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主任|教科室工作总结 3篇

来源: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19-04-14 20:31:10 阅读:

【www.bbjkw.net--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围绕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围绕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加强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建设。下面是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 为大家整理的教科室工作总结 3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一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围绕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努力端正办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科室针对学校工作的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切实履行好教科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使教育科研成为能够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对本学期的工作择要作如下总结:

  一.完成两项“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确保科研成果高质量、高水平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主体,是教科研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校科研层次,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学校承担的省“十五”立项课题“生活教育和生活科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国家级“十五”立项课程“以陶行之教育思想构建初中家政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全面结题。这两项课题凝聚了全校上下许多老师的汗水和心血,为做好结题工作,教科室做了充分的准备,按照课题结题的要求,建立结题目录、整理课题主干材料,并各子课题的研究材料进行汇总和分类,共建立12个档案盒,以备专家组的查验。12月8日,张蓓、夏岚、汤毅三为老师分别开设了题为《巧手慧心,创意生活》《生活与节奏》《五彩斑斓的塔》的课题展示研讨课,受到市教科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12月15日,两项课题的结题仪式正式举行,教科所及教研室的五位专家亲临现场,对我校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胡存恺、左延、李缨、李旭艳、陈薇老师代表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在仪式上发言,金燕主任和笪儒忠副校长分别做了课题工作报告和题为《学会生活 学会合作 学会发展》的结题报告,特级教师王永昌代表专家组对我校的课题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京江晚报》和镇江教育信息网也对我校的结题情况进行了报道。省级课题《生活教育和生活科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还荣获镇江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实施“135”和“导师制”并行的教师培养工程,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认真落实《镇江市第三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则》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体现三中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决定在继续执行“135”工程拜师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导师制”,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使他们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师队伍培养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道路。同时学校在任用、晋升、奖励等方面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倾斜,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教学领域,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用现代化的教学法手段来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密度。本学期,教科室还和办公室、教务处协作,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和考核。

  三、开展校本培训,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

  以基本功竞赛为抓手,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储备骨干教师后备力量。本学期,教科室会同教务处等部门,做好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基本功竞赛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基本功竞赛领导小组,根据市基本功竞赛的考核内容和具体要求,举行了“2005年镇江三中部分学科青年教师校内教学基本功竞赛”,分别进行了“解读新课程”的理论测试、教案设计评比和说课比赛,并分别评出了校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4人。在市属中学比赛中,我校冯洁老师获英语学科二等奖,周艳老师获语文学科三等奖。整个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竞赛指导小组的老师多次开会研讨,教科室印发了“解读新课程”的理论试题,并将在第四轮第三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的说课稿和教案打印分发给参赛教师供他们学习参考,参赛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实战锻炼,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学、赶、帮”的教科研风气日趋浓厚,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本学期,我们还配合学校做好镇江市第五期中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的推荐工作,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共有1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有24名教师申报镇江市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四.组织好各项教科研竞赛,为教师成名成材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而理论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教科研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再用这个理论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本学期,教科室共组织了“镇江市第十二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2005年‘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 论文评选活动” “2005年‘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等9次论文案例评比或征稿活动,每一次活动,教科室都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将活动通知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上,对参赛教师给予细心服务和指导,力争使教师在各项教科研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本学期,我校教师共获得省级奖13人,市级奖17人。

  本学期,我校共有16位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中国家级 2人,省级11人,市级3人。

  五、加强教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教育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归档工作。

  目前,学校教育科研要想落实到实处,没有一套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不行的,教科室充分认识到这一点,2005年末,完成了当年教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归档的工作,建立了以管理制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为核心板块的电子档案,使档案管理清晰化、条理化,教育科研的计划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终结性资料随时可以查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科室将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教科研人员作为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的新形象,通过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学科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创新与活力的教师队伍。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校本建设向纵深发展,发挥在课改中争先领跑作用,办让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

  镇江市第三中学教科室

  2006年1月18日

  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二

  2004——2005学年度镇江三中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年,学校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镇江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行了高效务实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认真落实《镇江市第三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则》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体现三中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教师群体,本学年,开展了“第二批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评选及第一批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成立了评审组,根据教科室修订的镇江三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考核细则,评出了第二批校学科带头人24人、校骨干教师24人。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2年一次,使我校教师队伍培养制度化、正规化,同时学校在任用、晋升、奖励等方面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倾斜,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做好“拜师结对”、 “135”工程教师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了教育科研电子档案。以校本建设为中心,建立以管理制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为核心板块的电子档案,使档案管理清晰化、条理化,教育科研的计划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终结性资料随时可以查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开展校本培训,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

  1、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了 “解读新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继续教育考核活动,印发了复习资料(校本培训的学习资料三、四),进行了专题培训,使教师顺利通过考核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中去。

