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沟植物]植物对植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18-07-07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篇一:[植物对植]园林绿化施工毕业论文

  如何做好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专业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园林绿化施工毕业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 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 园林绿化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而绿化施工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对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相关问题做了简单论述,以期同大家共同进步学习。
  【关键词】园林; 绿化; 施工; 养护
  1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1.1 施工组织设计
  好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是实现科学管理与协调各施工单位和工种等资源关系的重要的手段,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内容一般包含施工方案的制定、进度计划的确定以及现场平面布置等内容。其中对于施工组织机构、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工程质量保障措施、各材料的准备预案以及一些施工机械、劳动配置、安全防护等相关文件的制定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原则拟定。较常见的施工组织方法是网络计划技术与流水施工法,这些方法叫便于有效展开联系均衡的施工,利于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1.2 场地处理技术
  1)规划
  场地的规划是进行场地处理之前的计划,应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园林的生态设计,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有机结合,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化设计,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化的艺术设计,制定出相关垂直绿化与绿色建筑等立体设计。
  2)整理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做好场地的相关整理准备工作,将场地的杂草、建筑废墟、生活垃圾和砖瓦石块等有碍施工的杂物清除,如果没做特别强调,一般在场地已有的树木都尽量保留着。要按照规划图纸将地界线划定好,将地形做合理的规划,并对勘察周边的水系做好场地排水系统的布置,要结合灌溉和排水要求进行合理的坡度的整理。在对植穴等上方土的开挖、置换或倒置时,要和土壤改良结合,先挖然后加以补垫。
  3)场地土壤改良
  土质不好势必会影响园林绿化施工的所有工作价值,因而就需要对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土壤加以改良。同常,在对一片土地进行改良之前,用抽样方式统计 土壤的PH值,当土壤的PH值介于7到8.5之间时为理想种植环境, 在对土质不好的土地进行改良时,一般改良深度为80cm-100cm。改良土壤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的结团结构方式,并配以合理的排水以使土壤有良好的透气的环境,常见的具体方法有深耕晒垡、有机施肥、整平地面、客土抬高、底部设置隔离层和渗管等。
  1.3 栽培技术
  1)栽培时间
  跟农作物一样,绿化植物的生长也是有规律的,对植物的栽培就需要按照其自然规律。常青树移栽时期一般为2到5月之间或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而落叶树一般是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天发芽期间。而也有很多原因,落叶树会在反季节时期被移栽,这时就需要根部带土,并配以适当的枝叶修剪和浇灌。不同种别的花草的移栽以及种植,需要具体结合其自身情况,移栽原则是保证成活率较高的前提下,让其恢复时期尽可能地短。
  2)配置植物
  植物的配置如同作家作画一样,在考虑到不同植物最适应的生长环境的前提下,讲究不同植物之间色彩协调搭配与美观,结合园林主题,创造相应园林意境。一般着重考虑到改植植物的周围植物融合度的处理、整体视觉衔接的布置、具有微重叠的单体植物的布置、落叶与开花季节色调的搭配布置以及保持色调和种类等比例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
  3)造景
  现代造景技术主要有对植、林植、群植、列植、孤植、花坛、花群、花丛和植物专类园等。乔木、草本、藤本等植物本身的线条、色彩、美感、形体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植物群独有的时空表现、空间分割、地形改造、景物衬托等功能为景观艺术表现创造了条件。通过树丛、树群、花坛、花群、孤植树等组合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是构建园林绿地的基本方法。植物造景以适地适植物为前提,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做到观赏性和生态性相结合。
  1.4 养护
  1.4.1 园林养护措施
  后期的园林养护实现并维护绿化目标的重要环节,其可以减少植物的危害情况,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利于景观优美状态的维持。通常除了翻土施予有机肥、除草排杂、通水保湿和防冻等措施之外常用的养护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名木古树的养护。对名古树木,应建设栅栏,配以松换土、排灌水、顶吊枝、树干固定、防虫防病等养护技术加以养护。一般对新植植物实施早晨浇灌易于提高成活率,同时避免浇灌水之后植物被风刮倒,可在移植较大植物时埋入5到6厘米,长2两米左右的支柱。同时可在名贵树上设观察点,做好记录,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诊断措施。
  ②多年种植物养护。结合植物不同部位的具体情况加以配置相应的有针对性地杀虫药,频率为一年2到3次,杀虫时间选择在连续几天无雨、有阳光的时段,对多年植物的枝、叶、根等部位加以杀虫,要杀透,综合配药,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同时注意对较高大的植物要着重其根部的防治。
  1.4.2 绿化养护要抓住并需着重注意的主要细节
  ①植物的养护是伴随园林绿施工全过程的。在植物最开始被种植或移栽时,为了达到植物水分运输畅顺与平衡,需要尽量避免根系受损。一般为了冠部失水,会对植物冠部进行修剪。为了保障植物水分充足,一般可以对植物的叶面进行喷洒、对植物进行遮阴或者用湿草绳缠绕树干等方式,植后并注意浇灌水。
  ②养护工作要以设计理念为中心。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起到绵上添花,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同时,养护要从实现满足功能、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来对设计进行再提升,以弥补园林设计的不足。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园林绿化工程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接到施工任务后,要及时成立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由政治素质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选担任。
  2)规划施工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确定图纸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项目经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科学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3)制定制度和规范。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时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和规范,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4)选用优秀人才。项目经理要选择精通园林绿化专业、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人才进入项目经理部。
  5)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承担责任,就是因为有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作基础。
  6)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
  结语
  园林绿化工作是美化城市、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并让人类更进一步亲近自然的重要方法,我们应将城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景观植物的科学设计中,力求做出精益求精的园林绿化设计,并配合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以求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金德钧.施工项目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二:[植物对植]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

  植物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奇妙的,他们并不像动物那样能跑能跳,而是随风摆动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篇1
  今天,我刚从香港回到杭州。一路上,我心事重重。虽然在香港玩得很开心,可是我的植物却不知道怎么样了。回到家门,我顾不上收拾行李,就立刻奔到我的盆栽番茄和黄瓜面前,去看望他们。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植物们因为长期没有喝到水,全部病怏怏的。叶片泛黄,叶子也有气无力的耷拉了下去,靠在花盆沿上,那张开的叶子就像一双手,向我哀求着:“主人,请给我点水吧,求求您了,不然我就要渴死了!”
