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感动中国2008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5-24 10:08:19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感动中国2008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7年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7,欢迎阅读。
 
  第一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锦泉。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第二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第三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 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 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 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 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 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 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 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 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 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 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 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湿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感动中国2008二:2017年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脑海中。下面是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2017年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2017年
  “飞鲨”歼-15,国之利器,航母战斗力核心。
  关于歼-15,在人们的记忆中,定格着这样一份辉煌——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驶“飞鲨”战机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起降,用一道完美的弧线开启了中国航母时代。
  今天,我们讲述这样一份悲壮——
  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29岁的飞行员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
  惊天一落是英雄。折翼跑道亦是英雄。
  张超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中国航母事业立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航标”!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平凡的英雄。
  拼力一搏悲憾海天
  生死瞬间,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挽救战机,放弃了跳伞
  一切来得太突然。
  前一秒,看到张超驾驶战机精准着陆,着舰指挥官王亮打出了“优秀”评分。
  后一秒,已经接地的飞机竟然传来故障告警!
  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让所有人猝不及防:机头急速上仰,飞机瞬间离开地面,紧接着,高高仰起的机身迅速下坠……
  “跳伞!跳伞!”时间太短,高度太低,伞还没有完全打开,张超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本该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飞行员丁阳还记得,出发前,张超向他眉毛一扬:“阳哥,看我的,一准拿个优秀!”
  那是当天最后一个飞行架次。之前,张超已连续完成两个架次的超低空飞行。
  作为海军超常规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张超仅用一年就完成了从陆基飞行向舰基飞行的转变。他,甚至得到了他仰慕的偶像——“‘飞鲨’第一人”戴明盟的点赞。
  滑跃起飞,跃升,建立“着舰航线”……张超熟练驾驶战机,起落之间行云流水。
  谁能想到,这个架次,竟是张超在天空中飞出的最后航迹!
  浓烟中,救护车疾驰而来。忍着剧痛,张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是不是不能再飞了……”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伤势过重,张超壮烈牺牲。
  回忆这一幕,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参谋长张叶说:“最后时刻,张超的眼神有对生的依恋,更多的是一种不甘心。”
  张超这不甘心的眼神,只有战友才能深刻体会——“上舰”是他渴望已久的梦想。
  在生命最后时刻,张超最难以割舍的依旧是这个梦想!此刻,他离实现这个梦想,仅仅剩下7个飞行训练架次!
