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7 12:00:10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而要因忧虑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

  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教具运用】PPT课件、视频、黑板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前反思】

  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错,而且学生已经背诵了这首诗,所以这一节课我是从整体感知着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并树立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在体会诗人复杂情感的环节中,学生对诗人“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这里教师应根据诗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引导,并明确诗人的“忧”是积极的。最后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应作适时引导,可从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作引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磅礴激昂的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

  2、导入:(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识曹操)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是阴险、奸诈、残暴的。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那么,你心中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而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二、文题理解(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播放视频,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体悟诗人情感的表达,走进诗人的内心)

  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播放视频)

  提问: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四、进入新课

  (一)初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及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眼)

  1、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和情感

  提示:节奏——二二节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学生个读,注意节奏和情感,把握诗眼

  明确: 诗眼——“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情感——心绪忧伤,慷慨激昂

  (二)再读诗歌,品鉴诗歌内容及情感

  (设计意图:与文本对话,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你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种情感?(小组讨论)

  2、知人论世,为何而“忧”

  明确: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3、品味鉴赏,何以写“忧”(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提问:朝露的含义是什么?杜康能解愁吗?

  明确:①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②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知识链接】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提问:子衿、鹿鸣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知识链接】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提问:明月寓意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示:用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三)理解诗人之“忧”

  (设计意图: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提问: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而且有借酒消愁之意。但全诗的基调却不是消极、低沉的,而是慷慨激昂的,那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

  【明确】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和渴求——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因此,这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忧”,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教师寄语:(齐读)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而要因忧虑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

  五、课堂小结

  《短歌行》这首诗的着眼点是忧,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但他的情感却是慷慨激昂的,正所谓“诗言志”,此诗的落脚点就是志——一统天下。

  六、课外拓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

  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温馨提示: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短歌行》;

  2、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练笔。

  八、板书设计

  一忧人生短暂

  忧 二忧贤才难得 志——一统天下

  三忧功业未就

  【教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听-说-读-写-练”的语文教学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忧”是积极性质的“忧”时,过于生硬,最后联系实际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所谈及的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以后教学时应多注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鉴赏诗歌,提升鉴赏能力。

  短歌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运用的艺术美;体会诗人在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伟大的的抱负。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读辨体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2、正如歌中所唱,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是一位指点江山的英雄;他“内兴文学”,开启建安风骨,是一位畅抒胸怀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雄诗人”曹操的诗歌作品《短歌行》。3、解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而“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进行把握。

  朗读解意

  1、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检测对字词的理解。多媒体出示,示例:对酒当歌、契阔谈讌、去日苦多……3、了解背景:从这几个词句,可以看出,此时的曹操年事已高,当时他正在宴请宾客。其实,这首《短歌行》正是53岁的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前欢宴宾客时所作。

  诵读悟情

  1、照理说,和宾客一起喝酒唱歌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曹操在《短歌行》里表达的情感可不是快乐那么简单。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的主要情感。——忧。2、曹操有哪些忧?各自从哪些诗句看出?用了什么手法?让我们通过涵咏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的忧情。请分小组结合具体诗句交流讨论。⑴忧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⑵忧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这种手法是用典。如果不用典,直接说“贤能之士,牵挂我心。快来投靠,我的身边。”大家对比下哪个更好?用典更加文雅含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⑶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用鲁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充满自信地向人才表明自己是当今明主,表达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就必须招揽天下的贤才。除了“周公吐哺”,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表明了诗人招纳人才的态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将人才视若珍宝,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希望自己拥有的人才越多越好。3、小结:诗人表面是忧人生长度,深层却是想增加生命的厚度。在看似消极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是对人才真诚热切的呼唤,是统一天下的积极精神。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全诗,大家齐读一下: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演读达神

  1、有一个人对曹操诗中的慷慨悲凉体会特别深刻,那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的鲍国安。让我们随着鲍国安的歌声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播放鲍国安吟唱《短歌行》的视频。2、我们虽然不会唱,但我们可以通过吟诵演读来再现诗人的情怀。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等会请同学为我们展示,与鲍国安PK一下。学生配乐朗诵(音乐背景《英雄的黎明》)。3、齐读课文,注意节奏、韵律,读出作者从忧愁到激亢的情绪变化。

  拓读明理

  读罢这首《短歌行》,让我们感动的是曹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一统天下的抱负。他当之无愧是我们心目中伟大的英雄。当然,每个人对英雄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文天祥,刚毅无畏,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英雄;郎平,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是英雄;陈斌强,风雨无阻,背着母亲上班,是英雄;吴锦泉老人,走街串巷,磨刀为生却热心公益,也是英雄。英雄,也许是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帝王伟人,也许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平民百姓。那么,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我们也许没有丰功伟绩,但我们可以将渺小的事业坚持到底;我们或许会被人误解,但我们可以为了真理忍受孤寂;我们可能会遭遇失败,但我们可以在跌倒后一次次站起。希望同学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放大生命价值,做自己的英雄!