  我非常珍惜我的植物们,现在看着他们受苦,我怎么能束手旁观呢?于是,我赶紧奔进厨房,把满满的一桶水,一股脑的全部浇在植物上。水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把植物们又变得生龙活虎。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下次一定不让植物们受苦了!
  这时我才发现,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生长后,它们都已经长大了,是青少年了。尤其是黄瓜,它最大的一片叶子已经跟我的手不相上下了。番茄也是,它的叶子多而茂盛。一根茎上差不多已经长了二十多片叶子,就像一片袖珍型树林。
  植物们,你们一定要快点长大。等你们结果后,我还打算尝尝你们的果实呢。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篇2
  我家有一盆与众不同的花,它的特别之处是:它的花和叶子不是长在一起的,是一个茎上长花,而另一个茎上长叶子。它的叶子像深紫色的蝴蝶,花苞是外面绿色里面是浅紫色的,每个茎可以开七八个花。
  第一天有一些嫩嫩的花苞像马路上的灯泡,有一些花含苞待放,还有一些全开了的像小小的紫色喇叭。
  到了晚上叶子向下合拢像在睡觉,花也合拢花瓣还垂下头也进入梦乡。
  早晨叶子又向上好像伸腰做运动,花也张开花瓣了,好像在迎接太阳。
  下雨的晚上,叶子向下紧紧的合拢,花瓣也紧紧的合拢,好象在取暖。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篇3
  我观察的是一棵可爱的小树苗,在每天傍晚,都会摇一摇身体。
  第一天,我来到它的旁边惊得哑口无言,因为它长高了好多,小树好像在说:“是吗?”。我拿出水壶给它浇水,希望它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天,我垂头丧气,因为它没有变化,可它却给我唱歌,“沙-刷-沙”,可动听了!我又有信心了,还蹦蹦跳跳给它捉了两只蚯蚓呢!
  告诉你们,我家还栽了一颗小苗呢!两片绿油油的大叶子,可爱极了,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还有一颗小树,上面有些叶子看上去干巴巴,还有一些叶子还是嫩绿的。
  第四天的下午,我健步如飞地来到树苗旁,因为我要给它们取名字,一颗叫“莎莎”,还有一颗有两片叶子的叫“小可爱”,好听吧?这时,“莎莎”摇了摇身子,得意洋洋似的。
  这一天,我带着憧憬和希望来到“莎莎”和“小可爱”旁,想你们一定渴了吧,我给它们浇水,它们冲着我微微点头,我满面春风,兴致勃勃,可开心了。
  第六天,晚上微风习习,小树苗有点冷吧!我给它浇点水,它说:“谢谢你!”。一阵风吹来,小树在频频点头。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篇4
  我的观察日记非常详细,不信你看!
  我观察的种子是一个可爱的大蒜。第一天,也就是9月10日,我还在想种些什么呀!于是我就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种大蒜种的种子,我甜甜地笑了,然后我拿出了一个大蒜往土里种上了。我看见姥姥种的花都十厘米了,就对着种下的大蒜说:“你一定要追上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呀!”过了两天,大蒜非常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于是就使出吃奶的劲向上钻,不一会就钻出我花盆。
  第二天,我观察小蒜苗正在和大哥哥、大姐姐比赛跑步,它好像在说:“主人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能成功。”
  第三天,它已经长6厘米了,而姥姥的花还是10厘米,几乎她种的东西都没升高。我非常高兴,因为还长5厘米就比姥姥种的花要高了。想到这里,我连忙给大蒜浇了很多水,我心里想:你一定还要长啊!要长的很高很高,我要把你拿到楼下的土地里种,你还要结果,然后,我重新再种植,它们一定比你长得还要高。小蒜动了一下“头”,好像在讲:别小看了啊!
  你看,我的小蒜苗是不是很可爱!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篇5
  今年的植树节,我尝试用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栽种了一盆爱心草。告诉你们,那可是无土栽培哦!你们一定会问:不用土,你用什么?水吗?不,我用的是当今最流行的陶碳球栽培,它的全称叫“陶碳球负离子植栽”。用陶碳球栽培的特点是干净清洁,与水接触后会自然散发负离子净化空气,还有水质净化功能,无菌不长虫,让植栽美化更洁净。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呢?
  开始栽草啦!我先把绿、白、红三种颜色的陶碳球搭配倒进一个没有破碎的小玻璃容器里,加水至陶碳球等高,让陶碳球完全吸收水份,再将爱心草的种子均匀地撒在陶碳球上,每天浇水一次,注意水份保湿,接下来,我们就尽情期待着这些小草发芽、长叶吧!
  第一天,种子静静地躺在陶碳球上,只是觉得体积稍微能变大些,再没觉得有什么异样,我有些心急了。两天以后,三三两两的种子开始结伴吐出白白嫩嫩的小芽了,我好兴奋啊!之后,种子大面积发芽,小芽开始慢慢变绿,到第五天的时候,种子已经变成长有两片叶子的小苗了!可以想象出我的心情有多激动!
  现在,过了半个多月了,我的爱心草每天都在成长,心形的叶子越长越大,白色的根须越扎越深,它每天都会带给我惊喜,带给我快乐。
[植物栽培的观察日记]

篇三:[植物对植]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植物基因工程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条件
  (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3)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和特性
  (4)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T-DNA、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5)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机理
  (6)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
  (7)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及报告基因
  (8)根癌农杆菌的转化程序及操作原理
  (9)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
  了解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特性掌握T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植物载体构建原理,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类型。
  重点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植物载体构建原理
  关键点
  转基因植物的获取和检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材分析
  主要教具和设备材料
  投影仪、电脑、常规教学设备板书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
  教法 思考题
  1.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
  2. 根癌农杆菌转化程序?
