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分析

来源:经济论文 时间:2020-09-15 22:00:20 阅读:

【www.bbjkw.net--经济论文】

从冷战结束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政党政治格局极其活跃,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分析

  2019年德国国内政治形势有四件大事,值得特别关注。第一件大事是四个联邦州的议会大选,西北部的不来梅州和东部的三个州,德国所有议会政党都参加了这次选举;第二件大事是所有政党5月份都参加了欧洲议会的选举;第三件大事是德国联盟党主席卡伦鲍尔(AKK)在7月份被任命为联邦国防部长,本来在这之前有一种传说她本人也曾经跟默克尔提出过,希望在2019年年底或者2020年合适时直接接任联邦总理,当一年左右联邦总理,然后以这一特殊身份参加下一届联邦大选;第四件大事是社会民主党高层人事变动。2019年6月份原来党主席纳勒斯辞职,经过6个月党内争斗,2019年11月30日选出了“双主席”制的领导人,男士67岁,女士58岁,某种意义上实际是个老人班子。

  我认为以上这四件大事集中反映了德国政治形势的几点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点,传统政党凝聚力大幅下降,得票率很低,基民盟只在不来梅州得票率稍有上升,在其他三个州都大幅下降,在欧洲议会选举中也大幅下降;社会民主党只是勉强保住了“生命线”。传统政党基民盟和社民党由原来政坛上的“舵手”变成了“和稀泥的中间人”,我认为这是很大的变化。

  第二点,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大幅度上升,而且成为德国东部三州新一届议会中的第二大政治势力,作为2013年刚刚成立的政党,目前有这样的选举政绩,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相当值得我们关注。

  第三点,绿党目前的形势,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绿党在我刚刚所说的所谓“4+1”选举当中得票率大幅上升,而且政治上的威望大幅提升,明显增强了绿党在德国政治舞台的话语权。随着目前德国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受到广大选民的热议,绿党在今后选举当中得票率还可能有所上升,甚至目前以社会民主党为头的左翼阵线,有可能变成以绿当为头的左翼阵线,也就是左翼党阵线的领头羊变了。若成为现实,这是很重大的变化,是二战之后德国政坛非常重大的变化。

  第四点,基民盟主席卡伦鲍尔目前任联邦国防部长,这给新一届联邦总理可能候选人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就是说卡伦鲍尔未必一定是下一届基民盟推出的总理候选人。按照中国人一般的设想,她是默克尔当然的政治接班人,今天看来未必如此。第一个原因,她在竞选党主席的时候,得票率就很低,勉强当上了主席,可以说在党内没什么政治优势。另外,她担任基民盟主席之后,其政绩、威望、口碑都相当不好,据我看到的一些德国民调,她竟然有两次民调只得了18%、19%,支持率很低,而她的对手默茨则得到49%的支持率。所以说,她的名望、口碑很不理想。还有一个原因,基民盟内部强手如林,竞争非常激烈,她在其他四五个人当中也没有太多优势,她未必就有很大把握成为基民盟下一届联邦总理候选人,这就为未来联邦总理候选人选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第五点,在纳勒斯辞职之后,社会民主党经过六个月之久的争吵和整合,最后在2019年11月30日选出了“双主席”,所谓“双主席”制,就是大事情由两位主席决断,这是比较奇葩的领导体制。新当选的这两位领导人是社会民主党左翼中的保守派,他们在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整合以及重整社会民主党方面定会困难重重。二战之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凝聚力比较强的时候,基本都是社会民主党的中间偏右的势力主导的,从勃兰特,到施密特,到后来的施罗德,基本上都是中间偏右的。我们当时讲施密特,说他是拿错了党证的社会民主党人,他是社会民主党党员,但他的政策主张都近似于基民盟,应当拿基民盟的党证,这个意思是说,在党内能够整合形成强大政治势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凝聚力、有威望的时候,基本是社会民主党内部中间偏右的势力主导。按照我的看法,左翼保守势力在党内的整合上会很困难,带领社民党在选民中争取更大的威信、形成更大的凝聚力,也就更不可能。而且他们的青年团的领导人也是左翼的,从党内一直到青年团都是左翼势力。在未来的联邦议会选举,不管明年什么时间或者是2021年秋天,该党的政治行情完全不乐观。社会民主党政治形势不乐观,就给德国国内政治形势带来严重不确定因素。

  德国政治发生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国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具体数字时间关系不讲。

