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基本内容

来源: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0-07-30 18:00:05 阅读:

【www.bbjkw.net--领导述职报告】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基本内容

  作者:袁峰 龙雪岗

  来源:《党政论坛》2017年第11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审视和定位党的政治建设就必须厘清政治建设的准确内涵,理清党的政治建设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并予以理性分析和总结其经验。

  一、国家成长离不开党的政治建设

  现代政治文明是人类在寻求自我解放的实践中诞生和形成的。然而政治建设却是中国的概念 ,体现的不仅是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要求,更是中国特有的国家转型与发展中的现实任务和内在要求,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国家的转型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国家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现代国家建设就一定包括政治建设。 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党是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建设的议程与走向。 中国政治本身最核心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权力属性;二是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三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 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中国发展核心力量和支撑力量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作為当代中国秩序变迁和国家结构重构的主导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邓小平说,中国关键在党。 党的建设所围绕的轴心是国家的整体转型,以实现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党的建设既决定于现代国家转型和发展,又服务于其转型与发展的现实任务与内在要求。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正是基于对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习近平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但这并不是说国外政党没有自身建设的任务。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现代化过程中挑战不断增多和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现实环境下,大多数政党都需要解决政党的意识形态号召力衰竭、制度化水平不足和道德约束力减弱等政治问题。 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部分国家的腐败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严重化,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深深嵌入到这些政党肌体之中,导致政党对于其高级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的道德约束力日趋失控。 所以任何政党发展都离不开自身建设,只有主动地克服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下降、制度化水平不足和道德约束力弱化的危机,才能防止其陷入政治衰败的泥沼。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和中国的政党中心主义体制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还应该具有一些特殊的政治内涵。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特殊要求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除了需要解决意识形态合法性、制度化水平和道德约束力的危机等普遍问题外,其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属性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要求,还要求其必须将密切自身与群众的关系作为党的纯洁性的重要内容。因为共产党在自己的纲领中明确提出,作为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政治属性不仅使得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其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样也说明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性质纯洁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性质不可缺失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中国的政党中心主义体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动力不是外部施压,而是基于执政党充分意识到已经到了“该去做、必须去做”的内在自觉。纵观世界各国政党,虽然大多数也比较重视通过政党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号召力、组织化水平以及党的道德约束力建设,以增强和保持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但是从经验来看,多党竞争的体制中,一般只有竞选失败以后,处于在野地位的政党才会认真反思和处理这些导致竞选失败的党内问题。也就是说,在竞争性体制下,政党建设的动力主要是依靠外在的选举压力,而内生的主动性则相对较弱。而对于中国这种

  “政党中心主义”国家而言,由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长期、稳定的执政地位与国家的稳定发展的内在一致的关系,导致一般不可能通过政党轮替来强制性地反思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因此其建设的主要动力不可能来自于外在的强制力量,只能是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力量消除肌体的“毒素”和“杂质”。

  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尤为重要。实际上从党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就进入到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了。刘少奇在七大的报告《论党》中概括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时说,“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 而且从党的七大一直到1987年的十三大之前,政治建设在党的传统建设布局中始终处于关键性地位。但是由于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解读角度变化,导致后来党的政治建设在党代会报告里党的建设布局中多次消失,又不断回归。建国以来的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十年动乱,导致一部分人对政治工作片面理解为政治运动,导致政治建设也逐步被歧义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报告决定将制度建党的思想融入党的建设体系中去,决定“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从而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布局,改变了党的七大以后,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的传统总体布局。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建设弱化的恶果,所以五年之后政治建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很快又回归到党的建设布局之中,但是排在了思想建设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确定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五位一体”结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这一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随后十六大在国家建设层面上形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结构。此后十七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发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将之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布局。 由于党的自身政治建设逐步被融合到国家政治建设的布局之中去了,也就不再单列出来。所以十五大报告着力强调的是“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十六大报告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就使得党的政治建设再次被排除到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外,党的自身建设布局重新回归到十三大确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在内的

  “四位一体”布局结构中。在2007年十七大上,党的建设布局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确立了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结构。在十八大上,这个党的建设布局顺序调整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然而从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纪严于国法的要求来看,显然国家的政治建设与党的自身的政治建设在很多方面是存在明显的区别的。当前增强党的政治建设,之所以比任何时候相比都重要和紧迫,是因为党要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长期执政地位又使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党长期执政会吸引一些人把入党作为捞好处、寻求晋升的阶梯,受人情社会、官场习气的侵蚀,也容易消减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市场经济强化了利益驱动和物质诱惑,使得一些党员价值观念偏移,一些领导干部贪图享受而腐化堕落等等。正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以及党员队伍结构的重大变化,所以务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正是由于对政治建设的认知角度决定了其在党的建设布局中的地位,任何政党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来适应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所以今天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一定是在特定的权力空间展开的。政治建设的使命是合理配置权力,以建立稳定有序的权力结构及形成政治体系。 一般来说政治建设必须构建三大体系:即组织体系、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