  心得
  在自然界的许多双子叶植物中,常常发生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生长的病害——冠瘿。已知90多科,600多种双子叶植物都能感染这种病。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此病不敏感。70年代中期,世界上几个实验室发现诱发肿瘤的根癌农杆菌中含有大量的诱瘤质粒Ti(tumor-inducing plasmid),且证实了肿瘤的形成正是由于pTi中的特定片段——T-DNA转移并稳定地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的结果;由于其上载着的冠瘿碱合成基因和激素合成基因表达,因此分泌冠瘿碱并形成肿瘤。人们就把这种冠瘿的形成过程称作天然的植物细胞转化系统。
  农杆菌将自身的DNA插入植物细胞诱发肿瘤只对其本身是有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农杆菌诱发植物细胞合成冠瘿碱为自己提供食物。植物自身不能利用这种物质,只能为它的合成付出代价,别的细菌也不能利用它,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农杆菌能分泌分解冠瘿碱的酶,将这些特异产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来利用。
  肿瘤的产生是由于T-DNA上的激素合成基因所致,刺激细胞生长而产生肿瘤,这是T-DNA转入的一个副产品。
  Ti质粒给自己设计出一套为其自身存活的非常优秀的进化格局:它感染植物细胞,使之出现愈伤组织增生,后者便产生出供带有Ti质粒的细菌用作能源、碳源和氮源的冠瘿碱;而冠瘿碱的产生又可激发Ti质粒转移到原先没有存在这种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中去,如此周而复始得到不断发展。
  Ti质粒是一类理想的植物基因工程载体,通过它们可以将外源DNA转移到植物细胞,并再生出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 Ti质粒还具有若干其他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
  (1)T-DNA能够进行高频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的DNA通常是以未发生变化的完整形式整合到植物的核基因组上。
  (2)Ti质粒不存在包装限制问题,大到50kb的外源DNA也能顺利地包装与转移。
  一、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
  据载体的功能和构建过程,可把有关载体分为四大类型(九种载体)。 克隆载体、中间载体、卸甲载体、转化载体
  据载体的功能和构建过程,可把有关载体分为四大类型,九种载体。
  1、克隆载体(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
  通常由多拷贝的E.coli小质粒为载体 功能:保存和克隆目的基因。
  2、中间载体又分为中间克隆载体和中间表达载体。
  中间克隆载体:由大肠杆菌质粒插入T-DN段及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构建而成。
  功能:构建中间表达载体的基础。
  分为:中间粘粒载体、质粒粘粒愈合载体、基因标记载体。 中间表达载体:含有植物特异启动子的中间载体
  功能:作为构建转化载体的质粒。
  3、卸甲载体
  解除武装的Ti质粒或Ri质粒。(onc+ -------- onc-) 功能:作为转化载体的受体质粒
  4、转化载体
  最后用于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载体,亦称工程载体。 它是由中间表达载体和卸甲载体构建而成。
  分为一元载体系统(顺式载体)和双元转化载体系统(反式载体)。 一元载体系统包括共整合载体和拼接末端载体(SEV)。
  二、根癌农杆菌Ti质粒
  1、Ti质粒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1)类型
  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分子量为95~156 x 106D,约150 ~ 200 Kb长。根据其诱导的冠瘿碱种类不同,Ti质粒可分为三类: 章鱼碱型(octopine):pTiAch5, pTiA6NC, pTiB653, pTiAg162 胭脂碱型(nopaline):pTiT37, pTiT38, pTiC58
  农杆碱型(agropine)和农杆碱素型(agrocinopine)或琥珀碱型(succinamopine)
  (2)结构和功能
  各种Ti质粒都可分为四个区:
  ①T-DNA区(transferred-DNA regions):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的一段DNA。该DN段上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②Vir区(Virulence region):该区段上的基因能激活T-DNA转移,使农杆菌表现出毒性,故称之为毒性区。T-DNA区与vir区在质粒上彼此相邻,合起来约占Ti质粒DNA的1/3。
  ③Con区(region of replication):质粒结合转移位点编码区,该区段上存在着与细菌间接合转移的有关基因(tra),调控Ti质粒在农杆菌之间的转移。冠瘿碱能激活tra基因,诱导Ti质粒转移,因此,称之为接合转移编码区。
  ④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该区段基因调控Ti质粒的自我复制,称之为复制起始区。
  3种成分与Ti质粒肿瘤诱导有关:
  T-DNA:它可转移至宿主细胞,是一种可移动因子。
  毒性区:vir基因可产生转移活动蛋白,对增强植物细胞的转化是必须的。 土壤农癌杆菌染色体基因:间接参与转化,负责将细菌细胞接合于植物上。
  2、T-DNA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1)T-DNA的结构特点 长约23Kb
  在T-DNA的5’和3’端都有真核表达信号,如TATAbox,AATAAbox及polyA等。
  T-DNA的两端左右边界各为25bp的重复序列,即边界序列,分别称之为左边界(BL或TL)和右边界(BR或TR)。该25bp边界序列属保守序列(TGACACGATATAT TGGCGGGTAAAC)。通常右边界序列更为保守,左边界在某些情况下有所变化。左边界的缺失突变仍能致瘤,但右边界缺失则不致瘤,这时几乎完全没有T-DNA的转移,这说明右边界在T-DNA的转移中的重要性。
  胭脂碱型肿瘤,为一连续的一段序列,长约23.4Kb,有肿瘤系,仅一个拷贝,有的T-DNA是多拷贝的。
