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洋流分布图]洋流分布图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8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洋流分布图一:高中地理洋流课件

  高中地理洋流课件怎样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信息,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质疑与交流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
  洋流形成的因素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据《彭城晚报》报道,一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 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56 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上写来的,当时军舰在非洲以西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乔治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海底,谁想此瓶竟漂了56 年。故事虽唯美感人,但我们今天研究的不是这个爱情故事,而是这个爱情漂流瓶。
  【问题】非洲与英国隔的很遥远,而这个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要知具体详情,请看教材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洋流的概念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洋流的概念,然后请看课件上老师展示的这支洋流,墨西哥湾暖流,常年按照自南向北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有规律的流动。
  【教师点拨】请大家齐声朗读课件上洋流的概念。注意洋流的概念中三个关键词。一定方向、大规模、有规律。
  二、洋流的分类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的是A、B两地的等温线分布图,请大家试着说出A、B 洋流的性质,以及判断理由是什么?
  【教师点拨】暖流和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由水温高的地区流向水温低的地区为暖流,相反为寒流。
  三、洋流的形成
  步骤一:实验探究
  【过渡】既然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家都知道,物体要运动就必须要有动力,那么洋流的动力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用具】一盆水、红墨水几滴、一台小风扇(电吹风),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过程】请两位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打开小风扇(或电吹风)开关吹拂水面。
  【思考】请大家认真观看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②当红墨水向对侧流动后,观察其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归纳】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我们发现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并且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物体阻挡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步骤二:复习铺垫
  【过渡】既然风是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球的风带,现在来复习一下。
  【绘制模式图】老师多媒体展示的是空白的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根据全球风带图,请大家试着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思考】请大家在绘图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①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以及中纬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的名称?
  ②结合实验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思考,除了风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总结归纳】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形成主要动力除了盛行风,还有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四、洋流的分布模式
  小组探究:
  1.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布模式
  【过渡】此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模式图,我们发现与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不完全吻合,说明大洋分布规律复杂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分组探究】请大家读P48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观察一下指定海区洋流的运动有何规律。
  1.第一大组研究太平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2.第二大组研究大西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3.第三大组研究南印度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观察提示:请大家找出自己观察的各海区由哪些洋流构成了环流?环流方向如何?并注意洋流名称及寒暖流的位置分布。
  【猜猜我是谁】下面进入“猜猜,我是谁”环节,课件上老师展示了一些洋流,请各组组员抢答所在海区洋流名称。
  【各组汇报】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归纳总结】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③南极大陆外围40度-60度海区:受海陆分布影响无环流,为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2.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模式
  【过渡】同学们帮忙找找看,有没有遗漏没有总结的海区?大家继续分组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请大家看图思考北印度洋洋流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归纳总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环节三:呼应导入
  同学们能否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说说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请大家学生思考,并上台指出漂流瓶运动方向。
  环节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洋流的成因,总结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主要洋流的名称,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分布图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新课』
  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课件展示】
  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
  (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
  (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从案例(1)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以“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图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展开和知识的延伸。
  【知识拓展】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
  「知识链接」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3.影响海洋航行
  播放视频:“泰坦尼克”号沉没
  【提出问题】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是来自于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呢?
  创设情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提出问题】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由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而后再返回欧洲,要求一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计一条路线。(在空白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用箭号表示洋流,绘出此路线)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
  例: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从播放学生熟悉的《泰坦尼克号》片段入手,引出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再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设计悬念,展开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体现“有用”的地理。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 。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学情预设」“寒流、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可能会引发部分学生的困惑,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先预留时间给学生质疑,然后,教师以 “什么是海雾”、“海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的讲解作为知识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析疑。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阅读书本P64,由学生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2)课件展示图片资料:“威望号油轮泄漏事故”
  【学生讨论】石油污染将对该海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用事实来说明海洋石油污染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 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探究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 学习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生动例证。教材抓住这个热点现象,设计了探究活动。但有些相关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分析和思考。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布置学生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分析、讨论,课堂教学中仅用些时时间进行小组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学情预设」此部分内容虽由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资料,但认识“厄尔尼诺”的突破口仍然在于教材P64所配备的一张图——“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判断出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的异常。但是,如果有的同学对“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有充分了解的话,读完这张图后定会产生疑问,因为图中所显示的水温,明显地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高出西部海区4—5℃,而实际情况应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出4—5℃,显然,图中有误。因此,课堂上可预留点时间给有疑问的同学发问,然后再对图进行纠误。
  【教师小结】“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是形成原因,尚未能解释清楚。有人认为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大气环流减弱造成的结果;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有没有自身的规律?发生周期长短受什么制约?等等,这些谜团正等待着我们去一一解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来看,由于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既能紧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习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基本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地理现象,而且小组的交流 , 使那些个性相对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进入交流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调整,提高参与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然而,由于我把学习小组人数定为6—7人,致使小组讨论时无法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很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大多仅限于本组内的讨论、交流。与老师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较少,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神奇的厄尔尼诺”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课堂交流、讨论,但从各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来看,各小组都能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有的学习小组甚至关注“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效果还是较令人满意的。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活动,培养绘图能力,能用简明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四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洋流随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增强探究地理事物奥秘的兴趣;懂得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学会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撒哈拉沙漠向西一直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沿海也是荒漠地带,但东岸则是森林景观,为什么同是海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
  展示: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气候差异,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结合上一节课所学到的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知识,可以看出,图上的爱尔兰都柏林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纽芬兰圣约翰斯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由于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所以,就好比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变热,它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的水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大,水汽充足,气流上升,最终导致降水量增大;寒流则刚好相反,使所经海区蒸发量变小,水汽减少,气流下沉,降水量变小。所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活动:展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西部是沙漠?而东部降水较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蒸发加大,下热上冷,气流上升,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多。
  我们在来看一些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例子,展示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的分布图,讲述洋流对它们形成的影响。
  板书: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探究活动2
  通过日本人的饮食喜好,引出渔场
  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渔场 鱼 饵料 浮游生物 光合作用 光照(海洋200米深处都有光照);营养物质 海底,那么如何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述):很好,一种是寒暖流交汇,由于温度差异很大,所以搅动异常剧烈;还有一种是上升流,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所以能形成渔场的一共有两处,就是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请同学们现在P57页上标出你认为可以是渔场的地方。
  (学生活动)
  (师述):很好,刚才同学指出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叫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叫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叫北海渔场;还有秘鲁寒流上升流处的秘鲁渔场。(展示四大渔场的分布补助理解)
  板书:2、 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探究活动3
  引用“泰坦尼克号”海难案例,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次海难.
  (1).造成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冰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在纽芬兰岛附近出现?
  (2).假如你是船长,你认为怎样改变航向可以安全、快速地从英国伯尔发斯特港驶向美国纽约港?
  学生阅读、讨论并且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出事的海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而由于我们说过,洋流是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移动,所以洋流可以带动表层海水中的物体一起移动。正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将北极附近的冰山带到了出事地点,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由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遇冷容易形成小水滴,并形成海雾,常常会对航行也很不利。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洋流的第三个影响是:对航海事业:带来冰山和海雾的威胁。
  板书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探究活动4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新闻,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的事故。
  [多媒体展示] 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地点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一事故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因为海岸遭受石油污染而向西班牙提出了强烈抗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失事地点附近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石油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地运动,影响到了法国西部海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2方面的。首先,海水有净化作用,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大,净化越快,所以好的方面是加快净化速度,而不好的则是扩大污染范围。
  4、 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练习:1.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2.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
  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
  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
  3.下图中的B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在线路M、N中选择线路M的原因是:(从航速及天气方面分析)
  五、板书设计: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 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4、 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1、整体思路把握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讲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
  4、教学中安排标渔场、设计航海路线等小游戏,问题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5、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太口语化,导致效果不佳。
  6、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太短