  第二,中产阶层焦虑与不安,人数萎缩。1991年,中产阶层人数占德国人口总数的66%,2013年下降到61%,2018年下降到59%,人数正在萎缩。由于全球化加速了资本的流通,造成企业的迁徙,促使就业岗位变少;就业岗位变少了,但服务业增加了,所以德国总体就业状况不错,失业人口相对比较低。服务业就业率很高,但服务业工资比较低,而且实行的是行业工资制度,使得收入大幅下降。退休工资的改革也使得就业者的收入大幅度下降,1990年退休后可以拿原工资的55%,2000年只可以拿原来的52.6%,2010年只能拿52%,目前只能拿到48%,中产阶层的焦虑与不安,目前形成了“下滑的阶层”。

  第三,民粹主义的泛滥,使得德国东部五个州实际形成了三股实力,即第一是左翼党,是极左的;第二是德国选择党,民粹主义的;还有极右的Pegida。这三股势力构成了东部地区不和谐、不稳定,也是全德不和谐,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第四,基民盟和社民党等传统政党面对变化了的社会政治新形势,拿不出替代性的纲领,无法回应选民的诉求,凝聚力大幅下降,传统政党的转型难度加大,而且转型难度越来越大。

  最后再说几句关于德国外交政策方面的话。早前有学者就德国外交政策的动向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疏美挺欧”。“疏”者,“疏远”也。我认为这个判断,似可斟酌、值得商榷。我认为德国的外交政策顺序基本是:欧盟,跨大西洋联盟,然后是俄罗斯-东盟,然后是日本、中国和印度。2017年以来,德国与美国的矛盾,或者说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实际主要集中在五个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德国的难民问题,特朗普多次指责默克尔的难民政策;第二是贸易问题;第三是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第四是北约军费的摊派问题;第五是美国的“退群”问题。

  特朗普上台之后,德美关系或者欧美关系跌宕起伏,矛盾很多,默克尔发过不少的牢骚,也放过不少的狠话,最典型的大概是讲(大意),如果今后有事了,我们不要指望美国人会主动承担责任,欧洲人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句话是默克尔对美国讲的最典型的一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美国非常不满、发牢骚;二是对美国施加点压力。我认为她今年11月27日北约伦敦会议后,在联邦议院的那个讲话才真正、十分坦诚的讲了德国或者默克尔内心的东西,她讲我们现在还得靠北约,冷战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靠北约就是靠美国,她讲的很清楚。欧盟要成为世界上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首要的前提就必须摆脱美国的控制,而目前德国做不到,欧洲做不到。德国欧洲与跨大西洋联盟的三大战略支柱:(美国操控的军事同盟,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关税同盟、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同盟)至今没有重大变化。德国和欧洲也没有一点点“疏美”的战略举措,都是一些经贸层面、技术层面的你争我夺,双方都没有战略性举措,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第一就是保证这个国家自身的安全,第二就是保证这个国家的发展。外交可以讲得天花乱坠,但根本就是这两个。目前德国离不开北约,欧洲离不开北约!而北约核心是美国,这就是现实!离开现实,何谈“疏”呢。他们有分歧,但仍然处在千方百计挽救双边关系的状态。我认为,清醒的判断欧美关系或者德美关系,对确立我们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分析

  执政联盟的信任危机

  爆发于其成立伊始

  上一届(2005-2009年)德国论文范文政府是默克尔总理的第一任期,是一届“大联盟”政府.所谓“大联盟”,是指由德国最大的两个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共同组建执政联盟的组阁形式.而两党通常处于主要执政党与主要反对党这一竞争关系中,这一联手执政形式在德国政坛十分罕见.

  在其任期内,德国遭遇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默克尔总理的领导下,联盟党与社民党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带领德国走出了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德国民众认可.不过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在意识形态、核心利益等固有立场的分歧严重,政府内部对于有关就业政策调整、税务改革措施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许多法案、政策、改革措施迟迟不能出台,这与德国民众所普遍期望的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不相符合.联盟党把这一问题,归结为政府中的社民党在“拖后腿”,而如与其传统的政治盟友——自民党联合执政,类似现象就不会发生.当时在野的自民党在批评政府“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一再宣称,该党历史上就是联盟党的“最佳搭档”,与联盟党有许多相近的政治观点和执政主张,特别是该党明白以大局为重的道理,既会坚持本党的核心立场,又能保证政府的效能,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都是由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这一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9年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中,两党的宣传得到了回报,尽管联盟党得票率差强人意,但自民党却获得了该党历史上最高的得票率14.6%,在自民党的“鼎力相助”下两党所获议会席位刚好过半,得以联合组建新一届德国论文范文政府.