  章鱼碱型肿瘤:T-DNA分左右两部分(TL-DNA和TR-DNA),各自带有左右边界序列。左区的顺序变化不大,长度约13Kb,通常一个拷贝,但也有几个拷贝首尾相连排列。含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和致瘤基因。TR-DNA较短,长约6-7Kb,拷贝数达数个 或数十个,有的肿瘤系中没有TR-DNA。TR-DNA编码5个基因,如甘露碱和冠瘿碱合成酶基因。
  (2)T-DNA上的编码基因及功能
  章鱼碱型和胭脂碱型T-DNA的转录有下述共同特点: T-DNA的两条链都是有意义链;
  T-DNA上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启动子; 基因的转录由植物细胞RNA聚合酶II完成;
  T-DNA具典型的真核生物RNA合成起始和终止的调节信号,在其5’端转录起始处有TATA和CAAT盒。另外,至少在5个T-DNA基因中发现有一个8bp的相同顺序(TTTCAA GA),同时AATAAA加尾信号也在同一条链上发现。
  植物或农杆菌中可能有甲基化或去甲基化的调节基因活性。 3、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毒性区的大多数基因产物都控制T-DNA的转移,这个区域的突变往往导致农杆菌感染植物能力的下降。
  (1)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
  章鱼碱型Ti质粒:Vir区大小为40kb,含有VirA、B、C、D、E、F、G、H(PinF)等8个操纵子,共24个基因。大多数操纵子含有多个基因VirA(1)、VirB(11)、VirC(2)、VirD(4)VirE(2)、VirF(1)、VirH(2)。
  胭脂碱型Ti:有7个操纵子,少一个VirF,它们的第一个操纵子也不同,章鱼碱型Ti是VirH,而胭脂碱型Ti是Tzs,其功能也不同。 Vir区基因的表达有两种方式:
  组成型表达;在无植物诱导分子存在下依然保持一定的表达水平,virA,virG、virH 诱导型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必须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时,在植物受伤组织分泌的信号分子作用下才能启动表达,如virB、C、D、E
  virG虽属于组成型表达,但有植物信号分子存在下表达量提高10倍,也具诱导表达特性。
  (2)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的功能
  ①Vir A 单个基因,2.4kb,仅编码一条多肽。Vir A编码一种结合在膜上的化学受体蛋白(92KD),可直接对植物产生的酚类化合物感应,是一种感应蛋白。
  Vir A的活化:当AS与Vir A的受体部分结合后,会使整个Vir A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其C端活化。Vir A蛋白的胞质区有自激酶的功能,可在保守的组氨酸残基上磷酸化,从而Vir A蛋白被激活。激活后的Vir A具有转移其磷酸基至Vir G蛋白的一个宿存的天冬氨酸残基的能力,使Vir G蛋白激活。
  ②Vir G Vir G ,只有1Kb,单基因,编码DNA结合蛋白,其C端有DNA结合活性,N端具有磷酸化的酸性结构。
  从总体效应讲,Vir G基因是属于组成型表达的,这对于细菌迅速地将外部环境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十分有利。
  当磷酸化的A蛋白将其磷酸基转到Vir G保守的天冬氨酸残基上时,使Vir G蛋白活化,活化Vir G蛋白可以二体或多体形式结合到Vir启动子的特定区,从而成为其它Vir 基因转录的激活因 子,打开Vir B、C、D、E、H等几个基因。Vir A或G突变后会减弱或完全失去对其他Vir 位点活化的诱导,VirA及 Vir G 的这种调控作用被称为双因子调控体系。 ?Vir H、Vir F及Tzs
  这些基因对质粒是特异的,在章鱼碱型中有Vir F、Vir H,在胭脂碱型中有Tzs。
  Vir H:对植物产生的某些杀菌或抑菌化合物起解毒作用,从而使自身生不受抑制,可增强致瘤能力。
  Vir F:编码一个23KD蛋白,通过Vir 系统传递到植物细胞中,对T-DNA起运输作用。
  Tzs:大部分胭脂碱型菌株的Ti质粒上均有Tzs基因,转运玉米素合成酶基因,在细菌中表达后将玉米素分泌到细胞外。该细胞分裂素被植物吸收后,能促进农杆菌感染部位的植物组织脱分化和细胞分裂,提高植物对农杆菌转化的感受性。
  三、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机理
  1. T-DNA的加工及转移
  首先在下链25bp重复序列的右边界左起第3和第4碱基间剪切,从缺口的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并一直延伸到左边界第22bp处。置换出原来的下链,形成ssDNA,即T链。
  VirD蛋白的功能:VirD1及 VirD2分别编码16KD和47KD蛋白,与T-DNA的加工有关,决定在边界重复序列的特定位点上形成切口,产生T链断裂。 VirD2蛋白的功能:①特异剪切,并与T链的5’端共价结合。②导向功能;
  2.T链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及VirE的功能
  T链必须横向跨越细菌细胞膜、细菌细胞壁、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膜及核膜才能整合进植物基因组。
  T链以一种DNA-蛋白复合体(T复合体)的形式存在。
  目前已知至少两种Vir特异蛋白即VirE2和VirD2与T链蛋白复合体的形成有关。
  VirE2的功能:编码ssDNA结合蛋白,该蛋白可非特异地一与任何ssDNA结合,通过与T链非共价结合,VirE2可包被T链形成细长的核-蛋白丝,使ssDNA抗3’和5’外切核酸酶和内切核酸酶。
  3、T链复合体通过细菌细胞膜的转运及VirB的功能
  (1)VirB的功能
  VirB启动子有11个基因,大多数编码跨膜蛋白或膜结合蛋白,能在膜上形成一种类似细菌接合转移时从供体菌转至受体菌所必须的结构——接合孔或性毛。T-DNA通过这种孔由细菌进入植物细胞。同时,VirB也可能起运输和提供能量的作用。 按功能,可将VirB蛋白分成五类:
  R:在内膜上或内膜内的某些蛋白,可能作为T复合体的受体;
  A:此类蛋白可能作为能源,作为一种ATP酶促进T复合体被泵出细菌细胞,VirB11可能是这种A类蛋白。
  C:形成通道的作用,如:VirB4是一种富集蛋白,无疏水区,无信号肽,可能在T链转运中起一种结构作用,形成至少一部分特殊的通道结构。
  S:载体蛋白,起运载T 复合体穿过通道的作用,这类蛋白可能与所有膜成分(内膜、外膜及周膜)有关。
  P:位于外膜上,可能作为结合植物细胞膜的一种受体。
  (2)T复合体向植物细胞核的转运
  VirD2可能以一种极性方向,将T复合体定向至核孔,而VirE2则作为一种促进因子,保证很长的T复合体在进入核孔时不受干扰。 在T-DNA转移过程中,VirD2具有火车头的作用,牵制T复合体以5’端到3’端的方向向核迁移,而VirE2则只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未折叠的长形T复合物不被打断,并方便其向核运动。 已知VirE2-ssDNA可以抗拒内切酶的作用,如核酸外切酶VII对VirE2-ssDNA降解能力将相当于对ssDNA的6%,对S1核酸酶的效果也相似。