  2、以基本功竞赛为抓手,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储备骨干教师后备力量。去年,我校在镇江市市属中学第四轮第三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学期,教科室会同教务处等部门,做好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基本功竞赛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基本功竞赛领导小组,根据市基本功竞赛的考核内容和具体要求,举行了“2004年镇江三中部分学科青年教师校内教学基本功竞赛”,分别进行了“走进新课程”理论测试、教案设计评比和说课比赛。在市属中学比赛中,我校又有8名教师分别获得了二项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大市比赛中,我校陆伟老师获生物学科一等奖、郭峻老师获政治学科三等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竞赛指导小组的老师多次开会研讨,并对参赛教师进行了多次专题指导,教科室给参赛青年教师进行了题为“怎样说课”的专题培训,并将在第四轮第三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的说课稿和教案打印分发给参赛教师供他们学习参考,参赛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实战锻炼,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学、赶、帮”的教科研风气日趋浓厚,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倡导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为了实现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最优化,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工作部署,教科室广泛征集各教研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我校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样稿(校本培训学习资料一),发放给教师学习参考,并在“三查”等活动中进行跟踪检查。

  三、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方向转变。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1)做好课题的常规管理工作。

  科教兴校,课题是龙头,课题是先导,教科室从课题立项、目标制订、步骤安排、方法采用、课题研究总结等各方面对各课题的实施进行宏观调控、微观指导。加强与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联系,多次召开了课题组长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管理和督促。新立项的两个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已经正式启动,成立了课题组,组织了学习培训,研究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展开。“生活教育”课题是我校重点课题,本学年,通过子课题组长会议、与研究人员的个别交流、发放生活教育子课题组 “舒适的家”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子课题组实施方案(校本培训的学习资料二)等形式,针对部分课题研究人员对研究性学习过程步骤的了解不太深入,实施过程存在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同时,对部分课题研究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操作上不够规范等情况也通过教学巡视、个别谈话、考核挂钩等形式加强了管理和监督。教科室力求通过细致务实的工作,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解读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总结教育经验的平台,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校本建设,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工作中的作用。

  (2)、做好学校重点课题的结题及滚动申报工作。

  我校省级课题“生活教育及生活科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即将结题,目前已经进入资料汇总、经验总结、形成成果阶段。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本学年,课题组70多位教师在七、八年级开设了以“社交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近800节,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教学案例200多篇。课题研究成员在教学实践、交流和反思中,进一步探索总结新课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教科室组织部分教师成立了课题结题工作筹备小组,做好结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编辑刊印课题研究案例集、论文集做好准备。

  2005年4月7日,在我校举行的对外开课活动中,教科室组织以子课题组为单位,推选开设校本课程公开课的人选,经过确定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说课、试讲等环节的精心准备,杜巧霞、蒋娴两位老师开设了题为“环保服饰”、“社交礼仪”的校本课,取得良好效果。

  我校省级重点课题《学生档案袋评价法的研究》以三个子课题组为单位,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分头负责,研究工作正按计划展开。教科室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以这项课题为引领,推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探索与课程改革要求及素质教育要求相符的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半学年,我校语文组徐小红、林莉老师申报的两个省级已批准立项,研究也在有序进行中。

  2、组织好各项教科研竞赛,为教师成名成材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本学年,学校组织教师 “镇江市第十一、十二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 “2004年镇江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2005年镇江市课程改革案例评比等12次论文评比或征稿活动,每一次活动,教科室都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将活动通知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上,对参赛教师给予细心服务和指导,力争使教师在各项教科研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本学年,我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人、国家级二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5人、省级二等奖7人、省级三等奖28人,市级一等奖15人、市级二等奖13人、市级三等奖27人。指导学生竞赛国家级优秀辅导员6人,市级4人。

  四、办好《三中教科研》期刊和网页,为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期刊的作用,设立相应专栏,如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等,传递教科研信息、登载校本培训学习资料以及学校教师撰写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展示教科研成果,使《三中教科研》成为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本学年教科室对教育科研主页进行了部分更新,同时组织教师撰写文章,在学校网站和教育信息网上发表文章,及时宣传报道三中的教科研动态和课改成果,传播教育科研信息,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开阔教师的思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教师能与时俱进,走在课改的前列。

  五、加强教科研管理网络建设,形成教育科研浓厚氛围。

  目前,学校教育科研气氛浓厚,一支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想科研、会科研、善科研的优秀教师队伍初步形成。目前,学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参加课题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达90多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0%以上,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论文、教学案例评比、评课比赛,获奖人次和获奖级别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张蓓老师在全国美术评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数学组李萌老师在江苏省新课程研讨活动中开设公开课,陆伟老师在大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我校化学教研组作为学科新课程教研核心组,集体备课的教案分发给市区每一所学校作为范例和参考学习的材料,语文教研组的文学社团工作及相关的省级课题研究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每个教研组都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教研特色,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已达8人,在镇江市也名列前茅。

  教科室还组织了推荐镇江市中学教师高评委及学科评议组专家库人选的工作。经个人申报和学校考核,我校共推荐五位教师参选。在今年的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中,教科室也热情做好服务、指导工作。

