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高中化学教案]高中苏教化学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8-12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一:[高中苏教化学]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下面是CN人才公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www.t262.com)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二:[高中苏教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化学比初中难了很多,更深入了解了物质的本质,要学好,就好系统记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三:[高中苏教化学]高一化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的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完成教学任务。
  3、做好培优补潜工作。
  三、具体措施:
  1、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认真探究,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2、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提问;
  3、多下班辅导学生,作好信息反馈工作,培养优生,辅导好学习困难生,抓好中上水平的学生,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力争全面提高;
  4、抓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
  5、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竞赛。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介绍从实验学化学,体现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介绍了物质的量,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为学生以后运用相关的概念来学习新的知识以及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强化这些概念,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第二章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对学生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章还要重视结合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第三章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四章以非金属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7561/

推荐访问:苏教高中化学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