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来源:法律论文 时间:2020-09-04 07:02:19 阅读:

【www.bbjkw.net--法律论文】

  公共卫生事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总的看,我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的法律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以供大家参考!

  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2020年,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指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疫情的发生与防控,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更是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与医疗行业的努力,更需要大众从行为到观念全方位的通力配合。

  比起具象的行为,观念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公共卫生而言,观念的树立与普及往往能更好地引导行为从个体到群体的蔓延,进而形成疫情防控的合力。纵观古今一系列重大疫情的防控过程,不仅能看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更能感受到人们公共卫生观念的变化。

  “卫生”这个词出自《庄子·庚桑楚》。千百年来,这个词在典籍的注解流传中,一直保留着“保卫生命,维护身体健康”之意。不过,在古代,人们并没有把卫生与疾病乃至疫病的防控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疫病都只被统称为“伤寒”。

  由于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的匮乏,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也是模糊的,甚至还认为疫病的发生是由于瘟神作怪或阴阳失序,这也导致古代的疫病防控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防范的现象。例如,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疫情之一的东汉末期的瘟疫,传染性强,发病迅猛,致死率高,肆虐50余年,导致人口锐减近六成,建安学派代表人物建安七子中,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都死于这场瘟疫。动乱之中,无论是政府军阀,还是黎民百姓,都不具备防控疫病的意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只有医者靠着不断摸索与研究,寻找治疗瘟疫的方法。这些医者中,最知名的当属“医圣”张仲景,他整理完成的《伤寒杂病论》不仅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后来,朝廷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的探索,人们也开始尝试在治疗的同时,以管理的手段进行疫情防控。例如,唐代长安的城市卫生设施已经很先进,有排除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地下水道;唐宋均有清洁水源、消毒井水的具体记载。据《南朝齐会要·民政》记载,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患者;而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大量官办养病机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宋代出现的以政府主导的现代公共卫生萌芽,像宋代商业革命后出现的原始资本主义萌芽一样昙花一现,而控制疫病的隔离手段也是以事后防护为主,且大多局限在小范围内,没有得到国家制度及行政上的维护与确立,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直到19世纪末,“卫生”一词连同现代意义上的卫生观念,以全新的形态舶来中国。先是日本人将中文语境中的“卫生”借用过去;随后,西方科学观念为“卫生”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再局限于防治疾病及维护健康,而更多的代表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国家面貌、科学进步、身体清洁以及种族健康等更多复杂内涵。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在华设立很多租界,并在租界内设立了卫生处管理租界内的公共卫生事务。1905年,清政府施行新政,也在巡警部内设立了卫生科。到辛亥革命以后,地方政府开始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创建。1912年广东省卫生处成立,李树芬被任命为处长。除广东之外,福建、杭州、上海等省市也采取了防止传染病传播、加强公共卫生的措施。公共卫生事业连同“公共卫生”的观念,在中国悄然兴起。

  这一系列事件中,普遍认为标志中国当代公共卫生事业出现和发展的,当属1910年伍连德控制并预防东北的鼠疫。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也是中国首次全面应用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中国政府首次领导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控鼠疫行动。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疫情,在疫情持续的6个月内,造成6万余人死亡。让疫情形势更为严峻的是,未知的病因与卫生防疫手段的缺失加剧了民众的畏惧与恐慌,给疫情的控制带来更大的难度。

  危急之下,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深入疫区。他根据对当地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的鼠疫杆菌,推断出东北鼠疫由旱獭传人到人传人的过程。

  当时,医学界认为鼠疫都是老鼠经跳蚤叮咬传给人的,认为控制重点应该是灭鼠。而伍连德则认为,在东北爆发的新型鼠疫是通过呼吸传染的,防疫重点应该是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隔离和保护是主要措施。在法国鼠疫专家迈斯尼沿用过往鼠疫防治方法进行工作却不幸感染,以身殉职之后,东北三省采信了伍连德的意见,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并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总指挥。伍连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医护人员和民众戴上他设计的伍氏口罩,随后采取了全面隔离鼠疫流行中心傅家甸,逐门逐户搜寻病人和疑似病人、设立隔离站、严格消毒等防控措施,还指挥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在这场浩劫中,颁行了中国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以及相配套的《火车防疫章程》《国际海港的检疫办法》等专门性行业规章和《检疫规则》《检疫章程》等综合性防疫法规。

