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

来源:爱国演讲稿 时间:2021-03-28 12:00:07 阅读:

【www.bbjkw.net--爱国演讲稿】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45号)精神,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采取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科研究机构等学科人才优势,发挥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和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引领作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运用好全省五级理论宣讲体系,发挥好理论宣讲骨干和理论宣讲志愿者作用,建设好、使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引导干部群众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实际行动。

  2.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四大平台”牵动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重点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3.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将国情、形势政策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高校教育课程,使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统筹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对外宣传,用好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发展成就展览展示,引导人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伟大斗争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国情、形势政策教育同省情、市情、县情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干部群众爱祖国、爱辽宁、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自觉行动。

  4.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鲁艺精神”“红医精神”,充分挖掘推进振兴发展生动实践中涌现的英雄模范、蕴含的时代精神,凝聚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5.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史料挖掘征集、整理研究,做好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历史、东北抗联斗争历史、中共中央东北局历史、东北解放战争历史、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等研究工作。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宣传普及教育,利用“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百场红色理论”“辽海讲坛”等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和宣讲志愿者等,深入开展宣讲活动。发挥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作用,利用好档案馆、图书馆等史料资源,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开展“重走抗联路”“党的知识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6.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围绕红山文化、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辽宁地域文化开展专题研究宣传,探寻辽宁文化基因,叫响辽宁文化品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习管理和教育计划,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在巩固社会科学普及周、流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宣传阵地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上传播载体和平台。

  7.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祖国统一教育,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象作斗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激发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举办“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推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推进“互联网+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行动,打造网上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办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旅游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制作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影视剧等文化产品。

  8.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建立领导干部国防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国防教育进党政机关目标考核体系。持续抓好省级国防教育示范校评比工作,高标准建设10所省级少年军校,制定《辽宁省省级少年军校管理办法》,编辑出版《辽宁省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普及读本》,深入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基地”活动。

  (二)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9.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做好省内高校教材选用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作为高校办学督察重要检查内容。开发整合远程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终身学习支持网络平台,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信息内容的比重。在学校建立文艺基地,鼓励师生创作体现爱国主义要求的音乐、戏剧、舞蹈等作品,开展爱国主义题材文艺进校园活动。

  10.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建设一批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培育遴选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11.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加强对爱国主义题材出版物的规划、论证、指导,发挥精品出版物创作生产专项扶持资金引领作用,推出《“人生第一粒扣子”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故事》《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通识读本》等儿童读物、教辅读物,编写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共产党宣言〉百年史话丛书》《中国共产党百年百问》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加大地方课程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青少年群体阅读需求,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推介爱国主义主题网络文艺、有声读物、网络游戏等数字化出版项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周、辽宁省全民读书节、“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等活动,引导人们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12.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大中小学的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军事训练、“升国旗、唱国歌”、“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及“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印象辽宁·梦想中国”、“点亮行动”、“雷锋精神永驻校园”、“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组织大中小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等,创建一批共青团志愿服务基地,持续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

  13.在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鼓励支持知识分子创新创造,引导知识分子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积极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等工作,将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增强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加大在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大力宣传优秀知识分子先进事迹,广泛动员和组织知识分子深入辽宁振兴发展前沿和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计出力。

  14.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爱国热情和社会担当。加大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训力度,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增强道德自律、提升职业素养、履行社会责任。在全省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动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加快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加强“一国两制”实践教育,扎实做好港澳台统战工作,强化港澳台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举办港澳台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深化省政协港澳委员联谊工作,积极做好“走出去”和“请进来”工作,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15.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加强内容建设,改进展陈方式,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功能。鼓励支持各类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主题参观和实践活动。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财政补助进行重新核定。修订《辽宁省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提高建设标准。推动各市打造1至2家省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依托军地资源,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作用发挥明显的国防教育基地。

  16.加强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组织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让人们充分表达爱国情感。各级广播电视台每天定时在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国庆期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组织升国旗仪式并悬挂国旗。鼓励居民家庭在家门前适当位置悬挂国旗。

  17.深化文明礼仪实践。结合“12·4”国家宪法日、“七一”党的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宪法宣誓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通过公开宣誓、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相结合,把爱国主义要求体现在社会规范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爱国主义要求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公民在外事活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中,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展现良好形象。

  18.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围绕“爱国传家、敬业兴家、诚信立家、孝善安家、勤俭持家、廉洁守家”,教育引导家庭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风促党风政风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良好家风促进形成良好党风政风。广泛开展“家文化”题材文艺创作,在青少年中开展优秀家风经典诵读、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人们树立家国情怀。

  19.组织开展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抓住国庆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成就展览、专题节目、大合唱、快闪、灯光秀、游园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使国庆黄金周成为爱国活动周。充分运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做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和安葬仪式,持续开展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引导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20.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组织报告会、表彰会、文艺演出等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1.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深度挖掘优势资源,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形式,引导人们游览观光,领略壮美河山。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工业遗迹,推动遗产资源合理利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程。推进长城(辽宁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挖掘辽宁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彰显辽宁作为中国抗战14年的起点和终点的历史地位。做好中共满洲省委、北大营营房遗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东北抗联遗址等纪念场馆、遗迹遗址建设保护利用、开放展览工作。加强辽宁作为国歌发源地的史料挖掘、研究、宣传工作。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等,建设一批展现新时代风采的主题教育基地。

