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英语|如何学习外语?

来源:英语演讲稿 时间:2019-03-25 11:30:07 阅读:

【www.bbjkw.net--英语演讲稿】

如何学习外语?

  每一位真正想让孩子高效学会英语的父母和英语学习者都不容错过的博文. 值得反复体悟.

  1声音优先首先,语言学习大概可以分为两大块:声音能力(听说),以及文字能力(阅读写作)。这两种能力在大脑中的功能分区所处位置完全不同。这两种能力有联系,但又是决然不同的两种能力,有一种能力不意味着就拥有另一种能力。其中基于基础性地位的是前者,即声音能力。文字是对声音的反映和记录,在拥有声音能力的情况下,文字能力获取会更容易。

  因此,语言学习的第一个重点是:声音优先。

  学一种语言,首先要学会的是它的声音,而不是文字。具体来说,是先听,后说。听的足够多,才有可能会说。文字学习更是后面的事情了。

  2

  外语需要学习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声音能力是怎么获得的呢?

  1、父母、老师、其他人会不断地教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该怎么做?。。。。

  这其实是学习的过程,让孩子把一个个声音与“东西”结合起来。“东西”在大脑中的印象包括:东西发生在什么情景下,东西的五官感觉(其中视觉因素占主要),以及东西的其他背景知识等。这也是一个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思维和意识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与世界联系了起来。

  声音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一个场景及其对应的声音经常重复,孩子也能逐步领会声音的含义。但这个世界的信息太多了,很多信息不可能象日常生活一样经常重复,如果没有学习过程,孩子就很难把声音和这种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不经常出现的、抽象的和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声音会有很多,这些“东西”都需要学习。

  以上说的是母语。如果要获得外语声音能力,我们同样需要学习。而且如果是外语,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我们缺少了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将外语声音与世界联系起来的历程,需要重新建立起这种联系。

  因此,语言学习第二个重点是:需要学习声音及其对应的含义。

  当然这里学的不是字母、单词、语法,文字。这里学的是把外语声音和现实世界各种概念联系起来。

  3

  怎么学外语声音?外语声音是需要学习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学习,在实际场景之下,有人和你讲解声音与之对应的关系,这样记得是最清楚,理解最透彻的。当然,如果是学习外语,这种机会一般不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好

  让外语声音与尽可能多与相应情境、感官和背景联系起来。

  情境可以通过看电影,听故事中获得。感官可以是视频和图片。背景知识可以是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单纯学单词作用不大,这样没有对应相应的情境。

  但在外语条件下,我们已经将世界的各种概念及其情境,与母语声音联系了起来。不太可能象母语那样,将声音与其反映的概念的所有情境、感觉和背景同时吸收进大脑。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把外语声音(实际上很多是外语文字)与母语声音或文字联系起来。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母语中已经联系好的现实世界的各种概念,最方便快捷。

  但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语言声音在大脑中本应和其对应的情境、五官感觉、背景知识直接神经相连。但通过母语的话,就多了一个过程,外语声音先连母语声音(或者文字),然后母语再连其对应的情境、五官感觉、背景知识。这样的话,在使用中,会存在延迟现象,听到声音一下反映不过来,要想一下才知道。

  二是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一个单词声音可能会对应多个情境,即一个词会有多种意思。比如一个外语词可以表示A、B、C三种意思,一个中文词可以表示D、B、E、F三种意思。当我们解释这个外语词的时候,此时它是B意思,我们可能使用这个中文词来解释(因为中文词也有B意思)。此时,大脑就会把这个外语词和中文词完全等同起来,这就造成错误了。如果要外语翻译成中文,不知道这个词还有A、C的意思,会发现虽然认识这个单词,但还是不懂这段外文。中文翻译成外语时,如果要表示D意思,使用这个中文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还是使用同样的外语词,但外语词其实没有D意思,这就造成了中式外语。

  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要使用外语单词声音对应母语单词的方式, 一定不能使用英汉字典!

  那怎么解释新的外语声音呢?初期可以通过图片、动作,以及母语,但不是母语单词,而是用母语描述一个场景,也就是用母语说一段话来解释这个外语声音,让学习者在大脑中浮现出这个场景,而千万不能用母语的一个单词来解释。当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用英英字典(推荐柯林斯字典)。或者听一些全英文的英文教学节目(节目中会使用简单英文对新的词汇进行介绍),比如EnglishPod。

  4

  声音能力的习得传统外语教学靠学,期望通过教知识的方式,而获得语言能力。

  克拉申理论强调输入,通过足够的输入,而获得语言能力。

  实际上,以上两者都是事实的一部分。

  语言能力获得,特别是外语能力获得,学习是必须的。

  但是学习又是次要的,因为通过学习我们仅仅只能将声音和反映的现实世界初步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是脆弱的,容易断开的,而且声音对应的场景是很少的,这种连接不管是质量和数量都是不够的。表现起来就是记不起来学过的词,听到词想不起来意思等等,学的语言很难应用。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输入材料,不断地重复地从各个方位刺激这些连接,让连接更加可靠,让连接对应的场景丰富生动起来。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真正地习得语言能力。

  因此,语言能力的活动真正靠的是大量外语声音的输入刺激。

  声音输入材料要注意:

  1、声音材料的重复(narrow input)。在一段时期内,声音材料尽量集中在一个范围,以使得相同和有关的声音大量重复,背景知识相互佐证,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声音材料集中在一个范围不是指的重复听一个材料,而是很多材料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

  2、声音材料基本可理解。给牙牙学院的儿童说话,我们会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让其听懂。学外语也一样,我们要听基本可理解的声音输入,但也不能太简单,也就是克拉申说的i+1.

  那听不可理解的声音材料有用吗?应该说儿童在学习母语时,总是从听不懂到听懂的。听不可理解的声音材料也是有用的,可以让大脑熟悉这种声音,以后一旦有机会学习这种声音的含义时,立刻就会恍然大悟,这样的学习效果会很好。但是不要大量地听不可理解的声音材料,要适可而止。

  3、兴趣的作用

  很多人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克拉申也谈到情感过滤假说。我们可以发现沉浸在兴趣浓厚的输入中,语言习得效率非常高,其实兴趣的背后是意愿(desire)。因为这里谈的意愿是一种内心真正的意愿,只有强烈的兴趣才能产生真正的意愿。

  语言习得中,必须要有强烈的主动意愿才能真正冲刷大脑,真正地习得。没有兴趣,习得的效率天差地别。在实践中,兴趣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可理解性,只要有兴趣的材料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当然有兴趣的,一般基本都可理解,也原意重复。所以,选择材料,兴趣原则位居首位。

  记住:

  无兴趣,不习得。

  在母语形成过程中,大脑总希望去认识这个世界,拥有极强的学习意愿,所以母语习得效果很好。但在外语的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形成,而且是基于母语形成的。我们不需要把另一种声音与这个世界的各种“东西”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必要,我们不会主动地去把另一种陌生的声音与世界联系起来。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听不懂,听得懂的东西又过于幼稚,完全不感兴趣。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很麻烦的问题,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一个办法是让孩子早早开始学习外语,使得孩子能够使用外语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这样效果是最好的,类似于母语。

  总结,外语声音的学习是:学+习,后者更重要。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