  最终,这场鼠疫阻击战的胜利也向各地政府证明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重要性,更深入人心地向民众普及了公共卫生的观念。

  中國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另一大里程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伊始,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上,蔓延着血吸虫病、天花、麻风病、疟疾等各类传染性疫情。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应对不同类型、不同破坏力的疫情,组织领导小组,召集医学专家,研究病根,对症下药——不仅仅是治疗病症,更要找到病症的源头,一举消灭。

  例如,针对疟疾,采取“发现一个,控制一个”的策略,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对病人及其周围地区进行防蚊灭蚊行动,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全民预防服药。对病人家属及附近的人群进行血检,发现带虫者,及时予以治疗。

  针对血吸虫病,在治疗的同时,采取“灭螺行动”,将积极防治的措施和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相结合,抽干螺沟渠,疏通河道,清理粪便,扩大耕地。一时间,全民血防运动热火朝天。江苏省江都县结合灭螺工作积肥造肥可供5万余亩地施肥之用,同时扩大耕地面积238亩,疏通河道和灌溉沟渠10万公尺;上海市参加灭螺工作的军民4万多人,连日来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中用100多部抽水机昼夜不停地工作。到1958年底,全国已治疗血吸虫病患者430余万人,许多地区已经杜绝了血吸虫病的危害。

  此外,中央还成立了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专业疾病防治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卫生防疫科研教育机构、生物制品研究生产机构、药品研究生产机构,以及城乡各级医疗机构中的预防保健科室等,逐步形成从治疗向防疫、检疫、预防不断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业体系。

  除了政府的政策部署,民众公共卫生观念的加强也是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助推。

  1952年,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争期间的细菌战阴谋,新中国全面开展以消灭病媒虫害为主的爱国卫生運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工矿企业到部队学校,全民皆兵,举国动员。爱国卫生运动中,全国捕鼠1.2亿只,灭蝇1300多亿只,清理粪便1.6亿吨。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传染源,在这场运动中被基本阻隔。

  这场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将卫生知识普及给了普罗大众,促使人们改变了许多不卫生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卫生工作的认识,从内在观念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改善了中国的卫生条件。

  多措并举之下,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基本控制了鼠疫、霍乱、性病、丝虫病、麻风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和结核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公共卫生事业体系完成了从夯实基础到基本建立健全的飞跃,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医疗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潜心钻研,以身试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防疫长城。为了根治脊髓灰质炎,顾方舟博士喝下了中国第一瓶脊灰减活疫苗;为了根除疟疾,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将第一例人体实验用在了自己身上……2000年,顾方舟代表中国在WHO签字,宣告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2019年3月19日,国家卫健委评估组正式宣布江苏省达到了国家消除疟疾标准要求……从救治到预防到消除,中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

  不过,21世纪两场突然爆发的疫情——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英文缩写SARS)疫情及当下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又将全国人民对于公共卫生的认识引向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取得胜利的抗疫战不同的是,非典与新冠肺炎不仅爆发更为突然,传播速度更快,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恐慌,进而引发市场上与疫情防治关联商品的流通秩序紊乱,极大地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与社会秩序,更对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也让人们意识到,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治与管理,也是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公共卫生的概念,也从国家形象与国民健康上升到综合国力的层面。

  这也把公共卫生体系的概念从医疗卫生上升到政府的应急指挥、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协调联动以及全体国民万众一心通力配合等多方面。从抗疫时期的应急指挥统筹管理、医疗救治与研发、感染人员的隔离与防护、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战略部署,到事后的物资储备、设施完善、法律保障、档案整合、宣传教育等各个层面,都需要重新审视,高度重视,不断思考,与时俱进。

