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龙虎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3篇

来源:经济论文 时间:2021-01-05 07:01:57 阅读:

【www.bbjkw.net--经济论文】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省份之一,其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较为显著的影响。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省龙虎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一、江西省旅游经过30年发展的现状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江西旅游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线,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出水平连续登上新的台阶。

  截止“十•五”末,江西省旅游产业已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十•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6.3万人次,年均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年均增长8.1%;接待国内旅游者1.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10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1亿元,年均增长14.7%。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09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和32.88%,比“九•五”末期增长99.52%和137.76%,分别完成“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12.48%和114.29%;旅游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GDP的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8%;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接待国内旅游者5057.93万人次,增长23.69%;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3%。

  首先,江西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其次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再次,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江西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江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较好的省份比,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江西省的旅游业与周围各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1997年江西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3万人,比浙江少67.8万人,比安徽少15.7万人,比福建少101.7万人,比湖南少16.8万人,只相当于广东的1.8%。其中接待外国人3.2万人,也大大低于邻近各省。江西的旅游业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来我省旅游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消费水平和逗留时间却低于周围各省。旅游的吃、住、游、玩、行、购等各个环节挖掘力度不够,能使游客多花时间,多花钱的项目还不多。1997年江西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只有0.45亿美元,仅相当于浙江的13%,安徽的70.3%,福建的7.3%,湖南的32%和广东的1.6%。

  到2001年江西旅游总收入161.3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0.703亿美元。是1978年的77.3倍(约91万美元),但只有湖南(第一位)的26%,只占全国的0.4%,总量较小。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63万人。根据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是湖南,其旅游外汇收入为2.7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50.46万人次;其次是湖北旅游外汇收入为2.0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78万人次;河南为1.3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6.56万人次;安徽也达1.0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8.09万人次;山西旅游创汇收入0.5947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78万人次;而全国各省平均达到5.7亿美元。江西创汇收入排在全国第25位,位列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山西。

  2007年,江西旅游总收入463.7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9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4万人次;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还是湖南,达6.4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20万人次;湖北4.1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32万人次;河南3.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8.08万人次;安徽4.24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06.43万人次;山西2.21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73.78万人次;江西处中部六省最后一位。

  由上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比于1978年,江西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纵向比较形势喜人。但是,跟周边省市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份比,形势是严峻的。

  江西旅游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形势逼人。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二、江西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障碍分析

  从历年来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正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了。

  (一)障碍之一:旅游产业管理的现行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行业,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构成。同时,旅游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仅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甚至彼此之间壁垒森严,宏观调控乏力。而现行的各地市、各景区、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人微言轻”,对本行业的全面管理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头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过去上下间、地区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协调和相互配合,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力。

  (二)障碍之二:现行旅游产业结构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旅游企业是市场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过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竞争。

  在江西省数百家星级宾馆酒店中,五星级宾馆只有5家,四星级宾馆45家;全省670多家注册旅行社中,只有一家南昌春秋旅行社是全国百强社,那还是得益于它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全国百强社第一名)在江西的唯一分社。“散、小、弱、差,经济效益低”是目前江西旅游企业生存状况真实写照。

  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如比较柘林湖和仙女湖,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加之观光游客在景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倾斜于交通运输,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此外,观光旅游的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旅游局对来华旅游者曾作过抽样调查,海外游客在华花费按旅游目的地分组统计,“观光游览”组消费水平最低。我省入境旅游每年接待几十万人次,但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这正是因为大部分游客是观光客。

  (三)障碍之三: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投入与产业是成正比的。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资金、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由于我省于我省财力有限,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力共举办旅游。

  江西2007年全年旅游行业共正式签约引进外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总额22918.5万美元,实际进资4808.08万美元;正式签约引进内资项目122个,协议投资总额109.794亿元人民币,实际进资75.739亿元人民币。

  而与我省相邻的湖南省,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对湖南省旅游业的投入总额在80亿元人民币以上。

  (四)障碍之四: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而江西疲软的市场现状,使得本身就不充裕的人才加速外流。