  今年是市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科室将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认真、务实地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树立教科研人员作为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的新形象,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校本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实现我校创建省文明单位,创建全国一流初中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三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工作继续高举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的旗帜,紧紧围绕莱城区教科室工作计划中提出的“规范、有效、校本、特色”四个关键词,积极开展“深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倡导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与水平。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的层次的发展。

  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下发《幸福与教育》人手一本,提倡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周教师集中学习一小时。(2)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征订《人民教育》、《教师博览》、《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刊物二十多种,每位教师自主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报刊,让教师通过自学,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把教育科研知识的普及、应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3)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科室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教学日记、教学后记评比活动,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都能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效课堂交流的开展,我们借鉴和学习莱城区有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级部教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于十月份进行了以“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活动,各教研组老师对这两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了共识,撰写了课堂观察报告,更主要的是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

  二、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推进我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十一五”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作,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落实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的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学即研究”的“草根性”特征,在读书、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与推广,使科研与教学真正做到了一体化。

  1. 完善课题组考核机制,举办课题研究活动。

  为了落实“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制定了学校教科研校级主课题管理制度,完善了课题组考核机制,按照要求对课题组实行任务划块,责任到人。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落实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举行研讨活动。

  2.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老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好教师个人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按照莱城区教研室的课题申报要求,动员全校教师,按级部、分学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表,共撰写课题12个,经过层层选拔,高年级数学课题《“引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探索”》,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其余的课题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在今后将逐级选拔参与更高级的课题立项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人文教育”这一“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装订成册,积极参加好各级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

  4.认真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我们共有19项课题被区级以上教科室列入学年立项课题。为了关注好教师的个人学年课题,教科室能积极主动与老师们加强联系,让课题进课堂,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加强自我反思与总结,认真撰写好课题论文和研究报告,在09—10学年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我校省级“十五”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素质研究”结题并获山东省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十五重点课题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材料已经报送课题组。“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等12项省市区课题正在研究。领导和教师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与结题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就自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促进了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办学特色是学校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办学档次的必由之路。本学期,我们结合我校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升我校特色学校的品位,努力寻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特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通过特色文化影响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学校教科室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作文特色建设的有关工作。

  积极开展好学生快速作文系列活动。这学期我们坚持把作文教学特色与建设书香校园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让师生共读共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学期认真举办好学生限时快速作文活动,组织开展好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系列活动。在教师方面:学校积极推荐优秀教育读本,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倡导教师写随笔、教育日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对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出划谋力。在学生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好藏书、读书活动,办好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本学期我们参与了莱城区语委办举办的“文心雕龙”杯教师、学生新课标作文大赛,其中四年级一班的张冉、四年级二班的杨淑涵、陈璐瑶、五一班的张静远、五年级五班的张期飞被选中参与了现场作文展示;吕美、刘翠红两位老师参与了教师组的现场展示。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 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本学期我们重点以“阅读与写作”课题为载体,研究重点是进行听课、评课、研讨,做到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重在做好教师的教科研活动,

  加强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成果评比。

  本学期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教科室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论文、成果评比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成果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教科室积极向报刊投稿,本学期有40多篇教师论文获奖、发表。其中刘慧勤发表论文一篇,刘焕贵5篇论文获奖,吴修峰、刘栋国两位老师各发表论文两篇。张娟老师获得省级优质电教课二等奖、市级优质电教课一等奖,王娟老师获得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省级二等奖,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单项奖。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丰硕。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研究,使小课题研究形成了可持续性、级部特色性。如三年级级部的“非物质文化”小课题研究系列,四年级级部的“手工操作”小课题研究系列。各班在总课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自己的班级小课题,形成了本班的特色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全校综合实践课,进行小课题的研究,成果丰硕,三年级级部成功举办校级综合实践活动展。在莱城区综合实践小课题展示中我校推选展评的“五谷丰登”获得一等奖,“饮料与健康”获得二等奖,李俊才老师的案例《小课题大文章——五谷画小课题研究》获得一等奖,吕美老师的案例《低碳生活在我们身边——废纸变宝》获得二等奖,绳建红老师的案例《让绿色覆盖我们的校园》获得三等奖。

  3.引荐作品,积极投稿,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一学期来,语文老师在“大量读写,提早阅读”这一课题上,认真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参与“中华小状元”杯作文大赛,共有394篇获奖,特等奖3篇,一等奖124篇,二等奖132篇,三等奖68篇,优秀奖67篇。吕源、王秀芳、康丽华、李凤云、任晓燕、吕美、郑华、亓茜、刘栋国、张莉、刘翠红、吴修峰、刘泉英、刘玉双、房静、苏爱玲获得优秀指导奖。

  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88468/

推荐访问: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 初中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8教科室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个人工作总结 中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工作计划 教科室工作职责 学校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7教科室工作总结 中心校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副主任工作总结 2016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8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7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