  2003年,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之下,我们成功阻击了非典病毒的肆虐,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我们见证了许多中国奇迹,留下了许多感人记忆,也看到了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当下,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看到了负重前行的逆行者,看到了管理有序的社区与城市,见证了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有些地方还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

  疫情阻击战终将胜利,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尤其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公共卫生意识的加强与观念的进步,也任重而道远。

  这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

  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春节前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进展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引起世界关注。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次疫情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考验,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考验。

  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疯牛病、口蹄疫……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面临着各种疫情的威胁。近几个世纪以来几次重大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都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是,人类社会也在同疫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近20年来,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性肺炎”)、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疫情的侵袭,人类在斗争中对各类病毒和严重病症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学研究不断进步,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日趋完善,国际合作也更加深入。

  这给了人类战“疫”到底的信心,也坚定了一定能赢的决心。

  知己知彼 沉着应对

  在与冠状病毒的斗争中,人类对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化。确认病毒、测序全基因组、分离毒株等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战胜病毒,需要先认识病毒。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样的新发病,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认知、不断积累知识的科学过程。”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介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正式立项。图为1月29日,工作人员演示疫苗研发实验过程。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1937年,冠状病毒首次从一种鸟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分离出来。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2019-nCoV,其感染的肺炎疫情,令人想起曾肆虐全球的SARS。引发SARS的SARS-CoV和引发MERS的MERS-CoV,都是冠状病毒。

  据介绍,此前已知的6种冠状病毒,都是从某个哺乳动物、野生动物开始传播,经过中间宿主,然后感染人类。此次疫情发生后,曾溯源SARS,成为国际上唯一成功分离到蝙蝠冠状病毒研究团队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很快投入相关研究。

  1月23日,石正丽团队发布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他们从早期5名新型肺炎患者体内,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发现其与SARS冠状病毒有很大的一致性,此外还发现该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基本相同。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了解不断加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至试行第四版。记者注意到,试行第四版中特别增加了流行病学特点介绍,强调“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从飞沫传播到接触传播,再到粪口传播可能性;从儿童不易感到人群普遍易感;从明显病症到感染后无明显病症也能传播……研究愈深入,人类对2019-nCoV的认识也愈深入。

  与病毒赛跑,防控措施也相应不断完善。国家卫健委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特别增加了“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描述,将具有流行病学史的非肺炎病例以及无流行病学史的肺炎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等纳入病例报告及管理。

  在与各类冠状病毒的斗争中,人类对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化,确认病毒、测序全基因组、分离毒株等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目前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另外,中国疾控中心正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筛选。

  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分离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李兰娟介绍,目前已成功分离7至8株病毒株,并可将之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研发。

  在世界各地医学研究机构的努力下,全球范围内已经测出了大约20个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它们都非常接近。”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冠状病毒不需要突变即可适应和传播。

  身经百战 历阶而上

  在一次次战“疫”中,人类社会提升了经验,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速度不断加快。

  面对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疫情,人类社会可谓身经百战,每一次战“疫”,战斗值和经验值都再上台阶,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速度不断加快。

  以中国为例,自2003年抗击SARS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并成功构建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

  记者梳理发现,2004年初就开通的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这一系统使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疾病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曾向媒体表示,通过专项实施,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菌以及4至5小时内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检测等多种综合检测方法与体系,拥有了一批国际前沿水平的防控技术。

  在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基于大数据的“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等,为疫情溯源、追踪传播路径、预测发展模型、助力资源配置等等提供了有力帮助。

  2013年迎击H7N9禽流感之战,在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3月28日收到病毒样品,3月31日就确定了病毒,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H7N9病毒出现并分享了全部序列信息及活病毒株,同时告知媒体和公众。4月1日起,诊断试剂迅速被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医院和研究实验室,随后诊疗指南迅速出台……世界卫生组织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中评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