  根据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08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一名导游的年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0115元/年、14053元/年、11036元/年,平均年工资15068元/年;而与南昌消费水平相近的长沙市劳动主管部门早在2006年公布的导游工资指导价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2400元/年、14800元/年、11800元/年,平均年工资16334元/年,已经高于南昌2008年导游工资指导价。而导游的收入构成除了工资以外,还包括其他例如小费、佣金等,而这些又和该地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商品种类等息息相关。湖南尚已如此,那些旅游发达的省份就更不用说了。曾经就有一名江西导游直言,“以导游的辛苦付出而言,你认为这样的收入会有吸引力吗?”

  据有关部门统计,南昌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中,最终留省的只有15%左右,多数选择出省淘金。

  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一位在九江龙宫洞游览的游客诉苦:导游只会利用钟乳石开些无聊的玩笑,对钟乳石如何形成等专业知识却一问三不知。

  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约有三分之二未达大专水平;一线服务人员素质更低,多数是初中文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未经专业技术训练,难以适应本职工作要求。

  三、江西旅游业战略调整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产业地位,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江西省内有不少地方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症结。政府部门应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真正解决长期困扰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要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好的规划可以保证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规划指导上,要注重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整体形象上,突出江西是山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

  (二)强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增强旅游活力。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底子更薄,基础更差。旅游业关联性、依托性、综合性又很强,运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更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开展宏观运作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延伸。

  一项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分割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品的统筹开发,相反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等弊端。要理顺行政机关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和经济往来关系,消除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市场分割、经营壁垒等方面的弊端,以营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综合效益。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外引内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江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经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始终在低水平上竞争、重复和徘徊。面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部门、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体制障碍、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公平准入。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旅游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要改变单靠国家投资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好旅游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问题。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四)挖掘江西旅游特色,宣传促销,加大市场开拓。目前江西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处于观光旅游阶段,没有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业。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客源市场萎缩,也不利于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挥传统优势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发掘资源内涵、丰富产品类型、增强景区功能、开拓特色产品,使特色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支点。

  旅游是“形象”工程,又是“口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形象、口碑、人心固然靠自己的优质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但现实中宣传促销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旅游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市场定位和地方特色,做好江西整体形象的促销、江西特色产品和线路的推销。在保证重点和传统市场时,注意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促销经费渠道。

  (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培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行业、部门的兴衰。为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景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它可搞活旅游业的整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用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培育“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环境。

  江西省龙虎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是近郊的乡村旅游增长速度更快。文章分析了江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以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意向而受到推崇。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一轮朝阳。江西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同时这一区域的环境受污染程度也相对较低 ,生态保护良好 ,古文化、古建筑、各种古朴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区域 ,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保存地较为完好。浓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 ,为江西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江西乡村旅游的现状

  江西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重峦迭嶂、山势峻伟、中间盆地、丘原相间,北部地势最低,湖秋棋布,贯穿江西全境的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水系汇集于北部的鄱阳湖,山、江、湖兼有并密切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连依的生态大系统。

  江西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地表水资源为1416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为1422亿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生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163种,国家级保护树种68种,省级保护树种63种,珍稀濒危和保护动物2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二级保护动物86种,省级保护动物123种,仅鄱阳湖地区就有300多种鸟类,内有47种为国家级保护珍禽。江西森林覆盖率达53.3%,列全国第二位,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9648公顷,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绿地面积41.6公顷,在全国名列前茅;天然宜牧草地面积达5771万亩。

