ 五四” 以来出现的许多女作家, 都不是男性作家所能代替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4) 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 历史绕不过她们” 这句话的理解。( 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22054/

推荐访问:民国才女张爱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