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嘱托

来源:素材及写作指导 时间:2020-05-24 07:03:05 阅读:

【www.bbjkw.net--素材及写作指导】

- 春风起,春潮涌,奋进的中国再出发。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牢记领袖嘱托,以供大家参考!

  牢记领袖嘱托

  阳春四月,大国重器之上,三峡大坝185平台,一棵楠木高大挺拔,黄绿色花朵蓬勃绽放,随风摇曳出淡淡花香,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两年前的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在三峡枢纽185平台上欣然为这株新植的楠木培土浇水。历史时针走了两格,春秋两度到三峡。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这棵楠木一起深深植根在三峡集团每位干部职工的心里。楠木欣欣向荣,再次花开,带来峡江两岸盎然春意。三峡人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前行的澎湃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工作要求转化为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生根。

  连日来,三峡集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围绕“牢记领袖嘱托 砥砺初心使命奋进两翼齐飞”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职工征文和视频演讲等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4月24日,三峡集团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重要讲话精神两周年报告会,进一步再学习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内涵,再总结再对标三峡集团两年来的工作成效,再动员再部署深化贯彻落实的举措,着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向深入。

  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掷地有声的话语言犹在耳。三峡集团把确保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综合效益高效发挥作为崇高使命和担当,大国重器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创造新高度。

  国之重器,民生福祉。两年来,三峡枢纽累计补水227天,补水总量459.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耕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局面;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4259亿千瓦时,安全生产实现“双零”目标;三峡船闸累计过闸20825闸次,通过货运量28774.46万吨。

  2020年一季度,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64.9亿千瓦时——疫情之下,逆势增长,取得了电力生产历史同期最好成绩。从三峡电站送往湖北、浙江、上海等省市的绿色电能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为这些地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能源保障。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三峡集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出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

  以三峡工程为起点,三峡集团践行国家使命,“风光三峡”“海上三峡”“海外三峡”……一个个“大国重器”为国家发展增添动力,为社会发展和民生进步贡献力量。

  在海上,三峡集团引领海上风电技术转型升级,一台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迎风矗立,随风运转。

  在陆上,三峡集团光伏电站由点到面,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在海外,三峡集团引领中国产能编队出海,“海外三峡”在推动全球能源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猇亭江岸,留下殷切嘱托:“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如今,猇亭江岸已经从原来一处杂乱的煤堆场,化身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滨江“绿屏”和美丽的424公园,为长江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一变化,起因于三峡集团正在实施的长江大保护猇亭项目。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三峡人闻令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投入共抓长江大保护这项全新领域、全新事业,克服能力经验的不足,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组建了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五大平台,以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性改善为目标、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以治理模式、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共建模式等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认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峡集团举全集团之力全面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实现了由4个城市试点先行,向16个沿江市县拓展合作,再向全江转段、全面铺开的“三个阶段”转换,努力提升沿江城市的水环境质量,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截至2020年4月,三峡集团与沿江省市、区县已签署合作协议共计51份,产业联盟合作单位近100家,已落地项目324个,落地投资总额678.5亿元。2020年全年计划安排新增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600-800亿元,到年底累计落地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从金沙江畔到东海之滨,三峡集团主导建设的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在沿江11省市全面铺开,324个项目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长江图卷。

  脱贫攻坚战场传来三峡捷报

  4月8日,捷报从云南传来。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宣布:三峡集团精准帮扶的云南省普米族、景颇族已经成功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三峡集团与云南“直过”少数民族的缘分,起始于四年前。2016年3月,三峡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2016-2019年投入2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对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三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给予持续帮扶,已累计帮扶25.5万多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两年来,一大批民生项目得以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果,极大丰富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脱贫攻坚企业帮扶模式,有力推动了“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

  不只在云南。多年来,三峡集团积极参与国家定点扶贫、援疆援藏援青、四川云南两省少数民族帮扶、库区移民帮扶等扶贫工作,历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83.5亿元、累计派出扶贫挂职干部78人次、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400多个,惠及全国110多个县(市、区)、100多万贫困群众;截至2020年3月4日,三峡集团长期定点帮扶的重庆巫山县、奉节县、江西万安县、内蒙古巴林左旗4个国家定点扶贫县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向总书记的承诺始终牢记在心

  黄桂云,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对于两年前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承诺,她始终铭记在心。

  2018年4月24日16时50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坝左岸坝首,听取三峡坝区生态环境修复和长江珍稀植物保护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江珍稀植物示范园,园内草木茂盛、花团锦簇,他十分感慨。当听到负责长江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黄桂云就在旁边,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走过去,双手握住黄桂云的手,问:“你是做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

  黄桂云回答说:“是的。报告总书记,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长江珍稀植物物种将达到1000种。”

