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5-31 23:53:2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篇(一):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在中医里叫做阴阳颠倒。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的阳气都在生发,人的阳气也应该跟着生发。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讲稿如下:
  这是一份关于亚健康的调查问卷。
  你经常打哈欠吗?
  在中医里,经常打哈欠是胃经的病,叫做善伸数欠。胃气不舒,因胃寒老堆荽着身体,人体有自愈力,它想把这个胃气给舒展开,打哈欠振奋胃气。
  另外一种病叫做但欲寐,白天总想睡觉。但,只是的意思,想睡而又睡不着。在《伤寒论》中归类为少阴症,也就是心肾方面的毛病。
  你会失眠吗?

  亚健康是在指标上查不出来,但健康已经出问题了。
  失眠在中医里就是心肾不交,或者思伤脾,思虑太重。时间久了会很难治。也属少阴层面,已经到第五个层面了,已经是病人了。
  中医能在病人没有癌症以前,就已经把脉出会形成癌。脉是气脉,当气脉出现问题时,气血发生变化时,能够把脉出来。CT扫描能扫出有形的东西,扫不出无形的。
  你喜欢把腿放在高处吗?
  放在高处是因为腿发沉,人老腿先老。大腿前侧,基本是胃经所主。大腿后侧,尤其是沿着腿部的正中线,一直上到头,是膀胱经所主。膀胱经是为太阳层面,是表。如果腿发沉,喜欢放在高处,中医里叫做阳虚。阳虚是太阳膀胱经出问题了。
  或者经常腰酸背痛腿抽筋,我们知道腰酸,是肾的问题。膀胱经是从头从我们的精明穴一直上去,沿着头一直下来,沿着后背,在后腰处,膀胱与肾相表里。当膀胱经痛的时候,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明显地是膀胱经的问题。全是阳虚。
  人体所有功能运化全靠阳,阴虚可补,气怎么补。这也是一个很深的病。
  你在星期日晚上,会有上班恐惧症吗?
  不愿意跟上级或熟人见面
  这两条归属于胃肾病。肾主恐,胃经有病,如有忧郁症,会总觉得屋子特别亮,太晃眼,受不了。在胃经病里叫畏人与火,害怕与别人接触,不愿意和陌生人见面,怕光。
  这些已经是忧郁症的前期,甚至已经是忧郁症了。一定会有失眠的像,没有失眠的话,也会多梦。梦特别多是虚火扰头的像。
  早晨能睡多晚就睡多晚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在中医里叫做阴阳颠倒。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的阳气都在生发,人的阳气也应该跟着生发。如果此时你的阳气得不到生发,属于夜猫子型,在夜里阳气全调起来,子时以后精神得不得了,11点以后特精神,一玩就玩一夜,最后的结局就是抑郁症。很多上网瘾的孩子,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实际上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他已经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要从心理和身体上关心这些孩子,一定要带他多出去玩,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而不是上网的习惯。
  阴阳颠倒会造成人的心智的混乱。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的人,中医认为是神不足。实际上是脑子不够用,阳气上不来也是阳虚症。很多人爬楼梯时,会觉得脚已经够到楼梯上去了,实际上没够到。
  上楼和下楼如果出现脚痛,是不同的经脉在痛。上楼脚痛,是胃气不足,也是三阴经出现问题。下楼后腿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
  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中医里没有糖尿病这个词,叫做消渴症,最初的感觉容易口渴。
  口不太渴属于太阴症,属于脾的问题。
  如果特别口渴,就是少阴症,更低一层。
  按六经辨证来讲,口不渴为太阴症,口渴为少阴症。
  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名字了
  是记忆力出问题了,中医认为是阳虚。有些四五十岁的人,会突然的出现记忆力急剧衰退,基本上是属于膀胱经的问题。同时三阳经也都出问题了,包括太阳和阳明,有可能胃也不好,或者是决断性也差。年轻时耗散太大,这时就可能出现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或被蒙蔽心智,那是另外一种。
  身体体重突然下降或上升
  按说是脾的问题,脾主肌肉。肌肉突然减少或增加很多,说明你对身体已经没有能力关心了。胖了,瘦了,已经没有感觉了。
  便秘,或者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
  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这是身体很虚弱的像,是中焦气不足。便秘属于津的功能出现问题。是元气大伤。
  中医对治亚健康分不同层面。身体的病,当然要用药来治,但药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在情志上,生活习性上,改变自己。
  中医的要点(《黄帝内经》的要点)
  人为本,病为标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
  强调身心互补
  重视人文关系
  四大健康忧患
  人为本,病为标,病只是人的习惯、生活方式等坏毛病发展出来的东西。根本性的是人。能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是治好病的根本。病只是表现。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人体有自保功能和自愈力。所谓本性,就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依据自己就能够达到和谐。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篇(二):《黄帝内经》说美


