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专业学术论文二篇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10 18:00:05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摘要:低碳生活是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逐渐深入,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倡导节能、减排,环保的一种生活方式。现阶段,我国高校存在很多不低碳的现象,引导师生践行低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华】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专业学术论文二篇

低碳生活方式实现路径研究 篇一

  摘要:低碳生活是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逐渐深入,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倡导节能、减排,环保的一种生活方式。现阶段,我国高校存在很多不低碳的现象,引导师生践行低碳生活尤为迫切。教师在校园中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在高校中推行低碳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校师生;低碳生活

  一、全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和减少使用高碳商品,而形成的一种简约、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尊重自然、崇尚简朴、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不浪费、巧利用的生活习惯;更是一份保证子孙后代的资源不被过度消费的责任。低碳生活是21世纪应该大力倡导的全新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是杜绝浪费的健康生活

  许多人认为,低碳化的生活会降低生活品质,使我们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其实不然,真正的低碳生活强调的是摒弃过度的浪费和享受,并非要求我们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而是引导我们要吃得健康、吃的适当、吃的合理,拒绝浪费,回归生活的本真。因此,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低碳生活是与时俱进的时尚生活

  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它讲求的是一种格调,促使我们放松心情,减少浮躁,体验简单、宁静与休闲的生活。21世纪,简约就是时尚。低碳生活摒弃无谓的复杂,提倡纯粹而简单,正是一种简约、时尚的"生活方式。现如今,很多践行低碳生活的师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成各式各样的家居饰品,既节约了开支,又增添了生活的情调,同时还有环保的效果。真正正正品味到了生活中的时尚。

  (三)低碳生活是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生活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提出的重要精神。低碳生活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抵制高能耗、高浪费的现象,让我们自己在生活得惬意的同时也给后代留有生活的空间与资源。因此,低碳生活更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高校师生生活中的不低碳现象

  2012年10月,课题组成员成立调查小组,以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观察、访谈等方式对河西校区的师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师生在生活上存在下述不低碳的现象。

  (一)水电浪费严重

  在绝大多数学校中,教学楼的水和电,以及宿舍楼的自来水都是公共用品,是供师生免费使用的。但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对于水电资源的使用没有丝毫地顾虑:楼道里的电灯长明;宿舍中电脑经常开一天;洗手打肥皂时让自来水一直流等等,类似现象随处可见。为了更好地调查教学楼内电灯的使用状况,课题组成员以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为例,进行了实验观测分析。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共有8栋教学楼,其中主教学楼和十七、十八号楼教室每日不限制开放。小组成员分别在主教学楼和十七号楼(十八号楼与十七号楼格局相似,因此不做抽取)各层随机抽取两间教室进行调查,共有样本教室16间。在调查过程中登记了每间教室从早上8点到晚上21点之间每个小时的自习人数,电灯开启数量。观测时间为一周,得出下列结论。

  在所调查的16间教室中,主教学楼的平均自习人数仅占教室可容纳人数的10.5%,而电灯开启数量占到了电灯总数的75%;十七号楼平均自习人数占到教室可容纳人数的9.87%,而教室电灯开启数量占到了总数的87.43%。不难看出,教室的利用率非常低。因此,水电浪费严重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材循环使用率低

  课本是每个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校园中应用最广泛的物品之一。因此课本的重复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课本使用情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以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每个学年使用的课本数量及课程数量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上述表格仅仅是一个学院年耗费教材的数量。如果以上述表格进行估算,则天津科技大学本科共16个学院,共耗费课本总重量:11130*16=178080(kg)≈178吨。根据1吨纸=17棵大树=400kg煤炭=300吨水=400度电,我们可以估算178吨纸约为3026棵树,71.2吨煤炭,53400吨水,71200度电。这些量化结果虽是估算,但是不难看出,建立教材循环使用的平台可谓迫在眉睫。