  2015年5月,我国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也得到业界专家肯定。

  5月28日凌晨2时,一名韩国患者被送入惠州中心医院并被确诊MERS病例后,应急响应随即启动:病人被收入ICU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医院成立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及医院感染防控小组;29日,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组长的广东省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专家组。由于及时研判和科学应对,MERS疫情并未进一步扩散。

  2015年6月,由于新增确诊MERS患者均在医院内感染,韩国政府将医院管制列为重点。图为医护人员经过关闭的急诊室。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疾控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迄今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被称为P4实验室,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这样的装置。我国首个P4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已于2018年初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中国人将能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独立开展埃博拉、SARS、炭疽杆菌等烈性病毒研究。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过程中,该实验室所属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除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外,还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抗原蛋白的原核和真核表达。通过与相关公司合作,该所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IgG、IgM血清学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可作为除咽拭子病原核酸检测以外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全球参与 共同面对

  传染病的全球化呼吁更多国际合作。无论是疫情发生地还是其他国家地区,做好本国本地疫情防控、及时发布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分享科研成果,参与或接受医疗援助,都是胜利所需。

  近年来,传染病的全球化使得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这也加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共同意识,促使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

  战“疫”,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参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无论是疫情发生地还是其他国家地区,做好本国本地疫情防控,既是对一国一地人民的保护,也是对世界人民的保护;及时透明发布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分享病例信息、科研成果,是对共同战“疫”的贡献;参与或接受医疗援助,都是胜利所需。

  48小时内研发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72小时内下发全国;控制寨卡等传染病输入……回顾近几年,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

  2014年,世界谈“埃”色变。埃博拉风暴席卷非洲多地,肆虐的病毒导致2万多人感染,死亡人数过万。

  埃博拉疫情成为检验大国道义与责任的“试金石”。中国毅然站在了抗击埃博拉的最前列:第一个向西非提供埃博拉疫情专项援助、第一个向疫区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第一个用专机运送医疗防护物资,成为累计向非洲提供援助批次最多和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自主研制埃博拉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援建塞拉利昂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利比里亚埃博拉诊疗中心……

  与疟疾的抗争同样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有97个国家和地区近33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其中非洲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的约90%。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取的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在抗击世界性传染病疟疾中,青蒿素及其复合疗法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消除疟疾的工作模式,也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文件,向其他国家推广。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1月28日,他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再次强调,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谭德塞表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甄别出病原体并第一时间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为研制出病毒快速检测工具提供了可能。他还以最近德国快速发现、隔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例,说明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人类应对传染病传播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病毒变异的加快及人际交往的频繁又为传染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人类应对传染病的战役没有穷期。借鉴各国经验,理性面对现实、科学有效防控才是正确选择。

  在例行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克里斯蒂安·林德迈尔也表示,各国目前正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疫情,包括医疗检查、监测和监控等,这是可以接受的,但需以明智、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他将新型冠状病毒与目前欧洲的流感做比较时说,尽管流感流行,但欧洲民众仍然会参加会议或去现场看足球比赛。“人们对流感了解得越多,恐惧就越少。”他呼吁理性对待新型冠状病毒,不要恐慌。

  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本·富兰克林

  预防胜过治疗,这是对公共卫生事业最好的注解。

  18世纪到19世纪,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行进着,英国人创造了技术和生产力进步的奇迹,建造了超越时代的城市生活圈。当白金汉宫中的皇室,还享受着当时还是“新奇玩意”的抽水马桶时,伦敦的大街上早已是污水横流、病毒肆虐。

  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人口激增,使工厂、住宅、野厕共处一地;不健全的地下污水管网,造成排泄物无处可去。街道上的死水坑、成堆的垃圾、公共厕所的缺乏使得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细菌。

  水源污染、卫生意识差,使得传染病的传播如鱼得水,1831年-1854年,英国发生的三次霍乱大流行,其所致的人口死亡几乎每日都已一个令人“心惊”的速度上涨。

  在这种环境下,英国人痛定思痛,尝试通过立法改变现状。184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众健康法:1848年公众健康法案(The 1848 Public Health Act),在英国议会通过。