  “他倒在了距离梦想咫尺之遥的地方。”戴明盟痛心地说,一年多前选拔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时候,张超热切的眼神打动了他。
  国外报告显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
  当时,戴明盟问:你知不知道风险?年轻的张超没有丝毫犹豫,连说了三个“想”:“想跟着您飞,想飞舰载机,想上航母!”
  每看一次事发视频,战友们的眼眶就要红一次——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张超拼力一搏,悲憾海天。
  戴明盟,这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试飞英雄,为他落泪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同屋室友艾群从小就很少哭,可那几天,他一想起张超悲壮的那一幕,就泪流不止。
  面对记者,他哽咽着说:“每一天,我和他都是一前一后出去,一前一后回来。可这一次,我回来了,兄弟却没能回来。我真心地想他。”
  英雄平凡笑容难忘
  他灿烂如阳光的微笑,定格在战友的记忆中
  在战友的眼中,张超是平凡的——
  他和同龄人一样,喜欢在微信里秀恩爱、秀女儿,喜欢分享心灵鸡汤;他喜欢打篮球、喜欢看NBA,喜欢自己的偶像;他也喜欢打游戏,是个“瘾大技术差的家伙”……
  出事的头一天晚上,他还对战友裴英杰说:“不知为啥,这几天特别想念宝贝女儿。”
  “如果不是这次瞬间的壮举,张超依旧是平凡的。”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政委赵云峰说,他和大家一样,每天默默无闻地为国飞行,默默无闻地追求着航母梦想。
  他走了,但他灿烂如阳光的微笑,定格在战友的记忆中——
  “他笑起来,有两个酒窝。”机务班长杨风强说,每次碰到,张超都一口一个“老班长”地喊着。
  “批评他,他也笑着。”在团参谋长徐英眼里,张超“脸皮有点厚”:等你批评完了,他马上拉着你问这问那,直到把问题弄明白。
  “他的笑,感觉很温暖。”战友孙明杰说,有段时间他因陷入飞行瓶颈而苦恼,张超笑着安慰:“不要着急,我当初比你还笨呢。”
  在饭堂里,绘声绘色说笑话逗大家开心的是他;训练场上,面对风险依旧微笑的还是他……
  如今,回味这些挥之不去的笑容,战友们才意识到,这张笑脸背后是如山的坚强。
  舰载战斗机着舰飞行有多难?“我们需要征服的是一座陡峭的山峰,向上攀爬每一步都须拼尽全力。”战友袁伟这样说,来之前他们是三代机的飞行尖子,来到这里连保持平飞都做不到。从思维理念到操作习惯都是颠覆性的,他们必须从零开始,重建信心。
  舰载战斗机着舰飞行有多险?“这就像在刀尖上舞蹈,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战友王勇这样说,航母飞行甲板跑道不到陆地机场的10%,飞行员在高空看到的飞行甲板就像一片在大洋上漂浮的树叶。
  张超用微笑面对这前所未有的“难”,面对这前所未有的“险”——作为中途选拔进来的“插班生”,短短一年,他和战友成功改装歼教-9、歼-15两型战机,探索出一条舰载机飞行员快速成长的新路。
  “张超不是超人,他只是付出了超级多的时间、超级多的努力。”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副政委戚华栋说。
  英雄平凡,笑容难忘。战友们都喜欢叫他“超”——
  在团政委刘磊眼中,“超”是“赶超”的超。不知有多少次,刘磊在周末看到张超骑着单车去加练模拟机。背影无言,刻在刘磊心里。这个曾经让他担心的“插班生”,用一次次进步让他彻底放心。
  在战友邓伟眼中,“超”是“超越”的超。“如同一个百米运动员,已经跑出最好成绩了,但他还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裴英杰说:每一次飞行训练,张超都会把皮鞋擦得锃亮。对于飞行,他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瑕疵。
  在战友艾群眼中,“超”是“超脱”的超。“收拾遗物,储藏室里他居然没有放任何东西。”艾群说,“他的心思全被飞行装满了,根本装不下其他东西。”
  在老乡方振眼中,“超”是“超忙”的超。方振和张超两家仅相距十几里。约张超吃饭,一次没来,两次还是没来……直到张超出事了,方振才知道这位老乡真的太忙了。送别战友,方振朝着家乡的方向举杯:“老乡,一路走好,我为你自豪!”
  “相守变永诀只是一瞬间,鲜活的面孔变成了怀念。”团参谋长徐英彻夜未眠,含泪写下长诗追忆这位并肩战斗的伙伴:“那一个地方是你的所在,那里安宁平静天空蔚蓝。”
  执著追梦壮志凌云
  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这一天,注定要被张超和战友们记住——2016年1月19日,他们第一次驾驶“飞鲨”翱翔蓝天!
  “那天,天气非常好。”战友孙宝嵩记得,当天晚上,所有人开心极了。
  梦想开花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那段日子,妻子张亚有时会收到张超发来的帅照。“要不是他不允许,我好想在朋友圈发出来跟大家炫耀。”
  回望张超的飞行生涯,梦想开花的声音曾一次次响起。
  “碧海蓝天,战机穿云疾飞。”裴英杰至今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战斗起飞时的情景。“当时,张超飞的是长机,我飞的是僚机。”
  那一次,张超带他飞过的那条航线,正是当年“海空卫士”王伟战备值班飞过的航线。
  张超和王伟的相遇,不是偶然的。那是张超的人生选择——
  2001年,王伟的英雄壮举震撼着正在上中学的张超。从那时起,当飞行员的梦想,便在这个少年心头发芽。后来招飞,第一次没通过;第二年,他又继续……2004年9月,他如愿以偿。
  2009年,作为优秀飞行学员,张超主动要求分配到王伟生前所在部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报到时,张超一句“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让时任团长邱伯川为之一振。
  跟着英雄走的人,一定会有英雄的精神——
  分到部队,他飞的战机是王伟曾飞过的歼-8。4年之后,他飞上了王伟那一代飞行员梦寐以求的歼-11B。两年半之后,他又飞上了中国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
  翻阅张超的飞行档案,12年的飞行生涯,他先后飞过8型战机!
