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来源:企业工作总结 时间:2019-12-14 07:07:37 阅读:

【www.bbjkw.net--企业工作总结】

  制度(Institution),或称为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2年5月7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通知》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导下,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了内部控制体制,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监督机制、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导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混乱,财务造假,信息失真,贪污舞弊等现象。

  (二)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错误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认识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内部控制管理不重要。当前很多管理者都只重视生产,忽视管理,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内部控制管理越紧越好。部分企业高层过于集权,试图将企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僵化,缺乏效率,不能面对外部竞争;忽视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部分领导者认为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会使企业的成本加大,给企业造成浪费,不能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所起的积极作用;加强企业控制管理会削弱自己的权力。部分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会使自己的权力被削减,不能控制企业,不能正确领会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本质。

  (三)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组织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模式发展起来的呈多层次的宝塔形,组织机构较庞大。过多的管理层次,会导致管理机构的臃肿,反应的迟钝,从而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职能的发挥。不仅使企业管理成本增加,而且运行效率低下。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一)防范风险的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预防企业风险。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业务比较广泛,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正在不断加剧。而采取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使企业有效的应对各种风险,使企业能够很好地控制经营薄弱和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较好地规避企业风险。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要求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建立了全面预算、内部审计、成本收益控制、资金集中使用等控制管理模式,但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全过程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促使企业逐渐消减管理短板、突破管理瓶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矗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来整合各类资源,统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思想,完善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提升企业的判断及决策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型,构建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促使顺利实现企业目标。

  三、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

  国有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企业高层过于集权,中低层管理者要以经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积极配合高管的工作,主动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针对内部控制方面认识的错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意义,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培训体系,针对性地对职工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才能使他们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下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保证在最大范围实施内部控制管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监督机制和全面的预算管理等制度。部分企业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常常忽视事后控制。所以,我国国有企业有必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事前控制以便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 目标切实可行;完善事中控制以便使企业活动能够按照决策方向和目标运行;完善事后控制以便企业分析经营管理活动缺陷的原因,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兑现考核结果,找出企业运行过程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对于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完善,最终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的未来目标服务。

  (三)强化内部监督和评审

  监督和评审是指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对其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有效的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途径,要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较好的执行,就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进行严厉的全过程监督,并进行合理的考评,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四)强化企业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强化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点工作。国有企业更需要强化财务控制,加强财务监督和考核。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以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浪费、挪用和贪污企业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的检查考核体系是保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使企业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进而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管理不再只满足传统的确保资产安全和查错纠弊,而是追求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内部预算控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达到协调、计划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

  四、结语

  为了确保企业各种资源的完整及安全和经济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我国国有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开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经济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保证国有企业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我国经济如今已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竞争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应该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国有企业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思路,其在适应外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应该发挥工具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资产的安全性,确保各个经营环节协调,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近年来,国有企业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是企业的规模在扩大,国有企业都朝着集团化的趋势发展。在政策的变动下,国有企业可以确保国家安全,是一类支柱型的企业。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其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今,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在多年的实践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总结了规律,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国有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效果有待于提升,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内部控制的缺失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沟通不足 国有企业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完整的信息采集,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促进企业与外界沟通,使得企业内部各个层级之间的信息及时的传递,合理的利用信息。 其一,国有企业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很多国有企业的信息非常闭塞,国有企业一般都是集团性质的,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整个集团组织过于复杂,业务的链条非常长。在集团角度上,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一个个部门,当信息最终传递后,已经不是原始信息,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良好的信息沟通可以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所在,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当意外情况产生后,通过及时的沟通,可以及时弥补损失。其二,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企业内部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很多部门尽管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这些制度都不能很好地落在实处,部门中的员工不能按照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企业员工应该及时向上级反馈自己的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员工却不能树立这一意识,常常本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于外部环境,企业的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国有企业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在与外界交流中,对外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外披露主要是依靠股东会和董事会。然而,国有企业很少召开股东会和董事会,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披露,很多内部信息都是被企业的高管控制。其三,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现代企业一般都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应该结合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尽管也进行了信息化技术建设,但是企业内部缺乏信息人才,导致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存在异地的风险。 2.2 风险计量方法存在缺陷 其一,国有企业损失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保证,风险发生和处理中间要经过很长时间,有的企业会故意隐瞒损失。在相关数据记录中存在滞后性,数据的有效性不高。其二,损失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保障。国有企业的风险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在风险损失的表现形式上,一个风险损失是由于多个风险因素共同导致。风险事件的不良后果也是多方面的,不能进行单一的评价。风险不仅仅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也会导致企业的名誉受损。 2.3 有效管理不足 其一,内部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尽管国有企业会按照法人治理机制进行管理,但是集团领导不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内部运行环节中存在不足。其二,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人事失控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企业对人事的控制能力不足。其三,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控。国有企业在运行中,资金是关键。如果企业不能对子公司投资和收益情况做出决策,那么企业的财务规划就会非常分散,不能有效的控制现金流。 2.4 风险管理中文化缺失 其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不到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在内部控制中不能很好地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应该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密切相关,管理层经营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密切。管理层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大,他们的言行和决策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应该带头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起到扩散效果。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环节中,管理层应该负起责任。其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在国有企业内部普及。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方案也日渐成熟。然而,内部控制却只是停留在表面,企业内部员工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会计控制和成本控制中不够灵活。国有企业不能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过度的追求短期利益,导致财务会计的工作非常被动。 3 国有企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3.1 历史数据的积累和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建立 其一,国有企业应该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的目标在于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中,在内部控制中,信息应该有效的服务于内部控制中,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信息传递要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具体的了解,明确自身的职责,掌握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加工机制,国有企业要合理的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信息进行核对与整合,在内部信息的收集环节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活动,对持续性经营的信息进行汇总。通过汇总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等,获取内部信息。在外部信息的获取中,企业应该完善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等信息的获取。其二,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库,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企业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可以在风险管理中获得更多的依据。在量化分析环节中,企业也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可以针对损失发生的频率等,对数据进行计算。 3.2 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的融合 其一,企业应该实现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应该融入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经营,降低失误的发生率。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企业应该完善各项监督,从而在经营环节中可以自发地察觉错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要与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目标,不能将二者分裂。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企业管理中,才能确保企业在管理中自觉落实内部控制。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应该对相关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对管理流程不断的优化。其二,企业应该推动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环节中,不能脱离实际的情况。在生产经营环节中,企业要完善系统程序的梳理,在业务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后,应该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集成化的业务梳理方式。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背景下,业务活动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处理。 3.3 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的重塑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中,应该强化相关理念。国有企业内部应该营造一种风险控制的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从而起到独立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完善内部控制的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建立职能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良好的监督。 3.4 危机事件的处理和重大风险预警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采用预防和应急结合的方式,完善组织保障,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通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国有企业要完善对预警系统的管理,结合不同的指标,当一个风险指标发生变化后,预警系统预测的结果也会不同。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各类变化,找到实际结果和预计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4 结 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同,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内部控制方法也不同。国有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权力机构的关系定位问题。在国企中,除了现代公司组织结构所广泛采用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组织模式之外,还涉及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权力机构的关系定位问题。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党委会的关系定位问题就成为主要问题。党委会是国企所特有的,党委书记、纪检书记等还有行政级别,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的行政级别可能相同,这就产生何者才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问题。而且,董事会与党委会之间的权力分配也是国企需要解决的问题。董事会可能受到党委会的制约,权利受到部分削弱。

