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ppt]李商隐《无题》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5 09:46:46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李商隐《无题》篇1:无题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1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4成灰泪5始干。
  晓镜6但7愁云鬓8改,夜吟9应觉月光寒。
  蓬山10此去无多路,青鸟11殷勤12为探看13。
 
  注释:
  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
  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
 
  参考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

李商隐《无题》篇2: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

李商隐《无题》篇3:无题: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每当读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时,我的眼前仿佛总是浮现出诗人年轻俊美的面庞,他那双浓眉大眼里总是流露出智慧的光芒,眼角和额头印满一世风情和痴痴相思,我总是隐隐约约地看到那位风姿绰约、玉树临风、气度不凡、魅力独具的美丽女子……
  我错过了诗人李商隐生活的那个年代,但我不能错过对他诗歌的阅读和理解。
  在我的一生中,李商隐是我所不能忘却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决定要用心灵去抒写的诗人之一,虽然他和我们生活时代相距那么遥远,但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他拉近了与现代人的距离。因为有他的《无题》诗,才有了现、当代的无题诗,才有了朦胧派诗人的产生,才有了顾城舒婷北岛杨炼海子食指王小妮。他生活在晚唐的朋党之争的战乱中,他出身于贫寒的农民之家,九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抛给他一个不幸的童年。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他为人正直而正义却为世所不容,他一生在牛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生存,最终成为党派争斗的牺牲品,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为唐朝“三李”,他一生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6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他是无题诗和朦胧诗的首创者。那些千古名句中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悲剧,隐含着他一生的情感经历演绎着爱情经典和爱情童话。
  我一直相信李商隐的名字中“商隐”(谐音“伤隐”)本身隐含着解读他的无题诗的密码。
  无论是谁要研究李商隐,研究他的诗歌,研究他的爱情生活,都无法回避他的无题诗,这是因为无题诗是揭开李商隐情感生活的秘密所在,是他的爱情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是他悲情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专家认为,李商隐的诗之所以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灵心善感,一往情深,以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人士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创作上新风格、新境界。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李商隐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关于这些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本文只谈爱情说。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我们首先要知道一定有一个值得诗人日夜思念,茶饭不思的绝代佳人。她是有倾国倾城之貌,她是有清照文君之才,她是有贤淑善良的美德;她是那么温柔贤慧,她是那么顾盼生姿,她是那么馨香袭人,她是那么气质高雅。她是诗人心目中最标准的人生伴侣,是诗人心目中相夫教子的最佳人选。但当诗人遇到她时,虽然彼此一见倾心,相互爱慕,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只能相见恨晚,所以,这段相思只能是一场悲剧,只能是一场愁肠伤春的永无绝期的枉凝眉。诗人不愿明言,不愿意让人们知道诗中的女主人公。聪明而苦闷的诗人只好以“无题”为题,或者以句首为题的“准无题”诗来抒写这种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因此,刻意不写具体的爱情事件和爱情过程。由于她在李商隐的婚姻之外,她牵动着诗人的心魂,而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十年京师寒且饿”,他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财富,除了一支彩笔和惊世的才华,诗人没有别的可以告慰心仪已久的情人,只能用诗向她倾吐不尽的相思,而他们的结合是毫无希望的,甚至是很少能够见面的。
  本文通过六首诗,分别从诗人与佳人相见,一见倾心,苦苦相思,相互爱恋,却远隔万重蓬莱,再到宣告爱情誓言,忠贞不渝,最终却无法结成伴侣,最后只能让爱情升华的过程,理出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悲剧:从一见钟情、满怀希望到相思无望、痛苦惆怅;从相思成灰到心有灵犀;从青鸟往来到啼血追忆,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恋爱过程,进而论述李商隐的真爱生涯,分析他的爱情绝唱。
  绝唱之一:爱的心动——美丽的爱情童话,最初的相遇,一见倾心,两心相悦。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本诗以晦涩的笔调抒写了对情人的爱慕之情。似乎是偶然相见,一见钟情,此后难以忘怀,期待重逢。
  首联“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写美人在深夜下缝制帷帐:绣有精美图案的丝罗,轻薄柔软,如烟似雾,散发着阵阵幽香,被裁剪成重重帐帷;桔黄的灯光下,碧绿色有花纹的圆顶帐子在宁静的深夜缝制。美人的手是多么灵巧啊!你看她飞针走线深夜忙碌的身影是那么专注、贤淑。诗人并不曾写出缝制罗帐的人,但“凤尾”、“香罗”、“碧文”让我们感到诗人是怀着美好的回忆在想象着那个女子的一举一动。
  颔联“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回忆和美人的初次相逢:两人在街上偶然相遇,四目相对,刹那间擦出心灵的火花,美人郝然一笑,赶紧以团扇遮面,虽遮住了明月般的脸庞,但无法掩饰心动的羞怯。凝神间,言语未通,佳人的车子匆匆驶过,辘辘车声渐行渐远。这是一见钟情的感受,虽只是惊魂一瞥,但美人靓丽的面庞,娇羞的神态,却深深地印在诗人的脑海之中,从此念念不忘。诗人可能认为那个女子可能有同感,所以会在首联出现那样的想象
  颈联“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写诗人后来的感受:曾经为她相思,在漫漫长夜,独自守着金属烛台,看着黯淡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寂寥的潮水淹没了身心;而她却“断无消息”。时光流逝,石榴树已绽放出红艳艳的花朵,斯人依然杳无音信,让人感到无限惆怅。
  “斑骓只系垂杨岸”寓意着自己对她的情有独钟,斑骓只愿系在绿丝拂地的杨柳树下,将一种抽象微妙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何处西南待好风”化用了曹植的《七哀》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哪里有好风吹来,使相爱的人得遂所愿?这里是无法可想的苦恼,又蕴含着隐隐的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1038/

推荐访问:无题李商隐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