  22.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重点推进20个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质升级,争创一批国家红色经典景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推介一批红色旅游路线,防止过度商业行为和破坏性开发。推进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加强对讲解员、导游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对解说词、旅游项目等的规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

  (四)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23.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各级各类媒体要将爱国主义主题贯穿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贯穿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领域新闻报道之中,贯穿科教、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之中。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持续推出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以及有影响力的商业媒体平台,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充分利用社会宣传阵地,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

  24.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综合运用事迹报道、宣讲报告、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开展“辽宁好人”系列先进典型群体选树、发布、学习宣传活动,办好“辽宁好人”年度盛典。做好“两优一先”、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兴辽人才等先进典型宣传报道。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举办“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爱心奉献活动。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落实相关待遇和礼遇,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

  25.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以“五个一工程”评选为龙头,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辽宁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工程,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现实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等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和文艺评奖,体现鲜明爱国主义导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决反对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艺的爱国底色。

  26.加强爱国主义网络传播。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和纪录片、动漫、微电影等文艺产品。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广泛宣传推介“辽宁好人”网上展馆、“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网上展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播平台。发挥网评员和正能量网络大V的正面引导作用,运用网言网语发表积极向上的爱国言论,激发网民爱国情、报国志。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全省互联网企业管理,强化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27.加强对外宣传。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对外交流交往中,利用举办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等主场活动,做好中华文化、辽宁文化宣传推广。邀请境外文化团体、新闻媒体来辽宁开展文化交流和采风采访等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合作计划,开展辽宁文化品牌国际化商业巡演,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舆论引导,对境外抹黑中国、污名化辽宁的负面论调,组织新闻媒体进行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

  28.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要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激励全省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倡导知行合一,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人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

  29.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司法、推进依法治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与标志,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对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对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等,依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开曝光反面典型。做好扫黄打非工作,持续开展“清源”“净网”“固边”“护苗”“秋风”专项行动,从严整治网上网下涉“政”、涉“黄”、涉“非”以及妨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错误思想、非法有害信息和侵权盗版出版物。

  二、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统筹推进。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沟通协调,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存在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牵头单位要细化工作举措、推动任务落实,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

  (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体现到群众性活动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加强制度和法治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制定可靠的政策保障措施,统筹安排现有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项目。完善相关扶持、奖励、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制度,发挥规范、约束和指引作用。

  (五)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节俭开展教育、组织活动,杜绝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专项检查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要事项和存在问题。

  2.融入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年度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依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八项基本内容”,党委(党组)会议每年至少研究1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群体与社会各界普及相结合

  3.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理论学习,县级以上地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到基层单位、党校或学校,作党史国史地方史、国情省情市情或形势政策报告不少于1次。

  4.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少年课堂教学。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注重课程一体化建设,利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各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有机结合,鼓励多种形式开发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

  5.发挥学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加强“五个一批”项目库建设,打造一批教学“金课”。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和经典诵读。2022年年底前培养优秀教师100名,设立教改项目100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50个。

  6.强化青少年实践活动培育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的日常和主题活动中。扎实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和祖国共成长”“红领巾寻访”等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7.引导社会各界弘扬爱国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老中青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宗教场所“四进”活动,举办恳亲联谊等交流活动。

  三、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平台阵地建设

  8.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建立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测评体系,落实完善免费开放政策和财政补助制度。实施基地网上展馆工程,打造红色数字家园。

  9.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积极争创省级及以上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10.积极拓展载体平台。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挥好党性、党史、社科普及等教育基地的作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打造提升南部、中西部、东北部3条教育路线,开发培训教材和精品课程,拓宽教育载体。

  四、充分发挥淄博历史文化丰厚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齐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开发王渔洋家风教育等教学专题,强化干部政德教育。

  12.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出淄博革命教育体验之旅,编写《淄博红色故事》《时代先锋——淄博籍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利用“流动党校”“党史直播间”等,推进红色文化“六进”。

  13.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传播。推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永恒的使命》《绿水青山带笑颜》(第二部)、五音戏《风起东郝峪》等作品。加强和规范文艺创作,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充分体现鲜明爱国主义导向。

  五、不断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养成

  14.挖掘重大活动蕴含的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庆祝或纪念活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开展百姓宣讲、文艺演出、广场舞、本土音乐节、邻居节等群众性实践活动,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15.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特色节会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16.突出仪式礼仪的教育作用。推动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礼仪制度化。广播、电视每天定时播放国歌。国庆期间,组织升国旗仪式和规范悬挂国旗。加大宪法宣誓、入党入团入队仪式落实力度,提倡公开宣誓、重温誓词。

