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三篇

来源:经济论文 时间:2021-01-10 07:02:06 阅读:

【www.bbjkw.net--经济论文】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大家庭逐步改善养老问题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如和解决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客观详实的分析了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已有1.29亿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30%)。2015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高峰,2025年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年高峰,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呢?这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给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有一个安定祥和的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卫生无保障

  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农村老年人养老比较困难。城市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有养老退休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经济保障有了更大的改善。农村老人则不然,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低,农村的医保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农村老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二)家庭规模缩小,年轻人负担加重

  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户人均规模是3.39人,近30年来我国户人均规模下降了1.42人。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规模急剧缩小,人口老龄化速度急剧提升。我国家庭模式逐步呈现出“四二一”模式,即一对年轻夫妇既要赡养双方的老人,又要承担抚养下一代子女的义务,年轻人将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

  (三)儿女赡养观念发生变化,老年人空巢孤养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自立门户或者外出打工,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形成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在子女离开后,长期无人照顾,有的老人还要负责照顾隔代子女的生活。同时,年青一代对待老人的赡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赡养父母的方式有不同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子女更喜欢不定期的探访父母,未婚青年更喜欢以金钱代替劳动力的方式孝敬父母。空巢家庭的老人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通常都很重,由于长期过着独居生活,他们倍感孤寂无聊。

  三、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建议

  (一)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问题研究表明,经济收入状况不仅是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因素,还是我国农村居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支撑。因此,国家有必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农村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各地农村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在农村创建一些农村企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承受能力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能力。

  (二)加强法制保障和法律观念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许多年轻人道德水平下降,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知法、不懂法、不履行法定的义务,甚至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到向父母索取,却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面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重点在农村和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上要充分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怀,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约有9亿农民,可以说,如果农民不能充分及时的享受社会保障,那便是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建立普遍的医疗保险制度,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建立以劳动部门的医疗保险为主,以社会多层次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保障机构,弥补老年人医疗开支上的不足,缓解老年人患病后对个人与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及早建立覆盖全体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在制度方面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使广大农民快速实现由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过渡,给农民带来福祉,而且还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农民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结语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农村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农村的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秩序的稳定,认真研究我国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切实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之路。

  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2

  一、研究地点概述

  1.调查地点的选择缘由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农村人口老少比例大于城市的现象,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之所以称为倒置,是说城市并没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反映出有更高的老年人口比例,反而是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城市的现象。[1]

  2.贵州省紫云县大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从分类上看,可把贵州省紫云县大坡村老年人分为能干农活、只能干家务、日常生活需要别人帮忙和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四类。通过笔者调查得知,经济条件和自己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大都自己居住或者跟老板一起居住,主要原因为:①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会觉得有诸多不便;②他们害怕产生家庭矛盾,造成儿子与儿媳或者女儿与女婿之间的不和;③当前这一时代的老年人往往有多个子女,老人在年轻时候辛辛苦苦为各位儿女安置了家庭,人到老年他们却不知道与那位子女住在一起,为了避免子女之间因为经济利益和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的照顾问题产生不必要的家庭纠纷,老人觉得还是自己找一个地方与他们分开住比较妥当。

  当前农村年轻人由于外出务工、上学等原因背井离乡,长期生活在城市,对于老年人的精神交流与慰藉不断减少,产生了一个闲,一个忙;一个要人陪,一个没时间陪。的矛盾,老年人精神赡养不足问题产生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局限于看电视电影、做家务、听收音机、带孙辈、串门聊天,而日常的聊天对象和知心话倾诉者则主要是邻居、老伴、孙子女。这些使我们看到,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中,来自邻居和朋友的支持越来越多,老年人和儿女家长里短、促膝长谈的言语沟通机会几乎不复存在,老人从儿女那里得到的精神慰藉减少,甚至消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己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这也是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中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1)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的衰落。我国农村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这种小农经济形成于两千年前,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到土地能够自由买卖,土地束缚无数劳动人民。他们守着自己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养育儿女。儿孙继承这块土地,再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离开了这块土地,他们的生活则没有了保障,守住这块土地,则生有室,葬有地。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的主要生活资源来自土地,种田是农民们主要的谋生手段。土地成为家庭存在的基础,当然也构成了家庭养老的基础。但是这种以土地为基础的传统农村小农经济,伴随着社会转型,正逐步走向衰落,在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甚至已经解体。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流动。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家庭中,老年人的子女在外务工或者求学,有些子女半年或者一年回家一次,有些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寄回生活费用是外出子女唯一能为老人做出的贡献。在农村,剩下的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子女,他们互相扶持,共同承担着日常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

  (3)农村集体养老经济支持力度不足。关于五保供养的标准,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这样规定:不可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也就是不亚于本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对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提升供养标准,保证五保户的生活质量。一些地方因为地方财政紧缺或五保工作没有受到重视,多年未审批新的五保供养对象,造成很多新的困难群体没有纳入供养范围;有的虽然被评为五保户,但从来都没有领到过救助金。