  “飞最好的飞机,把最好的飞机飞得最好!”作为飞行员,张超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中国航空兵跨越发展的好时代,赶上了参与中国航母伟大事业的历史机遇。
  “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循着张超飞过的航迹,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第一”:改装歼-8,第一个放单飞;改装歼-11B,提前4个月完成、同期第一个放单飞;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考核成绩名列第一……
  西沙群岛见证了这位年轻飞行员的惊天之胆——跨昼夜飞行,张超在飞机突发漏油故障的情况下,冷静果敢,准确操作,驾驶战机安全着陆……
  南海碧波见证了这位年轻飞行员的凌云之志——战斗起飞,他驾驶战机驰骋长空,用一道道航迹告诉世界“这里是中国的领空”,告诉国人“这里有我们守护,请放心”。
  诗人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15年前的4月1日,王伟牺牲在海天之间。15年后的4月27日,张超牺牲在飞向海天的路上。
  张超走得很悲壮,宛如胜利前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的那个士兵。
  “我一定要上舰!”在战友丁阳面前,张超不知多少次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舰”,指的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只有在航母上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取得上舰资格认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就在牺牲的前不久,张超在丁阳房间抽屉里看到了丁阳的“航母上舰资质证章”。回忆这一幕,丁阳说:“当时张超看得眼睛发亮,他把证章放在手里摸了又摸。”
  “超,送给你了。”“我不要你的,很快我也会有的!”说这话的时候,张超的眼神无比自信。
  这一次,张超“食言”了。可在战友的眼中,他完全有资格获得属于自己的那枚“航母上舰资质证章”。
  这一次,战友们要帮张超实现“梦想”——
  告别仪式上,全班战友集体送张超最后一程。团参谋长徐英将金色的“一级飞行员”标志,佩戴在他的胸前。
  战友们说:“兄弟,等着,我们很快带着你一起上舰!”
  此情切切恒爱久远
  女儿的哭声,让送行的人们泪流满面,却没能叫醒“睡着了的爸爸”
  无数次,妻子张亚在心里憧憬这个场景——
  张超驾驶“飞鲨”战机成功落在航母辽宁舰上,凯旋之际,她和女儿手捧鲜花,在机库等着他……
  这,曾是张超和她的约定。
  每一次想到这,甜蜜就会涌上她的心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谋划的美好“约会”变成了如此冰冷的“重聚”——
  殡仪馆里,张超穿着笔挺军装,静静地躺在那儿。
  泪水奔涌而出,她不愿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她一遍遍地轻声呼唤:“张超,张超……”
  此刻,她多想告诉张超——“那条裙子,你还记得吗?那是你为我买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我还没来得及穿给你看呢!”
  此刻,她多想追问张超——“你不是答应我要生二胎了吗?你为什么要弃我而去?”
  此刻,她多想“控诉”张超——“你欠我太多约定,下辈子记得来还!”
  剪下一束头发,放进张超的口袋。张亚说:“我不想跟你分开,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此情切切,恒爱久远——此刻,远方的女儿赶来了,父母亲也赶来了。
  两岁的女儿不知道,那个经常晚上在手机里和她视频聊天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告别仪式上,女儿的哭声,让送行的人们泪流满面,却没能叫醒“睡着了的爸爸”。
  在张超宿舍,老母亲抱着床上儿子的遗物号啕大哭。张超,这位共和国的飞行精英,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孩子”——那个上小学生病时还要她喂饭的孩子,那个上高中每天要她送饭的孩子。直到现在,母亲仍定期给他寄自己做的辣萝卜干……
  今年清明节,孝顺的张超休假,陪着她回乡扫墓、走亲戚,陪着她一起到菜市场买菜。知道儿子喜欢吃她的拿手菜“烧腊鱼”,母亲临走的时候专门给他做了一大锅,装进饭盒让他带回部队慢慢吃。同桌吃饭的徐英说:“那腊鱼真好吃,正是妈妈的味道。”
  她和老伴都没有想到,半个月前的那次分别,竟然成了永别!
  老父亲特别后悔,那一次他没有坚持把儿子送到车站。父爱无声,他静静地端详着儿子的遗像,回忆着儿子的点点滴滴。过年的时候,儿子照例给了他们一笔钱。他当时想说:儿啊,你上军校时寄给我们的第一个月津贴,我到现在还留着呢……
  看完张超最后飞行的视频,老父亲沉默片刻:“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战友们摇头,老父亲说:“崽,你尽力了,爸也心安了!”
  随后,老父亲问该部队副政委戚华栋:“视频能给我们保留一份吗,等孙女长大了给她看,让她知道她爸爸了不起。”
  戚华栋心头一酸:“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随时来随时看。这支部队永远在这里,永远是张超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
  接过儿子骨灰的那一刻,这位坚强的父亲老泪纵横:“崽,跟爸爸回家吧!”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二: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更多相关观后感推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9726/

推荐访问: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