  江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有风光秀美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更有我们祖先辛勤耕耘留下的宝贵遗产。主要旅游资源有:井冈山、三清山、庐山、武功山等山岳景观;龟峰、龙虎山等丹霞地貌景观;鄱阳湖、仙女湖、柘林湖等江湖水体景观;靖安三爪仑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鄱阳湖侯鸟保护区等;婺源、乐安流坑等民居景观;景德镇、洪洲窑、吉州窑、七里窑遗址等陶瓷文化;佛教净土宗、道教天师世家等宗教文化系;赣南客家风情、围屋等客家文化;茶文化、傩舞、采茶戏、兴国山歌等民间文化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江西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样。有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即以村落民居建筑为凭借和吸引物,开发旅游项目。如以赣南客家围屋、安义古村、婺源徽派古建筑群等以古民房、古宅为凭借进行开发;南昌郊区则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凭借,来展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凭借和吸引物,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如萍乡的上栗傩神节和湘东春锣、赣南客家文化、兴国山歌节、信丰脐橙节、樟树药材节等;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屋、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庐山脚下的农家饭庄、上堡梯田等;综合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即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如星子县开发的温泉度假村,位于庐山之南的秀峰脚下,交通方便、环境幽雅清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二、江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缺乏整体规划。由于进入门坎相对较低,江西许多地区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没有对资源条件进行论证和规划,只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改动的结果往往是既不具备大规模观光参与的气势,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及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资源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根本不做加工就贴上了“乡村旅游”的标签,盲目上马、批量生产,这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缺乏。

  4.基础设施滞后。尽管精细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交通尤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江西许多地区都具有资源优势,但地处偏远,交通不通或通而不畅,去目的地需要几经辗转,使城市内的游客只能“望景兴叹”。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行业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都不能达到基本的标准,与人们期望相差甚远,便会使旅游者对欣赏自然美景的兴趣大打折扣。

  5.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对环境破坏严重。乡村旅游对于城市而言,是自然生态相对完美的区域。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只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前,乱占耕地、伐木采林、过度的商业化运作等等现象在乡村旅游地屡见不鲜,这样的乡村旅游开发是属于破坏性开发,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乡村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江西乡村旅游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乡村旅游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为避免景点建设中一哄而上和雷同建设带来的弊端,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专家为乡村旅游把脉,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同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必须把握几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避免程式化;二是贴近自然、保持乡土特色,避免城镇化;三要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四是统筹规划、配套设施到位,避免低档化。

  2.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乡村旅游产品、产业开发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可以实行“旅游接待证制度”,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评定考核;实行“上岗证制度”,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定期检查;实行“星级评审制度”。目前江西已出台《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推行评优活动,对条件较好、服务质量优秀的农户或单位进行星级评审,并挂星级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乡村环境保护草案、乡村旅游开发申请办法、乡村旅游经营者上岗管理细则、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条例等。通过采取这些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管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3.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我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因此,必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4.深度开发乡村旅游精特产品。各地应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深度开发乡村风光观赏游、乡村风情欢乐游、乡村生活体验游、城村文化互动游等乡村旅游系列精品,充分展示我省乡村独具魅力的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要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商贸旅游等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强化旅游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化。同时努力扩大乡村旅游商品和乡土特色饮食的研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省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

  5.进一步规范调整提高我省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我省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来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素质培训,并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乡村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民俗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郊区乡村旅游新突破,使我省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6.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注意保持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要保持乡村的特色风貌以及当地居民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对古村民居、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应保持原貌,妥善维护。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乡村景区、旅游农庄内的污水、烟尘、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应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把乡村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龙虎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省份之一,其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在江西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促进江西省旅游业提升发展。

  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一)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对于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休闲时间增多与旅游休闲意识增强,刺激全国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江西省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世界各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这也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以及国外市场。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在20世纪末期,国内外人均GNP收入水平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超过20个,并且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前8的水平,国内人均GDP水平更是维持在6,400元以上。此外,随着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变化也十分明显,尤其是近些年,在国家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各项发展不断增长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也呈现出更快的增长变化。仅以江西省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增长变化来看,全省可支配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1世纪初期已经达到2,300元以上,为旅游产业发展中居民旅游消费能力的支付提供了保障,也使旅游产业发展可行性更加显著。

  其次,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能够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差异平衡的同时,对外树立其更加显著和具有标识性的地方形象与特征,对促进地方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江西省在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中,就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规划,将旅游业作为全省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实现政府大力支持下的推动发展。