  然而,接下来两党间的联合执政谈判却旷日持久,与之前两党在论文范文前表现出的亲密无间的竞选宣传截然相反,也与选民们建立一个稳定、高效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经历了德国历史上最长的四周谈判时间之后,一份同样创纪录的长达134页的《联合执政协议》终于得以签署.最终,自民党在新一届政府中前所未有地获得了15个部长中的5席.

  在野党:印度执政联盟分裂

  漫长的等待与最终的结果激起了德国选民的不满,当初许多选民论文范文给自民党,是出于对一个团结、稳定、高效政府的期待,并不希望看到该党以此作为与联盟党讨价还价的资本,更不希望看到又一届争论不休、效能低下的政府.大选后的短短两个月内,自民党的支持率就下降了三分之一.

  在随后的联合执政中,联盟党与自民党又逐渐显露出了两党在降低税收、医疗保障改革、土耳其加入欧盟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德国民众对新一届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执政联盟的民意支持度继续走低. 政府迎合民意制定政策,

  民众并不“领情”

  进入2011年之后,尽管国民经济情况运转良好,但执政联盟的民众支持率仍难有起色.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后,民众担心德国的核设施发生同样危机,政府不得以立即废止才刚刚颁布的《延长德国核电站使用年限》;德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表决中投出的被普遍称为“不负责任”的弃权票后,政府的执政能力再度遭到质疑,支持率逐渐降入冰点.

  默克尔政府关于核电政策的“朝令夕改”,在利比亚问题上急于“撇清”的态度,反映了面对不断加剧的信任危机,执政联盟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即迎合民意来制定政策.然而德国民众对此却并不买账.

  从历史上看,德国民众早已习惯了一个立场坚定、决断果敢、充满个人魅力的领导人——一位“铁腕公爵”,.从近代的俾斯麦,到战后历任总理阿登纳、科尔、施罗德等都符合这一定义.但默克尔总理,却与她的几位前任不同,作为首位女总理,尽管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有着“铁娘子”的称号,但是德国许多民众却并不这样看待她.在民调中,65%的受访者认为默克尔总是避免表露个人的真实观点;85%的受访者希望默克尔在执政中表现出有清晰、明确的执政方针和立场.在默克尔的上一任期中,由于政府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切决策都以带领德国走出困境为前提,目标明确,民众对默克尔决策能力质疑之声不强.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过去,对默克尔是否具备足够领导能力的质疑声,越发高涨.

  当前,德国民众清醒地看到,尽管德国自身的经济运转良好,但是欧元区内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随时都会蔓延到德国.届时经济上严重依赖出口,政治上倚仗欧美同盟的德国,再也难以独善其身.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担心,德国民众对国家和自身的前景都充满了不确定与忧虑.许多民众和反对党都认为,欧盟内部解决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的方案中,德国出钱最多,却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希腊是否能够按照援助协议进行缩减开支改革也深表怀疑,强烈质疑政府是否能够在欧盟中承担好领导者的角色.

  执政党深陷信任危机, 德国政党政治恐将重新洗牌

  当前本届默克尔政府进入了执政中期,根据德国政党政治传统,自这一时期开始,执政党派就要开始考虑调整政策、招揽民心,为争取两年后的连任做好准备.可在执政中期,深陷信任危机,使执政党陷入了两难境地:为赢得民众支持,必须做出一些顺应民心的政治举措;可因此而做出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决策,却又引来了国内更为猛烈的指责与质疑.使得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面对镜头与媒体时,默克尔总理只得保留自己的观点,遇到敏感性问题经常顾左右而言他或给予模棱两可的回答,这又引发了民众对其缺乏立场、领导力不足的疑虑.对于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来说情况则更为糟糕,作为德国外交机构的负责人,自民党前主席、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对于外交决策方面的过失难辞其咎,民众对其工作满意度仅有20%,迫不得已他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再加上该党在核电、就业与税收等政策上的观点不得人心,自民党支持率跌落到德国政党进入议会的5%门槛以下,这意味着在下届大选中该党再度赢得大选、进入政府的难度很大.,

  当前的民调结果并不能说明默克尔及其联盟党无法蝉联下届大选,毕竟离真正论文范文还有两年时间,联盟党目前也还是德国支持率最高的政党.然而,从当前德国政党形势和支持率的走势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党政治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在历史上,二战后的论文范文德国政党政治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到两德统一,基本格局是走中间偏右路线的联盟党和走中间偏左路线的社民党两大党轮流同自民党组建执政联盟组阁执政,由于长期作为德国议会中“第三股势力”而存在,自民党多次在选举中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因此自论文范文德国成立至今62年的时间内,自民党作为“伙伴党”‘参与执政43年,是参政时间最长的党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环保意识的涌现,以环保、公正、平等、反战为核心纲领的绿党逐渐形成、建立并迅速崛起,终于在1998年大选中与社民党组建竞选联盟赢得了大选,首次成为了执政党.此后直到上届大选,德国政党斗争的基本形式都是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同社民党与绿党组成的竞选联盟,两个党团联盟之间的竞争,构成了战后德国政党政治第二阶段的基本局面.