  《黄帝内经》中对美的研究有着怎样的说法?下面是《黄帝内经》说美,随小编来看看吧。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古人把眼睛比作秋水,把眉毛比作水边的风景,没有了眉毛这个风景就显不出水的柔美。
  眉目传情,正如诗是在两句之间的韵味。人的气质与神情,是眉是眼,更是眉眼之间散发出来的灵气。
  养眉重在补气血
  好看的眉毛,不用纹,也不用描画,全靠保养气血未来。「眉似春山不用扫。」
  发为血之余,眉毛也是毛发的一部分。《内经》有云:「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
  眉毛的美恶,和足太阳经气血的盛衰有关。如果足太阳经血气旺盛,则眉毛长得漂亮,浓密,润泽。相反,如果足太阳经的血气不足,则眉毛就会稀短、细淡,容易脱落。
  除此之外,眉毛也和人的肾气相关。肾气足,则眉毛浓密,肾气虚亏,则眉毛稀少。
  足太阳经,即足太阳膀胱经,「太阳」指阳气大盛,在身体最外层,起自眼睛,行经颈部,背部,至足部脚趾处,共有69个穴位。
  按摩攒竹穴
  想要拥有漂亮的眉毛,就不能忽略足太阳经的保养。这条经络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通道,壮足太阳经络,可以强肾脏,延缓衰老,促使眉毛变得乌黑浓密。
  经常按摩,疏通经络,有助于保障气血的畅通。
  攒竹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眉毛生长的起点就是攒竹穴所在之处。攒,为聚。竹与眉相通。竹之根部横生,眉毛亦横生,竹叶状如眉,而眉毛亦如竹之丛生,故名攒竹。
  攒竹穴在眉头,轻轻按,会有酸痛的感觉,经常按摩按压,可以刺激眉毛的生长。不仅可以帮助眉毛生长,还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让眉目传情。
  多按摩整条眉毛
  轻轻闭上眼睛,两手的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放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上,接着,分别往两侧的眉毛推,推至眉尾。反复十余次。让这部分的气血活跃起来。
  站桩
  站桩,也是打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好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之前的发文《上班如上刑?三招赶走「节后综合症」》中的第三招,是对站桩很好的讲解。
  有人站桩之后发现长出来很多长眉毛。正如《内经》所言:「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毫毛,便是眉毛中的长毛。站桩之后,气血打通,肾气也壮了,眉毛中的「毫毛」变多了起来。
  涂抹生眉
  鲜姜生眉方:
  生姜切片,用其擦拭眉部,改善眉毛稀少。
  茶水美眉:
  隔夜的茶水刷眉,长期坚持,可以使眉毛变浓变黑,也可以有效防止眉毛脱落。
  维生素E胶囊:
  睡前,用维E胶囊从眉头涂抹到眉梢,坚持一周,眉毛会有明显改善。
  黑芝麻油方:
  用50毫升黑芝麻油浸泡60克黑芝麻,之后每晚用它涂抹眉毛,促进毛发生长,令眉毛乌黑亮泽。
  眉心松,展慧中
  「眉生白毫者多寿」。老年人有几根长长的白色眉毛,是长寿的表现。如果是年轻人长了这样的眉毛,则多半有早衰之象。
  眉毛粗浓的人意志坚强,但生性都较固执。眉毛再好看,如果总是蹙眉不悦,那也没办法好看。早上起来看镜子,或是自拍,发现两眉之间有拧巴的纹路,则说明心中有焦虑和紧张,这压力压在心底,显现在眉间。所以说「愁苦就在心头眉间」。
  「眉宇宽广则心坦,眉压眼者流滞。」同侧的眉眼距离宽大,说明人常处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久之则眉目间宽广坦荡。这样的人性格也偏豪爽,不太拘小节,有爱心但不细致。
  如两眉压眼,常因遇到事情诸般不顺,经常皱眉,久而久之,形成眉压眼之势,这样的人阴气有余,阳气不足,细致认真,但不够豪爽,不够主动,说话吞吞吐吐。
  凡事尽力而淡定,努力且从容。愿每个人都能「眉心松,展慧中,脸微笑,心从容」。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篇(三):黄帝内经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黄帝内经是哪个朝代的,欢迎借鉴!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名称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成书时代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
  先秦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战国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最后,以《黄帝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
  西汉时期
  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吴文鼎等人也持这种意见。其主要理由是:其一,《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万字,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在西汉时期,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其二,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其三,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为战国时期较为可信。但也不能认为《素问》、《灵枢》所有篇章尽出战国。元末明初医学家吕复对此发表过中肯的见解,认为内经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周木《素问纠略序》、程敏政《新安文献集·运气说》、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内经注辨序》等人也赞同吕复。
  比较科学的观点是,《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一、先秦文体多韵语,而《黄帝内经》中一些篇章亦有不少韵语,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二、与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王斌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相比较,可知《灵柩》中有些篇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有些成书于西汉更早。
  三、《黄帝内经》中引用的一些文献,如《上下经》、《睽度》等是战国甚至更早的著作。
  四、《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用的“黔首”一词,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相傅之官”和“州都之官”则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
  五、《灵枢》中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0 )颁布太初历之后。[6]
  六、《素问》中一些篇章用干支纪年,而采用干支纪年是东汉之事。《素问》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汉章帝元和二年(085 )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一定在张仲景之先。
  七、《素问》中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可以认为这两篇系唐宋间的伪作。
  综合论之,《黄帝内经》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至于王冰之所补与刘温舒之所附不应视为《黄帝内经》文,但依惯例认为属于内经亦无不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0236/

推荐访问: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