  这是工作的愿景,更是一位普通三峡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两年来,这个承诺一直铭刻在黄桂云的心里。开展野外调查、珍稀植物引种、专项科研攻关……她目标更明,干劲更足。目前,三峡集团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研究与保育基地,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繁育的长江珍稀特有植物总量约15万株,已迁地保护的长江珍稀特有植物达1006种,约2.4万株。

  “现在,我可以向总书记报告,当年的承诺已经圆满实现!”黄桂云满怀自豪地说。

  三峡集团有成千上万个“黄桂云”。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各项工作做精做优,将三峡集团打造成为党和国家可信赖可依靠的“六个力量”。

  ——他们创建世界一流不迟疑。截至2019年底,三峡集团可控、在控、权益装机总规模1.31亿千瓦,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清洁能源集团的地位,国际国内信用评级和绝大部分效益效率指标继续保持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三峡集团明确提出“到2021年,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集团”的总体目标,以及大型水电开发保持全球引领、新能源开发实现国内引领、在全球清洁能源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等7个分项任务目标,全面开启了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新篇章。

  ——他们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停步。依托重大工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三峡集团牵头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面掌握了国外技术垄断的GIL检修核心技术,巨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智能大坝建造、水电站专用检修机器人、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智慧水务系统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他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建设上出实招。三峡集团上下扎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铸牢忠党报国的政治信念,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全力配合完成中央巡视、选人用人和党组巡视工作专项检查,坚持见态度、见行动、见实效,全面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党建制度体系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扎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有力振奋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三峡四月,风和日丽,楠木飘香,根深叶茂。

  连日来,许多三峡人来到三峡坝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路线,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这里是三峡人的精神圣地,这里镌刻着三峡人的初心和使命!

  牢记领袖嘱托

  春风起,春潮涌,奋进的中国再出发。

  2018年春天,致力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内蒙古,牢记领袖嘱托,不负伟大时代,发出了奋进的誓言:“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努力走在前列,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总有些日子,难以忘怀。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并且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内蒙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内蒙古改革发展的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转方式,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五个融入”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的“大行动”一个接一个: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全区首届旅游业发展大会召开。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正式揭牌。

  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成功举办。

  随之,精彩的变化也接踵而至: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上升。

  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等产业增长较快,稀土化合物产能、云计算服务器承载能力居全国第一。

  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13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会展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游客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连续4年增长20%以上。

  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增铁路3400公里、高速和一级公路5600公里、民航机场12个、电力外送能力4400万千瓦。

  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内蒙古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稳”的压舱石,注入“进”的驱动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的部署要求,内蒙古以顶层设计的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严明责任、狠抓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前行,积厚成势。

  全区已经建立5种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高歌猛进。

  创新中俄蒙合作机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府服务水平,“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尤其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因而就必须要有一种精神: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新的一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标清: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既反对消极应对、不思进取,又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实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内蒙古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居住、医疗、社保等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给各族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

  新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牢记领袖嘱托,铭记领袖关怀,内蒙古各族儿女正以无限激情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以发展的高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谱写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荣光。

  牢记领袖嘱托

  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的关键节点敲响。

  一年前,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北海人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向海发展的亲切关怀,踏上珠城大地,从战略层面洞察北海发展特征、规律和前景,作出了要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重要指示。

  春风浩荡恩泽海,古今丝路写华章。这是北海人民的莫大荣幸,更是珠城百姓的无上荣光。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抵达北海,重要讲话饱含深情,思想深邃,指引明确,充满力量,催人奋进,为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厘清了发展思路和重点,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如一盏闪亮的明灯,指引着北海前行的道路。总书记的北海之行,将深深镌刻在北海发展的历史上,牢牢铭记在北海人民的心中。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加快发展、为民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核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建设富强、开放、生态、文化、幸福新北海,深入实施“四大会战”,奋力舞起“四个龙头”,为加快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开放城市铆足了干劲,蓄足了动能。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鼓舞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统筹推进补齐民生短板、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生态质量、城市形象、干部作风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大发展、环境大改善、面貌大变化,为开启新时代北海发展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北海未来发展审势定向、把脉定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是指引我们不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的行动纲领,是做好北海各项工作的遵循和指针,是我们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奋力谱写新时代北海发展新篇章的强大思想武器。

  忆峥嵘岁月,感时代潮汐,向未来蓄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牢记总书记嘱托,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全力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珠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更加扎实地把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北海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时的重要讲话铭记在心,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加强海陆空互联互通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北海建设成为全国向海经济的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北海人民的永久福利,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绿色家园;要繁荣发展北海优秀历史文化,不断提高北海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担当起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围绕建设富强开放生态文化幸福新北海,在打造向海经济、推动龙头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打造生态亮点建设生态家园、创新机制体制激发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惠民生补短板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缩小与其他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差距,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雄风。

  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新的坐标,新的蓝图,新的征程,新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时代命笔,挥斥方遒,谱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65753/

推荐访问:牢记领袖嘱托心得体会 军人如何牢记领袖嘱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