  从组织体系来看,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了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

  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方式。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何为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呢?就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坚持 “团结—批评—团结”,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党风对社会风气必须具有表率作用,党风是搞好社会风气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党内有了基于党性自觉的觉悟、勇气和胸襟,群众“雪亮的眼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广大群众才会打消顾虑、畅所欲言,掏心窩、讲实情,帮助党员干部洗去尘垢。

  从价值体系来看,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内容,而价值观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不是对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复制,也不是对未来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创新的否定;也不完全是对“摸着石头过河”式创新之意外后果的补救,而更应该被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承的社会主义传统中轴价值的延续和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全党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其重要目的在于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和提高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心。”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觉悟需要理想信念支撑。觉悟离不开自我革命的勇气。觉悟还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以实际行动,做出带领群众团结一致奋斗的表率行动,才能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所以对于党员来说,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价值观必须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出来。启发群众的觉悟,来自于党的宣传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来自于党的良好形象,优良的干部作风。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军队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宣传。从革命时期过来的老干部有相当多的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好作风。比如张闻天、胡耀邦、甘祖昌等优秀的共产党员。这种好作风在革命斗争最关键的时候,为党争取了大批的民众,挽救了革命。举世公认的是,延安时期是党的干部作风最好的时期之一。当时有句口号是延安有“十个没有”。这都是针对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的腐败作风而提出来的。所以毛泽东在解放初期,听到上海的解放军生活很艰苦,平时只能吃酸菜,就说解放军的酸菜吃得好,里面有政治。这里的“政治”指的就是党的形象的合法性。执政以后,好的作风,革命的经验仍然屡次帮助党和国家度过危机。周总理和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反复指出,为什么党和国家能顺利闯过1959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的干部和群众能够同甘共苦。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群众从心底里对党的领导的拥护。1979年,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篇讲话中指出,“人

  民群众对干部特殊化是很不满意的。现在有些事情实在不象话!有的人房子越住越宽畅、越漂亮、越高级。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可以做出各种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这使我们脱离群众、脱离干部,把风气搞坏了。人们对这些现象很敏感。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有讲话的权利,人们会问:你们自己怎样呢?” 我们任何时候在政治建设中,都必须尊重和珍视党的优良作风和好的历史传统。

  从制度体系来看,党章以及党内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素。党的建设五大工程中,制度建设是贯穿其中的。要从制度上对权力和利益最集中的地方进行体制改革。除了权力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规范以外,与此同时,党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地方党内“人身依附、家长制、一言堂” 的潜规则以及一些权力外溢的特权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由于选贤任能的干部工作的原则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贯彻,以及部分制度的操作性不强,模糊性太大,才会给潜规则留出充分空间,导致行贿、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有可乘之机。能否从权力和利益最集中的地方入手改革,不仅是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也是考验党“自我净化”的决心和勇气的重要指标。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执政党从权力与利益高度集中的体制中解放出来,通过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来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有效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绝不允许做变通、搞例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使排查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的工作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不因活动的完成而终止。最终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执政党,才是贯彻党的宗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和可靠保证。

  守规矩也是基于党性自觉的觉悟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其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任何人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政治觉悟。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党的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在权力和利益最集中的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建设的成败。这些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党性纯洁,是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没有纯洁的干部队伍,尤其是高层领导,指望实现党的纯洁性建设任务是不可能的。其次,领导干部对党的形象至关重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重视高层的垂范作用,一个部门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一个部门的风气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对普通党员群众要求做到,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做到。即使部分群众做不到的,领导干部也要按照党章要求,带头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最后,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是当前组织制度监督的薄弱环节,少数领导干部及其身边人不遵守制度的行为是对制度权威的最大威胁。过去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其身边人、其家属子女追求特权,谋求不当利益,带了坏头,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于各级一把手以及关键岗位的权力行使,要继续制定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最终实现将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的政治建设是统一的。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先进的文明方式,全面提高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执政党从权力与利益高度集中的体制解放出来,既离不开国家政治建设,也需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进行统一部署,也应是党的政治建设需要重视的内容。以民主法治建设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实现跨越性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越性发展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需要注意从各方面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历史经验说明,一旦放弃了政党政治建设的自主性,党的政治建设如果背离了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屈服于各种国内外、党内外的势力,不但政党会垮台,国家也会遭殃。照搬西方模式,只会堵塞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内部来探索提高政党能力建设的途径。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方 卿)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92753/

推荐访问: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