洋流分布图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第 1 页 共 6 页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第 2 页 共 6 页
  C. 丙 D. 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右图为 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 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第 3 页 共 6 页
  图15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5.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第 4 页 共 6 页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
  M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 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 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第 5 页 共 6 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二 《高一地理 必修一 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内。(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2年1月23日太阳耀斑达到8.7级,2012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C.具有适宜的温度 D.具有水体存在 2.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3.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球所有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读图1,图中数字为二分二至点,回答4~5题。
  图1
  4.北京地区白天最短时,此日的地球位置,可能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上海(31°N,121°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 B.31° C.59° D.0° 东仔暑假期间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景观照片(图2),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2012年6月22日18时15分。据此完成6~8题。
  图2
  6.东仔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
  7.这一天,正午阳光可从北面窗门进屋的地方可能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南昌 D.江门 8.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风化作用 9、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3
  A.甲 B.乙 C.丙 D.丁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图4),回答10~11题。
  图4
  10.A、B两地的气压性质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11.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1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4~15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
  14.根据图示信息,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月降水量最大 C.7月气温最低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来源:学,科,网]
  15.关于两地气候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地中海气候 B.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地都位于热带地区 D.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16.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
  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 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 海平面上升 B. 风浪大 C. 降水量大 D. 河流输沙量大 18. 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19~20题。 1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20.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1.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2题。
  22.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
  A.a
  B.b C.c
  D.d
  23、下列地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最小的是( )
  A.亚洲东部季风气候 B.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C.非洲热带荒漠气候 D.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 24、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
  ,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5题。 25.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页
  (每小题2分,共50分)
  班别: 学号: 姓名:
  二、综合题(5大题,每空1分,共50分)
  26.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______(晨线、
  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A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____ 。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__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
  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
  27.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三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四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五 《高二必修三高中地理测试题》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熟记每一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必修三高中地理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高二必修三高中地理测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六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试题及答案》
  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七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
  勤做试卷是地理考试拿高分的基本条件。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图片,阅读更清晰)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2篇八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1727/

推荐访问:世界洋流分布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