  六、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

  17.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推出系列爱国主义专题专栏、新闻报道和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制作刊播优秀爱国主义公益广告作品。

  18.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挖掘选树宣传先模人物事迹,建设淄博“荣耀广场”。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落实先模人物礼遇关爱制度,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19.推动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先锋等网上教育活动,办好“淄博在崛起”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推动创作更多好作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发和传播爱国主义内容。

  20.加大主题出版和推广力度。编辑爱国主义教育通俗读物,广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展“齐读”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淄博”。

  七、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制度保障

  21.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全过程,将爱国主义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当中。严格司法执法,对损害国家荣誉、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破坏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解构经典亵渎英雄、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进行综合治理,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

  22.加强激励引导和督查落实。各级财政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开展。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选树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杜绝铺张浪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发〔2019〕45号,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结合吉林实际,制定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纲要》若干措施。

  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渠道开展专题培训,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采用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好好学习”“新时代e支部”等学习平台,办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深入开展“千人万场”基层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振兴吉林的实际行动。

  二、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组织机关、企业、乡镇、社区、学校、部队等通过党课、培训、座谈、研讨、展览等形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省委常委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制度,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与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融合,筑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坚持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引导人们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楚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体形势及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好中国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现的大国形象和国际担当。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劳动美”“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巡讲巡演等形式,引导人们自觉把实现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采取主题宣讲、知识竞赛、快闪活动、百姓故事汇等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挥好吉林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战场、解放战争的战略要地、抗美援朝的斗争前沿和老工业基地等独特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承、生生不息。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丰富发展以吉商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和以黄大年精神、南仁东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倡导“幸福源于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奋勇前进。

  四、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方案》,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工程、保护振兴工程、教育普及工程、创作生产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形成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政策支持体系。扎实推进吉剧振兴、传统文化进校园、“书香吉林阅读季”、“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充分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平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国防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持续开展“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发布活动,讲好吉林民族团结故事,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深入贯彻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吉林省国防教育周等重要节点,邀请专家为党政机关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军营开放等宣传活动,筑牢关心国防、关爱军人的使命担当。

  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队会、童谣传唱、观看专题片、时事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用好用足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鼓励邀请知名校友、专家学者、先进人物等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开展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深入实施吉林省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加大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力度,深化拓展“走进师生、说理话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演讲诵读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水平。

  七、面向青少年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教育功能,发挥大中小学的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作用,利用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实施青少年“明德知礼”工程,组织开展“时事新闻课”、“吉林好人走进校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载体活动,让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部队军营等资源,深化拓展研学之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丰富校外实践活动内容。

  八、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广泛宣传王大珩、李四光、蒋筑英、黄大年、郑德荣、南仁东等优秀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先进事迹,引导全省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强化为吉林振兴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设计学习研讨主题,深入开展专题研讨、报告会、座谈交流等活动,结合主责主业开展岗位创新、岗位建功、岗位奉献等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九、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16〕51号),规范基地改陈布展审批程序,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展陈水平,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为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提供更好服务。利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管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

  十、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加强遗产遗迹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扎实推进吉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考古中国—吉林文明”探源工程,加强扶余、高句丽、渤海、辽金城址等遗址文物保护利用,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标识。深入发掘景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进一步规范解说词、旅游项目等,组织开展红色讲解员大赛,不断提高讲解员和导游人员服务水平。

  十一、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各级各类媒体要围绕爱国主义主题,聚焦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开设专题专栏,推出系列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加强“天池云·融媒体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吉林故事,传播主流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园、车站、机场、宾馆等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张贴悬挂、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标语口号和宣传挂图,生动形象做好宣传。定期举办吉林省公益广告大赛,创作推出一批爱国主义公益广告作品,传递公益理念,奏响时代强音。

  十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吉林好人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精心选树全省重大典型、道德模范、“吉林好人”、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及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建立和完善类别丰富、梯次鲜明的“典型库”,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关心关爱“吉林好人”等先进典型暂行办法》,推动资金补助、就医就学、就业创业、疗养保健等相关礼遇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十三、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坚持正确的文艺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聚焦吉林振兴发展,加大现实题材创作力度,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深入实施吉林省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加大对爱国主义题材文学、影视剧、戏剧、歌曲等创作扶持力度,加强对经典爱国歌曲、爱国影片的创新传播,唱响爱祖国、爱吉林、爱家乡的主旋律。

  十四、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定期举办吉林省微电影大赛和优秀作品集中展映活动,通过网络开展评选推广,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持续打造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等一批宣传展示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

  十五、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度,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发挥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活动,使普法过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与标志,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等,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十六、构筑爱国主义教育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大宣传”理念、“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结合生产生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体现到百姓宣讲、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活动之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注重宣传教育,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22267/

推荐访问:纲要的三大板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三版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共多少条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聚民心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共有几条 为什么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几个板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个板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实践载体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几个板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形势与政策2020春答案 202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 形势与政策网课答案2020 智慧树形势与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