  由于当前自民党支持率不断跌落,不但失去了以往能够作为“关键先生”左右选举的能力,与联盟党合作赢得下届大选机会也渐渺茫.而随着环保、反战、人权等意识在德国的民众特别是中青年龄段和知识分子阶层中越发深入人心,绿党自身政治纲领的日趋成熟,执政经验的不断丰富,.该党在德国民众中支持率不断攀升,渐渐脱离了单纯“伙伴党”的角色,已然紧随联盟党、社民党之后,成为德国今后最有影响力的第三大政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不断深化,一个以倡导网络资源自由共享、加强个人隐私、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新兴党派——海盗党应运而生.海盗党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让党员们在网络世界里充分行使权利,由此确定政洽立场;同时取消政党内常见的严格等级制度,在基层论文范文以及党务工作中建立“模糊的界限”.由于该党网络论政的意识形态与网络论政特性为广大中青年阶层所接受,在德国发展迅猛,自2006年9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德国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党.在9月刚刚结束的柏林地方选举中,海盗党获得了9%的选票,首次进入了德国地方议会.其后,全德范围民调也显示,海盗党拥有80/0的支持率,数月间提高了三倍,有望在下一届大选中进入德国议会.

  由此,今后的德国政党政治格局走向,将进入“两大一中三小”的基本形态,三大政党中联盟党拥有35%左右的支持率,社民党的基本支持率在30%左右,绿党有15-20%左右的支持率,而海盗党、左翼党与自民党的支持率在5-10%之间.

  一段时间内联盟党仍能保住其德国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由于自民党影响力下降,在下届大选中,两党将很难获得议会半数以上的席位,玖在联盟党必须努力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并考虑与其他政党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其中间偏右的政党路线与绿党支持左派自由主义社会政策在众多核心观点上分歧严重,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倒是与同是中间党派的社民党有一定合作空间,德国的上一届政府就是由该两大党共同组建的“大联盟”政府.

  社民党自从党内左派人士分裂出去与原东德的民社党组建了左翼党后,也失去了一部分支持者,但现在该事件对社民党的负面影响渐已消退,该党有望在下届大选中与联盟党一较高下.鉴于该党与绿党有较好的政治合作基础,只要在下届大选中两党赢得过半议席,将可顺利组建新一届政府.

  由于支持社民党与联盟党的选民数量十分接近,在下一届大选中绿党将会起到“关键先生”的作用,其得票的多寡将决定下一届德国论文范文政府的组成.

  外交政策饱受批评,地方选举遭遇惨败,领导能力受到质疑,政党和个人支持率跌人冰点,默克尔总理正经历着成为总理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而德国的政党政治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分析

  第一是关于政党格局的变化。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后,德国呈现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碎片化政党格局被进一步固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大主流政党继续走向衰落,第二,德国选择党已经在德国政治体系中站稳脚跟,第三,绿党实现了崛起。 从总体上说,我们可以从2018年以来的巴伐州、黑森州、不来梅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州、图林根州州议会选举以及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中观察到上述三种表现:从得票率上看,联盟党和社民党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例外:基民盟在不来梅州得票率上升4.3%),德国选择党和绿党呈现上升趋势(例外:绿党在图林根州得票率有0.5%的小幅下降)。在2019年的图林根州州议会选举,左翼党得票率第一,德国选择党得票率第二,位于政治光谱两端的左翼和极右两翼成为图林根州的第一和第二大政党,这样政党格局给该州的组阁带来困难,现在图林根州的政府还没有组阁完成。

  第二点,各政党现在都在尝试调整政策方向。比如基民盟为了内部的团结,为了政党的现代化,试图重新向右转;社民党其实在向左转,试图在社会公正、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社民党的传统领域重新找回话语权;绿党尝试在社会治理领域拥有更多的领导力;德国选择党在思考如何将东部的成功扩展到西部。所有政党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数字化等领域的问题。