  三、解决贵州省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緩解弱势群体的养老压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现实中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村经济不发达,还不能构建全面覆盖的低保体系,而是有一定的名额分配,这一名额分配必然成为稀缺资源。农村老年人为了获得这一稀缺资源,许多人会利用人际关系作弊,若想把农村低保发到最需要的老年人手里,以缓解养老压力,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规范低保申请程序,在正常的低保申请程序方面,农村老年人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时,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主要有申请、调查、审核与批准、发放保障金。“老年人困难户在实际申报过程中,由于并不清楚低保的申请过程,所以一般都是村委会先向乡镇社会事务办反映困难户的情况。乡镇社会事务办下来核查,认为符合老年人低保的条件就让困难户写申请报告,有时也由村委会写作申请报告。申请报告经过村委会上交到乡镇社会事务办。之后社会事务办再具体核实该农户的收入。”[2]

  (2)确保低保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是实施农村老年人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严格低保申报条件的基础上,必须认真做好农村低保资格的确认审核。严把身份关,以当地派出所户籍为准,低保居民必须持有当地户口;严把收入关,摸清保障对象的实际收入水平,准确合理确定低保对象;严把人口关,逐户核定,逐人核实,严防超报、多报家庭人口的现象。要做到事前公开,把村民代表评议确定的低保对象在全村公开,乡镇政府调查核实后,将确定的低保对象在全村公开后,县民政局审批后,委托乡镇将低保对象拿到村委会公开。

  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3

  农村老年人占全社会老年人的大部分。当前,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都令人堪忧。这就要求全社会关心老年人,要求政府从制度和法律上给与保障,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要求全社会营造和形成一种尊老的社会文化背景,继承发扬优良的尊老传统。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当前,在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步增大,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趋严重。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农村老年人要占全社会老年人的65.82%,农村老年人相对城市老年人处于弱势,而他们往往被社会忽视。现实中,农村老年人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情况令人堪忧,事实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尊老优良传统相违背,与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极不相称,这些都要求农村家庭和政府组织给予充分关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为和谐。

  1、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现状

  (1)经济收入低。农村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失去了劳动能力基本没有劳动收入,主要依靠子女。有些年龄不是很大,还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常年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由于按照传统方式耕作,收入也极少。

  (2)社会保障缺失。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城乡老年人同等待遇,城市老年人有养老保险金或退休金,而农村老年人却没有任何保障。尽管我国2009年9月份规定,在全国10%的县区进行新农保试点,对于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最低可以领取55元的养老金,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提高,可是55元对于生活的改善基本没有多大意义。

  (3)医疗现状。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二元制,我国占人口大比例的农村公民并没有完全被列入医疗保险,因此。农村人看病基本都是自己承担,而由于农村的低收入,农村人基本上都有一个习惯,小病不看,大病不住院。而农村老年人又处于没有收入的状态,老年入的医疗费用还是由儿女承担,如果子女收入尚可,老人生病的时候还能得到入院治疗,但这也是在得大病的前提之下,至于平时的一些小病,老年人都习惯不治疗,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自行恢复。

  2、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1)家庭氛围方面。当前农村由于家庭架构的变化,过去的大家庭已经不复存在,往往是家里的小两口单过,老年夫妇自己生活。据调查,农村现在76%的家庭都是两代人分开过,这些家庭的儿女只是仅仅负责父母的平时物质需求,一般和父母精神交流很少,能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在农村就是孝顺的表现了,有些地方出现的虐待老年人现象,老年人和儿媳关系紧张,老人基本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甚至有的还存在打骂老人的现象。加之儿女外出打工,老人常年见不上儿女面,和儿女联系只能依靠电话,打电话成了老年人精神慰籍的主要方式。

  (2)精神娱乐方面。农村相比城市而言,文化娱乐设施比较匮乏,基本上没有什么图书馆、健身馆、以及人员活动比较集中的公园,因此就决定了农民的精神娱乐单调。年轻人的精神娱乐消费都比较匮乏。主要是看电视、聊天、打牌。和外界交流比较少的老年人更觉寂寞。

  (3)农村社团组织方面。农村由于基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农村基本不组织什么活动,除了党小组以外,也没有什么社团组织,老年人基本没有集体活动。

  二、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建立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的投入,加强社会救助的力度,并保证保障性分配真正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也可以放宽条件,扩大农村低保比例,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不断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医

  按照人的生理演变,人的一生80%的医疗费用在60岁以后,但目前大部分老龄人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主要因为经济拮据,无钱看病,有了病也只能“硬撑着”,身体机制的退行性改变以及疾病导致了老年期伤残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疾病是导致农民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大病、重病,治疗费用可能要花费掉农民多年的积蓄。甚至只能举债治病。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

  3、注重对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确保者有所乐

  目前大部分农村家庭往往注重的是对老人的物质赡养,而很少照顾到老人的精神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既要解决好老有所养,还要考虑好老有所乐,使农村的老龄化也同城市一样,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势头。鉴于电视、广播已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娱乐载体,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年观众的电视频道、电台频率,多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观看、参与的电视、广播节目。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式新模式,加强农村影院的建设改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村老人也能随时随地参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各种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比赛和活动。如老年体育趣味运动会、老年演唱会、老年健身操等,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令人堪忧。要改变、完善这种现状,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的投入,加强社会救助的力度,并保证保障性分配真正到位。此外,农村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既要解决好老有所养,还要考虑好老有所乐,使农村的老龄化也同城市一样,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势头。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515460/

推荐访问:养老现状及问题 目前老人养老问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