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六百年博客]昆曲六百年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18-08-09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心得体会】

第一篇昆曲六百年:2017年最新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论文写作是一个一边思考和一边探索的过程,难免也走了一些弯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2017年最新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17年最新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一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张聿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为我们展示这些优秀文章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以至于我在听课时,不断地发现与再发现着自己以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报告有很大的帮助。
  回想整个课程的学习,除了学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规则与技巧以外,我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那是在第一堂课的引言部分,老师讲到平时要重视练习、提高艺术修养,不仅要勤写、多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扩展知识面,大量关注相关领域。这些的确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自从上了大学,没有了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没有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的写作水准逐年降低,文字功能退化严重,平时有些心得感悟最多三言两语记下来,只能称作意识流,且极少会书写百字以上的篇幅,这就造成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文章架构组织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诸多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未完整阅读过,甚至还有一些前所未闻。我深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还差的太多,只觉惭愧之至。除文学艺术以外,老师还讲到了中国戏曲,当老师将昆曲600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真是感动极了,更加懊恼自己的无知。我一向自诩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浓厚兴趣,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民族性的色彩,然而却对中国文化中这么举足轻重的一笔多年来置若罔闻,实不应该。好在,这堂课真正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很激动,决心要把这些空白慢慢补回来,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之精髓。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借英国领事富善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老派的中国人英语不好,但是中文还靠得住。可是现在的中国人是英语不好,中文也靠不住。”这句话放到现如今仿佛更加贴切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那种紧迫感与压力也随之而来。一下课,我便直接冲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一面品读文字,一面找到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视频,二者结合起来欣赏,不得不说,这极大地震撼了我。张聿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让我有所反思,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通过《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可谓受益良多,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绝非易事,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做好研究工作。以上就是我的《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心得。
  2017年最新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二
  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己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非常重要。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虽然说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但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其次是老师强调的选题,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老师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选择自己有较强的兴趣、而且平时有所思考、有所积累的比较熟悉的课题,可以保证选题后写作的可行性。而且范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就会显得没有什么内容,给人很空的感觉。选题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博览群书,并要长期的思考。另外注重对自己的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以使自己能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开阔。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好多的例子来说明,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记得在某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赞许的话有,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师兄师姐的论文,在某些论文里,很多同学都可以看出挺多问题的。论文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在此,老师强调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还有就是关于论文写作的态度问题,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们在这课之前也写过论文,自己可以扣心自问,有多少的内容是借鉴了别人的。所以在上课时,老师也反复的强调,当我们自己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总之,在这门课里可以学到挺多东西的,尤其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渊博,但是老师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处事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去尊敬他。同时也想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有什么值得你去特别骄傲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懂就问,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子你才能进步得更快!