  第三点,共识政治的传统受到侵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张力。主要表现在各政党无论在联邦层面还是联邦州层面,在进行组阁谈判过程中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变得非常艰难非常困难,但另一方面,共识张力仍然存在,有很多具体的表现,举两个例子,比如2019年12月社民党进行党代会选举之后,得到的结果没有大家预先设想的那么糟糕。社民党党所提出的改革主张涉及到调整最低工资、气候保护、基本退休金、基本保障的等等,没有提出要给联盟党一个红线,一个最后的通牒,都是说要坐下来谈,对目前《联合协议》进行改变,而没有放出特别狠的话,没有说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不行我们就要离开这样的话。所以共识的张力仍然存在。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所有主流政党到目前为止都选择不与选择党联合执政,无论联邦层面还是联邦州层面,我们还能够找到战后形成的政治共识的印记。

  第四点,政治精英的代际传承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德国政坛找不到特别突出的政治精英:卡伦鲍尔能否成为未来总理候选人存在不确定性,新当选的社民党双主席当选后在民众中的满意度不高,绿党的政治精英未来是否能领衔成为政治黑马进行下一届总理候选人选举也尚未可知。卡伦鲍尔虽然在莱比锡党代会上稳住了目前的基民盟,但其实民众满意度一直不高,而且在一些政治决策和事务处理方面,很多时候也不是非常明智。新任两个社民党主席在竞选期间给出的口径是非常左翼的,非常想脱离大联合政府,但等到选举之后就改调门了,重新调整了他们与与联盟党合作的口径。而且目前民众满意度不高(70%不满意,22%满意,8%没有投票)。在西方选举政治中,选举过程中的口径和选举后的政策不一样,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会不会受到惩罚,我们后面再去观察。

  下面再分三个方面谈一谈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点,民主参与率有所上升。

  1、从统计数据上看,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大选之后,在联邦州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选民的参选率几乎均高于上一届,多个选举中都有超过10%的增长,其中萨克森州的参选率提高了17.5%。从人数上看,萨克森州约有52.3万以前不参加选举的人,参加了本次州议会选举,而勃兰登堡州则有约有26.4万以前不参加选举的人,参加了本次州议会选举。萨克森州和勃兰登堡州共有以前不参加选举的34.8万选民为德国选择党投票。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随着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的形成和固化,一些原本对两大人民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持冷漠和失望态度的选民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兴趣,或为表达自身的诉求、或为表示自身的不满加入了投票的队伍。

  3、需要看到德国政党格局的变化和选民的民主参与是相互作用的,民主参与的人数增加是德国政党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反过来,德国政党格局发生变化后,又吸引了某些选民加入投票的队伍。所以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4、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认识到:虽然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增加了选举政治的不确定性,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覆盖了更多选民的关切,激发了他们寻求利益表达的热情,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有可能会发挥有正向的作用。从这个逻辑延伸出去,或许未来德国政党政治中还会出现新的黑马,为现代多元化的政治需求代言。

  第二点,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给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带来不确定性。

  碎片化政党格局带来了选票的分散,每个政党得票率都不高,这时候组阁就会出现困难,大家回想一下2017年大联合的组阁过程,以及目前还没有组阁成功的图林根,组阁的困难给德国政局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政党政治的变化给政府稳定性带来困扰。在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下,议会议席分散,往往是政党谱系中相去甚远的多个政党会勉强组阁,不但使组阁谈判变得困难,政府在维系过程中往往也会龃龉不断、分歧加重。这还会引发选民对政府更加不满,造成政府解散、重新选举的情况。目前对大联合政府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重大概只占30%左右,不满意和严重不满意的大概占70%左右,所以民众支持率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第三点,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给德国政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性问题。

  如果说两大人民党的衰落是由于他们没有适时地根据选民的需求,调整政党的政策供给的话,那么走在人民党道路上的绿党应该如何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呢?坚持维护核心选民利益的同时,扩大在其他领域的政策供给?那么其他增加了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纲内容的两大人民党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进行政纲的调整,绿党的主张又显然不符合东部州选民的需求。在东部取得成功的选择党,又如何将成功扩展到西部?仔细思考,无论是传统主流政党,还是绿党及德国选择党,在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下,都面临如何定位和寻找自身发展的政治空间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德国政党的发展我想给予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我认为未来或许会出现新的政党,由那些从老的政党脱离出来的精英组建,他们的优势是可以抛开历史的包袱,摆脱传统政治派别的束缚,以全新的、能够吸引当前选民需求的政治纲领重新搅动德国的政治格局。类似于马克龙重新组建的政党。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499567/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