  4、细菌染色体上与T-DNA转移有关的基因
  目前已知农杆菌染色体上有10个基因与T-DNA转移有关,它们主要涉及细菌与植物细胞的接触和细菌向植物伤口的趋化性。
  chvE——编码一个葡萄糖和半乳糖结合蛋白,主要结合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单糖;可能由于识别植物受伤产生的糖单体,导致细菌向植物伤口的趋化性;在低pH值、磷酸饥饿条件下启动VirG表达。
  chvD——编码一种细菌ATP结合蛋白,在低pH值、磷酸饥饿条件下诱导VirG蛋白含量升高,然后VirA接受AS信号,刺激VirG转化成活性形式,启动其他VirG 基因表达。
  chvA 、chvB、 chvC——与环状?-1,2-葡聚糖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chvB产物催化合成葡聚糖, chvA产物将多糖从胞质运到胞外,影响农杆菌对植物细胞的附着能力。
  pscA和Exoc——与多糖的合成有关,并影响农杆菌对植物细胞的附着能力。
  四、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
  1、野生型Ti质粒直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障碍:
  (1)分子量大,160~240Kb;
  (2)有各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
  (3)T-DNA区中含有许多编码基因与基因转移无关,如致瘤基因,其存在还会导致植物体丧失形态发生能力;
  (4)Ti质粒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
  2、Ti质粒构建的几个重要因素
  (1)右边界序列;
  (2)完整的Vir基因群;
  (3)有独特的酶切点;
  (4)有在植物中可表达的选择性基因;
  (5)有在细菌中可表达的选择性基因;
  (6)章鱼碱型农杆菌品系需要独特的增强子。
  3、载体构建
  先将T-DN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质粒中,并插入外源基因,最后通过三亲交配或接合转
  移把外源基因引入农杆菌Ti质粒上。
  Ti质粒的载体系统分两类:一元载体和双元载体
  例:双元载体的构建
  双元载体系统由两个分别含T-DNA和Vir区的相容质粒构成。
  (1)构建原理
  Ti质粒上的Vir基因可以反式激活T-DNA的转移,T-DNA和Vir区处于不同的Ti质粒上同样能起到转移T-DNA的作用。
  双元载体含有广泛寄主范围质粒的复制起点(oriv),从而代替了在共整合载体中用以重组的同源区,它们能在任何农杆菌寄主里自发复制。所以寄主仅需一套完整的vir质粒就可。主要的转移区载在小重组Ti质粒上。
  (2)微型Ti质粒(mini-Ti plasmid)
  含有T-DNA边界,缺失Vir基因的质粒;含广谱质粒的复制位点OriV及选择标记基因。
  (3)辅助Ti质粒
  含Vir区段的Ti质粒,helper Ti,是T-DNA缺失的突变型Ti(卸甲Ti),提供Vir基因功能,反式激活T-DNA的转移。
  LBA4404中含有pAL4404(pTiAch5的衍生质粒),野生型Ti也可做Helper Ti,有更强的毒性。
  五、根癌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机理
  1、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分类
  农杆菌属,也称土壤杆菌属和根瘤菌属,是同属于根瘤科的革兰氏阴性菌。
  土壤杆菌属有4 个种:根癌农杆菌、放射形农杆菌、毛根农杆菌和悬钩子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根据其诱导植物细胞产生的冠瘿碱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章鱼碱型、胭脂碱型和农杆碱型。
  生活习性
  土壤杆菌属都是土壤习居菌,主要生活在曾被多种植物生活过的土壤中,好氧,但也能在低氧压的植物组织中生长,最适温25~30℃,pH4.0~12.0,最适pH6.0~9.0。 形态结构
  农杆菌细胞呈杆形,0.8x1.5~3.0μm,以1~4根周生鞭毛运动,不形成芽孢,菌落无色,随菌龄增加,光滑的菌落逐渐变成有条纹,但也有许多菌株生成的菌落呈粗糙型。 寄主范围
  根癌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3属643种双子叶植物对根癌农杆菌敏感。裸子植物对该菌同样具敏感性,能诱发肿瘤,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无侵染能力。
  2、根癌农杆菌侵染的诱导信号及作用机理
  (1)酚类化合物
  酚类物质——农杆菌浸染植物细胞所必需的诱导物,同时将其作为趋化物来识别。 实验证明,一些植物中常见的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都可激活Vir区基因。如:儿茶酚、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β-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香草醛。
  Stachel等在烟草叶片的伤口诱出液中确认了两种主要的Vir区基因诱导物:乙酰丁香酮AS和羟基乙酰丁香酮OH-AS。AS效果最好,0.5~1.0μmol/L即可诱导Vir活化。
  (2)中性糖和酸性糖
  中性糖在Vir基因诱导和致病毒力中也起重要作用。Shimoda等人,在限定AS诱导条件下,
  发现许多中性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甘露糖、D-艾杜糖、D-半乳糖、D-塔罗糖、2-脱氧-D-葡萄糖)都可增强一些Vir区基因的诱导。这些中性糖是通过chvE和VirA起作用,chvE编码葡萄糖和半乳糖结合蛋白,识别伤口产生的糖单体,导致农杆菌的趋化作用。
  酸性多糖是组成植物细胞壁中果胶质的主要成分。最近的实验证明,酸性糖(胡萝卜根提取物中蒸馏出来)可改变农杆菌基因的表达。蛋白质标记实验表明,至少有10种蛋白质合成被其诱导,一种被阻遏。
  (3)pH值
  5.0~5.5的低pH值。诱导物对pH的要求是<.6.0, 在农杆菌培养在含有酚类化合物(AS)的培养基中时,pH5.0 ~5.8Vir的诱导达到一个最高水平
  3、根癌农杆菌的侵染能力及其特异性
  (1)常用的根癌农杆菌
  胭脂碱型(Nop)菌株:染色体背景为C58,生长快,不结球,转化中容易操作,常用的菌株有C58、pGV3850、A208SE等。