第二篇昆曲六百年:关于中国戏曲文化的作文

  篇一:走近昆曲
  2009年3月24日,南环中学师生们再一次走进沁兰厅,去体验那久违的昆曲。昆曲,对于我来说是一场熟悉而又陌生的梦……从小,我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晚少不了那缠绵婉转的声音伴我入睡。但自从和爸妈来到苏州,那种熟悉的声音便渐渐离我远去。直到今天,昆曲再次扣响我的心门,拉开我对其兴趣的序幕……
  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此,2001年5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从今天的观赏可见昆曲是以抒情为主的,优美的唱腔与优柔的舞蹈相互结合,更显其温文尔雅。你瞧,一位身着朴素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长的声音将我们从空荡荡的舞台上引向那百花齐放的园林里。听!我似乎闻到那美妙的花香;听!我似乎看到了花开的瞬间;听!我似乎感觉到主人公的心痛……每一回昆曲结束,总会没回过神来,每次都会被那激烈的掌声拉回到现实中。说实话,我不懂昆曲,但我愿意欣赏它。欣赏它的一言一行,不愿去探究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够了。沉浸其中,欣赏它的深邃,理解它的曲折,只愿那一刻永远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兴致早已改变。或许,昆曲成为遗产是如今人们早已默认的观点吧!现实如今,有几个人愿在空闲时间来听一段昆曲?除了那几位怀旧的老人。青少年听流行歌曲并不为过,毕竟它充满活力,风靡一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多去了解祖国的艺术文化,如昆曲,要知道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懂得昆曲!懂得自然!懂得优雅!懂得人生!——我的追求。
  篇二:我了解的粤剧文化
  我本来是不喜欢听粤剧的,总是觉得曲中敲打的乐器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简直就是在制造噪音,唱曲的人在那儿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什么,反正就是感觉很吵闹。我外婆却是一个粤剧谜,几乎每天都会去公园听“私伙局”唱曲。看见外婆这么如痴如醉,我怀着质疑粤剧魅力的心情,决定上网去了解一下粤剧文化。
  原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旧时,佛山的粤剧戏班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个戏班都会返回佛山,解散旧班底,重组新班。而新班的首场戏定要在祖庙万福台上演,审阅通过之后,新班才可以乘着红船下到广东四乡演出。粤剧结合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随着广府人徙居海外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
  看来是我不会欣赏粤剧这一人类文化遗产,是我误会了粤曲所蕴含的文艺特色。粤剧简直一个无穷无尽的海洋世界,以后我还要多点去了解粤剧文化,掌握更多粤剧知识,让身边的人都认识粤剧。
  篇三:我家乡的戏曲——淮剧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
  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关于中国戏曲文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第三篇昆曲六百年: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新诗 B.新词
  C.新曲 D.新乐府
  2.《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石君宝 D.白朴
  3.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 )。
  A.话本 B.诸宫调
  C.传奇 D.杂剧
  4.“临川四梦”指的是( )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A.马致远 B.郑光祖
  C.汤显祖 D.王实甫
  5.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
  A.《荆钗记》 B.《琵琶记》
  C.《拜月记》 D.《杀狗记》
  6.“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
  A.男角 B.女角
  C.没有性别限制
  7.《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
  A.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伴浮欧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8.《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
  A.花旦 B.青衣
  C.花衫
  9.越剧前身是流行于( )一带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A.浙江绍兴 B.浙江嵊县
  C.浙江嘉兴 D.浙江杭州
  10.下面京剧作品中故事背景不属于宋代的是( )。
  A.《挑滑车》 B.《宇宙锋》
  C.《三岔口》 D.《四郎探母》
  11.京剧艺术在上海的发展,形成了海派京剧,海派京剧更符合都市人的欣赏口味,( )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A.梅兰芳 B.周信芳
  C.孟小冬
  12.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江苏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曲高和寡,昆曲自清乾隆年间开始逐渐走向衰落。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很大影响,被周恩来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近年来,著名作家( )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赴世界各地演出,所到之处再掀一股昆曲热潮。
  A.俞振飞 B.白先勇
  C.王瑾
  13.上世纪20年代起,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旦角演员开始在京剧舞台上脱颖而出,并由此改变了京剧惯以“生行”为主的传统演出格局。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 )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欧阳予倩 B.孟小冬
  C.荀慧生
  14.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去的中国古典戏曲是( )。
  A.《西厢记》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赵氏孤儿》
  15.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取材于中国历史上的( ),乐曲依次描绘了大战前的准备过程,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乐曲壮丽辉煌,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A.三国演义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及解析
  1.答案选D。解析:元曲,元代的曲,又被称作“乐府”、“北乐府”、“新乐府”,包括剧曲和散曲。由于剧曲并不具有独立性,它需与宾白、舞台表演以及用代言体表现人物故事,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元杂剧。元曲中元杂剧成就远高于散曲。
  2.答案选D。解析: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属于杂曲之中的言情,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3. 答案选A。解析:出自元代话本《清平山堂话本》,里面记录了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神奇女性——李翠莲,她巧舌如簧,伶牙俐齿,一张嘴能击败周围所有人,捍卫了女性的独立、自由和尊严。
  4.答案选C。解析: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题干中临川四梦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汤显祖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5. 答案选B。解析:《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琵琶记》是南戏中第一部最成功的文人作品,在明清两代流传极广,影响甚大。《南词叙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把《琵琶记》比作进行封建教化的高级营养品:“《五经》《四书》布帛菽栗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6.答案选A。解析: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7.答案选D。解析:《浣纱记》是根据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的昆曲剧目。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国仇,范蠡举荐自己的未婚妻西施去吴国使用美人计引诱吴王夫差,最终协助越王战胜吴王,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登舟远遁。
  8.答案选A。解析: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
  9. 答案选B。解析: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仅次于京剧,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因其起源于浙江嵊县(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
  10.答案B。解析:《宇宙锋》讲的是秦二世时,朝中丞相匡洪为人正直,匡洪的儿子匡扶取了丞相赵高的女儿赵艳蓉为妻;赵高为人奸险,与匡洪因政见不合,私下结仇;赵高派人偷了匡家的祖传宝剑——宇宙锋,行刺秦二世,嫁祸于匡洪的故事。
  11.答案选B。解析:海派京剧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技艺特色,与传统京剧艺术基本特征的虚拟性、夸张性、舞蹈性比起来更注重写实,重生活,演人物,演感情。周信芳是海派京剧的代表人物,他吸收其他剧种、电影、话剧、舞蹈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精华,对传统京剧加以创新,为海派京剧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2.答案选B。解析:白先勇(1937—),当代台湾著名作家,xx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广西桂林人。著名昆曲推广人,青春版《牡丹亭》编剧。A、C均为著名昆曲演员。
  13.答案选C。解析: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欧阳予倩为海派京剧演员,孟小冬为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
  14.答案选C。解析:元杂剧《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了一定影响。王国维评价:“(《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此外,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还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
  15.答案选D。解析:十面埋伏,顾名思义,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3337/

推荐访问:昆曲六百年博客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