  (三)文印纸张浪费严重

  文印店作为校园内最为繁忙的场所之一,不论何时,总有一番热闹景象。师生进行的文印具有种类广、数量多、频率高的特点,因此文印店也成了纸张浪费的集中地。此外,学校考试所印刷的卷子大多是单面,试卷和答题纸分离;学校办公室下发文件时,多是纸质文件,很多教师看完随手扔掉,也存在浪费现象。

  (四)饭菜剩余量大

  粮食浪费现象是高校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学生就餐时总是喜欢超额购买,餐盘中剩余的饭菜量大。以天津科技大学食堂为例,在一周之内被浪费的粮食约为一亩地半年的产量。放眼全国,若每位学生平均每天浪费1/3两粮食,那么每天在高校中浪费的粮食就有330多吨,全年的浪费将达到12万吨,这一数量足够67万人吃上一年。

  综上所述,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的高校在低碳生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低碳生活实现路径的建议

  (一)针对政府的建议

  1.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借助一些媒体平台对民众推广和宣传低碳生活。还可以增加和强化现有的低碳环保类节日,如植树节、戒烟日等,对民众的低碳知识进行普及。 2.完善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奖惩措施。中国人均碳排放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较低,但是近年来增速较快,因此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政府应对于企业和民众制定相关的低碳法律法规。如对低碳作业和环保类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或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对购买低碳节能产品的民众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同时对于排放大量污染物的企业给予相应惩罚,对于没有低碳意识的个人加强教育。

  3.政府机关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低碳生活榜样。政府部门应规范公务员和机关人员的行为,提倡低碳办公、低碳采购和低碳消费。从思想根源上对公务人员进行教育,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起低碳意识,在行动上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为民众树立正确的榜样。

  (二)针对高校的建议

  学校作为培养师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责任主体,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高校应把低碳知识的普及作为首要任务,尽快使师生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内涵。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通过广播、网站、校内刊物、橱窗等媒介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使师生增强低碳环保意识,加剧低碳环保的紧迫感,使其真正了解到当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的严峻现状,有利于高校师生早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2.给与正确的行为引导。对师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引,既是高校的本职工作,又是高校的责任所在。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等形式,对其进行行为引导:例如引导师生集体去教室学习,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对水进行二次利用;双面用纸或多用电子邮件等无纸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传真机;在校园内不定期开辟跳蚤市场,让旧书籍、生活用品得到再次使用。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师生了解到自身行为的小小改变,就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改变。

  3.改善硬件设施。对于高校而言,硬件设施上的节能减排,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如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如何打造一套节能环保的硬件系统,都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资金上的投入,还需要专家团队进行考察和设计,以及全校师生的大力配合。通过改造如太阳能热水系统,水循环处理系统等硬件设施,使师生体会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生活,使其切身实际的感受到低碳的生活。

  (三)针对师生的建议

  高校师生作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承担者,在培养自身低碳生活方式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丰富的低碳知识和生活常识。高校师生应注重学习低碳方面的知识,关注国际国内环境热点问题,掌握和了解丰富的低碳知识和低碳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倡导身边的朋友、家人和同学形成低碳意识,转变生活方式。

  2.注重生活细节的低碳化。实现低碳生活,需要高校师生从身边的琐事做起。例如洗手打肥皂时关闭水龙头;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戒除“面子消费”,避免过度包装;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徒步或骑自行车出门等等。低碳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做好这些细节,就能积累出可观的效果。

  3.践行低碳生活,为他人树立榜样。形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需要长期的坚持。高校师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在各个方面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践行低碳生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把低碳的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做起,从琐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社会大众普及低碳知识,宣传低碳生活,努力为社会民众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共同投身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从而在我国真正实现全民生活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王晨.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生活到来[J].现代商业,2010(04).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06).

  [3]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01).

  [4]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

会计专业学术论文: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二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494222/

推荐访问:钳工论文精华100篇 钳工技师论文题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