  (二)江西旅游业发展优势。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江西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的森林面积将近60%,生态环境优势显著,有着非常有名的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以及三清山等国家风景名胜区。其中,井冈山更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同时还有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被称为是候鸟的王国,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等等,都为江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支持。此外,江西省拥有全国闻名的“世界瓷都”景德镇,是我国乃至是世界的著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区,还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著名古文化建筑景观滕王阁、地方特色民居景观婺源等,在江西省先后出现过汤显祖、朱熹等著名历史人物等等,都为江西省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支撑。此外,江西毗邻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区,其独特优良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成为这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后花园”,而东南沿海城市的发达经济,也为江西旅游市场形成提供了相应的支撑,“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为江西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新的优势。

  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与政府支持下,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取得较为显著的呈现,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持产业。仅以2010年为例,江西全省的旅游接待总人数就在1亿多人次以上,旅游业发展总收入达到800多亿元,在全省GDP中占到8.5%以上的比例,并且在江西的旅游接待人次上,国际旅游人数更是达到110万人次以上,旅游产生的外汇收入在3.4亿美元以上,与全省历年旅游情况相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10年以后的最近几年中,江西省每年的旅游接待总人次以及旅游收入在全省GDP中占比,均呈不断增长的变化态势,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实力影响十分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旅游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突出的问题:

  首先,全省旅游总量较小、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比较弱。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其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情况呈现出不相匹配的问题,与河南、湖北以及湖南等我国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旅游收入排名相对靠后,并且作为全省旅游发展品牌的庐山、井冈山以及三清山等旅游景区,其竞争力也明显低于国内其他省市的同类景区。

  其次,在旅游发展中,各市县的旅游发展各自为政,互通较少,导致旅游资源低层次开发,对全省旅游发展推动较小。在旅游景区开发上,对跨区域景区的开发,由于受区域行政管辖的限制,在开发利用上沟通较少,导致景区的开发层次低,旅游发展效果不明显。

  最后,省内旅游企业规模比较小,对旅游发展的推动较小,也是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旅游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江西省旅游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其中用于支持全省旅游发展的五星级饭店不到10家,在全国中排名靠后,旅行社数量虽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其中全部工作人员不超过10人的旅行社数量就占到一半,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排名的更是只有一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动力支持明显不足。

  三、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对江西旅游发展优势与现状的分析,为促进江西省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水平的更快增长,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注意从政府战略规划角度进行全省旅游发展计划的编制,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方向与战略指导。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是结合江西省旅游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发展的优势在发展中并未完全发挥或者是充分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从资源优势的开发以及旅游管理完善、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功能分区等方面,加快完善和改进,通过邀请国内外产业规划与发展专家共同参与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向国内旅游业发展较成功的兄弟省份以及国外旅游业发展先进城市或地区,汲取优秀的发展经验,打造具有江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路线,以促进全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动旅游产业更大发展。

  其次,在全省旅游发展中,建立以特色优势旅游品牌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旅游发展中注意发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生态资源保护的旅游发展思路,打造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与产品,加大对于旅游品牌与优势特色的宣传推介,从市场运作层面完善全省旅游开发与管理、服务等,从而促进其发展与提升。

  再次,注意加强对全省旅游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人才与基础设施支撑完善层面,推动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引进中,注意发挥江西省旅游院校或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为全省旅游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尤其是随着国际旅游在全省旅游收入的比重增加,要更加重视对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以满足全省国际旅游项目发展的人才需求。此外,将旅游发展作为一种产品,从市场运营角度,注重对产品的推介、宣传,在加大国内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同时,注重国际旅游影响的扩展,同时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全省旅游企业现状,加强对酒店以及旅行社等旅游发展基础服务设施与企业的建设推动,同时加强全省交通道路的规划建设,满足旅游发展中航空、高速以及铁路等道路交通的需求。

  最后,注意对政府在全省旅游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管理进行规范,优化旅游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四、结语

  总之,对江西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有利于促进江西省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省经济建设与各项事业综合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与提升贡献力量,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515138/

推荐访问:江西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