  2 企业风险意识较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控制企业的各种风险,更好地抓住各种机会,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新价值。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但是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在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就事论事,注重每一业务活动的具体细节,忽视各业务环节的关联性及风险的交互影响,更缺乏站在企业战略和整体风险的高度来考虑各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少被投资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客户评价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用以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程序,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程序,但常将其作为一种摆设,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

  3 缺乏规范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战略不清,致使企业文化建设显得盲从。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领导人行为短期化、做事官僚等不良行为对企业文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宣传和教育,致使企业文化难以深入人心,难以落地开花;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企业文化,但有较多的潜规则。

  4 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该是独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并不能正确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完善。--其工作范围大大受到管理者的干预,受到了限制也就很难赢得威信,因此,从国有企业现状来看,内审部门是名存实亡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对策

  1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急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要求企业治理结构顺畅、行为规范、决策理性、责任明确,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内部控制机制的内核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体系,维护企业治到顶畅,决策和管理规范科学。可见,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在深化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应用内部控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决策程序和业务执行行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2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就现在来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同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以及预算制度等,从制度上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第二就是国有企业与股东之间的控制。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国有企业的管理权相对广泛,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3 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而言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企业内管理中和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如何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有效地加强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时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极为重要。我国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好的员工,对于进行相应的奖励。相反,如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得不好,就需要对其进行惩罚。通过相关的约束机制来规范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以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4 国资委应参与国企经济效益考核、离任审计、薪酬制度建设、职务消费统计等,考核指标就是内部控制指标。财务人员首先应整理一套硬性考核指标,再分解到各个会计要素,分析相互制衡关系,依据现有数据,倒算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标,形成量化分解方案,明确控制关键点和关键人物,经审批后执行。解读硬性指标易取得最高管理层支持,上行下效,事半功倍。

  5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研究,突出国企企业文化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出现上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企业要想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必须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应该成立企业文化部,负责规划好企业文化远、中、近期的建设蓝图,从远景到各个实现阶段,从核心使命到行动纲领、到员工行为、到方方面面,形成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逻辑体系;定期进行文化自我诊断,或者邀请外部专家共同诊断,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调研工作计划制定及相关调研工作,如员工调研、企业形象外部调研等,定期做出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及战术的弊端及误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操作计划,向企业领导提出相关研究报告;建立起企业文化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并完善课程体系,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

  6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国有企业应当强化内部审计地位,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外包方式,以更好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隶属于最高权利机构其独立性最能得到保证,但股东大会是非常设机构,所以,合理的选择是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与公司经理层相对独立,涉及到经理层的审计事项直接汇报给董事会。由于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对内部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能及时采取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43695/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