  章鱼碱型(Oct)菌株:染色体背景为Ach5,生长慢,结球,转化中难操作,培养后不易洗掉,常用的菌株有LBA4404,LBA1010,GV2260,GV3111SE,K61等。
  农杆碱型(Agr)菌株,也称琥珀碱型(Suc):染色体背景为A281或A136,具有胭脂碱型菌株的特点,以A136为染色体背景的常用菌株是EHA101,生长快,不结球,侵染能力强,常用的菌株有A281、EHA101、EHA105等。
  (2)、根癌农杆菌的侵染能力差异
  根据侵染能力大小将农杆菌分为:
  广宿主菌株:大多数双子叶、若干裸子植物、少量单子叶植物;如:pTiB0542、pTiA6; 窄宿主菌株:有限的几种植物上诱发肿瘤,如pTiAg162,仅能在葡萄的几个品种上诱发肿瘤。 不同植物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不同,在转化中,二者的选配十分重要,要选农杆菌与植物之间有高侵染力的配合。如:杨树茎,用C58优于LBA4404;苹果,6种基因型比较,叶:EHA101(pEHA101)优于LBA4404,C58;茎:A281优于C58,ACH5,A348。
  农杆菌的染色体背景对宿主范围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为除Vir区功能外,农杆菌对植物表面识别与结合有关的功能还取决于农杆菌染色体上基因位点。农杆菌所展示出不同的生长速率、多糖产生和对植物细胞的毒力都会影响转化率和宿主范围。
  六、根癌农杆菌转化程序及操作原理
  1、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的基本程序
  (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使创伤部位能产生尽可能多的再生植株。
  (2) 确定供体植物最适的培养条件。
  (3) 确定最佳外植体类型、大小、部位等:再生途径,愈伤组织起源(细胞类型、层次),
  保证转化愈伤组织和芽原基由创伤部位的浅层细胞发育而来。
  (4) 确定适宜的抗生素水平:抑菌抗生素Cef ,Cb ,能抑制细菌生长,还能保证愈伤组
  织正常生长和分化。
  (5) 确定选择压力的最低水平。
  (6) 优化农杆菌接种和共培养条件改进筛选条件,促进抗性细胞恢复再生能力:采用无毒的生化物质。
  2、根癌农杆菌的培养、纯化、保存及工程菌液的制备
  (1)农杆菌的培养
  常用的农杆菌培养基有 LB、 YEM、 YEB、 TY、 523、PA及 MinA等培养基。
  这些培养基中,LB、YEB、YEM及523属富集培养基,其营养成分丰富,包括有各种有机成分。在这些培养基中农杆菌生长快,分裂旺盛,它们是常用 制备工程菌液的培养基。 ? PA和 TY培养基是属营养较好的培养基,氨基酸及碳源、氮源都很丰富。农杆菌在这些培养基上生长也很快,是常用的农杆菌选择培养时的培养基。
  MinA培养基与前几种培养基有明显差异:只提供必要的无机盐,并用葡萄糖和(NH4)2SO4 提供碳源和氮源。
  Minimal只用相应的冠瘿碱如 NOpaline、 Octopine等取代蔗糖、氨基酸和无机氮作为农杆菌的碳源和氮源。
  农杆菌在MinA和Minimal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在进行三亲杂交时通常用这两种培养基,并加相应的抗生素选择转化的农杆菌。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及含辅助质粒 pRK20 13的HB101因不能利用冠瘿碱作为碳源和氮源而不能生长,同时还存在抗生素的选择,因此有利于选择转化的农杆菌的生长。
  农杆菌的生长周期
  农杆菌培养方式:分为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振荡培养,
  固体培养一般需2~3d,液体培养生长更快,一般需1~2d。
  农杆菌接种在培养液后,并不立即开始增殖。一般在25~30℃时,需1~2 h细菌才开始分裂。
  当生长开始后,细菌数目以一恒定的指数速率倍增,直至培养基成分改变和供氧缺乏时才停止增殖。当细菌增长速率达到对数指数时称之为对数生长状态。
  当细菌密度达到 177/ml时,空气中的氧气便难以很快地扩散到细胞内。在振荡或通气条件下培养,细菌浓度也很少超过 2~3 X 109/ml。
  测定农杆菌浓度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光密度测定法。将菌液装入比色杯汽在分光光度计上选用600nm波长测定其OD值。光密度与浓度换算公式是1OD约等于 8 X 108/ml。
  (2)工程菌的纯化
  纯化菌种的方法主要采用常规的微生物纯化方法,即划线法。用接种针划线,然后用石蜡膜封口,将平皿倒置放恒温箱内,在25~28℃条件下培养过夜,次日或即日看到分离的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进行液体振荡培养。
  (3)工程菌侵染悬浮液的制备
  液体振荡培养的工程菌,通常培养 12~24 h后即可达到对数生长期。用离心管取一定数量的菌液进行4000r/min离心,倒掉上清液,再加入植物外值体诱导愈伤组织或分芽的液体培养基,使其光密度OD值达到0.5,即可用作接种外植体的工程菌液。
  注意:因为农杆菌培养基中通常含有抗生素,它对外植体的生长、脱分化或分化有不良影响,放需通过离心除去细菌培养基,加入植物培养基。也有的做法是,将农杆菌加入植物培养基后再振荡培养 12 h,当细菌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后再离心,倒掉上清液,用新的植物液体培养基稀释至一定OD值,再作为工程菌液使用。
  (4)工程菌的保存
  菌种的保存的目的是创造一个适合细菌休眠的环境(低温、干燥、缺氧),使其得以长期保存。其功能在于尽量减少菌株的传代次数;使菌种经保存后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并保持其原有性状,降低菌种的变异率;最终目的是的基因不能丢失。
  菌种保存的方法根据其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方法:
  短期保存〔数月):采用斜面或平板保存法。斜面菌种置于4℃可保存数月,平板用石蜡膜密封后也可在低温0~4℃下放置数月。
  中长期保存(数年):中长期保存采用穿刺法,这是一种菌种接入柱状培养基的方法。经常应用的是半固体柱状培养基,用接种针沾取少量问后直接插入柱状培养基中。需注意的是,要从培养基中间插入,直插到接近管底,但不要穿透培养基,再慢慢按原途径拔出接种针,切勿搅动,以免使接种线不整齐而影响观察,甚至会因用力搅动造成空隙太大进入空气,而影响保存效果。穿刺培养的菌种用蜡封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年。
  长期保存菌种:主要采用甘油保存法。在7%二甲基亚(DMSO)或 15%甘油中,菌种可于- 70℃冰箱或液氮中长期保存。当甘油含量增加40~ 50%时,细菌可在- 20℃或- 70℃条件下,保存若干年而不失活。将冰冻菌种从冰柜中取出时,应当放在冰浴上慢慢融化,不可直接将其放室温下,否则会导致菌体失活,更不能直接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28℃振荡培养。