  短歌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当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学情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向学生大体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学生在初中时也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对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再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

  所任教班级大多数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当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课堂学习。

  3.理想情操教育

  学完这首诗歌后,要体会到诗人所说的,人生有限。因为往往一眨眼就看不到年华的尾巴了,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树立合适的理想,并为理想脚踏实地地奋斗。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在社会上能稳稳地立足并对社会有所作用的人才。

  【设计思路】

  关于字词积累、文学文化常识、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见《导学案》。

  对于此诗的教学,将按照“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模式(整体感知——以学激思——合作探究——学以致用),通过“美美地忆——美美地读——美美地思——美美地赏——美美地说”五个环节来落实,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开多重对话,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受到深刻人生启迪。

  (1)美美地忆

  对已接触过的相关诗歌进行回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积累,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学生心目中的曹操也在这回忆中被唤醒了,他们会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美美地读

  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更加深广的层面上读懂作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一场精神的对话。在课堂中,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因为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知人论世,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解读文本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3)美美地思

  《曹操横槊赋诗》视频剪辑,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将阅读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启发思考、培育思想、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鉴赏艺术手法后,将引导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挖掘文本隐含的意义:作者作此诗的意图如何?从三国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经历及曹操勾画的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忧”,挖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最后得出结论: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4)美美地赏

  通过多种形式立体地阅读鉴赏,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明白曹操为何在诗中不仅表明自己的求贤的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广告。通过鉴赏艺术手法和对文本意图的挖掘,让我们感受到了多面的曹操,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看到他的“建安风骨”。肯定他的历史价值,肯定他的进步意义,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人物,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其正确地、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得富有个性而又不偏颇的个体理解。

  (5)美美地说

  如果仅仅是以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为目标,显然还不够,阅读应该是使阅读者受到启迪、获得思想的过程,使阅读者成为一个思想者。因此,拟设计问题“如果将来你成为了某个团队的领导者,你会怎么样吸纳人才?”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将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课一得之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

  [预设互动1] 美美地忆

  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裴松之认为:“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唐太宗如是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毛泽东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解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将会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以学激思(在朗读过程中收取)

  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解说: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当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化为能力并用于学习中。当然,将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老师预设的问题整合起来,考验着老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老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三、合作学习(预设以下问题)

  [预设互动2] 美美地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

  (解说: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并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诗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

  [互动设计3] 美美地思

  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是如何解忧的?

  第一步:自己诵读诗歌,寻找问题关键。

  第二步: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板书: 忧 解忧

  人生苦短 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 礼遇嘉宾

  功业未就 天下归心

  曹操勾画了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他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解说:课堂上,教师只以组织者的身份,让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2.观看《曹操横槊赋诗》视频剪辑,思考几个问题。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水不厌深。

  (解说:将《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2) “辍”和“掇”、“无”与“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分别体会出什么心境呢?

  点拨:辍:停止。比喻义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义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可依之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解说:讨论两个文本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互动设计4] 美美地赏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负情怀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2)再次朗读,并按顺序找出用典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2.比兴(在朗读中找出有关诗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解说:通过鉴赏艺术手法和对文本意图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多面的曹操,看到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肯定其历史价值和进步意义,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人物。)

  (解说:"合作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媒体提供具体、形象材料,创设典型事物形象,发展过程,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探究新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发现问题,并进行综合整理,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体现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我们鉴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我们站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所以我们更应该“及时勉励”,只因为“时不我待”。

  四、学以致用

  [互动设计5] 美美地说

  再次齐读诗歌,体会情感。如果将来你成为了某个团队的领导者,你会怎么样吸纳人才?

  (解说:精心设计开启学生思维、对学习有延伸提高的拓展训练题,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的基础知识内化为能力,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途径、新方法,从而有新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28900/

推荐访问: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图片 短歌行教学设计名师 短歌行片段教学设计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董一菲 短歌行教学设计易中天 梁甫行教案设计一等奖 短歌行教学内容分析 短歌行教案一等奖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教材分析 短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 短歌行板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等奖金媛 《短歌行》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