  1848年公众健康法案 来源:parliament.uk

  该法案第一次把疾病和恶劣的卫生条件联系在一起考虑。

  这也第一次让人们认识到疾病防治、居民健康,竟与我们平常勤洗手、修下水道、打疫苗等措施有如此深远的关联。

  然而,对于什么是公共卫生?中国人显然更有发言权。

  早在工业革命发生2000多年以前,中国秦汉时期的古人就有意识地创造了下水道“都厕”、洒水车等城市公共卫生设施。

  △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秦朝下水道

  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国人已经能从系统性防治的角度,辩证地提出人们应该在疾病爆发前就加强预防,从公共卫生入手防治疫病。

  再到我们童年都吃过的糖丸,它的研制者顾方舟老人,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疫苗的研制和推广中,挽救了不计其数的孩子免受病魔的侵害,创下了中国免疫的奇迹。

  糖丸疫苗

  在中国,公卫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严谨的医学知识,在疾控知识、社会管理、人文科学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现代的公卫事业,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内容都会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流行病学、人口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研究、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 都是公卫学生的必修课。

  公共卫生事业,考验的不仅是医疗水平,更是考验社会组织能力。

  在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更是兼具科技、统筹、动员能力于一体,成为了全球抗疫的新标杆,并与世界人民携手共克时艰,完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5月22日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成为关注焦点。

  历史上中国对疫病的认识和抗击措施,都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愧是一个善于斗争的民族,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人民的健康,已经成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代表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建议将武汉封城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两会开幕,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注重人民健康、完善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成为全国两会的关注焦点。

  ......

  新中国公共卫生模式

  ——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道路”

  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要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么衡量强国?晚清的中国GDP占世界的1/3,但人民生活积贫积弱,个体的健康和尊严无法被保障,也难以称之为“强”。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科技的作为综合实力指标,最好的体现就是最后是不是造福老百姓。人民健康才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中国,曾被错误地认为是东亚病夫,百年战乱积贫积弱,什么都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毛主席曾说:“中国那时是一穷二白”,但是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着人民健康。

  1950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上,中国就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新中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三大基本方针,把共产党革命成功的经验应用到卫生领域,是世界上独创的卫生制度。

  中国预期寿命走势(与印度、墨西哥比较)数据来源:WDI 200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先进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展,1990—2000年这10年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68.55岁延长到71.40岁,增长2.8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更是达到了77岁。

  2020年两会工作报告指出: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 都是保障公共卫生的关键措施。

  中国的文化理念当中,孩子健康成长,老人颐养天年,谁都不能落下,这种文化理念下的新冠疫情防治,诞生了诸如“收治患者不漏一人”、“应收尽收刻不容缓”的中国模式。

  这与遵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西方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美国,养老院成为“重灾区”,在明尼苏达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养老院中死亡病例占据全州死亡病例竟高达80%。

  69岁的得州副州长帕特里克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竟称“国家经济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

  4月29日,在美国纽约昆斯区的一家殡仪馆,装有遗体的纸箱摆放在房间里,准备运到外地。

  新中国,即使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都能推动健康政策,动员群众减少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们的优势。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岁)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9年数据库)

  同时,在公共卫生防疫的“中国道路”上,你还能看到中医的身影。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指出,在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两个多月时间里,累计收治158例病人,出院140例,其中中医辨证纯中药治疗出院88例,中西医结合出院42例,向世人展示了中医的超凡力量。

  除此之外、AI影像诊疗、大数据检测病例、智能机器人无接触送餐等本次疫情涌现出的“黑科技”,不断提升着我们公共卫生水平的上限。

  借助科技,未来中国的公共卫生水平还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 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只有经过严格的考验,人类才能持续进步。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促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

  ——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

  作为时常关注人类科技前沿的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说的话同样在印证中国科技在公共卫生领域所作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497870/

推荐访问:公共卫生体系研究 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