  3、Vir基因活化诱导物的使用
  (1)诱导物:
  常用诱导物是乙酰丁香酮(AS)和羟基乙酰丁香酮(OH-AS),其中效果优是AS。但最近又有新的发现,有两种特殊化合物比AS的诱导活性高10~100倍。
  (2)诱导物的使用方法
  在农杆菌液体培养时加 AS,加入时间-般在制备工程菌浸染液使用前4~6 h加入。使农杆菌既处于对数生长期,又处于vir基因高度活化状态,从而提高侵染能力。也有的在农杆菌悬浮液离心后用植物外植体培养基稀释成侵染液时加入。
  AS加在农杆菌和外植体共培养的培养基中。共培养的过程是Ti质粒实现 T-DNA转化时期。一般农杆菌附着 16 h后才能进行转化,这时需要vir基因的高度活化。因此,许多科学家赞成这种使用方法。
  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及共培养基中都加入AS。这种方法似乎最牢靠,只不过是使用的AS诱导剂太多了。
  (3)诱导物使用的pH值
  pH值对vir区的活化有着明显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含AS的培养基pH值为5.0~5.6时, Vir区基因的诱导达到最高水平。
  pH值改变 0.3,即对多种植物的转化率有明显影响。
  章鱼碱型和农杆碱型菌系比胭脂碱型和琥珀碱型需要更低的pH值。
  通常农杆菌培养时pH值为7.2。这种生长旺盛的菌株的vir基因均处于不活化状态。而组织培养基中的pH值常为5.8,有利于vir基因的活化。在vir基因活化诱导中应调整培养基的pH值。
  4、外植体的选择
  Mayer等指出,转化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能只有处于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才具有外源基因的转化能力,因为核基因组DNA正在复制时才能使外源DNA整合。因此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是转化的基本条件。
  (1)外植体的种类
  叶片、叶柄、子叶、子叶柄、下胚轴、茎、花茎、匍匐茎、块;茎尖分生组织、芽、根、合子胚或体细胞胚,以至成熟的种子等都可作为外植体转化。但各种外植体材料的转化率有明显差异。
  最佳共培养的时间:
  农杆菌转化时,并不“侵入”到植物细胞中去,而是把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农杆菌附着后不能立即转化,只有在创伤部位生存16h之后的菌株才能诱发肿瘤,这一段时间称为“细胞调节期”。因此,共培养时间必须长于 16h。共培养时间太长,由于农杆菌的过度生长,植物细胞因受到毒害而死亡。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有着很大影响,而且不同物种、外植体种类、农杆菌菌株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不同。
  确定最佳共培养时间的方法主要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测定法,即共培养后定时测定外植体的gus基因颜色反应,统计瞬时表达率及表达面积,以表达率高,表达面积大为优。同时还要考虑外植体的受损害程度,以保证外植体的旺盛生长为直。最后还要以获得的转化愈伤组织频率或转化不定芽频率为最终依据。
  农杆菌的增殖适度
  在共培养时农杆菌增殖生长不良,外植体切口边缘只有很少的农杆菌生长,则转化的机率很小。反之,农杆菌在外值体四周过度增殖,可引起对外植体的毒害,致使其褐化死亡。 控制农杆菌增殖适度的原则是既要使菌株在外植体边缘特别是切口面旺盛增殖生长,又不应过度,一般以覆盖切口面为适度。 控制农杆菌增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调整工程菌液的浓度,生长太快则应降低菌液浓度。
  2)控制共培养时间,农杆菌的增殖生长适度也是确定共培养最佳时间的指标,共培养时间太长可造成农杆菌过度生长。
  3)使用抗生素调控农杆菌的增殖生长。一种方法是在共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如羧苄青霉素或头孢霉素。另一种方法是共培养2~3d后的外植体需用含抗生素的液体共培养基充分洗涤,以除去过量的农杆菌,然后转到新鲜的共培养基上继续共培养。共培养结束时若仍存在农杆菌过度增殖,则可再用上述洗涤培养基充分洗涤后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或不定芽分化培养 。 共培养中激素的影响
  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是否加激素,文献报道不一,有的不加激素,有的则认为加激素后促进外植体细胞分裂,保持细胞活力,也有利于转化后细胞的生长,从而提高转化率。
  如 Mansur等(1993)用 A281菌株与花生叶片外植体共培养时,加激素比不加激素的肿瘤诱导率提高约 30%。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加激素的方法,而且共培养基与愈伤组织诱导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相同。
  (4)外植体脱菌及选择培养 外植体的脱菌培养 脱菌培养,即把共培养外植体转移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常用的脱菌抗生素有羧苄青霉素(Carb)、 头孢霉素(Cef) 等。这些抗生素不仅对农杆菌有杀伤或抑菌作用,而且对植物细胞同样有一定的生物效但对不同植物的不同外植体产生的影响不同。
  Holford 等(1 992 )指出,Carb 的分解物为生长素及苯乙酸,因此 Carb 可刺激愈伤组织的增殖。Howe 等( 1994 )观察到对杨树的愈伤组织诱导有抑制作用。在甘蓝研究中发现,Carb 抑制根分化,Cef 抑制芽分化,因此芽分化阶段需用Carb, 生根阶段则用Cef。 抗生素的使用浓度一般为500mg/L 左右。其使用原则是在达到抑制农杆菌生长的目的后,尽量降低其浓度。
  脱菌培养的时间:脱菌培养的时间,一般需5~6次继代培养,但仍然不能把残留的农杆菌杀死,特别是共生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中的农杆菌。如果停止使用抗生素后的外植体又有农杆菌可再使用抗生素脱菌。也有的植物一直使用抗生素,直到试管苗形成。
  (5)转化体的选择培养
  ?选择压: 选择抗生素如 Km,加入选择培养基后,对细胞的生长产生一种选择作用,
  称之为选择压。加入的抗生素浓度愈大,选择压也愈大。选择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即选择压的强度,也要根据植物的特性而定,较敏感的植物要用较低的 Km浓度。一般浓度范围是 Km 50~ 100mg/L, hpt 10~20mg/L, ppt 5~20mg/L。
  ?选择的方法:前期选择、延迟选择和后期选择。
  前期选择:就是外植体共培养后,在转入愈伤组织或不定芽诱导的一开始就加入选择压,相当于前面讲到的先选择后再生。
  延迟选择: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时开始不加选择压,过一周或一定时间后再加入选择压,这样既有利于转化细胞生长又不会产生更多的嵌合体 后期选择:即相当于前面说的先再生后选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选择培养过程中转化和再生细胞的一致性
  在选择培养条件下再生细胞和转化细胞是否一致,关系到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化,只有同时具有再生和转化潜力的细胞才有可能分化成转基因植株。因此再生部位和可被转化的细胞部位应该发源一致,反之得到的可能是假转化体。假转化体在继代选择培养基上生长不良而死亡,或呈白化。
  七、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的方法
  1、整体植株接种共感染法
  该途径是模仿农杆菌天然的感染过程,人为地在整体植株成创伤部位,然后把农杆菌接种在创伤面上,或用针头把农杆菌注射到植株体内,杆菌在植株体内进行侵染实现转化,获得转化的植物细胞,因此也称之为体内转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转化频率,一般采用无菌的种子实生苗或试管苗。它是最简便的转化法。
  优点:
  实验周期短;
  充分利用了这些无菌实生苗的生长潜力;避免在转化中其他细菌的污染;菌株接种的伤口与培养基分离,以免农杆菌在培养基上过度生长,允许在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具有较高的转化成功率。
  缺点:
  转化组织中常混有较多未转化的正常细胞,即形成严重的嵌合体; 需要大量的无菌苗材料; 转化细胞的筛选比较困难。
  2、叶盘转化法
  (1)叶盘法转化的操作
  打孔器从消毒叶片上取得叶圆片
  叶盘在过夜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农杆菌的菌液中浸数秒种后,置于培养基上共培养 待菌株在叶盘周围生长至肉眼可见菌落时再转移到含有抑菌剂的培养基中除去农杆菌。
  同时在该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进行转化体选择,3~4周培养可获得转化的再生植株。
  优点:操作简单、重复性高、适用性广 (2)转化苗的保持与繁殖
  主要采用两条途径实现转化苗的保持与繁殖。
  营养繁殖途径,它包括试管苗的无性快速繁殖及嫁接、扦插等田间的无性繁殖方式。 该途径保持繁殖转化苗时应注意如下:
  ①正确使用激素浓度,低水平的激素能有利于保持外植体活力,并刺激休眠侧生分生组织的发育及侧枝形成。适当提高分裂素浓度有利于芽的分化,形成原始转化苗的无性系克隆。因此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细胞分裂的浓度。
  ②为消除残留的农杆菌在繁殖培养基中加入抑菌抗生素是明智的种子繁殖:
  这对于转基因植株的正常表达、遗传特性及向生产化过渡具有重要作用。该途径的主要操作是将转化试管苗在小花盆中移栽成活,然后转入田间,开花时套袋隔离防止杂交授粉及向环境中释放转化的花粉。结种后注意收割种子,保存。
  3、原生质体共培养转化方法
  (1)操作步骤:
  ①从叶片分离原生质体,在26t下暗培养24 h,然后转移到2000lX下继续培养48h;
  ②在细胞即将分裂,新的细胞壁物质已经形成时,加入活化的农杆菌悬浮液。农杆部原生质体的比例以1:1000左右为宜。共培养约2~3 d;
  ③再加入选择标记的抗生素对转化体进行选择培养约3~4周后可产生肉眼可见的小块转化愈伤组织;
  ④将小块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愈伤组织,此时继续保持选择压力,以便保证只有转化愈伤组织才能不断生长;
  ⑤将转化愈伤组织转入固体分化培养基,获得转化再生植株。其他步骤与叶盘法相同。
  (2)原生质体共培养法的优点及一些技术问题原生质体的密度一般以105~106个/ml为宜。
  在农杆菌和原生质体共培养期民农杆菌附着在原生质体上,超过32小时之后方可除菌洗涤,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附着时间。
  原生质体出现新形成的细胞壁物质是农杆菌转化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细胞壁物质与农杆菌的附着有关。未形成新细胞壁物质的原生质体没有农杆菌的附着,也没有转化进行。 在共培养过程中,某些二价阳离子(Mg2+)为农杆菌的附着和转化所必需。二价离子的整合物EDTA可以抑制农杆菌对植物细胞壁的吸附及转化作用,因为上述 Mg2+(不是 Ca2+)与农杆菌附着到植物细胞壁有关。  共培养转化似乎是在单细胞或二细胞阶段发生,因此获得的转化愈伤组织大部分是来自一个细胞。
  八、 癌农杆菌转化系统的评述
  优点:
  成功率高,效果好。该转化系统是模仿或称之为利用天然的转化载体系统,不管是用菌株接种整体植物的伤口,还是直接侵染离体培养细胞,通常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转化频率。
  在所有的转化系统中,Ti质粒转化系统是机理研究得最清楚的,方法最成熟,应用也最广泛。
  Ti质粒的T-DNA区可以容纳相当大的DN段插入,目前已把长达50kb的异源DNA序列通过T-DNA完整地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T-DNA上含有引导DNA转移和整合的序列,以及能够被高等植物细胞转录系统识别的功能启动子和转录信号,使插入到T-DNA区的外源基因能够随同T-DNA一道在植物细胞中表达。
  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连接不同的启动子,使外源基因能够在再生植株的各种测器官中特异性表达,例如在果实中表达,在叶中表达,甚至仅在根中表达,即可进行人为地控制。
  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转化的外源基因以单拷贝为多数,遗传稳定性好,并且多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转基因植株能较好地为育种提供了中间选育材料。
  缺点: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载体系统作为一个植物基因转化载体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它主要用于双子叶植物,如何扩大其应用范围如禾谷类、裸子植物等,一直是人们所关心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34226/

推荐访问:植草沟植物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